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这什么黑科技?ign预估ps5载入速度。 [打印本页]

作者: 夏青    时间: 2019-4-17 18:44     标题: 这什么黑科技?ign预估ps5载入速度。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这载入速度开玩笑的吧
https://twitter.com/IGN/status/1118303559878103043?s=09

本帖最后由 夏青 于 2019-4-17 18:45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买个合集玩单机    时间: 2019-4-17 18: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ign模拟的一波效果,如果真的实现就是这样,有什么不可能的
作者: xiaogao    时间: 2019-4-17 18: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Pro 5
多半是用的类似内存缓存
作者: u571    时间: 2019-4-17 18: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游戏中载入速度吧,不太可能是冷启动速度
作者: lyde    时间: 2019-4-17 19:1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这么快啊。。。几乎没什么等待时间了
作者: bsseven    时间: 2019-4-17 19:3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很正常啊,超过PC的固态,3000mb/s有了吧,一次加载10g的数据也就三秒
作者: DEKU    时间: 2019-4-17 19:51

“SSD比市面最快笔记本还快”

现在市面最快好像是3200MB/s

只要真的比这还快,当然不成问题
作者: Rudyfang    时间: 2019-4-17 20:19

我怎么感觉IGN是给索尼挖坑呢?万一达不到这个视频的读取速度差别,是不是可以说索尼是虚假宣传了?
作者: 汐瑜    时间: 2019-4-17 20:27

Posted by: samsung SM-G9500
100G虚拟内存2333
作者: grammyliu    时间: 2019-4-17 20:3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喷了,神了,买爆
作者: fujin    时间: 2019-4-17 20:3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索尼是不是又开始吹牛了。
作者: 卖哥    时间: 2019-4-17 20:48

不是一般意义的快,一般储存媒体再快也会卡cpu的,要这么快意味着没有解包过程。
那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直接内存寻址来访问数据了,回到了当年游戏卡的状态。
作者: 骨软症    时间: 2019-4-17 20: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技术的骚妮,进军ssd的话,intel就完了吧?
作者: 二十九分半    时间: 2019-4-17 20: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NOTE
我觉得有吹牛的嫌疑
作者: kimura25    时间: 2019-4-17 21:1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bsseven  于 2019-4-17 19:38 发表
很正常啊,超过PC的固态,3000mb/s有了吧,一次加载10g的数据也就三秒
遊戲和電影一樣?
3000MB/s是隨機讀取速度?
作者: 3501    时间: 2019-4-17 21:4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本时代主机最大的问题就是载入时间和帧数,读个记录动不动一两分钟。8k,光追都是虚的,ps5读盘真能这么牛逼,体验确实大幅提升。
作者: 大罗    时间: 2019-4-18 01:3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梦里什么都有
作者: doraamon    时间: 2019-4-18 01: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说你又信,你咋不模拟地球?
作者: 超越神的牛肉人    时间: 2019-4-18 02:10

任豚IGN这是在反向黑大法
作者: MacPhisto    时间: 2019-4-18 02: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硬件上去了,数据需求量也会上去的。结果还是一样慢。
作者: 狂风007    时间: 2019-4-18 02:4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3501  于 2019-4-17 21:43 发表
本时代主机最大的问题就是载入时间和帧数,读个记录动不动一两分钟。8k,光追都是虚的,ps5读盘真能这么牛逼,体验确实大幅提升。
ps4 pro外接ssd读取速度还是提升很大,比如mhw这些。
ps5能自带
实现大幅提升读取速度的话的确不错。
作者: 弟弟等等    时间: 2019-4-18 10:04

玩家对游戏机读盘是比较宽容的,如果电脑读个盘要2分钟 我难受的肯定去买固态了 可是游戏机 我可以舒服的拿着手柄坐在沙发,并不会很介意这个读盘时间
作者: holden    时间: 2019-4-18 10:1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NOTE
就是zen2的pcie4.0嘛,那可不比市面上已有的标准都快么,因为丫还没上市嘛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0: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MacPhisto  于 2019-4-18 02:21 发表
硬件上去了,数据需求量也会上去的。结果还是一样慢。
多玩点ps上的格斗游戏,比如侍魂
作者: jahaman    时间: 2019-4-18 10:25

任青媒体 和 达芬奇
该信哪个不言自明!
作者: veryend    时间: 2019-4-18 14:21

233,你们就不能买个M.2然后装个游戏自己试试么,游戏读取速度大幅提升是有的,但游戏读取时是用不满M.2的读取速度的,30秒的读盘缩到10秒有可能,想缩到一两秒是在做梦了。

