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业评] 暴雪悼文:王权没有永恒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gao    时间: 2019-2-13 21:00     标题: 暴雪悼文:王权没有永恒

转自: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39260764366893

1991年12月1日,发生在乌克兰的公投以99.85%的压倒性优势投票脱离了苏联。

同一天,记者Mengjun在莫斯科街头对在面包店前排队的苏联公民进行采访,询问他们对于乌克兰脱离苏联这一重大事件的看法——毕竟,乌克兰是苏联成立时的创始国之一。

然而,民众的回应令他惊讶: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也不认为这会动摇苏联的根基。事实上,大部分队列中的民众对此都显得有些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提出了:“乌克兰在哪?原来它是苏联的一部分吗?”这样的问题。

这是苏联正式解体前24天的事。

无独有偶。

2003年6月30日,北方暴雪的三名创始人和其余40多名员工前后从暴雪离职。

一位id叫做Baby Kin的玩家在当时挺火的魔兽争霸论坛replays.net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发了一个标题为“Max Schaefer、Erich Schaefer和Dave Brevik等人离职,会对暴雪有什么影响吗?”的帖子。

那个帖子在replays.net关站之前都只收到了一个回复:“根本没听说过这三个人。”







玩家们对暴雪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优秀游戏作品上,但很少有人知道暴雪作为一家公司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过。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任何游戏公司都是一家“公司”——也就是说,一切的问题都是钱的问题,一切的成功也只能是商业上的成功。

很显然,当Schaefer兄弟和Dave一起成立秃鹫公司的时候,他们事先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公司的第一款作品——暗黑破坏神还没有做完,就连公司带人一起被暴雪收购了。在暗黑破坏神系列大获成功,使秃鹫被命名为“北方暴雪”分部并且占据了暴雪内部的半壁江山之后,他们也不会想到,游戏做得再好,也不能阻止暴雪娱乐被母公司威望迪在遭遇现金流危机的时候定性为“负面资产”。Schaefer兄弟和Dave想为公司员工谋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想要开发出更为优秀的作品——暗黑破坏神III,然而这意味着更多的开发资金和更长的开发周期——很遗憾,母公司和投资者想要的是钱,快钱。而当开发者和母公司的冲突加剧的时候,这群走投无路的、怀抱着开发优秀游戏梦想的年轻人唯一能想到的抗争方式就是提出辞职的威胁——很显然,他们也没有想到,他们在威望迪眼中根本无足轻重,作为一个光是娱乐部门就市值超过400亿的庞然大物,威望迪根本没有和他们谈判的意思——威望迪想都没想就把他们全给开了。

同样的,当Micheal Morhaime、Allen Adham、Frank Pearce这三个应届毕业生(很巧,也是三个人)在苏联解体那年兴致冲冲地成立了“硅与神经键”这家游戏公司的时候,他们也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公司会在几年以后因为“神经键”这个词谁都看不懂而不得不改名为“暴雪”。他们更不会想到,短短三年之内,自己就将这家倾注了心血的公司转手卖给了别人。

是的,没错,暴雪在自己诞生的三年后就被卖给了Davison联合公司,从那一天开始,Micheal、Allen和Frank永久地失去了公司的掌控权,而暴雪今后的一生都被资本的魔咒所缠绕,再也没有一天能够逃离——当然,其他万万千千的所有公司也都一样。

1995年,暴雪娱乐推出了饱受好评的魔兽争霸II——同年,Davision联合公司被雪乐山收购。

1996年,北方暴雪终于做完了饱受好评的暗黑破坏神——同年,雪乐山被CUC国际收购。

1997年,饱受好评的暗黑破坏神资料片:地狱火狂卖250万套——同年,CUC国际和HFS集团合并为Cendent公司。

1998年,饱受好评的星际争霸发售——同年,Cendent被Havas出版公司收购,而Havas也很快的被威望迪收购。

玩家往往只关注到时间线的左边部分,但是如果把左右两个部分摆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暴雪开发出所有经典系列的“黄金五年”中,整整被转手了六次,比吕布还要吕布。作为玩家,我们需要感谢暴雪的前五任东家,因为他们虽然也是残酷的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但他们都选择了尊重暴雪自身对游戏的开发权,这也是我们当时能够玩到风格完全不同而且充满乐趣的三个知名系列的原因。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你有可能连续五次都遇到一个好爸爸,但如果你的命运就是不停的换爸爸,那你总会有运气用光的那一天。而且,从概率的角度上看,在资本市场上遇到坏爸爸的可能性远高于好爸爸——一个常识是:如果你的母公司对你还不错,说明你的母公司还不够有钱。

所以暴雪总有一天会碰到威望迪。



和暴雪这样的新贵不同,威望迪实际上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公司。它从供水业开始发家,中国的甲午海战还没发生的时候,威望迪就已经成为了法国境内最大的自来水公司。不满足于此的威望迪随后大刀阔斧地向新兴产业迈进,在不断扩张自己基础业务的同时,也通过并购和重组,在新千年到来之前成长为一个媒体和影视行业的巨鳄——欧洲多地的电信业务、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佳片不断的环球影业以及法国本土无数的电视节目,背后都是威望迪的身影。

现在你知道上文中称威望迪是一个“庞然大物”所言非虚。踏入新世纪的威望迪依然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于是开始了向当时最新最新的新兴产业——电子游戏行业的征程。在买下暴雪之后,威望迪继续出手,接着拿下了动视超过69%的股份并且收购了当时手游界当之无愧的老大——gameloft。雄心勃勃的威望迪在2007年试图创造一个游戏界的帝国,因此宣布了动视和暴雪的合并,新的公司就叫做——动视暴雪。

