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求助]现在是不是流行说“你这个伪球迷"以及到底何为"伪球迷"

我觉得不夹杂感情色彩,能够客观的分析比赛的,就是真球迷。

比如饭好了别睡了。 倒来倒去倒你妈这个目前本区流行的短语我记得是他首创的,结果他支持的德国队被倒泥马的球队倒泥马了,他很淡定。:D

另外输球了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怨地原裁判的球迷,也是真球迷,比如阿迷。:D


TOP

引用:
原帖由 whenkidspunk 于 2010-7-11 12:00 发表


上次有人说起伪球迷的话题,体育区就有这种观点了,毛不毛的,是种观点不可以啊?

再者说了,就看一球赛,都是娱乐活动而已和喝酒K歌打麻将没什么大差别,你看外国球队有国猪踢预选赛时的那种关注的心情吗?
...
养狗的管狗叫儿子,就是感情?

看球的,为了自己喜欢的球队高兴与悲伤,就不是感情?:D



TOP

人的精力都要释放的,只是渠道不一样而已。

中国队要是争气,次次进世界杯,那么国内国家队球迷必定第一。

即便目前如此操蛋,国家队球迷说不定还是第一。

你要说中国打阿根廷,我肯定支持中国。

只不过现在中国队长期没有重要比赛,这精力总要有地方释放吧。

只能寄托在外国队身上了。

当年中国海归在国外时,国人看球热情多高啊。

杨晨在法兰克福,谁管你是北京人,我是天津人,他是上海人,中国人都支持中国人。

孙继海在曼城每个球都有人记着,比马拉多纳进球记得还清楚。:D

何况即便如日本这种世界杯参赛队,巴西来了照样满场穿巴西队服的日本球迷。

难道你说她们都是吃饱了撑的?


TOP

我对伪球迷倒没意见。

我对伪球迷因为我发了一贴科威尔是故意手球而非无意手球就能狂骂我几页帖子表示意见很大。:D

录像一清二楚,国际裁判对这个也毫无争议,FIFA到现在涉及的争议判罚里,好像也没有这个。

这样都能理直气壮,我比较难理解。:D

TOP

一个长期看球的球迷,能够分清,那些误判是技术问题,那些误判是人为因素,那些误判是说不清原因的。

所以不会去强调一个技术性误判(villa的越位),只会计较人为因素(tevez的越位)。

更不会拿两场比赛的错误来对比,因为第一,每个裁判的尺度不同,所以两场比赛尺度有差别是正常的,只要对同一场比赛的双方公平即可。

所以用吹罚意大利越位,而没有吹罚西班牙越位,就认为是裁判的主观人为因素,就错了,这两个判罚,哪怕意大利那个越位吹罚错了,也是技术问题,因为人眼无法辨别。

我有1986年决赛的录像,我阿一个十几米的反越位被吹越位,照样比赛,而没有当场罢赛。

所以看球时间长的朋友,对这些判罚,比较宽容。

TOP

引用:
原帖由 绯雨流 于 2010-7-11 15:25 发表



北京体育台的解说李萱,就是个大傻逼,对这个判罚说裁判没人情味
这个解说,应该去主持道德伦理节目。

如果苏亚雷斯也是绝症,那么苏亚雷斯手球不应该给红牌,而应该给他出战荷兰的机会?:D

TOP

足球比赛,本来就不是一项精确的运动,所以场上有误判,是正常的。

所以我也支持引入技术手段。

但是我反对把所有误判都说成保送、黑幕等等。

如果你倒退20年去看八十年代的比赛录像,你会发现,过去很多犯规根本不吹,很多越位莫名其妙。

要不是FIFA一直在鼓励进攻,这些犯规还不吹,这些莫名其妙的越位一直有。

TOP

不光是对判罚尺度的理解问题,即便作为国内比较专业的球迷,也犯过很多原则性错误,我说两个。

一、黄健翔以前一直说,罚点球过程中不能停顿,必须是一个连贯动作。事后证明,纯属扯淡,你愿意停10次也没问题。

二、球只要超过一半的体积过线,就算过线,比如进球、出界等等。事后证明,应该整体过线才算。所以甲A时代,经常听解说员说,这个球大部分已经越过门线了,却不算进球,这是个误判。:D

TOP

如果严格计较,门将手抱球后,规则规定6秒内出球。

你拿表看一下,超过6秒的,绝不在少数。

TOP

引用:
原帖由 cbjah 于 2010-7-11 15:46 发表


不认为看球时间长了对有些错误就能宽容,比如我英的那球!简直是赤裸裸的颠倒黑白!

如果是越位这样的其实倒还无所谓,毕竟高速运动有那么个肩膀级别的失误完全可以接受

看了那么多年的NBA,其实已经对判罚 ...
我只能告诉你,这种进球被吹出来的,英格兰绝不是第一个。

这个判罚偏差的确很大。

但是之前有过先例。

TOP

过去还有一个经常发生错误的认识。

A队传球,球碰B队的腿,弹到出于越位的A队脚下,算B队回传球,不越位。

事后证明,应该以A队传球一瞬间,本方球员位置是否越位来计算,也就是说,在球还没碰B对腿之前,哨声应该先响了。

所以当年甲A很多糊涂球都记在后卫回传身上了。:D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