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有这样一种装逼的小资风格乐评/影评

有那么一种装逼的小资风格,流行于豆瓣、时光网之类网站,多作为影评、乐评而存在,充满不知所谓的形容词和更加不知所谓的名词,我不知道是否这些人在或行云流水或绞尽脑汁的打出这些腻歪词汇时,是不是有一种快感,或是一种满足感?因为剥除这些故弄玄虚的词汇后,我们会发现什么也没说,剩下的甚至比认认真真写观后感的小学生还要惨不忍睹。



实话实说,我看到verycd上一个专辑的介绍文字,也可能是枪文,实在忍不住的。专辑是范晓萱的《赤子》,关于范,我最初印象是初中时经常看到她的健康歌和洗澡歌,她的清纯可爱状,然后过了几年,听说她过气了又开始卖弄性感了。总的感觉是一个从清纯走向风骚的娱乐界人士。不过从下面这张专辑看,她似乎开始真正做起了音乐,并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她的音乐信仰来了:)



----------转载的分割线-------------------



「于是我感觉到完整,和我的赤子在一起,分享着100%的生活。
我找到解药,那就是爱的拥抱,不容妥协,也不会被打败,我感到完整,这份力量让我继续向前。
「前进一点,就又会有希望,这就是活着的爽!」每个人与他的赤子如此约定。
盘腿坐在沙发上,有时候我唱,有时候赤子唱,这些歌分享内心满满的快乐与希望。」

似乎是范晓萱写的,她向我们宣告,自从找到她的音乐信仰之后,她完整了,不再是那个卖弄性感的过气清纯歌星了。


以下开始乐评人的装逼评论:
这张专辑,从 剖析、自嘲、愤怒、甚至幽默的意识形态里,“从xx、xx、的意识形态里”,某某专辑的“意识形态”?有这样用的?我怀疑评论家是不是知道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意思,当然我知道他或她很满意这个词,层次高了,更深度了,也更装逼了。带着复古情怀性格,复古的情怀而后又性格?这是一个堆砌辞藻的活生生的例子。唱出甜美的现代寓言。


萱萱+100%乐团,装扮着70复古,内藏雌雄同体的中性灵魂,“内藏雌雄同体的中性灵魂”,这句话我不明白,也许只有春哥和乐评家能明白。引领你唤回(??又堆砌了)一个没有性别、赤真赤诚,你遗忘已久的自己─赤子。




70年代浓缩着他们的童年,直至成人,70年代留下的影像、音乐、气氛,流在血和灵魂里;曾深深的被迷幻摇滚吸引,萱萱却对木匠兄妹主唱Karen Carpenter甜美而悲伤的歌声无法忘怀……喜欢英文做穿插点缀,也是此类装逼小资的惯用手法,同时我试听了《主人》这首歌,觉得和卡朋特“甜美而悲伤的歌声”实在没什么关系,尽管范晓萱和乐评家都无法忘怀。

希望的本身可以是悲伤的,当然,绝望的境地也能看见欢乐。

快乐、生命的本质,解药、救赎,反覆的经历之后,再反复念下上面这句,你是觉得很拗口,还是觉得很文艺呢?本质和经历之后?解药又是什么经历?萱萱+100%乐团,认为将这段经历分享出来,是他们藉着音乐应该告诉大家的事。



------转载分割线完毕------------------------


此文有感而喷。

我不认为这是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需要很深的语文水平而且这种囫囵一遍都能让你恶心起来的文章也用不着“咬和嚼”。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