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6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标注8G容量的U盘,插到电脑里只显示7.3G是天经地义的呢?

这不欺骗消费者么?不要谈技术。
商家为什么不用1024,你麻痹啊,你见过有用1000kb/M的数据文件么?
反人类!买个500G硬盘实际容量460多!

说白了就是厂商偷换概念,还有一帮子跟着捧臭脚,祝福你们永远买到实际容量940M/G的SSD!!!!

好吧,你们被GiB、GB这种概念弓虽女干的兴高采烈、理所当然,祝福你们的买到的内存都用1000来换算。

[ 本帖最后由 仲晓萌 于 2012-3-29 21:0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3036273 激骚 -1 反对 Rated by wap 2012-3-30 08:12
  • gunsou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for mark 2012-3-30 07:32

TOP

看见没有,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了。
那为什么我们的内存条标称容量是4GB,如果给你一个实际容量3.9G的你就会骂娘呢?



TOP

告诉我,内存标称1G,实际容量是1024M。
U盘标称1G,实际容量是977。
不要谈换算方法。
你们觉得合理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shangchi 于 2012-3-29 19:43 发表
LZ,这问题你应该去质问微软,你们的操作系统是怎么显示容量的?!你看人家最先进的操作系统,8GB的U盘明明就显示8GB么!
只要计算机还在用2进制一天,偷换概念的厂商就得给所有消费者下跪。

TOP

引用:
原帖由 mieumieu 于 2012-3-29 19:53 发表


看我的回复,上维基百科搜索一下gigabyte和gibibyte的区别,就能消除疑问了

以下引自Wikipedia:

Consumer confusion

Since the early 2000s most consumer hard drive capacities are grouped in cer ...
偷换什么概念,不管是我的电脑还是我的手机,存储都被厂商偷走了那么多,厂商们联合起来的搞出个可以降低成本的概念,1024自电脑诞生之日就有,你那1000换算法是搞数据存储厂商为了诈骗消费者搞出来的。你还在捧他们的臭脚,他们搞出这种概念的时候问过消费者同意么?
如果我的数据什么时候可以以1000K/M来换算,我绝对不会说这些话!

TOP

引用:
原帖由 shangchi 于 2012-3-29 20:01 发表


请使用世界最先进操作系统,然后你会发现你的硬盘真的显示500G,U盘真的显示8G
看来还是微软站在广大消费者的层面上着想。

TOP

引用:
原帖由 mieumieu 于 2012-3-29 20:05 发表
笑,分明是微软的码农漏写了GiB中间的那个i

其实厂商完全可以生产8 * 1024 * 1024 * 1024容量的u盘,只不过他们这时候就要标成8GiB了
你笑什么? GiB和GB这种的称呼说白了就是忽悠消费者,你承认么?
就跟Kbps和KB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mieumieu 于 2012-3-29 20:08 发表


是忽悠呢,还是消费者自己不去了解两种国际标准的区别?
消费者为什么要去了解这种东西,消费者只要关心自己实际拿到的是多少就可以了。你买瓶水还要关心是用几个氢原子合成的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mieumieu 于 2012-3-29 20:12 发表


搞笑了。。

1)消费者首先是从哪里得知GB的大概概念的?如果消费者连GB都不知道,他怎么知道自己拿到什么?
2)如果你同意1)的话,那么消费者既然大概知道GB的概念了,为什么连GB和GiB的区别也不搞清楚呢? ...
那是因为你这个GiB的概念是2008年才正式使用,而且是悄无声息的就偷换了概念。
大家既定已成的GB为什么变成了1000,消费者找谁说理去。

TOP

还是怀念以前,买64的U盘,就是64.

TOP

引用:
原帖由 mieumieu 于 2012-3-29 20:17 发表


出处?为什么不是2000年?

In 2000, however, IEEE adopted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recommendation, which uses the metric prefix interpretation.
  “GiB”、“KiB”、“MiB”等是于1999年由国际电工协会(IEC)拟定了"KiB"、“MiB”、“GiB"的二进制单位,专用来标示“1024进位”的数据大小。而后,这一标注规范又于2008年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件。具体的来说,1GiB=1024MiB,1MiB=1024KiB。他们与GB、MB、KB是不一样的,GB等则是1000进位的数据单位。

TOP

引用:
原帖由 mieumieu 于 2012-3-29 20:20 发表


2008年之前标1024的是什么?GB?哦对不起,在ISO下,GB一直都是1000进制
你劝劝计算机用10进制来处理吧。:D

TOP

你告诉我,为什么用1000来换算的不用GiB来标示,而非得用以前1024采用过的GB来标示?
不是为了糊弄消费者,偷换概念,还是为了什么!

TOP

全球最大的硬盘厂商——希捷公司,将为在过去六年中购买其硬盘产品的用户返回5%的货款。而这件事的起因则是由于其对于“GB”这个容量单位的定义遭到了消费者的起诉。除了获得5%的返款补偿方案外,用户还能够选择获得希捷免费的备份软件。
    此前,有4名消费者起诉这家公司,其原因就是他们所购买硬盘的实际容量要小于其所期望的。希捷公司表示他们在生产硬盘的时候,容量计算使用的十进制算法,即1KB=1000 byte。而原告坚持正确的算法应该为1KB=1024byte。
    如果在1GB的硬盘上,这种合算方式上的差异所引起的就是1000000000(十亿)个字节与1073741824个字节之间的差异了。其它的磁盘厂商,如三星和日立,同样也按照1KB=1000 byte的算法来计算容量,然而所有的操作系统均按照1KB=1024 byte来计算容量。
    由于本次诉讼属于“共同诉讼”,因此最终的裁决适用于所有希捷的用户。
    尽管希捷公司最终还是拒绝承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过错,但还是愿意为那些于2001年3月22日至2007年9月26日购买希捷硬盘的用户提供赔偿。目前其所提出的赔偿方案正在等待法庭的审批。
    对于那些希望得到赔款的用户,需要填写一份包含有产品序列号的表格。同时那些希望得到免费软件的用户也需要在线填写一份表格。
    本次诉讼案仅仅是近些年来众多关于“GB”定义案件中的一件而已。在2003年,Apple、Dell、Gateway、HP、IBM、夏普和东芝公司均受到过消费者组织关于磁盘容量问题的起诉。目前此类案件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在2003年的时候,Amazon.com 就受到关于其所出售MP3的容量问题的起诉,这起官司直到2005年才了结。
    包括金士顿和SanDisk在内的主流闪存制造商在2004年的时候也受到了同样的起诉,不过到目前这些案件还没有结果。
    另一家大型的硬盘厂商——西部数据公司,也在2005年遭遇过类似的诉讼,但最后这家公司还是免于赔偿。不过其最后还是为用户在线免费提供了价值30美元备份软件,并付出了巨额的诉讼费用,但西数依然拒绝承认自己有过错。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12-3-29 20:34 发表
话说这本来就是微软的错,搞的现在课本都教错的,偏要让硬盘商来为此埋单,凭什么?
这怎么是微软的错?你没上过计算机课?你不知道计算机是以2进制运行的?

TOP

 16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