这为今后暴雪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以上只是背景介绍。

有些读者会很气愤,我们是进来看你说好的暴雪“近期”的猛料的,不是来看历史书的。我要解释一下,之所以准备了这么冗长、无趣而且和今日的游戏界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背景介绍,只是因为历史恰恰在不断重复:

在资本市场里,一切问题,都是钱的问题。

暴雪不是最近才死的,也不是在将来倒闭的那一天才算死。极端点说,暴雪在被出售给Davison联合公司的那一天就死了,或者说,那一天就注定了暴雪的今日。而玩家会在最近才产生“暴雪正在走下坡路”的感觉,只是因为尸体的腐烂已经到了难以遮掩的程度而已。

可以说,玩家(消费者市场)对许多事件的反应是极端滞后的。当一个游戏公司内部发生恶性事件的时候,立马做出反应的是内部人士和一级市场的各方投资者(因为事情就是他们搞出来的),一两周后才作出反应的是二级市场(因为那个时候信息才刚刚被披露给广义上的股东们),一两个月后才作出反应的是游戏媒体(因为这个时候新闻稿才写好),一两年才反应过来的是玩家(因为玩家只能通过游戏本身来察觉到这些,比如说新的游戏或者资料片做的没以前好了之类的)。

所以,当我们试图理解一个游戏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做出(站在玩家的角度来看)很糟糕的决定的时候——比如说,“为什么Bethesda会发售辐射76这样一个自砸招牌的游戏?”“为什么地铁:Exodus不惜惹众怒而要强行登陆Epic平台?”或者“为什么wow的资料片越做越烂?”之类的——只需要把平时我们忽略的时间线的右半边拼图拼上,一切就都显得很容易理解了:

2010年,毁誉参半的魔兽世界:大灾变发售——众所周知,三年时间是一款常规的大型资料片或者3A游戏的开发时间,而三年之前动视暴雪被迫合并。

2012年,饱受暗黑2老玩家诟病的暗黑3发售,充满赶工痕迹——同年,威望迪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现金流出现巨大问题,暴雪裁员超过400人。

2013年,暴雪宣布暂停万众期待的“魔兽世界接班人”Project Titan的开发——同年,走投无路的威望迪试图出售一些“负面资产”来恢复自己的现金流,动视暴雪首当其冲(讽刺的是,动视暴雪的收益实际上年年都在攀升,威望迪认为其是负面资产的唯一原因是增长的速度不够快)。

2014年,被魔兽玩家戏称为“史上最烂”的资料片,德拉诺之王发售——同年,动视暴雪从威望迪手上回购了所有股票,威望迪如愿以偿地恢复了一部分现金流,而动视暴雪也就此赎身成功,然而,花大钱赎身的动视暴雪可想而知的出现了大量的亏空。

2016年,暴雪彻底宣布Titan已死,为了止损,暴雪复用了开发Titan时已经制作好的美术、模型和程序资源,抄袭军团要塞2的主要玩法,推出了微创新游戏守望先锋——同年,暴雪(并非动视暴雪)收入连续四个季度下跌,裁员100多人。为了开发守望先锋,暴雪甚至不得不从隔壁动视的Treyarch小组借人,进行主机版的移植工作。



直到今天,在18年和19年交界的多事之秋,暴雪更是仿佛突然魔怔了一般,接连做出了一系列“糟糕的”决定:

十一月,暴雪在万众期待之下公开了暗黑系列的最新作——一个手游,名言“Don't you guys have phones?”一时沦为笑柄。

今年一月,暴雪宣布现任总裁、创始人之一的Micheal Morhaime(国内一般翻译成麦克莫汉)将会在四月离职。

今年二月,北方暴雪三巨头之一的David Brevik(暗黑系列真正的开创者)在Twitch上爆料麦克莫汉是被逼走的,同时,他还爆料,在过去两年内,暴雪仅剩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高管也在被逐渐开掉。

两天前,暴雪宣布因为业绩不佳将会裁员数百人。

那么,既然过去暴雪所做的“糟糕的决定”在时间线的右边都有迹可循,近期这一系列令人智熄的操作,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发生在2013年和2014年的动视暴雪回购案藏着一切问题的核心。

这桩一度被称之为“历史上最大的回购案”的事件实际上藏有一些极端曲折的细节,但是(因为威望迪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当时的玩家和游戏媒体们忙着为动视暴雪从威望迪手上“赎身”成功而欢呼雀跃,渐渐的就忽略了这些细节。

可残酷的事实是——在这个市场里,只向钱看的并非只有威望迪一个。千千万万个威望迪构成了这个市场本身。



如同时间线中提到的,最开始,无论是动视还是暴雪都不支持两家公司的合并。然而他们不支持也没有用,威望迪全资持有暴雪的母公司,而威望迪对动视的持股数也超过69%。一般传统的公司结构中,投票权和持股比例是等同的,威望迪持有69%以上的股份,就意味着威望迪掌握了69%以上的票数。一般公司事件要求过半数的票数才能通过,而重大事件(比如说合并)则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同意。很显然69%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换句话说,无论是在动视还是在暴雪,当时的威望迪都可以搞一言堂,它决定了要合并,无论动视/暴雪的其他股东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两家公司在一开始的态度是很明显的——所谓的动视暴雪联合公司的logo并没有经过重新设计,只是简单的把两家公司的logo拼了一下然后中间加了条横线;两家公司的办公大楼也没有合并,虽然都在加州,但相互之间隔了四个小时的车程;在游戏发行上也是各管各的,直到2017年,都还没有一款动视的游戏登陆暴雪平台——双方都是一副“强扭的瓜不甜”、“结了婚之后还是分房睡”这样的态度。

