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我心中的未来数字化世界

我心中的未来数字化世界

只谈期望,不谈实现——虽然这个想法也不是凭空来而是根据现有情况和技术延展来的,而且我真心认为实现这些,都真的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一、每人一个专用中央处理系统CPU
1、中央处理系统CPU:体积小,重量轻,续航时间长,唯一需要插口的是电源部分,可选室内或城市内用的续航相对短但轻巧的电源,也可选户外或野外用的长续航但较笨重的电源;电源更换时系统可照常运行一段时间,这样可做到永远在线)。外形可做到随身携带,无存在感;且可生活三防;通过外加专用保护外壳,可适应各种极端环境。
2、这个中央处理系统主要作用是在本身和服务器之间上传和下载数据(应该说是IO),和所有外设连接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包括显示系统,输入系统),并且和其它用户的CPU交互数据。
3、CPU仅仅是个桥,本身基本不具备任何处理能力。但通过通用无线协议UWP,可以中转任何类型设备的IO。
4、由于仅仅是个桥的原因,不存在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除外形和续航外,其主要指标是无线连接方面的指标,如速率、覆盖范围等。

二、外设
1、包括覆盖人类五感的所有方面。视觉、听觉(语言)、触觉(温度、力,形状)、嗅觉、味觉等。
2、视觉方面,显示系统和记录系统合并,早期可能是以普通眼镜(如基纽特种部队用的显示器)的形式出现,双眼;技术进步后可能做到隐形眼镜的形式。脑波控制在100%显示真实世界,100%显示电脑画面,以及虚拟扩展现实之间切换。如果用户需要传统显示器方式,也有相应的外设。眼镜在作为记录作用时,可实现望远、显微、夜视、红外、强光等人裸眼无法做到的辅助功能,并可随时切换记录与否。并且是光场记录。
3、听觉(语言)方面,以耳塞或耳坠或耳后贴片的形式佩戴,可输出声音给用户,并可采集声音。采集用户语言作为CPU本地语音指令部分也在这部分完成。不同语言翻译部分在云端完成,并不由此部分处理。
3、触觉部分可以有各种外设,分别适合不同的使用目的和场合,大部分是贴片形式,电量来源大部分为人体生物电。触觉部分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因此一般是选配外设。
4、嗅觉和味觉,与触觉一样,与人体交互都是给人体电信号,让人产生相应感觉。部分高级产品可以散发真实物体分子(或替代分子)以达到给人反馈的目的。
5、其他包括人体状态和疾病监控、人体外骨骼、交通工具、数据化衣物、劳动办公工具等等。

三、CPU与外设交互
1、根据外设随身与否,可分为极低能耗近距离和中远距离一般能耗两种外络传输方式。带宽可能上T或上P或者更高。
2、全部连接都采用加密。
3、无线载体类似磁场等对人体无辐射伤害的方式;或者是极低功率电磁波。

四、CPU与云端交互,系统与人交互
1、系统与人交互,相比较现在,“Application”或“Programme”的概念会极大弱化。一切以内容为中心;极端逼近现实和人类自然思维习惯,并且所想即所得——同样的数据,你想让它以什么形式处理或展示都只要用自然语言下命令描述或用自然手势(不同于现在由程序规定好的手势)在虚拟现实里直接操作。你面对一个数据茶壶,和你面对一个真实茶壶,对于你来说,想对它怎么样,差别是不大的。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更计算机化的人机交互。
2、全球网络覆盖,并且电视、电台、网络、移动通信、全球定位、工厂办公及商业网络(如ATM、政府办公系统),等等一切过往网络都被一个单一网络Cover。在深水或地层深处等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以选择CPU和极端简化的临时随身工作站云端连接(极端简化是相比较“The Cloud”而言,你在当时环境下需要什么功能就选择什么功能而不是无所不包)。
3、同时,这些界面也全部自然化,比如你看电视,就感觉在现场——音乐会的现场,新闻拍摄者的现场等等;你想和银行交易,也跟你坐在银行一样,眼前就是真实银行工作人员的投影或者虚拟人物的影像;你打电话(取决于你想要影像与否),跟你和对方面对面一样。同时你也使内容提供方——你周围的一切都可以被记录;同时由于数据处理完全面向结果并且使用自然语言和极高的人工智能(比如你想把你看到的画面处理一下,你并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而只是有那么个隐约想法,系统就会自动帮你明晰完善并最终实现这个,这一切都是系统后台静默处理或者简单几次交互即可),人人都具备了接近专业的能力,一切都只取决你的思想(世界观、习惯、审美等等)。
4、不存在两客户端CPU直接建立联系的情况,哪怕用户是真人面对面。一切客户端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The Cloud”。
5、出于对系统不信任的考虑,用户可以选择购买个人存储和计算外设(微型个人云端),这种个人云和CPU搭配也可作为简单记录、存储数据和简单计算用,但功能与“The Cloud”相比极大简化。




先这么多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