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Ascend Mate 7引用:
原帖由 @九月雪花 于 2015-10-5 10:27 发表
我也佩服英俊版主的理解能力,专往人家反方向来理解。我那意思明显是觉得不该把国内汽车行业作死。
所以你完全没看出那是反话么……
手机上俺就先不长篇大论了……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Ascend Mate 7引用:
原帖由 @九月雪花 于 2015-10-5 10:27 发表
是否需要合资?我觉得没有必要通过合资来学习技术,因为人家给你的,你自己也都会。最好的办法是,让外企建独资,让他们在雇员的使用上做严格限制,逼着外企培养中国人的技术专家。我这在合资厂呆的人,深深感觉自己是后妈孩子,就拿大福特举例,各种防着,那点儿破东西教你,还有人暗里说着不要教他们太多。权限开放也是一部分,比起REC和上海的员工权利简直两个世界。你说他防中国人,对自己独自的中国人限制却少,对台湾的人限制更少。但是台湾那群人在我眼里看是真笨,起步比我们早,回头很多东西不明白了要问我们。这就是合资的一些尴尬。如果有独资存在,国内主机厂完全可以去挖这些培养好的人。道理很简单,就如同建国初那时候让留学生回国一样子。
你是拿现在的眼光在看30年前的决策,当年懂个屁,会个毛。不要说车了,有几个人懂公司是什么东西的?大众在中国开始的时候是1982年11月,也就是将近33年前,那时候不光是一穷二白,理念也是还刚从计划经济出来。现在是放开了,你爱独资独资随你,当时呢?现在有的企业主动寻求大陆的资本合作以获得一些本土的优势和关系和理解,那是不是又回去了?显然不是,因为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选择以及方式。
现在主机厂有钱了,开始挖人买专利看技术,当时有什么?你不和他合资现在这些一汽上汽早完蛋球了,那几个民营车企也根本没有起来的机会,还挖人?
至于政治斗争,我只能呵呵了,鬼佬玩得精的呢,独资企业里面各种为了利益不顾大局的简直都是标配。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Ascend Mate 7引用:
原帖由 @九月雪花 于 2015-10-5 10:27 发表
未来发展方向。英俊版主眼光太短浅了。确实,不是这行的人,你也就是说说直观感受。动力改电动这是一方面,此外,各个国家发展方向不同。欧洲喜欢微型化发展,因为欧洲城市越来越喜欢发展公共交通。而北美喜欢搞自动驾驶,甚至一些公司,研发出了能飞的汽车。应付一些拥堵的情况。目前已经有 实车出来了。英俊版主可以去你管子上找找。而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规划,这个要适应城市的发展,如果城市需要更安全更方便的交通工具,自然车也会按着那个方向发展。而不只是从单一的使用者作为首要出发点。
动力和微型化矛盾吗?……
你看到的是细分市场的需求,动力和自动驾驶是行业层面,政策层面乃至整个交通方式方面的变化。单拿自动驾驶来说,北美搞不等于只有北美有需求,欧洲人的目光短浅和安于现状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自动驾驶带来的也不仅仅是让驾驶者轻松这一个好处。
使用者是一切的动力来源,消费者也许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方向什么出行效率和环保,简单的说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切中消费者的痛点,鬼理你什么大方向。
能飞的车也不是今天才有的,都玩了几十年了,动力来源、驾驶者资格、交通道路规范和规划都是更大的问题,立体交通要比自动驾驶和电动都更要遥遥无期。你说最终会不会到第五元素或者少数派报告这样?我估计会,但是这不是近10年的事儿。以现在的商业模式和道路规划,公众的普通出行的需求可以往这个方向优化:
1,共享,我只需要在出行时需要这辆车,而不需要拥有这辆车
2,预约,预定路线后自动分派制定级别的车辆到达
3,自动驾驶来提高道路上车辆密度,降低事故
这样车辆的使用效率,通行效率,安全也都可以提高,在自动驾驶成熟之后就可以全部打通了。目前的叫车软件等等将来都是整个交通系统的一环。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5-10-5 11: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