但是,有一个人不这么想。

这个人叫做Bobby Kotick。







从1990年,Bobby Kotick和他的死党Brian Kelly一起买下动视超过25%的股份之后,他就一直担任动视的CEO直到现在,已经快接近三十年(要知道,小马哥都在2015卸任TX的总裁职位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长岛人,Bobby Kotick的出生地本身就代表了他家族的财富和地位。他的父亲,Charles Kotick作为曼哈顿最知名的律师之一,不仅为儿子提供了最好的精英式教育,而且还以八十多岁的高龄迎娶了1996年的乌克兰选美皇后。

我们可以猜测,虽然Bobby从没学过法律,但他父亲的职业以及“生活方式”对他肯定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意义:

和暴雪的被迫卖身不同,动视被威望迪收购颇有些两厢情愿的意思——更何况,相比暴雪是被全资收购,威望迪只收购了动视69%的股份,这意味着,当时还有31%以上的股份掌握在Bobby和其他股东手里——从股价走势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发现,被威望迪收购之后的动视股票在一年内大涨了50%,这意味着包括威望迪和Bobby在内的股东都可以借机套现赚走一大笔钱——事实上Bobby也这么做了。

可以说,作为执掌动视三十多年的CEO,而动视又是北美视频游戏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没有多少人比Bobby更懂得电子游戏的价值以及动视的价值。因此,当现金流状况不佳的威望迪认为动视暴雪是负面资产而想要出售的时候,Bobby看到的却是机会。

不难猜测Bobby曾经是威望迪最信任的人之一,一般情况下,涉及两家公司合并的时候,合并后的公司的CEO人选都会是双边争论的重点,但威望迪想都没想就让Bobby出任了联合公司的CEO,同样的,当威望迪想要卖出动视暴雪的时候,除了威望迪的高层之外,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就是Bobby。

威望迪尝试接触了一些潜在的买家,但这些买家们对这单交易都保持比较怀疑的态度——毕竟,威望迪提出的是要一口气卖出自己持有的所有股份——这会给人一种跑路走人的感觉,如果换成是你,你也会觉得这里面说不定有诈。而且,全世界范围来看,也许只有另外一家和威望迪一般体量的大公司才有足够的现金流和胃口能够一口吃下动视暴雪超过69%的股份——这样冤大头还挺难找的。

但是相信动视内在价值的Bobby就趁此机会行动了起来,他撺掇他的小伙伴Brian Kelly一起四处游说,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Bobby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Bobby成功说服了Davis Advisors、Leonard Green & Partners、Fidelity Investments三大投资机构以及腾讯控股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叫做ASAC的投资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避税、信息无需公开)。

二、Bobby和Brian Kelly一起成立了一家叫做ASAC II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于美国特拉华州(方便美国法律监管)。从结构上来看,ASAC II是ASAC的唯一GP(一般合伙人,也就是资金的实际管理人),而ASAC II则由Bobby和Brian Kelly全资掌控。

*翻译成人话也就是说,ASAC的掌控者是ASAC II,而ASAC II的掌控者是Bobby,三大投资机构和腾讯只是金主,并不参与实际管理。需要注意的是,Bobby和Kelly也自掏腰包出资加入了ASAC,也就是说,Bobby和Kelly既是管理人,也是金主之一。

三、Bobby向威望迪逼宫,在其他潜在买家仍在观望的时候,提出了由动视暴雪自身出资58亿美金回购威望迪持有的42.9%动视暴雪股份,同时,由ASAC补充23亿美金,收购威望迪剩下的17.2%的股份。





四、当时,虽然Bobby是动视暴雪的CEO,但公司的重大问题(比如说回购和收购)依然由董事会把持,而董事会由威望迪把持(因为威望迪有最高的投票权)。也就是说,除非威望迪同意,否则动视暴雪董事会不可能通过“出资58亿进行回购”的决议。对此,Bobby的应对方法是,一边忽悠威望迪说,除了我以外不会再有人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了,另一边,Bobby找到了JP摩根(当时的JP摩根同时也是许多威望迪旗下合作项目的主要投资人)并且成功地说服了JP摩根。JP摩根因此威胁威望迪,如果威望迪不同意这一回购计划,JP摩根将会暂停对许多项目的出资。

五、当时动视暴雪内部有一个由威望迪指派的顾问小组,负责分析所有可能的潜在买家以及对方的出价——Bobby动用CEO权力直接解散了这个顾问小组。

六、美国的公司法中要求公司董事会中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一般是特别外聘来的专业经理人,而且必须和公司本身的业务没有任何利益联系——说到底,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就是用来保证董事会的平衡,避免某些“同一系”的董事们进行一些单方面的内幕交易,从而损伤到小股东们的利益——Bobby的做法是绕过这些独立董事:Bobby是以ASAC管理人的身份直接找威望迪谈的这笔交易,并没有通过动视暴雪董事会,因此,直到交易的最后一刻,独立董事们都还被蒙在鼓里。

七、按照美国公司法和动视暴雪的公司章程,所有涉及动视暴雪本身“合并和并购的大宗交易”都需要提交到股东大会作出批准,董事会不能跳过股东大会直接作出决定。Bobby强行绕过了股东大会,而且在事情几乎要尘埃落定的时候才向中小股东披露交易的细节。

