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为撒奥迪奔驰的纯电车续航那么惨? [打印本页]

作者: waller    时间: 2020-7-22 07:41     标题: 为撒奥迪奔驰的纯电车续航那么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我看也都是大电池,奥迪95度的电,nedc只有470,奔驰车小了一大圈,80度电也只有415。连自主品牌都不如啊。是没发力随便做着玩的?
作者: 拜神众    时间: 2020-7-22 08: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应该只是试水吧,如果一下子发力过猛会影响自己燃油车的市场
作者: fatehe    时间: 2020-7-22 08:05

不至于吧
昨天遇到一个当地某品牌充电桩公司的经理
他说现在自主品牌的续航大多只有标称的一半到三分二
他说现在是9毛钱一度电,充满用个60块,跑一周上下班没问题
作者: kid200002    时间: 2020-7-22 08:21

引用:
原帖由 fatehe 于 2020-7-22 08:05 发表
不至于吧
昨天遇到一个当地某品牌充电桩公司的经理
他说现在自主品牌的续航大多只有标称的一半到三分二
他说现在是9毛钱一度电,充满用个60块,跑一周上下班没问题
只要是电车,如果是上下班跑。别说是自主品牌就算是特斯拉都只有一半到三分之二。
首先特斯拉告诫客户不要充满,如果家里有充电桩就冲到80%没有的话冲到90%。
之后特斯拉告诫客户电池不要用完,最好在10%以上的时候就充电。这样一头一尾20-30%的电量就没了。
停车状态下还会不断耗电。城市多日走走停停的话电车实际续航真只有一半到三分之二。
作者: waller    时间: 2020-7-22 08:3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fatehe  于 2020-7-22 08:05 发表
不至于吧
昨天遇到一个当地某品牌充电桩公司的经理
他说现在自主品牌的续航大多只有标称的一半到三分二
他说现在是9毛钱一度电,充满用个60块,跑一周上下班没问题
都是nedc续航,都会缩水打折的。标准一样的。
作者: mmismm    时间: 2020-7-22 08:3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电池不行,软件不行,传统车厂做车那个慢悠悠的德性落后特斯拉几年很正常
作者: 熊熊哥哥    时间: 2020-7-22 08:48

我的i3 nedc标的340。现在这天气我可以很轻松开到400。群里厉害的人能开到430。
作者: nosmoking    时间: 2020-7-22 09:1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都是油改电,底子就不行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2 09:20

大厂都不行,这个行业进步太快,大厂还是习惯于5年一款车的状态。
另外大厂产业链太长,有用没用的环节太多,反应也不够迅速。
个人觉得目前大厂里面最好的是极星2,但是目前量产车也只有41万那款。对标M3的30万之内的版本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奔驰的EQC来看,大部分指标都不如ES6,关键是,价格还要贵。

说白了,电驱动车大家都是重新起步,你还保持你百年老店的节奏,有人可是一步冲到前面去了。

大众现在ID系列,连个FOTA都变变扭扭,BMW之前有些新功能还要去四儿子刷机。

我手头有个自己的经历,去年去了一次德国去看某个德系的没有发布的新车,很明显的是德国人也不知道中国消费者要什么,于是把项目外包,最后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吃回扣旅游来的。就这样,德国厂家能知道真正的中国消费者要什么?
  
最好笑的,内饰环节放的音乐居然是哪个宝石GEM的口水歌,在中国买车附加B&O,B&W的消费者怎么会去听这个?很明显就是德国人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没准外包给了哪个台湾咨询公司,这帮人在baidu搜了个排行榜大陆排行榜就把这个口水歌弄上了。

蔚来那边是学小米,我有社区,通过社区帖子热度FOTA解决一定的需求,确定以后的硬件升级。通过积分奖励,低成本收集到消费者需求。
德国人在花大钱给一群中国人包吃包住,然后收集一群假信息,中间大家回扣吃好,又慢,又贵,又不准确。

NEDC这个问题,没准德国人还觉得中国消费者不在乎呢,因为他自己收集的信息就这么显示的。
作者: Livy    时间: 2020-7-22 12: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硬件落后特斯拉3-5年,软件落后10年都不止了......


