»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电视荧屏上的那些“痴人梦想”(《见证》第29期,网易游戏频道)

电视荧屏上的那些“痴人梦想”


(《见证》第29期: http://game.163.com/special/jianzheng_29



  
  今天的年轻一代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动作片、动画片、偶像剧这些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电视节目,在社会上曾经引发过怎样的恐慌。它们中的一些如今已成为主流,另一些仍然挣扎于傲慢和偏见之间,在试图融入主流时遭遇重重阻力,游戏改编电视剧即为一例。
  

痴人说梦

  
我们这些痴人的梦想不止于此,希望《轩辕剑》、《大富翁》和《阿猫阿狗》也有机会上电视
  2005年1月31日,《仙剑奇侠传》电视连续剧在重庆电视台首播。这被视为电子游戏进军主流媒体的一次大胆尝试。
  两个月后,在一篇题为《我看电视版仙剑奇侠传》的文章中,“仙剑之父”姚壮宪回忆了将《仙剑奇侠传》改编为电视剧的艰难历程。他写道:“《仙剑》拍电视剧的契机是1999年开始的,在这之前影视界对游戏认识不深,尤其是对国产游戏。当时许多游戏公司抢着付钱找小说和电视剧改编成游戏,而将国产游戏改编成电视剧可以说是痴人说梦,而我却痴痴的想着。当1999年出现第一家影视公司来找大宇洽谈时,我就预感这不只是一份惊喜,而是梦想成真的机会来了。
  “虽然大环境的困难挡在面前,当时可以说是筚路蓝缕,筹拍过程遇到2001年至2002年电子游戏人人喊打,以及神怪迷信被口诛笔伐的年代,找投资,找电视台,剧本、导演、选角、审批……等等艰难和变化考验着这个梦想。然而,坚持还是得到了胜利,投资方到位了,优秀的编导剧组到位了,悬宕多年的主角人选也终于在开镜前夕定案。
  “其实,在和拍摄剧组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导演对拍好仙剧的坚持比我还执着,因为他们从网上感受到《仙剑》迷超高度的关注和压力,他们接拍开始不久就发现到,这不只是一部戏,也是一件使命,一旦拍砸了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好比选角,第一男女主角挑选了好几批,过程长达两年以上,不只是要有演技实力,年龄相貌气质甚至性格都要求神似,可以说在现实专业演员中寻找一位虚拟人物,说是不可能的任务亦不为过。
  “嘿,我们这些痴人的梦想还不止于此,除了《仙剑》后续几代也可能拍成电视剧或卡通,而《轩辕剑》也有机会?另外我也希望大宇两个系列大作——《大富翁》和《阿猫阿狗》能拍成能打败日本卡通的中国卡通电视剧!”
  

梦各一方

  
《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走红并非偶然,亦非完全依托于游戏原作的人气
  2005年,开播当年,《仙剑奇侠传》便雄踞重庆电视台电视剧收视风云榜榜首。之后,每年寒暑假,该剧均会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轮播。很多从未玩过游戏原作的人,也因为这部电视剧而成为了《仙剑奇侠传》的粉丝。
  《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走红并非偶然,亦非完全依托于游戏原作的人气。该剧的部分改编工作颇为出色,不仅弥补了原作的不足,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原作。
  以仙灵岛窥浴为例,李逍遥与赵灵儿池边邂逅这场戏几乎是游戏真人版的完美再现,而从随后的一处细节改动,亦可看出编剧的细心。
  电视剧中,灵儿认识逍遥并对他暗恋已久,而本该凶神恶煞的姥姥,看见逍遥便倒身下拜。这一变动或许会令熟悉游戏的玩家难以接受,实际却是弥补了游戏的逻辑欠妥之处。李逍遥是赵灵儿和姥姥十年前的救命恩人,后二人经过逍遥的搭救而来到仙灵岛,保有十年前的记忆。姥姥认逍遥为救命恩人,灵儿从小爱上逍遥,愿意为他托付终身,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在锁妖塔情节展开之前,电视剧花了大约两集的时间,描述多年前蜀山上发生的一段惊天动地的悲恋。这段剧情虽然与主线关系不大,但却补完了游戏中出现在锁妖塔内的“蜀山前辈”骷髅,及其女儿姜婉儿的故事,也揭开了玩家心中埋藏多年的这一“悬案”。
  