上述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端操作足以说明Bobby有多么希望促成这一笔交易——当然,这么一大通骚操作肯定触犯了法律,而且触犯了各种各样的法律……

所以,当Bobby和威望迪半推半就地即将达成这笔交易的时候,两个动视暴雪的小股东一纸诉状把Bobby和动视暴雪告上了法庭。因为这篇文章里面出现的英文人名已经够多了,我这里就不再多提这两个股东和他们的金牌律师团的名字了。他们首先声称,这笔交易必须被提交到股东大会,Bobby绕过股东大会的行为是违法的。

特拉华州横平法院判决两位小股东的说法成立,因此暂停了交易的进行。

Bobby和动视暴雪不服,上诉到特拉华州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驳回了横平法院的判决,认为“这笔交易并不是‘并购或者收购’,而是‘回购’”,所以Bobby的做法并不违反公司章程(很显然,Bobby的律师团比对面更牛逼一些)。

小股东不服,修改了诉状内容之后继续起诉,这次他们声称,Bobby利用自己CEO的身份和威望迪达成了内幕交易(这我们都知道这是事实),这起内幕交易的预估定价是每股13.6美金,远远低于当年动视暴雪在公开股票市场上的最高价15.9美金,因此,这起内幕交易伤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但这就不一定了,首先价格不能按照公开市场的最高价来算,其次,一般大宗交易中都会出现一个概念叫做discount,意思就是说因为你要一口气买下这么多股份,所以我们会在价格上给你打个折——不然谁脑子抽了一次性从你这里买这么多啊,直接去股票市场上买入不就完事了)。

也就是说,虽然这次两个小股东提起的诉讼在事实上成立,但在具体的举证上有一些弱点——这意味着,如果案件真的走到最高法院的庭审,谁赢谁输还不一定。

但是Bobby已经等不及了,因为只要案件还存在一天,Bobby和威望迪的回购交易就会被法庭强制保持暂停状态,于是,Bobby只好自掏腰包,和两位小股东达成了庭外和解。

什么?你以为两位小股东是因为正义才提起诉讼的?当然不是啦。庭外和解让两位小股东一共收到价值725万美金的赔偿——其中400多万美金用来支付给金牌律师团的律师费(题外话:事实上其中一个股东一分钱都没有拿到,但和正题无关,所以略过不谈了)。很显然,他们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输赢不重要,强行让交易暂停才重要——即便赢面只是五五开,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Bobby急着想要完成回购,他们可不急。小股东们知道,只要对方先憋不住,对方就会不得不被逼着同意和解。

就像上面说的,这个市场里,一切问题都是钱的问题。







而看似在这场官司里吃了大亏的Bobby是输家吗?

怎么可能,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虽然这场官司打乱了Bobby一开始的节奏和计划,而且事情闹上法庭的结果就是Bobby不得不在一些他违法了的地方作出妥协:和解条款中除了赔钱以外,一方面把Bobby和Brian Kelly的投票权限制在了20%,另一方面还要求动视暴雪额外引进两个新的独立董事来进行制衡,同时,还对ASAC做出了限制——ASAC在这次回购中购进的动视暴雪股权至少要在四年之后才可以出售。

但是不要忘了,在交易彻底敲定之后,ASAC实际获得的股份数量在24%以上(原计划是17.2%),而ASAC的投票权并没有被和解条款限制,同时,上文已经提到过,ASAC的实际控制人就是Bobby。也就是说,Bobby和Brian Kelly实际掌握的投票权至少在44%以上——看起来这还达不到一言堂的程度?——别忘了,动视暴雪自己回购了42.9%的股份,在常规情况下,如果一家公司以公司的身份回购股票,那么这些回购回来的股票有以下几种常见做法:要么是奖励给公司高层和老员工,要么是转化为公司资产,或者是将这些股份注销。

如果是股份注销的情况下,意味着公司一瞬间突然少掉了占比42.9%的股份。这和公司增加新股本的概念类似,只不过方向是反过来——在增加股本的情况下,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也就是说,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会等比例降低——而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反稀释”,也就是说,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会等比例上升。

也就是说,假设动视暴雪真的注销掉所有42.9%回购来的股份,这将让Bobby和Kelly的投票权从44%暴增到77%,而77%可以说是比之前威望迪时代的69%还要高出许多。

当然,Bobby并没有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动视暴雪也没有这么明显的直接注销掉这些股份。他们用了一种更加迂回,而且对于非金融行业从业者来说更难理解的操作来处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细表。

而对于和解协议中要求引进两个额外的独立董事的要求,Bobby的操作就更骚了——你只让我引进独立董事,没说要谁来引进吧?那我Bobby作为公司的CEO是不是可以决定独立董事的人选?——Bobby于是找来两个人,一个叫Peter Nolan,一个叫Elaine Wynn。

Peter Nolan“恰好”是ASAC的金主之一,Leonard Green & Partners的基金管理人。

Elaine Wynn“恰好”是Bobby的“义母”,Elaine Wynn的丈夫Steve Wynn是美国赌场业的大亨,在Bobby创业的早期,Steve Wynn曾经连合同都没签就白送了Bobby一笔几十万美金的投资。Bobby曾经不止一次充满自豪地和媒体提到这件事。







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人明显不符合上文中提到的对独立董事的定义,但问题是——

Peter Nolan是Leonard Green & Partners的管理人,不是ASAC的管理人。也就是说,Peter和动视暴雪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而ASAC注册在开曼群岛,任何一个想要据此提起诉讼的人都很难获取到确切的有关投资人信息的证据——即便这是公开的秘密,但法庭是讲证据的。

