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7-11-25 12:35 发表
真的不爱看
和大部分的北京的文化圈一样,小圈子味道很浓。
当然,你喜欢或者你已经进入那个圈子的精神领域了,你就会特别喜欢。
我还是喜欢vgtime,虽然现在也开始有点小圈子化……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7-11-25 12:35 发表
真的不爱看
和大部分的北京的文化圈一样,小圈子味道很浓。
当然,你喜欢或者你已经进入那个圈子的精神领域了,你就会特别喜欢。
我还是喜欢vgtime,虽然现在也开始有点小圈子化……
原帖由 @伪装同学丶 于 2017-11-25 12:37 发表
看了一次,标题是纪念老猎人怪猎生涯,内容是初二3G入坑,关了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5 12:48 发表
提机核作者不用捎上我,我只写过一篇
机核绝大部分投稿是没有稿费的
少量作者会给予一个比其他媒体低一截的稿费
(不包括我那仅有的一篇,我那篇拿的是和其他媒体相当的稿费,没有第二篇是因为机核认为成本高,所以后面就不要了)
核心的老牌作者,即使机核不给稿费也保持稳定更新,是因为他们的稿费来源本来就不是机核,事后会独立成书出版,或者发的干脆就是以前博客的老文
所以主力供稿源头就是学生党,拿这个回避本身作为媒体的责任担当
这个思路就跟几年前PC网站嫖学生做汉化补丁差不多
机核用这个比较鸡贼的思路把自己搞成了是媒体又不是媒体,是社区又不是社区(主页文章需要经过人工审核发出去,新搞的Gtalk类似微博不需要审核,但是没几个人用)的怪胎
后者就是我宁可把随笔和半成品免费发在TG战区也不给机核的原因,它没有作为社区应有的自由度
至于机核大部分的主持人,本身水平这七八年一直就那样,没有变好,但也谈不上越来越差一说
只是机核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吸粉式的养盅思路,洗掉一切有独立思考模式的人
剩下的都是狂徒,赚狂徒的点击和桩法
所以机核现在推销的不是游戏,也不是文化,是主持人本身
通过吸粉,几个主持人可以对情况一知半解大放厥词,反对的人洗掉就是了,然后纠集更多狂徒攻击他们,就这么个模式
原帖由 @wlx9897 于 2017-11-25 12:48 发表
所以FF老玩家一定要从一代玩起,从六代开始玩就不是老玩家了?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7-11-25 12:58 发表
机核是做平台,不是做媒体。之前讨论过,游研社是在做媒体。媒体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运作模式简单,困境在于不能说真话,干货的创作效率又太低。平台的优势就是无立场无原则只看流量,但门槛比较高。
现在的娱乐平台 ...
原帖由 @狮子歌歌 于 2017-11-25 12:56 发表
装了APP近期删了,没啥好看的。最近看的还是泥潭推的写奥德赛的那篇,发现删了app也没什么损失,电台也好久没听了。
原帖由 @熔点蛇 于 2017-11-25 12:43 发表
我记得有次听它们的广播,管索尼之夜叫索狗之夜,印象深刻。
原帖由 @foreverzard 于 2017-11-25 13:20 发表
电台节目风格也趋于平庸,我认为这和主持人性格素质有关,现在节目能听,但是没那么多让人兴奋的点。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17-11-25 18:02 发表
XBOXSKY的起源地+PC党,几个主持认识面太狭隘。
PP熊走了之后连个任天堂的真粉都没有。
常规节目越来越水了,复古节目就靠KGS撑,PRO节目那个麦教授简直是wiki翻译家。
要是真如尼莫队长说的,编辑外的稿件发稿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5 18:07 发表
编辑工资不高
机核认为其他媒体的稿费对他们“成本高”的原因是,按照其他家的标准,写一篇大稿的稿费就快顶他们编辑一个月工资了……
所以我说不分享给作者利益,不是指分享给了编辑,这利益除了机核的创始人和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5 18:24 发表
一般千字150左右,如果你爆款了有可能上200甚至300
想上300和是不是特稿没关系,达到很高的点击量才能拿300
达不到的话,即使是时效性强的特稿,也拿不到300的
供稿作者现在没有名人这一说,名人是自媒体卖广 ...
