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专题讨论] 当年FF电影版票房大暴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FF游戏进入光盘载体之后,CG在很大程度上招揽了一票无知少年,不晓得“CG即灌水”的古训。坂口小胡子当年对CG的狂热也让他有点找不着北,于是乎做出了FF电影版这个终极奥义,结果票房大暴死,老史被sony注资入股,虽说缓解了财政危机,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决策自主性,现在看来sony好像一开始就不看好电影版这个项目,负责发行影片可能也是想“不死就赚点钱,暴死就套金箍”,小胡子的地位貌似也是在影片暴死之后在公司内部逐渐降格,直到最后离开了伤心之地。
现在分析电影版的暴死原因,我总结了几点,不知道涵盖的是否全面:
1.影片观众群定位不明。说道底FF电影版本质上是个“游戏原作粉丝电影”,但真的吸引粉丝了吗?电影版的剧情走科幻路线,与游戏版的幻想洗剪吹风格严重不符,严重的违和感让游戏玩家们不待见;反之,没玩过游戏的普通电影观众也不会对一个陌生的题目掏腰包买票,首先在剧情内容上就出现了两边都不讨好的情况。

2.没有知名演员的支援。电影全篇都是假人,没一个真货,声优的因素也不是让观众们掏腰包的主要理由,所以看人脸这一条还是算了,没有大牌影星的撑不起一台戏。

3.剧情没有吸引力。科幻题材已经被欧美玩烂了,剧本越写越白开水,就连阿凡达的剧情也只能说不过不失,剧情深度远不及更早的终结者2,所以导演和编剧的任务就是把白开水变成矿泉水,能让观众们掏腰包才是硬道理。但FF电影遇到了更糟的问题——导演是个日本人,还是个游戏监督出身。会做游戏但不太会拍电影,本来一个直来直去的科幻剧情,偏要把一些日本动漫(游戏)里的价值观注入进去,类似 宇宙万物、地球母亲等等中二潜伏期要素,这些是欧美观众向来不待见的,看电影图个娱乐放松,不是来参与哲学大讨论的,坂口显然不太懂这个。

4.最大的CG卖点却没成为卖点。一部影片想要成功,首先要做到吸引人,让观众们看了预告片、海报之后能主动掏腰包;其次是要让人能把剧情看下去。上面已经说到FF电影的剧情不接地气,而CG做得再好,还是让人看不下去,审美疲劳。

以上是我想的一些关于电影大暴死的原因,不知道涵盖的是否全面,请各位资深玩家帮忙指正。


TOP

·······
引用:
原帖由 还珠楼主 于 2014-6-20 09:57 发表
有一点日本人可能没搞懂好莱坞的运作,好莱坞的电影面向的是全球市场,所以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就在于通俗易懂,哪怕你的电影拍的再深邃再有内涵但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讲故事,日本人容易犯忌讳的就是喜欢把他那套 ...
看来电影暴死的最大原因不是剧情与游戏无半毛钱关系,而是小胡子根本就不明白讲故事的方式方法。一部FF游戏一般通关几十个小时,玩家有时间去啃那些故弄玄虚的剧情,如果想成为“包打听”还可以买个设定资料集或者“XX解体真书”,但是电影观众不吃这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无法让观众们去啃那些为了玄乎而玄乎的剧情,即买票进场是为了图个娱乐,不是来上哲理课的。小胡子明显是把游戏剧情的代入方式直接照搬到电影里了,结果出了差错,也许他认为FF死忠应该可以啃懂电影剧情,但是电影拍出来不是只给死忠玩家看的,死忠玩家的腰包救不起一部电影,必须照顾到普通观众,同理小岛秀夫如果拍mgs电影,还把那套动不动就长篇大论似的对话拿到电影里来,搞不好还是大暴死的结局。
当年卡梅隆拍终结者2,第一集和续集的拍摄年份间隔过长,很多人没看过第一集,所以卡梅隆秉承的首要理念是“让没看过第一集的观众也能看懂第二集。”事实证明这么做太用必要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14-6-19 18:05 发表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看,感觉就是明明可以让人来完成的事情非得用cg完成,无聊,也不是很炫。

从玩家的角度看,和最终幻想似乎不搭边,风格太“真实”太“欧美”了。如果当年出的是ff7那部,我想至少在游戏fans中能获 ...
也是呀,FF9现成的“迪士尼style”不用,非要另起炉灶搞什么中二科幻,唉。
FF9基本是具备了迪士尼动画长片的主要成功元素,故事通俗易懂,传达正能量,合家欢式的大团圆故事结局,唉,放着好剧本不用,只能说小胡子真的是太高看自己的能力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