同样的,虽然Steve和Elaine Wynn就像是Bobby的义父义母,但他们之间从来都没有合同和金钱的往来(一开始那笔钱因为连合同都没签,甚至可以算是“捐赠”),任何一个想要据此提起诉讼的人必然要花好大的力气(意味着很贵的律师团)来证明Elaine和Bobby真的有利益相关,以至于会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知道,当时的Bobby已经如日中天,回购交易也已经结束——也就是说,Bobby不会再像之前一样轻易同意和解了,因为他最想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顾虑了。那么,有哪个小股东愿意在法庭上展开一场注定耗资不菲而且输赢未定的硬仗?赔本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做。

而和解协议最后对ASAC将来出售股份的限制,实际上正是暴雪今年一系列诡异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时间线的右半部分”。

双方和解之后,回购交易于2014年初完成。和解条款限制ASAC在四年后才能出售自己的股权——

2018年初,恰好是四年期限到期的日子。







如果你关注过动视暴雪的股票走势,你就会发现,动视暴雪的股价自从回购交易完成后年年持续攀升,在2018年初的时候每股价格已经高达80美金——而当时威望迪出售股份给Bobby时,每股的定价是13.6美金。

这一方面证实了Bobby确实是一个有眼光的游戏生意人,他确实对动视暴雪这家公司的价值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也知道威望迪真的当了一回冤大头(所以感到血亏的威望迪才会在这两年不断的试图重新收购一些游戏公司,比如说育碧)。但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之前涨再多也不能给Bobby和ASAC带来实际的好处——因为他们的股票在四年期限内,没办法卖掉套现。

可以想像,他们等待了四年,好不容易等来了2018年,等来了可以出售套现的机会。



现在,另一个问题来了——因为股权和投票权挂钩,如果你一次性出售太多股票来套现,你的投票权比例也会相应的降低——很显然Bobby还想要继续掌控动视暴雪,如果你是Bobby,你会怎么做呢?

一句全世界股票市场割韭菜的八字真言就用在这里:“高位套现,低位买进”。

你在股价80美金的时候卖出去100万股,净赚八千万,将来有一天如果股价跌到了40美金,你只需要花一半的钱就可以把你卖出去的股票买回来。

有人会说:可是,人应该没有办法控制股价走势吧……?

很显然,Bobby Kotick通过实际操作告诉了我们,他可以:

去年十月,各大美国媒体突然开始争相报道中国游戏审批暂停的事件。受到舆论影响,投资市场普遍认为国内游戏审批暂停会影响到TX今年的收益(事实上确实影响到了,因为TX今年最重要的两个产品:PUBG mobile和堡垒之夜都因为审批暂停而无法进行收费),而作为TX北美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动视暴雪的股价也应声而落,从80美金下跌到70美金。(令人赶到可疑的是,审批早在年中就已经暂停,为什么当时美国媒体没有第一时间报道,而是选在十月呢?)

很显然,70美金还是太高了,所以:

去年十一月,当手游暗黑破坏神:不朽正式公开之后,动视暴雪的股票一路狂跌到50美金。

今年二月,动视暴雪宣布暴雪的CEO麦克莫汉将会离职,同时暴雪将会进行一波裁员,动视暴雪的股票在稳定了接近一个月以后再度狂跌到40美金。







在这个市场上,值钱的是ip,而不是人——从玩家的角度来考虑也许不是这样,所以玩家特别不能理解科乐美为什么要跟小岛秀夫分家——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游戏开发者只是打工仔而已,只要ip还被攥在自己的手里,游戏换另一个人甚至另一批人开发,也不会影响到自己赚钱。

动视自家最赚钱的使命召唤系列早就帮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很少有人会否定这个论断:IW开发的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础,为之后的使命召唤游戏设定了一个标杆。但是,当IW和母公司动视因为作品开发权和薪资问题闹翻,IW的老大Vince Zampella带着IW几乎一半多的人手从动视离职了之后,动视很快地将使命召唤的开发权分散给了Treyarch、大锤以及重组之后的IW三个组——市场已经证明了,不是IW开发的使命召唤也一样好卖,玩家也许根本不在意IP背后的那些名字究竟是谁。



现在你明白了。

暴雪接下来还会出多少幺蛾子,取决于现在动视暴雪的股价有没有跌到Bobby的期望值。



而且,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甚至一石三鸟的策略:

很显然,Bobby对暴雪垂涎已久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这动视和暴雪都合并了四五年了,换成你是动视暴雪的CEO,你也会觉得这样“夫妻分床睡”像什么话。但隔壁暴雪明摆着不乐意合并,咋办呢?——那干脆,谁不乐意就让谁下课吧。

可是,暴雪在玩家群体中的风评依然很高啊?如果贸然做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会被舆论反扑的吧?——那干脆,先把暴雪的名声搞臭,或者直接干掉算了。反正,值钱的是暴雪的IP,又不是暴雪这个公司。

最后,暴雪在中国市场和网易签署的合作协议是在动视暴雪合并之前签署的,而且协议被续签过一次,双方的合作在续签之后将会持续到2020年——如果你是动视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你会不会觉得很不爽?但是人家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又不可能改,咋办呢……?







