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硬件改造] 设想当时SS土星的硬件架构修改,会不会结局更好一些?

我献丑一下,如有不妥还请各位硬件达人勿喷。
土星的总体机能应该达到移植model2不显得太缩水,并加上光源效果。(分辨率可以降低到320*240)
硬件可以这样设计:
主CPU SH2 一枚
设一块类似PS的GTE几何运算器那样的3D辅助运算芯片,辅助SH2进行复杂的3D运算。
不另设音频CPU,换一块廉价的DSP芯片处理音频,再把32路pcm阉割到24路,不另设FM音源。
不另设光驱CPU,把复杂的光驱底座阉割掉,参考ps光驱的设计,读速慢点就慢点吧。
取消VDP1、VDP2那种“2D style设计”,减少芯片数量,节约成本。

取消扩充卡槽、取消电池记忆、取消mpeg解压卡。
省下来的成本用来做以下这些:
1.为主机再加上1.5MB的内存。
2.加一块能够支持jpeg图片格式解码的芯片(硬解),用来播放CG用,另外游戏中也可以用来解压一些图片材质,一片多用,最大限度利用硬件资源,节约成本。
3.加上一个构造简单的外置记忆卡槽。(因为记忆电池被阉割了)
4.加一块廉价的,能够负责2D运算的芯片,为移植2D游戏派上用场,虽说功能有限。


TOP

引用:
原帖由 GAYBL 于 2014-2-11 20:50 发表
SS是92年提出的方案,93年开始设计,那时候的设计思路是2D要达到最好,而3D那时候市面上的游戏机只有3DO和街机MODEL1,所以当时的设计思路是3D要超过3DO和MODEL1,没想到PS横空出现,让SEGA措手不及。至于双CPU,是铃 ...
铃木裕说这话的时候难道没有想想能有多少人吃透这种双U架构?或者是并行处理是否可行?

另外还有种说法是,土星设计之初没有3D机能,后来看到ps公布性能指标后才匆忙加入3d机能,多出来的那个U就是临时加上去的。

[ 本帖最后由 werety 于 2014-2-12 10:5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模拟器高手 于 2014-2-12 11:31 发表
笑话,PS这个东西又不是sony自己搞出来的东西。当年,老任为了彻底干翻sega,秘密研发新式游戏机,当时,sony作为一个电器商,迎合潮流想要进入游戏圈,因为松下已经和美国佬秘密合作生产3DO了,有钱途的东西,生意人 ...
土星没有那么差,ps也没那么神。关键是sega对未来游戏界的走向定位不明,没有预感到家用机3D时代已经到来,如果把宝押在3D上,就算是有些架构上的不合理处,但也不至于到“啥也不是”的地步吧?
不过土星的指标总给人一种“有就可以了,不必太强”,体现在 能播片就行,画质无视;有3D就行,但不是重点;感觉土星整体过于平庸,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2D效果较好,但玩家们的注意力已经过渡到了3D。

另外再问一句,土星平台有没有铃木裕领衔开发的游戏?除了流产的土星莎木。  最终能在土星上作出像样的3D游戏(救火骑兵、索尼克R)都是sonic team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gi949 于 2014-2-12 12:16 发表
没错,PS不是什么久多良木健主持开发的,根本就是从任天堂公司里剽窃出来的CD机硬件修改而成的。

CPU+GTE协处理器的标准都是当年山内溥提出的规格

索尼就是一个欺世大盗,阴谋败露了还像贼一样窃走了任天堂的硬 ...
CPU+GTE是山内溥提出的?当时的psx不是说只作为超任的cd升级套件吗,怎么会有如此的高规格?而且现在的文献资料都是说南梦宫提出CPU+GTE的。
你是否还知道其他关于ps的野史,不如写出来一起看看,大家分享。

[ 本帖最后由 werety 于 2014-2-12 13:3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gi949 于 2014-2-12 12:27 发表


土星真正的实力是N64级,看看海豚机能演示就懂。

一个CPU负责3D多边形和贴图 一个负责特效半透明 Z缓冲透视校正以及双线性过滤。

SS是划时代的,不是PS这种硬件缩水一塌糊涂使劲降价都能盈利的东西能比拟的 ...
海豚那个动画怎么看都像是播片。
单个cpu能同时负责特效、半透明、Z缓冲、透视校正、双线性过滤??能吗?才25mhz的主频。
土星的软肋在于架构复杂,官方的开发套件也没能发掘土星的真实底力。再就是能支持的3D特效实在太少了。
欧美技术流真心不可小视,日系基本全是美工宅,技术宅方面吗。。。。。。sonic team能算是技术宅?也许在日本算吧,但是在欧美应该就是被碾压级别的。

[ 本帖最后由 werety 于 2014-2-12 13:4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qqcliff 于 2014-2-12 15:0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BlackBerry

按照13楼的说法,SS就变成另一个PS了
想想也是,ps的硬件设计算是成本与机能之间取了个平衡点,有限的成本内实现机能的最大化。
我认为土星最最最多余的就是光驱用CPU SH1,毛用没有。
另外音频CPU M68000(MD的U)那时候价格是不是也便宜了?  既然世嘉用了这么多年68000,那么摩托罗拉是不是价格方面也有打折?(大批量订货的话),如果真是这样,那性价比真的比普通的DSP芯片要高。

另外还有个说法,土星对比ps还有个不足,就是零部件自产率不高。索尼ps很多零部件可以自己生产,这样的好处是日后改动主板设计(比如简洁化)比较方便,土星的零件自产率不高,很多零件要想别的厂家订购,改动设计业不方便,因为这牵涉到多家供货商零件的匹配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chenke 于 2014-2-12 14:32 发表



SONIC R是sonic team外包给Traveller's Tales开发的,全靠王牌程序员Jon Burton:

618233
王牌程序员,这算是“一个人撑起一部戏”的典型?
欧美技术流不可小视呀,没有垃圾的硬件,只有垃圾的程序员。欧美厂商通过多年在PC平台的技术积累,直到上世代(360、ps3)彻底崛起,这绝非偶然。

TOP

引用:
原帖由 asdqwe 于 2014-2-12 20: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上几张图·····
真心话:小学生时代的我如果看到了这页杂志。。。。。。卧槽!!!怪物来了!!!!!   换成现在。。。。。。那个SB起哄要用双CPU的?
这杂志感觉就是给外行人看的,一个个用词激烈的言语,把机能吹得牛逼哄哄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学远凸 于 2014-2-16 22:30 发表

为什么软件阵容不行呢?为什么大作不上SS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SS的3D机能太弱了,播片又差,不符合当时的大气候。
史克威尔当年的FF7并不是没考虑世嘉,只不过以SS的机能根本无法达到老史想要的效果。FF7就是当时 ...
老史考虑过土星?准确说应该只是试试吧?不可能与世嘉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只能是想办法弄一套土星开发套件,然后公司内部琢磨一下,也只能是这种级别了。毕竟老史在索尼与老任合作的时候就与久多良木打过交道了,双方的外交关系可以追溯到超任时代。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