自动驾驶系统上线多久,影子系统就已经在后台学习了多久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20-7-22 21:48

很可能是电机的效率不高,电机的绕组分布不够高效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2 22:07

引用: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20-7-22 21:48 发表
很可能是电机的效率不高,电机的绕组分布不够高效
看看重量,EQC整备质量质量为2455千克,比特斯拉Model X 100D还重上26公斤
ES6好像是2.3吨

从这个推测只能是ES6的铝材更多
另外 永磁和感应也挺重要。
还有一点是OTA的优化,大厂也基本没有。
综上三点,就算每个都有5-10%,其实也挺可观的。
个人观点

[ 本帖最后由 toshiki 于 2020-7-22 22:10 编辑 ]
作者: 聋则嗅明XP    时间: 2020-7-22 22:3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都是油改电
作者: SkywalkerHY    时间: 2020-7-23 04: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都是油改电喷了

大厂更加在乎安全,没有敢像国产厂商那样拿用户去测试的
作者: richiter    时间: 2020-7-23 06:50

posted by edfc, platform: iPhone Xs Max
引用:
原帖由 @SkywalkerHY 于 2020-7-23 04: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都是油改电喷了
大厂更加在乎安全,没有敢像国产厂商那样拿用户去测试的
特斯拉不服啊
作者: gnorz    时间: 2020-7-23 07: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传统大厂需要时间去切换过渡,
初期肯定不会过分宣传电车,
新兴电车,除了吹续航和自动驾驶,
还能吹什么呢?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3 09:22

我觉得吧,这事真不用给大厂洗地,他们就是这么慢,打过交道就知道。
什么安全之类的不能成为自己磨洋工的理由,目前大厂真有全新设计理念的是标榜安全的极星。
据说吉利老板也是大为不满,认为欧洲人磨洋工,2年了还不能交付,人家特斯拉一年工厂跟量产都完成了,发火好几次。
昨天极星2交付了41万的版本,后期会有一个30万内的版本对标M3。

不去考虑最终是不是能卖得好,但是这个车确实是全新设计、研发、生产的,对标M3。

大厂产业链上甩不掉的太多了,但是越往后,越难。
作者: wanghujin    时间: 2020-7-23 09:25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3 09:22 发表
我觉得吧,这事真不用给大厂洗地,他们就是这么慢,打过交道就知道。
什么安全之类的不能成为自己磨洋工的理由,目前大厂真有全新设计理念的是标榜安全的极星。
据说吉利老板也是大为不满,认为欧洲人磨洋工,2年了 ...
没什么难的。
关键还是电瓶车真的可以所谓替代汽油车。
现在看起来,去掉政策支持,电瓶车还是没得搞。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3 09:53

引用:
原帖由 wanghujin 于 2020-7-23 09:25 发表

没什么难的。
关键还是电瓶车真的可以所谓替代汽油车。
现在看起来,去掉政策支持,电瓶车还是没得搞。
额,我觉得这不是汽油车还是电车的问题,问题在于整个汽车工业流程。
只是说由于电车相对控制结构简单,更容易突出软件水平差异,放大了汽车工业流程低效的方面。
就好比说没有苹果前大家觉得塞班也没啥难用的。
没什么汽油车跟电车对立的这种假设,这些假设都是微博上面ETC的思维。
客观说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共存,但是有了特斯拉的先例,会有更多的人觉得其实可以去尝试改变这个工业流程。

有些人觉得M3,30万左右就能有百万汽油车的加速度很好。
有些人觉得充电是个特别傻X的事情也好。
都是各自角度不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没必要预设什么唯一的立场,第一感知永远是钱跟性能、配置、便利的合理性。
无论是有新人下场生产出有性价比的产品,还是产品倒逼大厂拿出诚意,都是很好的事情,产品有差异,百花齐放总比独大要好。
作者: 洛克狼    时间: 2020-7-24 09:38

保护电池要留下一定的余量,车身为了保护电池加大重量,然后车身本身就重,越重越耗电
除了驱动电机外,空调车机车灯充蓄电池等都在用电,并且是持续用电
400多意思是这个续航内用电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你拼命省电着开也许可以到500+,但体验会稍差
e-tron是第一款量产车型,后面的平台改进很大,部件小型化一体化
[attach]1142409[/attach]