当然,以上除去事实部分的推论都是我自己瞎猜的,我可没有暗示什么的意思。

作为局外人,作为普通的游戏玩家,我们只能知道,当Bobby施展一通又一通的操作大展宏图的时候:

暴雪的创始人之一,暴雪现任CEO麦克莫汉,虽然看似居于高位,但实际上在动视暴雪合并之后却没有获得董事会席位。

暴雪的创始人之一,Allen Adham在2004年从暴雪离职(想想2004年发生了什么?),很显然,离开暴雪的这十二年他混得也许没那么好,所以他于2016年重回暴雪——他也没有董事会席位,而且因为他是后来才回来的,所以目前他在暴雪高层中的话语权很低。

暴雪的创始人之一,Frank Pearce目前是暴雪的“首席开发官 CDO”,他不仅没有董事会席位,而且从不少他参与的访谈来看,他工作的重心全在开发方面,对商业和金融并不感兴趣。







北方暴雪的创始人之一,暗黑系列真正的主创Max Schaefer一怒之下离开暴雪之后,成立了旗舰工作室,旗舰工作室只开发了一部作品就倒闭了,这部作品叫做暗黑之门:伦敦,被游戏界称作“叫好不叫座”的教科书式产品(这款老游戏在近期重新登录了Steam商店)。之后,Max又成立了符文游戏,开发出了火炬之光和火炬之光2两款作品——虽然受到很多玩家的喜爱,而且不少玩家声称火炬之光II才是暗黑破坏神3应该有的样子,但市场数据是很残酷的——由暗黑系列非正统开发者们凑合着开发的暗黑3销量是暗黑正统开发者开发的火炬之光2的三十多倍。所以符文游戏也倒闭了,而符文游戏的大股东完美世界自然而然的获得了火炬之光的IP。现在Max的雇主叫做Echtra Games,这是一家完美世界的全资子公司,这家公司的新游戏叫做火炬之光:前线——是一款网游,而且也很有可能出手游(你看,我说过了,天下母公司一般黑)。

北方暴雪的创始人之一,Max的同胞兄弟Erich Schaefer在旗舰工作室倒闭之后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工作室,开发了一款叫做Rebel Galaxy的太空游戏——发售近四年,这款游戏在Steam上面目前是“特别好评”的状态,然而我知道主流游戏界以及国内玩家基本上从没听说过这个游戏。

北方暴雪的创始人之一,David Brevik在离开暴雪以后也同样加入了旗舰工作室,然后在旗舰工作室倒闭了之后辗转于各种游戏工作室之间,漫威英雄大乱斗、流放之路等游戏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在2018年决定出来单干,成立了自己的独立游戏工作室,目前正在开发一款暂未公开的独立游戏。

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这几位游戏界的老兵在游戏制作的第一线摸爬滚打了大半生,直到今天他们也都还在做游戏。然而,他们中职位最高的麦克莫汉也依然没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职位再高,大家也都还是一个打工仔,而打工仔没有IP值钱,就好像优秀的游戏远远没有坑钱手游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那个从来没有做过哪怕一款游戏的Bobby Kotick呢?

他现在不仅是动视暴雪大权在握的第一人,而且也在数年前先后成为了雅虎和可口可乐的董事之一。



我也想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

其实很简单。

当20岁的麦克莫汉因为成绩优秀拿到了UCLA计算机系奖学金而欣喜若狂的时候,20岁的Bobby Kotick正在和乔布斯共进午餐,受到乔布斯的鼓舞的他在家庭财富的撑腰下毅然从大学退学创业。

当28岁的麦克莫汉和他的合伙人们还在因为发不出给员工的工资而绞尽脑汁,最后不得不把心爱的公司卖给别人的时候,28岁的Bobby Kotick拿着他爹给的巨款直接买下了一家游戏公司。

在资本这个游戏里,也许草根是永远玩不过二代的。

更何况严格意义上来说Bobby不能算是富二代,他少说也是富五代。







王权没有永恒,但金钱永不眠。





哦对了,还有本文最大的冤大头威望迪:虽然游戏玩家们都知道他在卖出动视暴雪和收购育碧这两件事情上吃了大亏(被TX横插了两脚),但我想很少有人知道,仅仅拿中国来说,威望迪直到今天依然还是天津和成都两个大城市的自来水供应承包商以及唐山、温州和常州三地的电力供给承包商。更别提威望迪在国内拥有20多家污水处理厂和5家大型垃圾处理中心。上述基建仅投资额加起来就超过400亿美金,差不多是动视暴雪五年的总收入。



(全文完)



仅此此文送给文章开头出现过的Baby Kin。作为War3的狂热粉丝,他在大学毕业跳槽两次之后终于加入了梦寐以求的暴雪,成为了暴雪中国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他在我之前写的一个故事里化名小胖(详见一个游戏从业者的死亡),但这一段短暂的创业经历结束后他依然选择了回到暴雪,迄今已在暴雪工作将近十年的时间。然而,他在不久之前遭到上司的无理欺凌,在向海外总部提交投诉多次依然没有获得回应之后,现在已经黯然离职。
作者: jxljk    时间: 2019-2-13 21: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动视这个垃圾ceo 榨干完cod的价值 要榨暴雪的价值了  从战网改名字 就知道暴雪出问题了
作者: tommyshy    时间: 2019-2-13 21:33

曾经的必属精品,过去式了
作者: ppkkhh    时间: 2019-2-13 22:42


整个游戏生涯,其实我花在暴雪的游戏上时间是最多的。
但是现在我非常坚定的站在暴垃圾的对立面。
作者: 香蕉一号    时间: 2019-2-13 22:5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草泥马的魔兽妇科一点诚意都没有,暴雪快去死吧。
作者: yuong32    时间: 2019-2-13 23:21

