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你怎么看待成本150美金的主机卖250美金

成本》售价?这种笑话现在就不要拿出来了。
DR遗毒还不够么?


TOP

关于PS3制造成本的讨论


因为媒体上称PS3的制造成本达800美元,而且论坛里的很多人都坚信所谓游戏机本身不赚钱(售价低于制造成本),而本人对制造业小有了解,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希望大家发表意见。(并不是对PS3有意见,同样的,对于Xbox360也适用)
有人说SONY得奴役工人才能做到低成本,其实SONY根本不用奴役工人可以做到很低的成本了。
那来举个例子,SONY一直宣称PSP的成本是如此之高,每卖出一台要亏多少。有300美元的,甚至有说450美元的,而PSP刚上市的售价是249美元。那我们来拿一个一个比较一般的PDA和它的比较:

PSP CPU (System clock frequency 1 - 333MHz)   英特尔® XScaleTM 处理器,416MHz
Main Memory 32MB                               配备64MB SDRAM和128MB Flash ROMEmbeded DRAM 4MB                         128MB Flash ROM
IEEE 802.11b (Wi-Fi)                             集成蓝牙TM 无线技术


在配置略高的情况下,PDA的售价居然与它是相当的,所以请问一下在去掉所谓的软件收入后(Dell不卖游戏吧?),Dell如何从如此巨大的亏损中赚钱呢?难道它是慈善企业?

即使同意所谓的PS3的制造成本是800美元,而现在的售价是在500美元,那每台光制造就亏损300美元。另外,在日本以及欧美狂轰滥炸的PS3发售广告似乎也应该不是免费的吧,虽然无从计算每台PS3的平均市场成本,但应该也不低。在加上零售店至少需要保证10%左右的利润吧,那就是30-50美元。还有批发商应该至少会有5%的利润。还有前期的所谓巨额研发费用,那一台PS3SONY看来不贴个500美元下不来。以日本首发的80000台来说就已经是40,000,000(3.2亿人民币)在欧洲和美国的再加上,SONY一年的利润才多少呢?难道索尼真的那么疯狂?

另外这些所谓的专家用该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去累加出所谓的制造成本难道不可笑吗?你去电脑市场买配件的价格和Dell、联想采购的价格可能一样吗?

在这里试图证明所谓的800美元的制造成本不是为了攻击SONY或者PS3,只是看到有这么多人就这么容易相信SONY希望你相信的东西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他们只是希望你觉得花很少的钱买了很好的东西而已。记住并不是多数人掌握或相信的就是真理哦。另外,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你的Xbox360,电脑等等。

大家肯定用手机吧,你知道那些著名的手机厂商原装的壳子卖给你在200块左右的外壳出厂价只是几块钱的话你会作何感想呢?再试想一下飞毛腿的电池在30块的时候也还有利润,三洋的电池性能占优,但不至于成本提升到售价会在300块吧?

我不认同索尼的说法是不认同所谓制造成本800美元!当然加上市场、前期研发、等等会远远高于售价,但这≠卖一台亏一台,相反是卖一台赚一台(售价>制造成本)。整体不赚钱,但是每卖一台少亏一点才是对的,等到盈亏平衡点之后就会开始盈利,如果所谓的买一台亏一台,那永远也到不了盈亏平衡点,那索尼岂不是真要死在PS3上了?

暂且抛开其它问题不谈,您觉得用市场的零售价去相加来计算一台机器的制造成本是否合理呢?
Seagate 的60G的硬盘 $54≈¥432
而现在在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希捷的5400转的60G的2.5英寸的硬盘大概售价就在430左右。在索尼采购的时候一下几万几十万的采购量居然价格和你去买一个的一样,我是该夸索尼的采购谈判能力强呢还是应该怎么理解呢?

有同学称360初期和PS3也是一样亏本销售的,对的,他们用的手段也是一样的。
这样解释吧,就是Nokia的手机,你家的DVD,你的mp3如果出货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的话,也一样是亏本销售的。你知道一台西门子的SMT要多少钱吗?初期的亏本是必然的,但是不等于制造成本>售价,绝对是制造成本<售价,所以到后来才能赚钱,否则是永远亏下去了。
我想在前面也阐明了这不是针对PS3,而是对所谓这种游戏机的盈利模式的澄清,不要再相信这样的谎言了。

你知道为什么一台HD-DVD或者蓝光要卖这么贵吗?完全是因为前景不明的关系,一些生产线用的专用设备是很昂贵的,如果现在就卖100美金一台,万一成不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话,就会赔惨了,而原因也是出货量达不到盈利的数量造成的。

楼有朋友拿说手柄开模具的事情,一个模具也就几万块,PS3以发货量40W来算,如果手柄是1.5倍也就是45万再乘以1.2(配件+不良品),50万左右的话,一个手柄的模具费用是多少呢?有1毛钱吗?


