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银河飞将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原帖由 小文 于 2012-2-17 16:10 发表 好像是说苹果用一个空壳公司IPADL去和唯冠谈商标转让,35000签了下来,签约附件中有一些商标权证,这个权证里包含在中国的iPad商标。之后唯冠就破产了,欠债38亿,中行等八大银行面临大量坏账,然后唯冠就声称转让协 ...
原帖由 comer 于 2012-2-17 19:57 发表 依然不清不楚,回信对商标描述模糊,没有地域限定,各方都可解读。而且联络信件对于以最终定案文本为准的合同案件不具备决定因素。直接把合同拿出来才是真的,邪恶地想想,估计合同文本描述有漏洞,对苹果不利,又或 ...
原帖由 comer 于 2012-2-17 20:05 发表 只要捏造或隐瞒事实就可能构成欺诈,如果文本中写进了一些内容就麻烦了。
原帖由 comer 于 2012-2-17 20:21 发表 很简单举例,比如写上了因XXXXX,或者是考虑到XXXXX,双方一致同意啥啥啥的,问题就在XXXXX上。 另外,一个双方协议,要第三方理解干什么,签完执行了就没事了。问题就往往在没执行完上,事就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