这文如果大部分内容属实,真是感觉醍醐灌顶呢,不过也应证了目前的市场上游戏IP比游戏素质值钱
作者: 《环球时报》    时间: 2019-2-13 23:26

擦 网游就是被人玩  但玩你的表面看是游戏制作公司 其实是资本家T-T
作者: hirty    时间: 2019-2-14 01:05

玩成这样暴雪还剩啥有号召力的IP?实际玩的还是股票金融,和IP也没啥关系
股票能炒能挣钱靠的也是当年游戏素质积累的声誉,玩成暴雪现在这样已经是破抹布一块,指望再捞一把基本也没戏了,不觉得还会有人回购谷底的暴雪股票继续炒高了
作者: 农农    时间: 2019-2-14 02: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死了就死了吧
偶尔打个big关玩玩
rpg现在也主要去dota2玩了
作者: 伪装同学丶    时间: 2019-2-14 02:5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下一个完蛋的是育碧吗?
作者: alfredo    时间: 2019-2-14 07:5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全文都是阴谋论,没有啥干货。
暴雪失败只有一个原因

魔兽世界太成功,导致管理层以为永远可以衣食无忧,根本不重视其他游戏的质量
作者: ppkkhh    时间: 2019-2-14 08:06

引用:
原帖由 伪装同学丶 于 2019-2-14 02:5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下一个完蛋的是育碧吗?
按照此文的说法,都要完蛋。早晚的问题
作者: AceSword    时间: 2019-2-14 08: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回头重金买点牛逼制作组还是真香。
爱死死爱活活
作者: clockworkjian    时间: 2019-2-14 09:09

为了写文也挺拼得 近20年前的离职跟现在不行也能搭上关系
作者: cloud_198    时间: 2019-2-14 09:25

一个手游而已,至于么
大菠萝难道不是最适合登陆手机的暴雪游戏?
作者: mazdaism    时间: 2019-2-14 10: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未必是主因,但肯定是重要因素
消费者看到的永远是表面,资本才是这个世界的主要力量
作者: linkzzy    时间: 2019-2-14 10: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所以TX和网易也算代理人战争了?
作者: zenhigh    时间: 2019-2-14 11:45

这人三观有问题,见到资本就雌伏,还有点骨气没有,即便是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出来的人都不会这样。
作者: fujin    时间: 2019-2-14 11:50

文章里面很多资料很不错,第一次读到。

观点保留吧。
作者: zichuanle    时间: 2019-2-14 12:1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砸牌子制造恐慌做空,除非暴雪有什么回天神术,不然这么就玩死自己
作者: 大屁股老太婆    时间: 2019-2-14 12:17

股价到30 买进 公布暗黑4 股价重回80 卖出
作者: 盖茨比兄贵    时间: 2019-2-14 12: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王权没有永恒,但是有钱可以为所欲为
作者: ro4074    时间: 2019-2-14 12: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文章通篇阴谋论,实际上动视自己都快入土了,bobby再拿不出新爆款产品下一个走人的恐怕就是他。还有麦克莫汉也不是白莲花一朵,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一是泰坦,二是解散了暗黑三死镰团队让这个IP空耗了几年,三是错过了dota又搞出了的搞笑的风暴英雄。
作者: HDE    时间: 2019-2-14 12:51

对错不知道,但确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有些参考价值,现在的暴雪的确让人有种没有未来的感觉,不如趁着还有利用价值,最大程度的压榨利益然后抛弃,资本市场就是这么现实。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9-2-14 13:00

引用:
原帖由 zenhigh 于 2019-2-14 11:45 发表
这人三观有问题,见到资本就雌伏,还有点骨气没有,即便是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出来的人都不会这样。
如果说中二病是认为游戏质量决定一切,那么这种认为资本能通天的就是高二病
本质上是一回事,其实没有高下可言,前者没被社会操过,后者被社会彻底操成了肉便器,让别人也去当肉便器

看一开头就能知道此人是搞金融的,所以认为一切都是金融的问题,对于暴雪的大事件其实并不了解
比如宣布泰坦已死是2014年的事,而不是2016年,这都是常识了

那堆关于Bobby的阴谋论分析,因为我也不是研究股权的(我只看过合同而已),所以真假我也不能确认
Elaine Wynn是Bobby的义父,这个的确是真的,因为Bobby逢人就提这事,这个我是可以确认的
关键在于后面的东西都是作者自己的阴谋论,没有任何实际依据

实际上暴雪这些年自己也是问题一堆,暴雪+动视是婊子配狗天长地久,一厢情愿把开发者想象成白莲花,全是资本家的错,那就太幼稚了
更何况Bobby不是真的完全不懂游戏,他从80年代开始玩街机,乃至COD每次有大的方向变化,都要通过整个董事会审议的,董事会询问游戏的具体细节

股价狂跌的根源在于整个舆论都已经对暴雪彻底失望,不认为他们以后还能拿出好东西,即使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人手都不行
所以没人知道股价什么时候能涨回去,至少现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所谓故意压低股价买入等着涨回去的推论,也就成了阴谋论
作者: ppkkhh    时间: 2019-2-14 13:13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2-14 13:00 发表

如果说中二病是认为游戏质量决定一切,那么这种认为资本能通天的就是高二病
本质上是一回事,其实没有高下可言,前者没被社会操过,后者被社会彻底操成了肉便器,让别人也去当肉便器

看一开头就能知道此人是搞 ...
不过说实话,我希望是这样,这样至少会觉着好很多。感情上更容易接受
作者: 安布罗西亚    时间: 2019-2-14 13: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这篇文章作者不懂资本,也不懂游戏业界。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9-2-14 13:24