电视剧添加了大量原创剧情,虽多有“灌水”及背离原作之处,但部分桥段仍不失为佳作
  《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部分原创剧情,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从仙灵岛归来,解决苗人三人组后,李逍遥和赵灵儿上路,在苏州遇见林月如,这段情节基本忠实于游戏。与此同时,电视剧还增加了一小段原创故事。那是在月夜的街上,逍遥和灵儿遭遇盗贼,两人不慎将姥姥的骨灰坛打翻。灵儿哭着试图在风中抓住飞逝的姥姥,逍遥安慰她说,姥姥乘风回到了故乡南诏。这段故事,无论剧情设计还是演员表演,均恰到好处,成为该剧原创剧情的最大亮点之一。
  锁妖塔内,逍遥和月如获悉灵儿才是逍遥的妻子,逍月爱情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游戏原作只是用了林月如的一句“我们三人要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开!”的台词,将其一笔代过,轻轻避开矛盾,月如最终是死于突然落下的巨石。电视剧则反其道而行之,将这一矛盾激化,让原本幸福的月如生生地接受“逍遥和灵儿本是夫妻”这一突如其来的事实,并主动作出人生的最后抉择,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逍灵爱情的未来。
  游戏与电视剧在营造这出悲剧的手法上,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具有很大的突然性,令原本希望体验完美结局的玩家在哀伤中不知所措;后者的悲剧效果更为深刻,追忆逍月之恋,再看月如义无反顾以死换取爱人幸福的悲壮,更令人心生怜惜之情。
  

同床异梦

  
审查人员对剧中的大量妖魔鬼怪“伤透了脑筋”,片头曲歌词中的“樱花”也被改为“桃花”
  “当游戏站上电视剧和卡通的高度之后,下一阶段,外围的路就好走多了。”姚壮宪说。随着《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成功,他所提及的那些“痴人梦想”似乎正逐一成真。
  2009年,《仙剑奇侠传三》电视剧在中国大陆地区开播,次年在江苏卫视独家上星,成为2010年春节年初黄金档同时段卫视收视的冠军剧。
  2011年,大宇“双剑”之一的《轩辕剑》系列中人气最高的《轩辕剑三外传:天之痕》,被改编为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并于2012年7月6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然而,这条路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一帆风顺。事实上,当年《仙剑奇侠传》一剧的开播已是如履薄冰。
  2004年6月,《仙剑奇侠传》电视剧拍摄完毕,送交广电总局审查,随后便偃旗息鼓,在公众面前保持低调,并未做大规模宣传。该剧总监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为了保持与总局意见的一致性”,因为“不希望给这部酝酿四年之久、投资巨大的电视剧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起因是两个月前,2004年4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这份通知直接导致《游戏东西》等游戏资讯类节目一夜之间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也为《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送审蒙上了一层阴影。
  审批过程长达半年,期间经过多次返修。有报道称,广电总局的审查人员对剧中出现的大量妖魔鬼怪“伤透了脑筋”,并对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删剪和处理。此外,部分涉及意识形态的细节也作了调整。例如片头曲将《杀破狼》原版歌词中的“武士”、“刀”、“樱花”,分别替换为“英雄”、“剑”、“桃花”,而游戏中的蜀门弟子“姜清”也在剧中被易名为“姜明”。
  
《轩辕剑》开播前后遭遇多次变故,前期宣传被撤,播出时间被延迟,如今又面临“限游令”
  《轩辕剑之天之痕》于今年7月6日在湖南卫视首播,开播前三天,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该剧可能面临停播,因为“被举报投诉剧情过于神话玄幻误导青少年,随后国家广电总局勒令湖南卫视整改送审以及书面材料,电视宣传片全面撤销”。果然,湖南卫视随后撤下了事先发布的一系列宣传内容,包括《轩辕剑之天之痕》的角标和宣传片等。
  很快,又有报道称,该剧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湖南卫视本身的报批手续有问题。广电总局规定,晚间19:00至22:00的黄金档播出的所有电视剧必须报总局审批,22:00后的次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可以免送审批。《轩辕剑之天之痕》的原定播出时间为21:30,属于黄金档,却未履行审批手续,因而被广电总局责令送审。
  尽管遭遇变故,7月6日,《轩辕剑之天之痕》仍然出现在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单上,只是播放时间比预定推迟了半个小时,改为每周五和周六的晚22:00点,连播两集。
  风波并未就此平息,一个月后,《轩辕剑之天之痕》播至第16集时,广电总局突然出台了对电视剧创作的六项要求,其中最扎眼的一条是“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改拍电视剧”,即所谓的“限游令”。
  对此,湖南卫视方面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播出变动通知,该剧仍在正常播出中,“未来如果总局有停播要求,我们只能去执行”。
  