远有奥德赛近有只狼,各位请认清现实
作者: subway35    时间: 2019-4-18 14:31

就算nvme m.2  3000+的读写都没那么快。。。 SATA SSD 读地铁 28.5秒    vs  nvme m.2 SSD 27.6秒         
[attach]1060431[/atta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AMz-xZ2VM

[ 本帖最后由 subway35 于 2019-4-18 14:35 编辑 ]
作者: king8910213    时间: 2019-4-18 14: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这个是根据wired那篇文章里的描述剪的,而且这个0.8秒是快速旅行的读取而不是进游戏的读取

本帖最后由 king8910213 于 2019-4-18 14:49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卖哥    时间: 2019-4-18 14: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veryend  于 2019-4-18 14:21 发表
233,你们就不能买个M.2然后装个游戏自己试试么,游戏读取速度大幅提升是有的,但游戏读取时是用不满M.2的读取速度的,30秒的读盘缩到10秒有可能,想缩到一两秒是在做梦了。

远有奥德赛近有只狼,各位请认清现实
所以20多秒缩到不足1秒不可能是单纯速度快
我猜测类似老游戏卡带,把数据直接挂内存总线上。
作者: murasame    时间: 2019-4-18 14:5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ubway35  于 2019-4-18 14:31 发表
就算nvme m.2  3000+的读写都没那么快。。。 SATA SSD 读地铁 28.5秒    vs  nvme m.2 SSD 27.6秒         
10604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AMzxZ2VM
说明瓶颈不在硬盘,还有内存和cpu,最后ps4是sata2...
作者: 夏青    时间: 2019-4-18 15:0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好奇ign是怎么实现的
用开发机吗?
我特意把只狼从sata的860转到m.2的970pro,进游戏倒是快了,可是快速旅行的时间没缩短多少

不会是靠视频编辑吧…

本帖最后由 夏青 于 2019-4-18 15:09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DVDRiP    时间: 2019-4-18 15:10

牛逼大了!!期待
作者: xiao3301    时间: 2019-4-18 15:57

PC上你就算把游戏全装进内存相对SATA SSD效果也没那么显著。
作者: Rudyfang    时间: 2019-4-18 16:02

引用:
原帖由 夏青 于 2019-4-18 15: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好奇ign是怎么实现的
用开发机吗?
我特意把只狼从sata的860转到m.2的970pro,进游戏倒是快了,可是快速旅行的时间没缩短多少

不会是靠视频编辑吧…

本帖最后由 夏青 于 2 ...
Posted by: samsung SM-G9300
就是编辑视频,所以说IGN是别有用心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0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Rudyfang  于 2019-4-18 16:02 发表
Posted by: samsung SMG9300
就是编辑视频,所以说IGN是别有用心
别随便脑补行么
作者: leoko88    时间: 2019-4-18 16:15

引用:
原帖由 柳河 于 2019-4-18 16: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别随便脑补行么
当然是视频剪辑啊
If the new info is to be believed, this is what load times could look like on the PlayStation 5 视频还有个VIA WIRED,明显就是通过视频剪辑模拟的采访内容

[ 本帖最后由 leoko88 于 2019-4-18 16:18 编辑 ]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1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leoko88  于 2019-4-18 16:15 发表
当然是视频剪辑啊
为什么?
作者: leoko88    时间: 2019-4-18 16:19

引用:
原帖由 柳河 于 2019-4-18 16:1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为什么?
If the new info is to be believed, this is what load times could look like on the PlayStation 5 视频还有个VIA WIRED,明显就是通过视频剪辑模拟的采访内容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leoko88  于 2019-4-18 16:19 发表
If the new info is to be believed, this is what load times could look like on the PlayStation 5 视频还有个VIA WIRED,明显就是通过视频剪辑模拟的采访内容
我好奇ign是怎么实现的
用开发机吗?
我特意把只狼从sata的860转到m.2的970pro,进游戏倒是快了,可是快速旅行的时间没缩短多少

不会是靠视频编辑吧…


麻烦看一下上下文

那位的意思是,1秒载入是不可能的,是靠视频造假
这文章的意思是,我们当时没录像,现在给你一个模拟当时场景的视频
作者: leoko88    时间: 2019-4-18 16:23

引用:
原帖由 柳河 于 2019-4-18 16: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我好奇ign是怎么实现的
用开发机吗?
我特意把只狼从sata的860转到m.2的970pro,进游戏倒是快了,可是快速旅行的时间没缩短多少