bmw i3平均电耗是11~12度/百公里,新发布的ix3飙升到17+
然后说bmw在开倒车?如果ix3也做到像i3那样的电耗,代价太大了
车身要极致减重,材料轻型化,限制电机的性能,限制车子用电器的性能,采购密度比更大的电池
最终往老年人代步车方向做,大概就没人愿意买了
BBA走的方向是一致的,花50w买bba和花50w买特斯拉肯定是特斯拉得到的驾驶体验回报大
但特斯拉在车身制造能力和工艺上不如bba这也是个事实
我就是后者消费类型,眼红特斯拉科技猛如虎,最后撸了i3
[attach]114241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洛克狼 于 2020-7-24 09:52 编辑 ]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4 11: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目前的电动、电池技术,明显更适合轻出行。说白了就是电动小车、甚至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场景,更加能够发挥电动机和电池的优势,但缺点也很明显,造这些东西赚不到钱啊。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4 13:10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4 11:4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目前的电动、电池技术,明显更适合轻出行。说白了就是电动小车、甚至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场景,更加能够发挥电动机和电池的优势,但缺点也很明显,造这些东西赚不到钱啊。
我觉得要加个定语,传统厂家。
特斯拉已经有毛利了,还很不错。
所以我说大厂转身慢。
假设奔驰在奥地利有个变速箱厂,你转做电车,这些人干嘛?
白养不行,让他们去做电车,一把年纪还不如大学毕业生学的快。
左右为难。
那就让他们做把,重新规划设计,以前的老本都推倒重来。
结果就是成本没优势,性能也没多好。

欧洲人用的电池可能比BYD跟宁德贵,性能还差。
但是供应商这么多年了,不可能一脚踢开的
作者: oooooooad    时间: 2020-7-24 16:58

我觉得德系电车定位很成问题,应该先出20-30这个价位的车吧,奔驰和奥迪一上来就是50-70的SUV,除了少部分有钱又没有蓝牌又是德粉的谁会去买续航300多的电车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4 17: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4 13:10 发表
我觉得要加个定语,传统厂家。
特斯拉已经有毛利了,还很不错。
所以我说大厂转身慢。
假设奔驰在奥地利有个变速箱厂,你转做电车,这些人干嘛?
白养不行,让他们去做电车,一把年纪还不如大学毕业生学的快。
左右为难。
那就让他们做把,重新规划设计,以前的老本都推倒重来。
结果就是成本没优势,性能也没多好。

欧洲人用的电池可能比BYD跟宁德贵,性能还差。
但是供应商这么多年了,不可能一脚踢开的
电动车技术含量低、产业壁垒薄,其实并不难发展(参考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只是设计利益传统车企一方面是抵触电车的发展,另外也始终没有重视起来(包括去开发专用的平台、底盘、三电等)。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4 17:28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4 17:0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电动车技术含量低、产业壁垒薄,其实并不难发展(参考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只是设计利益传统车企一方面是抵触电车的发展,另外也始终没有重视起来(包括去开发专用的平台 ...
我觉得还是难,只是说是那种能够得到的难。
不像以前发动机变速箱你摸都摸不到。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4 18: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4 17:28 发表
我觉得还是难,只是说是那种能够得到的难。
不像以前发动机变速箱你摸都摸不到。
苛刻点说,即使特斯拉现在只能满足50%客户对车辆的需求,那对油车厂商投入这么多年的发动机、变速箱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油车厂商都没想好怎么转型,谈何去生产好的产品,随便拿点油改电产品出来忽悠一下而已吧~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4 18:37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jinwyp    时间: 2020-7-24 18:48

油改电喷了, 大厂的车现在很多都是专门设计的。

特斯拉就是垃圾,大厂耗电多不就是车重,以为谁都能接受特斯拉的垃圾内饰为了减重成这样。

所以人就是双标,要是BBA搞成特斯拉这样的内饰和质量 肯定直接被喷倒闭了
作者: jinwyp    时间: 2020-7-24 18:53

引用:
原帖由 oooooooad 于 2020-7-24 16:58 发表
我觉得德系电车定位很成问题,应该先出20-30这个价位的车吧,奔驰和奥迪一上来就是50-70的SUV,除了少部分有钱又没有蓝牌又是德粉的谁会去买续航300多的电车
定位没问题,没钱不是车厂问题是你的问题, 人家买的是奔驰,你要给弄成特斯拉那种毛坯房内饰直接奔驰品牌就砸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6959327033497469491

人家买的是奔驰!电不电动有关系吗?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4 20: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20-7-24 18:48 发表
油改电喷了, 大厂的车现在很多都是专门设计的。