另外还有同学迷信国外机构的调查,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您的所谓的游戏机的盈利模式恐怕还是早期电软的论调里学习来得吧?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坚信不移的,可是工作之后因为在制造业中接触的必较多,所以开始对这种谎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了,而且发现这种理论有相当的市场,所以个人希望大家来讨论一下,相信有制造业经验的朋友应该可以了解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吧.我想请问一下这位同学对于现代制造业和外包,代工企业了解多少呢?

如果按照这种理论,在达到盈亏平衡点之前,没有一个企业的产品是赚钱的.但是我已经说了,是卖一台少亏一台,在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和出货量之后就开始赚了。

另外关于很多同学对国外媒体的迷信,我这样讲吧:
首先,一个产品的制造成本是商业机密,所以这些所谓的分析都是猜测,而不是实际数据,而且在美国这样的猜测属于言论自由的一部分,你即使去告它一你无法知道实际成本,除了SONY(你觉得索尼会告它吗?)所以你无法证明它是不实的;
第二,即使你证实了它是不实的,别忘了这是分析和猜测,而不是报道,所以和真实情况有偏差岂不是太正常的情况?这只是这些分析公司和索尼一个鼻孔出气的结果罢了.



TOP

http://bbs.a9vg.com/read.php?tid ... ;toread=&page=1

有时间的兄弟去翻翻这个帖子吧,至于看后怎么理解,当然也是您的自由。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12 13:49 发表




Ken原来在A9也蛋疼……
哪能?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12 13:49 发表




Ken原来在A9也蛋疼……
哪能?

TOP

引用:
原帖由 斗地主 于 2007-6-12 17:29 发表
市场经济是不赚钱的?
市场经济就是那慈善机构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我要玩游戏 于 2007-6-12 17:36 发表

到现在还有人相信s和m是赔本买主机???
都什么时代了???还说什么业界惯例???
到底是谁需要补脑?
没法子,就是有人信啊。

TOP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一台主机从生产到玩家家里要经过:
原料采购
制造
总装
运输
批发
零售
市场
如果说每台主机本身的:制造成本>零售价格,再加上以上微软、索尼、任天堂需要补贴的部分。
那这台主机永远处于亏损状态。
从项目整体来说,还要加上前期研发投入,那这个项目到达盈亏平衡点的时日是遥遥无期的,永远都没有可能。
要解决这个等式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制造成本<零售价格,微软、索尼、任天堂才有利润去补贴各方面的消耗,尽早达到盈亏平衡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7-6-12 20:46 发表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有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面的谁不多,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见旁边有很多小石子,乌鸦就一颗颗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高了,乌鸦喝 ...
曾经算半个业内,跟代工厂小有接触。剩下的是基本的工业大规模制造常识。

就那俩棒子,左右手加起来4-500块,绝对黑心啊,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6-12 20:57 发表



原来日版机不是主机,你明显是知道250是包含一个游戏的成本,为什么却在计算的时候不去说明,而是认为主机成本就是应该包括游戏成本的?
一张游戏的制造成本又是多少?你是不是可以说游戏也是亏本卖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6-12 21:00 发表


游戏的成本是多少,不是这帖的讨论内容,但是250明显是主机+游戏,而不是单纯的主机,日版主机是205美元
为什么不讨论?一样属于制造业范畴,怕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6-12 21:05 发表


我们可以讨论为什么这个帖子里,这么多人都被楼主忽悠了,连古叔都被忽悠了

怎么,怕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战,佩服佩服。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6-12 21:10 发表
古兰佐 支持 205美元的主机,被人强X成了 支持 250美元的主机,这实在不得不佩服
205刀,还是高于成本价,这个是关键不是?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12 21:11 发表


205刀,还是高于成本价,这个是关键不是?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12 21:18 发表

被无视了吗?
看来已经不是在战开头的事情了,转为比谁的游戏能力强了。俺还是安静地走开吧。

TOP

 19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