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专题讨论] 日厂3D技术的落后最初就始于第五世代吧?

家用机步入3D始于第五世代(SS PS N64),几乎是同时的96年,pc的voodoo显卡也让pc正式进入3D时代,乍一看当时家用机(尤其是ps)的3d游戏比电脑精彩,但是细细一想日厂的落后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最近玩FF9,当时已经把ps的性能基本榨干了,但细细一品还是那些老思路:机能不行美工来补,动画和多边形人物同屏显示实现剧情的无缝演绎,粗看来比电脑游戏“来的文艺”,但仔细一想还是属于“奇器淫巧”,这些手法不能算是技术革新,因为家用主机的某些特性,这种表现手法来得讨喜,但是底层技术却是原地踏步。
同时代pc平台的3D技术发展迅速,1996年3D大神卡马克的quake 1让玩家看到了全多边形FPS游戏的雏形,虽说画面观感不如同期正在开发的FF7,但是技术全面领先后者,90年代中期电脑、家用机之间的画面对比有点像专家VS玩家,专家看画面后面的技术力,玩家看画面。。。也只是看画面了。
同在1996年面世的voodoo显卡在画面上全面吊打第五世代主机,家用机没有硬件升级的优势,这样对比不公平,但不能否认欧美厂在电脑硬件快速升级的过程中完成了3D过渡期的原始技术积累,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欧美技术流”,最终在第六世代开始发力,到第七世代全面反击操翻一票日系厂。
其实欧美技术流的实力在家用机上也有直观提现,顽皮狗的古惑狼,rare在N64上的大量3d游戏,画面综合表现力超过同期的日厂。
另外一点,日厂在90年代始终没有产生游戏引擎的意识,这可能是与平台特性、商业考量等等因素有关,就不说了。
90年代至今欧美与日系的技术对比有点像天朝和欧洲在中世纪到近代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对比,天朝只有经验没有科学(美工+播片),中世纪之后的欧洲完成了自然科学的系统化(3D技术的发展),最终引发工业革命(通用游戏引擎概念的产生),然后到地球各处弱国去“玩割草开无双”(吊打日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本帖最后由 werety 于 2017-2-9 18:38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