特斯拉就是垃圾,大厂耗电多不就是车重,以为谁都能接受特斯拉的垃圾内饰为了减重成这样。

所以人就是双标,要是BBA搞成特斯拉这样的内饰和质量 肯定直接被喷倒闭了
就问一句,专门设计的电车需要搞这么大个车头放高压包、控制器?
还是在底盘上给电池留上空间就算专门设计电驱平台?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4 20:07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20-7-24 20:09

其实说白了就是德国车企对于配套供应商博世、大陆、西门子之类的依赖已经达到了几乎言听计从的程度

新的发动机、新的电池电控全都依赖供应商,自己的研发能力被局限在很小的部分

大众的软件门事件已经可窥一斑了,这也是德国车成本下不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斯拉自研的部分非常多,整车构架已经属于全新世代,早期的电池电控的长期试验就不说了,新的不管是百米线束、还是自研AI芯片,已经把传统车企远远甩在后面。

之前有一则新闻是马斯克清理供应商,受不了大供应商还层层分包的高成本和低效率。
作者: johentai    时间: 2020-7-24 20: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现在主机厂的研发,基本成为了供应商管家。成本控制不允许养太多设计,研发部门的人头严格控制,大部分在产品的前期规划和营销。
大众觉醒了这样下去不行,转向软件,搞架构。毕竟底子厚,熬过艰难阶段,又可以吃十几年老本。
续航惨,很多是包袱重。一样电池燃烧,特斯拉和传统造车巨头面临的压力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标准层层加严,导致供应商的报价也会失去竞争力。奥迪电池80%容量就eol了,现在其他厂家还说只是8年70%算不行了。
作者: 洛克狼    时间: 2020-7-24 22:06

e-tron的电池
[attach]1142569[/attach]

[attach]1142570[/attach]

[attach]1142571[/attach]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4 22:43

引用: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20-7-24 20:09 发表
其实说白了就是德国车企对于配套供应商博世、大陆、西门子之类的依赖已经达到了几乎言听计从的程度

新的发动机、新的电池电控全都依赖供应商,自己的研发能力被局限在很小的部分

大众的软件门事件已经可窥一斑 ...
明白人,供应商跟大厂绑一起了。
百米线跟自研芯片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上面有人说做工,做工反而是tesla最不需要现阶段在意的,因为那个问题随时可以解决

[ 本帖最后由 toshiki 于 2020-7-24 22:45 编辑 ]
作者: 木轩一    时间: 2020-7-25 05: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仿佛当年的诺基亚 爱立信 vs 苹果三星和小米
作者: 心之一方    时间: 2020-7-26 19: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4 22:43 发表
明白人,供应商跟大厂绑一起了。
百米线跟自研芯片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上面有人说做工,做工反而是tesla最不需要现阶段在意的,因为那个问题随时可以解决
但是傻快byd也可以啊,做工还更好更便宜233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6 22:11

引用:
原帖由 心之一方 于 2020-7-26 19:0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但是傻快byd也可以啊,做工还更好更便宜233
我没太看明白?
BYD有百米线跟自研FSD芯片?
Model S的整车线束长约3公里,大部分汽车厂家也是这个水平。
Y系列要百米。
FSD每颗处理器每秒可处理1TB数据,标称性能36TOPS。
其他整车厂基本上还在用Mobileye4吧,算力只有2.5TOPS。
虽然原理上有些不一样,但账面数据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作者: 心之一方    时间: 2020-7-26 23: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6 22:11 发表
我没太看明白?
BYD有百米线跟自研FSD芯片?
Model S的整车线束长约3公里,大部分汽车厂家也是这个水平。
Y系列要百米。
FSD每颗处理器每秒可处理1TB数据,标称性能36TOPS。
其他整车厂基本上还在用Mobileye4吧,算力只有2.5TOPS。
虽然原理上有些不一样,但账面数据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问题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不行啊,和其他车看不出代际差距,做工体感可是立马就有体验的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7 00:36

引用:
原帖由 心之一方 于 2020-7-26 23: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问题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不行啊,和其他车看不出代际差距,做工体感可是立马就有体验的
是,做工说的一点都没错,换我我也不买。
匪夷所思的还不在于做工,而是出厂质检,原厂拼花也是很牛逼。
更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是这样还是一堆人说香,4秒加速跟做工比有的人就不在乎做工了,电车平顺跟加速度,每个人看法不同吧。