引用:
原帖由 ppkkhh 于 2019-2-14 08:06 发表

按照此文的说法,都要完蛋。早晚的问题
整个中文舆论这个调调实际上都极端情绪化
我比如说维万迪想要恶意收购育碧,有些靠带节奏的自媒体还说什么“如果维万迪收购了育碧,第二天就会开除所有员工”
实际上这句话根本不是维万迪说的,而是育碧的老大说的,拿自己的员工威胁对方
而且这也就是说说,真收购了,他也没有权利开除所有员工

实际上育碧自己玩的内幕交易套现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也被控告过
游戏公司做大了,本身就会变成资本家,勇者变恶龙,根本用不着再额外空降个反派来强暴你
作者: 水星的爱    时间: 2019-2-14 14:0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啥事儿都要看股权变动?这他妈脑子有坑吧……

暴爹教你打游戏,才是暴雪完蛋的根本好不好……
作者: 3wa    时间: 2019-2-14 14:58

暴垃圾现在还剩个暗黑二可以玩一下
作者: liu2596960    时间: 2019-2-14 16: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死之前能把暗黑2重做下吗
作者: gspot    时间: 2019-2-14 16:55

泪目尿出
作者: HP10    时间: 2019-2-14 17: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他最牛逼的时候也不能称王
作者: 绝赞好评    时间: 2019-2-14 22: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别的不说,就光看暴雪自己对玩家的傲慢态度,那总跟资本家无关了吧,就是一幅作死的样子,跟现在的暴死街头比也就是多撑个几年苟延残喘罢了
作者: 模拟器高手    时间: 2019-2-15 13:51

魔兽已死,星际已死,暗黑已死。什么狗屁守望英雄,炉石传说,从来没当成是游戏过。
作者: maghana    时间: 2019-2-15 16:2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很久不玩暴雪游戏了,暗黑3太让人失望
作者: ZHAOJING123    时间: 2019-2-15 16:50

引用:
原帖由 模拟器高手 于 2019-2-15 13:51 发表
魔兽已死,星际已死,暗黑已死。什么狗屁守望英雄,炉石传说,从来没当成是游戏过。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
炉石传说对于传统卡牌,相当于暗黑一之于CRPG
作者: 我武者羅    时间: 2019-2-15 21:1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写文章作者应该去写小说
作者: zeropledge    时间: 2019-2-17 20:17

跟这些有屁关系~~从魔兽世界出生的那一天就注定暴雪的衰落了~~和毛J8公司都没任何关系~~就是一个能出资料片又好来钱的游戏彻底毁灭了精英们创新的精神和干劲~~就这么简单~
作者: sonnen    时间: 2019-2-18 02: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水星的爱  于 2019-2-14 14:01 发表
啥事儿都要看股权变动?这他妈脑子有坑吧……

暴爹教你打游戏,才是暴雪完蛋的根本好不好……
暴雪教你打游戏也不是莫名出现的,这跟公司方针肯定有关。而公司方针就跟利益相关了。他尽量靠一些莫名其妙的更新来拖延游戏生存期,就是为了少做新游戏吧。
作者: 燕市徒    时间: 2019-2-18 03:07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无法永久持续高峰期的,总有低谷,总有断崖,无论多么高明的电玩公司,莫不如此。
作者: 嵩山左冷禅    时间: 2019-2-18 13:3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PS和xbox家用机版的暗黑3和守望屁股统统没有中文字幕,冲这一点暴雪就可以去死了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9-2-18 13:38

Bobby现在确实抄底了
但是这个因果,看上去更像是因为跌了才抄底,而不是为了抄底而让他跌
还是那个老问题,怎么保障股票能涨回去

要知道这一轮大跌的起点就是华尔街预测2019年会发售菠萝4,就算没发售起码也会公布详情,也就是说距离发售不远,所以才有做多的人
(我知道公布不久就发售不会是暴雪的节奏,但华尔街那边就是这种情绪)
但没公布,甚至距离发售还遥遥无期,那自然就要被做空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2-18 13:39 编辑 ]
作者: xiaogao    时间: 2019-2-18 15: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Pro 5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2-14 13:00 发表
如果说中二病是认为游戏质量决定一切,那么这种认为资本能通天的就是高二病
本质上是一回事,其实没有高下可言,前者没被社会操过,后者被社会彻底操成了肉便器,让别人也去当肉便器

看一开头就能知道此人是搞金融的,所以认为一切都是金融的问题,对于暴雪的大事件其实并不了解
比如宣布泰坦已死是2014年的事,而不是2016年,这都是常识了

那堆关于Bobby的阴谋论分析,因为我也不是研究股权的(我只看过合同而已),所以真假我也不能确认
Elaine Wynn是Bobby的义父,这个的确是真的,因为Bobby逢人就提这事,这个我是可以确认的
关键在于后面的东西都是作者自己的阴谋论,没有任何实际依据

实际上暴雪这些年自己也是问题一堆,暴雪+动视是婊子配狗天长地久,一厢情愿把开发者想象成白莲花,全是资本家的错,那就太幼稚了
更何况Bobby不是真的完全不懂游戏,他从80年代开始玩街机,乃至COD每次有大的方向变化,都要通过整个董事会审议的,董事会询问游戏的具体细节

股价狂跌的根源在于整个舆论都已经对暴雪彻底失望,不认为他们以后还能拿出好东西,即使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人手都不行
所以没人知道股价什么时候能涨回去,至少现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所谓故意压低股价买入等着涨回去的推论,也就成了阴谋论
有理

不过其实我更倾向于一些人说的“暴雪成也wow、败也wow的说法”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