好梦难成

  
停播《加里森敢死队》的理由:这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
  国内一位资深制片人对广电总局的“限游令”持认同态度,她表示:“还有那些游戏改编的剧,大多很暴力,打打杀杀,有些还以情色来作为卖点,追求收视率不能牺牲正确的价值观。”她认为,“总局应该明确制定,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此类言论并不新鲜。过去三十多年,我们的电视荧屏上涌现过不少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电视剧,被口诛笔伐直至被禁播者并非个例。
  1980年10月,《加里森敢死队》在中央电视台译制片栏目开播。当播完第15集“利用磨擦”后,中央电视台突然停止了后10集的播放,同一时间档改播朝鲜连续剧《无名英雄》。为何停播?当时较为流行的解释是该剧宣扬暴力,不少年轻人痴迷于“酋长”的飞刀技术,一有空便拿着刀子对着课桌、树干勤练刀法,伤人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电视台决定停止该剧的播出。
  后来,中央电视台对停播《加里森敢死队》给出了一个理由:“这部26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加里森敢死队》未播的10集在全国各地的录像厅地下播放,直至1992年才在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完。
  
《变形金刚》的思想内容荒谬,一味宣传好战,对下一代有毒害作用
  1988年10月1日,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在北京电视台开播,随即在全国青少年中间掀起了一股“变形金刚热”。然而好景不长,开播五个月后,这部动画片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1989年2月的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上,二十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变形金刚》提出了批评。《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题为《社会关注变形金刚热褒贬不一》的报道,采访了其中一位人大常委会委员。
  她告诉记者:“有一次,我的小孙子非让我讲《变形金刚》的故事,我没看过电视,但一看画册,画面、文字不美,思想内容荒谬,宣扬好战,加上意思不连贯,根本没法讲。再一看定价,十几页一本的画册,有的八九角,有的一元多,印数都在六七万册以上,最多的竟达25万册。在人大常委小组会上,我随便提到此事,没想到同组那些做了爷爷奶奶的常委们都有同感。大家从电视播放时间影响孩子吃饭说到玩具价高超越普通中国家庭的承受力。于是,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变形金刚》的思想内容荒谬,一味宣传好战,对下一代有毒害作用。”
  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少一些“金刚战”吧!》的读者来稿,从防止外汇流失的角度评论了当时的“变形金刚热”。作者写道:“从‘变形金刚’,我想到当年的‘鸦片战争’。‘金刚’与‘鸦片’不同,它没有毒害性,更没有以炮火为媒介。不过两者也有一点相似,‘鸦片’从中国换走了白银,‘金刚’使中国流失了那么不容易得来的外汇。两者虽然不能相提并论,我却隐隐约约感到这似乎是一场正在悄悄打响的‘金刚战’。”
  
《流星花园》过度渲染早恋、暴力、金钱享受等消极内容,令青少年沉湎于虚假幻想之中
  2002年3月,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被国家广电总局勒令“暂停播出”,原因是“该剧在部分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容易误导青少年”。
  批评者称,尽管该剧在引入内地时已经作过三次删改,删去了很多暴力场面和不合实际的内容,总长度达300分钟,但剧中还是有很多过度渲染早恋、暴力、金钱享受的消极内容,令不少青少年沉湎于“四大家族”和“白金学校”的虚假幻想之中。
  《流星花园》停播后,媒体的口诛笔伐并未停止。《南京现代快报》报道称,一位15岁的初三男生以前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如今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母亲在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了几名女生写给儿子的40余封令人耳热心跳的情书。这位母亲展示了其中的一封情书,气愤地说:“这哪里是‘情书’,分明是‘黄书’,还有比这更露骨的,我都不好意思读!”母亲还特别强调,从写信时间上来看,“情书”是在电视台播放《流星花园》后才出笼的。
  《北京青年报》则刊发了《流星花园》音像制品令太原青少年受到严重不良影响的报道,该文称,太原某中学少数学生模仿《流星花园》中的F4,在学校内打骂同学、辱骂老师、借钱不还、调戏女生,被师生们称为“春秋五霸”。报道结尾处,记者暗示道:“当晚8时许,在该校附近的一网吧中,记者看到,被国家广电总局明令停播的《流星花园》正在热播中。”
  

结束语


  197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在考察青少年文化后,撰写了《危机的监控》一书。书中写道:“当社会对一个人、一群人或一系列事件的反应远远超出其所具备的真正威胁时,当司法者、政客和编辑等‘专家’们无法对这种威胁作出清醒、现实的评价时……道德恐慌就开始了。”
  道德恐慌与公众恐慌的实际对象——无论是动作片、动画片、偶像剧,还是游戏改编剧——无关,而是与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二十年后,当我们重温那些曾经为我们带来过无数快乐与梦想的作品时,便会清楚地看到那些试图阻止梦想的无形的力量是多么荒谬。
(本文部分内容改编自《家用电脑与游戏》2005年4月号特别企划《仙剑,又见仙剑》、2008年3月号特别企划《娱乐制造恐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颠倒幻想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for mark 2012-8-9 23:33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