做工这件事是可以改的,但是设计理念如果是颠覆性的,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
线束少了,设计成本高,但是制造成本可能就低了,就像我一直觉得蔚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毛利,真有一天打价格战会很吃力。
也许有一天特斯拉想去价格战,大厂会很难受。(比如M3放到25万价格,砍掉AP等等)
FSD虽然说一直磕磕绊绊,但是NOA一直还是特斯拉领先,至于你说下个闸道,自动召唤等等到底能比别人高多少,反正有人掏钱,有人不舍得。
我觉得这个事情看你是看他一辆车,还是看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未来规划了。
特斯拉2013年的规划:
第一步开发高端、高性能运动型电动汽车,以足够的“炫”吸引第一批目标顾客;

第二阶段开发价格接近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电动轿车;

第三阶段推出价格能被普通大众接受的低成本经济型电动汽车。

起码这个规划前两部分应该都算基本成功了,从这点看,很值得佩服,规划到执行都很棒。
作者: woowoo    时间: 2020-7-27 05:5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油改电,北极星对标M3  笑喷

这点认知的电池粉就不要强行聊车了。

特斯拉现阶段上不了台面,2020年还全线没有hud的低科技产物。内饰和做工给个5nm八核5ghz的处理器都救不了

奔驰虽然老态龙钟但新电池也马上要出来了。

本帖最后由 woowoo 于 2020-7-27 05:59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woowoo    时间: 2020-7-27 06:0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Mercedes-Benz launches new eVito Tourer with 100 kWh battery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power (150 kW peak) or charging options - 11 kW AC (three-phase) or DC fast charging (50 kW standard and 110 kW option). That's a huge upgrade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Mercedes-Benz eVito Tourer with a 41.4 kWh battery, around 97-116 miles of range, 84 kW of power, slower AC charging and no DC option at all.
作者: maghana    时间: 2020-7-27 06: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长续航,溢价卖。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20-7-27 07:2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傻子也能看出来,电池没有突破,电动车永远玩不转。基础科学100年没突破了,可以预见电池未来50年都不会有突破。
价格和续航导致电动车没有前途。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0:1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07:27 发表
傻子也能看出来,电池没有突破,电动车永远玩不转。基础科学100年没突破了,可以预见电池未来50年都不会有突破。
价格和续航导致电动车没有前途。
1000循环的话就算平均每个循环300公里差不多25~30万公里寿命了,有固定车位的话买个30万以内的电车市区通勤代步没啥毛病~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7 10:27

引用:
原帖由 woowoo 于 2020-7-27 05:5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油改电,北极星对标M3  笑喷

这点认知的电池粉就不要强行聊车了。

特斯拉现阶段上不了台面,2020年还全线没有hud的低科技产物。内饰和做工给个5nm八核5ghz的处理器都救不了
...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去成都测试Polestar 1的时候,工厂的人说的。
我想我说的是极星2,Polestar 2。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20-7-27 10: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0:14 发表
1000循环的话就算平均每个循环300公里差不多25~30万公里寿命了,有固定车位的话买个30万以内的电车市区通勤代步没啥毛病~
你说的跟我说的有关系吗?
电车什么时候价格做到跟油车再来说吧,多数人都不会多花十几万买电池。
电动车只能做做豪华车,多花个了十几万带来更强的起步,更安静的噪声,有钱人无所谓。
可惜全世界多数人买的都是十几万二十几万的车,这些人是不会多花十万块在电池上。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0:52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0:5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0:45 发表
你说的跟我说的有关系吗?
电车什么时候价格做到跟油车再来说吧,多数人都不会多花十几万买电池。
有啥没关系的,30万以内买个代步车,不是油车就是电车,都市白领90%的需求就是市区开开,有车位的话买台特斯拉m3和同级别bba差别真不大,有啥玩不转的~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0:55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20-7-27 10:5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0:52 发表
有啥没关系的,30万以内买个代步车,不是油车就是电车,都市白领90%的需求就是市区开开,有车位的话买台特斯拉m3和同级别bba差别真不大,有啥玩不转的~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0:55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你可能还搞不清特斯拉m3做成油车只能卖十几万,多花的十几万在电池上不是车上。
当然傻子肯定看不出来,特斯拉也不出汽油车。
比亚迪现在汉也不出汽油版了,就怕傻子看出来。你看汽油版唐只要电动版唐一半价格,电车唐车主心里咋想?电动唐咋能卖的好?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0:57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1: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0:56 发表
你可能还搞不清特斯拉m3做成油车只能卖十几万,多花的十几万在电池上不是车上。
当然傻子肯定看不出来,特斯拉也不出汽油车。
比亚迪现在汉也不出汽油版了,就怕傻子看出来。你看汽油版唐只要电动版唐一半价格,电车唐车主心里咋想?电动唐咋能卖的好?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0:57 通过手机版编辑
看实际体验就好了(行驶品质、质量、内饰、养车成本),正常人买个车也就2、30万公里就换了,那么纠结自己钱花在什么地方不累么?更何况,万一哪天电池技术真突破了呢?就像以前用铅酸的两轮电动改锂电一样,分分钟享受质的飞跃~

