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郭帆迷失了方向,流浪地球2迷失了方向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刚看完。
其他地方都好,但是总体架构却是不如第一部的。
第一部是典型的爆米花科幻大片架构。一个简单的主旨,就是重新点燃发动机。加上几个桥段,每个桥段都是在让人觉得毫无希望的最后关头,突然反转解决危机,让人拍案叫绝。通过这几个桥段不断把电影推向高潮。这种就是好莱坞大片的常用手法,普通观众就吃这套,什么绝世天劫,终结者,异性1,2等等都是这个路数。
但是第二部,明显导演拿到了太多的投资,虽然他知道一部爆米花大片应该怎么拍,但是在这么多钱面前,欲望克服了理智。拍成了一部科幻编年史,塞进去了太多的内容,欲求在在一部电影里面把整个世界观一股脑塞给观众。其实光太空电梯被叛军破坏就能拍一部电影,月球危机又能拍一部电影,开启水下服务器又能拍一部电影,人工智能又能拍一部电影。结果这么多内容全塞到一部电影里。对于普通观众,内容过多,科学名词也搞的的过多,一下肯定是无法全部吸收的,会导致观影感偏累,沉浸敢偏低,特别是对于女的。而且这次的桥段反转处理过于生硬,就是失败了,直接来个备用计划,然后就顺利执行了,缺乏第一部燃的感觉。
总的来说,导演的想法太多,想一次性全搞定,造成片子概念太多,情节太赶。对于对科幻片无感的大多数普通观众,失去了友好度。这次票房可能会不如第一部。对于喜欢看科幻片的观众,一次性会比较过瘾。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3-1-23 22:23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enovo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23-1-23 22:49 发表
这么说的话,三体完全也可以这么批评

外星文明之间为能量块掐架的简单世界观,杂糅了无数概念,极权,厚黑,游戏,纳米科技,低维高维——总的来说,大刘的想法太多,想一次性全搞定,造成小说概念太多,情节太赶。对于对科幻小说无感的大多数普通读者,失去了友好度

我就想说流浪2在我看来压根不难懂也不需要二刷,提供足够过瘾的三小时非常令人满意,谁说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标准必须就低不就高的?
三体目前是电视剧,这是电影。你搞清楚区别。
三体拍电影如果像电视剧那么个拍法,估计没人会看。也没法拍,得拍多少部?
如果你说的是小说,那不是更搞笑,长篇小说不是随便你怎么写?又没有时长限制。而且不爱看科幻小说的人确实不会看三体,三体对非科幻读者群体确实不友好,你看你周围女的有几个人看三体小说?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3-1-23 22:59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enovo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23-1-23 22:58 发表
三体信息量大情节跳跃不是公认的吗?

我觉得别人不懂楼主你肯定懂我的意思
三体小说信息量是大,但是那是小说,而且是长篇小说。电影只有一两个小时,为了票房还要照顾大多数普通观众。两码事。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enovo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23-1-23 23:12 发表
并不是我耍流氓偷换逻辑,我说的是三体小说(注意我说的就是小说)也有同样的问题但不妨碍它是经典,流浪2并没有三体文本那么硬核且亲和度我认为是不错的,唯独没有跟星际穿越解释虫洞那样尴尬地去给观众科普什么是洛希极限,每次看到星际穿越的那个桥段我都觉得诺兰是不是太低估观众了

三小时的电影,拍成阿凡提2那种温吞水有人喜欢么?流浪2成功把观众的兴奋度保持到了最后一小时,说是一部好的硬科幻电影肯定没有过誉
诺兰绝对没有低估普通观众的科学素养。
科幻迷看这种电影没啥问题。
但是我老婆看完竟然问我为啥地球停转了还能有引力。他还是看过第一部的。而且她科幻片也跟我看了不少,她对引力的理解就是科幻片里,空间站可以旋转虚拟引力,停了就没了。万有引力这种初中物理知识都不知道。其他不怎么看科幻的人,你可想而知他们的科学常识有多少,估计连旋转的离心力能模拟引力都不会知道,你指望他们能理解虫洞?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3-1-23 23:21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白死之二  于 2023-1-24 13:17 发表
郭帆以后除非只导演破球续集和主旋律战狼片,否则水平露怯迟早的事。我看两部破球的观感都像极了富春山居图,就是导演明明没到这个水平,就是硬来,各种低级错误低级趣味,当然郭帆水平比孙建军强太多了,再加上巨额成本题材和民粹情节加持,淡化了导演能力不足的缺点,好这口的人也许可以不在意,不吃这套的人能被膈应死
很明显国内现在能拍科幻片的除了郭帆,没有其他。
大家都可以看到国内其他导演曾经涉猎科幻片的作品,王晶的未来警察,胡军的机器侠,上海堡垒等等,这些导演电影的文科生视角,受限于文化知识的限制,拍的科幻片基本等于幼稚园水平。其实电影圈以文科生为主,即使是好莱坞,能驾驭科幻片的导演都数的过来。大多数导演也只会拍生活片。
这不是仅仅敢于尝试的问题,如果张艺谋敢于尝试拍科幻片,那必然是灾难,没那水平就是没那水平。
郭帆对于科幻片的理解是没大问题的,只是第二部急于想把所有东西都表达出来,有一点错过了就没下一家的心理,毕竟第一部50亿票房谁都知道不可能复制,属于偶然。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gogogo  于 2023-1-24 23:54 发表
“而且这次的桥段反转处理过于生硬,就是失败了,直接来个备用计划,然后就顺利执行了,缺乏第一部燃的感觉。”  一不就是这样吗,修复行星发动机进行逃逸失败b计划点燃木星失败继续b计划空间站献祭,没必要为了踩二尬吹一,二比一强多了。
当然不一样,一里的备用计划都是在前期前期剧情框架内,能够相呼应,而且不是预备好的,观众会想我怎么没想到。二里就是硬生生告诉你,我有Plan B,跟前面的剧情没什么关系。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