不会是靠视频编辑吧…


麻烦看一下上下文

...
他问IGN怎么实现的,当然是通过视频剪辑啊,IGN还能真拿到开发套件? 这个采访是WIRED独家专访,IGN又没参与,原文第一句If the new info is to be believed,如果IGN亲眼看见了怎么还会加这一句?原文也没说IGN亲眼看见了吧,视频标题还带了个RUMOR
作者: u571    时间: 2019-4-18 16:27

别扯了,肯定是游戏中的载入速度,目前除了傲腾以外SSD的4K单线程撑死了也就80-90MB/S,而且还受CPU频率影响

什么3000MB那是顺序读取速度,对游戏读取没屁用,游戏读取完全看4K速度,顺序I/O只能跑拷贝

完整载入一个场景没有10秒我是绝对不信的,我们等PS5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u571 于 2019-4-18 16:29 编辑 ]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leoko88  于 2019-4-18 16:23 发表
他问IGN怎么实现的,当然是通过视频剪辑啊,IGN还能真拿到开发套件? 这个采访是WIRED独家专访,IGN又没参与,原文第一句If the new info is to be believed,如果IGN亲眼看见了怎么还会加这一句?原文也没说IGN亲眼看见了吧,视频标题还带了个RUMOR
对啊,那么怎么就变成用视频造假了?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Epilogue  于 2019-4-18 16:25 发表
ign和wired都没看到过开发机,ign是靠那段达芬奇采访脑补的,咋到你这里变成ign看到过开发机了。。。
这是别人的提问...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9-4-18 16:27 发表
别扯了,肯定是游戏中的载入速度,目前除了傲腾以外SSD的4K单线程撑死了也就8090MB/S,而且还受CPU频率影响

什么3000MB那是顺序读取速度,对游戏读取没屁用,游戏读取完全看4K速度,顺序I/O只能跑拷贝

完整载入一个场景没有10秒我是绝对不信的,我们等PS5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说的是spm里的大地图移动罢了
作者: leoko88    时间: 2019-4-18 16:32

引用:
原帖由 柳河 于 2019-4-18 16:2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对啊,那么怎么就变成用视频造假了?
我一直在说视频剪辑啊,剪辑和造假又不是一回事,剪辑是为了还原采访里说的效果,造假是无中生有,这都分不清?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3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leoko88  于 2019-4-18 16:32 发表
我一直在说视频剪辑啊,剪辑和造假又不是一回事,剪辑是为了还原采访里说的效果,造假是无中生有,这都分不清?
那位的意思是,1秒不到的结论,是靠剪辑视给出的,实际上没那么短,也就是在造假

而实际情况是,有人知道了1秒不到这个结论,然后为了让观众有直观的认识,就按照这个数据简介了一个示意视频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3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Epilogue  于 2019-4-18 16:32 发表
不是,我还是没明白杠神你想说明啥。ign靠采访描述脑补了一段读取速度,然后你觉得这不算造假,算推理,是不是这么回事?
看32楼和35楼
作者: 卖哥    时间: 2019-4-18 16: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9-4-18 16:27 发表
别扯了,肯定是游戏中的载入速度,目前除了傲腾以外SSD的4K单线程撑死了也就8090MB/S,而且还受CPU频率影响

什么3000MB那是顺序读取速度,对游戏读取没屁用,游戏读取完全看4K速度,顺序I/O只能跑拷贝

完整载入一个场景没有10秒我是绝对不信的,我们等PS5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传统技术不可能。
需要解包,这cpu就是瓶颈。
所以我猜测和老卡带主机一样数据直接挂内存总线。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4-18 16: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9-4-18 16:39 发表
传统技术不可能。
需要解包,这cpu就是瓶颈。
所以我猜测和老卡带主机一样数据直接挂内存总线。
能不能不要解包,且顺序存放某一块地图的信息
作者: murasame    时间: 2019-4-18 17:5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9-4-18 16:39 发表
传统技术不可能。
需要解包,这cpu就是瓶颈。
所以我猜测和老卡带主机一样数据直接挂内存总线。
不可能的,别想了,必须pcie
这是半定制,不是全定制
作者: 小岛秀夫    时间: 2019-4-18 18:13

posted by edfc, platform: iPhone X
下一代主机系统和硬件希望引入数据中心计算广泛使用的RDMA协议
作者: shinkamui    时间: 2019-4-18 21:20

那么大内存(假设真那么大的话)直接把大地图公用部分存在内存里都没事,当然快,反正你就算进去地图了也不可能瞬间飞出去,可以再后台慢慢加载。
作者: Nigel    时间: 2019-4-19 09:50

该不会用的是Intel的XPoint吧。
Win10因为是通用OS管理效率不高,但要搁console的专用OS里,高效使用无问题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