那另外按照你的逻辑,还得把油费也反过来折回去,一年按照15000公里算,差距也要7000左右了~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06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20-7-27 11:0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00 发表
看实际体验就好了(行驶品质、质量、内饰、养车成本),正常人买个车也就2、30万公里就换了,那么纠结自己钱花在什么地方不累么?更何况,万一哪天电池技术真突破了呢?就像以前用铅酸的两轮电动改锂电一样,分分钟享受质的飞跃~

那另外按照你的逻辑,还得把油费也反过来折回去,一年按照15000公里算,差距也要7000左右了~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06 通过手机版编辑
喷了,按你说的大家都买BBA了,十几万车子卖给谁?
就特斯拉M3那车品质在哪儿?除了没发动机噪声,有什么地方品质超过十几万车的?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20-7-27 11:1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00 发表
看实际体验就好了(行驶品质、质量、内饰、养车成本),正常人买个车也就2、30万公里就换了,那么纠结自己钱花在什么地方不累么?更何况,万一哪天电池技术真突破了呢?就像以前用铅酸的两轮电动改锂电一样,分分钟享受质的飞跃~

那另外按照你的逻辑,还得把油费也反过来折回去,一年按照15000公里算,差距也要7000左右了~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06 通过手机版编辑
不用算这么细。
唐就是例子,汽油唐十几万,电动唐二十几万。除了限牌的地方,不会有人买电动唐。
汉现在二十几万,各个喊好,如果比亚迪也出个汽油汉,跟唐一样卖十二三万,你觉得花二十几万买汉的车主咋想?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18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1: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08 发表
喷了,按你说的大家都买BBA了,十几万车子卖给谁?
就特斯拉M3那车品质在哪儿?除了没发动机噪声,有什么地方品质超过十几万车的?
转向、加速、刹车、底盘平衡、安全性……请找台十几万的车来比比?倒是身边不少开奥迪、三系的换了m3都说更好用~
辩论问题,你的观点也没太明显的优势,不要动不动就喷了……喷点太低是种病~
作者: nikutai    时间: 2020-7-27 11:1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G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0:14 发表
1000循环的话就算平均每个循环300公里差不多25~30万公里寿命了,有固定车位的话买个30万以内的电车市区通勤代步没啥毛病~
电池成组后问题很多,一个电芯出问题或者衰减不一至,整组就废了,而且不好更换。笔记本6个电芯衰减都不平衡,你想想一辆车几千个电芯怎么长久保证不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电池绝不能超过15kw,必须走混动的道路。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1: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20-7-27 11:18 发表
电池成组后问题很多,一个电芯出问题或者衰减不一至,整组就废了,而且不好更换。笔记本6个电芯衰减都不平衡,你想想一辆车几千个电芯怎么长久保证不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电池绝不能超过15kw,必须走混动的道路。
市场上那么多高公里数的例子都是骗人的么?
作者: nikutai    时间: 2020-7-27 11: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G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20 发表
市场上那么多高公里数的例子都是骗人的么?
我说的是长久保证,你找块10年前的笔记本电池测下容量就知道了。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1: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13 发表
不用算这么细。
唐就是例子,汽油唐十几万,电动唐二十几万。除了限牌的地方,不会有人买电动唐。
汉现在二十几万,各个喊好,如果比亚迪也出个汽油汉,跟唐一样卖十二三万,你觉得花二十几万买汉的车主咋想?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18 通过手机版编辑
这种造车新势力都不如的摆烂的车款有讨论的必要么………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20-7-27 11: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1:17 发表
转向、加速、刹车、底盘平衡、安全性……请找台十几万的车来比比?倒是身边不少开奥迪、三系的换了m3都说更好用~
辩论问题,你的观点也没太明显的优势,不要动不动就喷了……喷点太低是种病~
我觉得跟你没啥好说的。你已经把30万的电动车档次等同于30万汽油车了。你觉得好你买呗。反正全世界你这种人肯定不够多,不然电动车厂也不会这么难过。
反正楼主说的这些BBA的电动车都有汽油版,看了汽油版价格再买电动版的人估计怕不是傻子。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48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1: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20-7-27 11:21 发表
我说的是长久保证,你找块10年前的笔记本电池测下容量就知道了。
网上有不少放4、5年的model s的电池损耗测试,看结论一般都在5%左右。当然,不排除是特斯拉的营销号。

自己身上关于锂电池是否耐用的2个例子:
1、手上一台2006年买的飞利浦锂电剃须刀,2006~2012年几乎天天使用,后面放置了3~4年(没充电也没使用),现在拿出来充上电还是正常使用,续航比原来稍短(原来两周半现在一周半一冲)。
2、小牛首发的时候买过一台n1s,因为魔都不能上牌骑了3000公里就丢车库吃灰了,期间锂电池插在车上空电放置(损害最大那种),结果3年以后拿去小牛专卖店估价,用专业电池测试仪测下来损耗才10%不到。

至于你说的笔记本电池损耗快,感觉应该是前期电池管理和使用习惯的问题导致的吧,现在就算是每天充放超过一个循环的手机,锂电池衰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作者: supermaneverbk    时间: 2020-7-27 11: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47 发表
我觉得跟你没啥好说的。你已经把30万的电动车档次等同于30万汽油车了。你觉得好你买呗。反正全世界你这种人肯定不够多,不然电动车厂也不会这么难过。
反正楼主说的这些BBA的电动车都有汽油版,看了汽油版价格再买电动版的人估计怕不是傻子。

本帖最后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27 11:48 通过手机版编辑
特斯拉一个车型单月卖1万多台……还要被产能限制销量,是挺难过的~

另外,我之前的观点就是传统车企不思进取,全面改革之前可没觉得他们好。倒是阁下的观点,一句玩不转,一棍子打死了所有电动车企~

本帖最后由 supermaneverbk 于 2020-7-27 12:17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woowoo    时间: 2020-7-27 12:02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7 10:27 发表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去成都测试Polestar 1的时候,工厂的人说的。
我想我说的是极星2,Polestar 2。
建议吉利工程师去看看BMW S58引擎数据再来吹牛逼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7 12:19

引用:
原帖由 woowoo 于 2020-7-27 12:02 发表

建议吉利工程师去看看BMW S58引擎数据再来吹牛逼
....????一脸蒙蔽
这帖子不是谈论电车么?
作者: woowoo    时间: 2020-7-27 12: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toshiki  于 2020-7-27 12:19 发表
....????一脸蒙蔽
这帖子不是谈论电车么?
我以为极星2对标BMW m3看错了
作者: toshiki    时间: 2020-7-27 14:04

引用:
原帖由 woowoo 于 2020-7-27 12: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以为极星2对标BMW m3看错了
噗,不是一个事啦。
开头说电车,我默认M3是Model3。
极星是后面独立出来的,不是原来哪个北极星
作者: klsm    时间: 2020-7-29 19:29

在国内就是这样,无论是北京还是南方,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在路上跑了,国内就是要搞弯道超车,而且普通用户可能第一辆车就是电动车,再去开油车反而不习惯
作者: SUPERCAR    时间: 2020-7-30 03: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喷了,特斯拉再怎么样行驶品质也比十几万车强,就加速快,安静,没有震动还不够吗?
作者: EG瘦AA    时间: 2020-7-30 16: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丰田本田的油电混合可以接受,只要汽油车在世上不停产,就肯定买汽油车,纯电动车是不可能买的,没有灵魂。
作者: 久多良木健    时间: 2020-7-30 23:19

引用:
原帖由 SUPERCAR 于 2020-7-30 03:5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喷了,特斯拉再怎么样行驶品质也比十几万车强,就加速快,安静,没有震动还不够吗?
几十万的车比十几万的强, 这是应该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