原帖由 gopcboy 于 2017-11-25 18:2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如果是老听众应该都知道机核几个元老都是没什么攻击性的,尽量保持中立,结果仍然招黑而已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5 18:39 发表
机核的攻击性有两类,与攻击厂商或者阵营到没什么关系
作为主持人和编辑的攻击性,是对一件事情一知半解就大放厥词,读者指出有错误,下场喷之,甚至直接删回复(比如最近的星战前线2在没有调查清楚全貌的情况下,急着给EA洗地)
作为狂徒的攻击性,是微博等社交平台存在大量机核读者,容不得指出半点错误,只要指了就是“别有用心的敌台搞破坏”,这里面有部分人是机核员工自己的小号,但不会所有人都是小号
当然我倒也不是说机核的主持人和常驻作者全部都是混日子的,个别那么一两个我还是很尊敬的,我和这少数人常年有私下联系
说大部分是混日子的,我认为没问题
原帖由 gopcboy 于 2017-11-25 18: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也很久没看机核评论了
就之前的经验来说,非常礼貌的指出主持人错误的,一般不会被删帖的
至于那些狂热的教徒,就根维护自己偶像的那些脑残粉没什么区别,比如刘德华的那个脑 ...
原帖由 不要看我 于 2017-11-25 14: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一开始我是听机核的电台的,但是机核有个问题,他选题什么的都往小众核心里选,偏偏有些也没那么专业。导致很多期,要么很多人不关心这个,要么关心的人比主持人理解更深。
不像vg ...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17-11-25 18:32 发表
我擦,游戏圈比影评圈还惨,这五六年稿费居然都没涨过……
真的心疼码字的朋友。
“孕妇经历从鼻孔里拉出西瓜一样的痛苦后才生出小孩,艺术家经历从肛门里拉出宇宙一样的痛苦后才创造出作品。”
原帖由 @以父之名 于 2017-11-25 22:08 发表
你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游戏媒体?
原帖由 gopcboy 于 2017-11-25 18:2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机核养的蛊出来冒个泡
虽然俺从来没有攻击过任何人
应该是从11年就开始听了
如果是老听众应该都知道机核几个元老都是没什么攻击性的,尽量保持中立,结果仍然招黑而已
还是那 ...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17-11-26 01:3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各位老爷真是傲娇难伺候啊
机核的投稿文章水的居多,但电台还是一直有干货的,总比VGtime那种只会打爆买爆的宅男电台强太多(没有雷电在真的几乎毫无观点)。机核的主持人游戏资历 ...
原帖由 @24241427 于 2017-11-25 22:58 发表
我倒是比较喜欢稽核的胡逼风格,但是别有42,他总要抢话还装正经,vg那边就看看直播,他们电台就做的一般
最好的还是油烟社
原帖由 @donotgo 于 2017-11-26 10:32 发表
李厚辰不知道是哪位,重轻是不错,问题是,重轻参与的节目两个礼拜能有一期吗?剩下的还不是一些垃圾节目。就跟机核的文章一样,一天更新那么多投稿,大部分都是乐色。
原帖由 @2263486zx 于 2017-11-26 23:20 发表
最近一期电台,朋友跟我说了一下我一听,西蒙:“塞尔达狂吸我没怎么玩,感觉你们吹过头了”,“最近没什么游戏,大部分游戏都一个套路,比如,然后说了最近的cod,ac起源,重返狼穴2,(唯独没说奥德赛)”
水平就是这个样子,然后一堆人捧,我不知道在捧啥。
搞聚会,动不动来个“玩游戏的都是朋友”(谁tm跟你是朋友)
文章,写的文章看着就尬,吹都不会吹,强行吹。
原帖由 2263486zx 于 2017-11-26 23:20 发表
最近一期电台,朋友跟我说了一下我一听,西蒙:“塞尔达狂吸我没怎么玩,感觉你们吹过头了”,“最近没什么游戏,大部分游戏都一个套路,比如,然后说了最近的cod,ac起源,重返狼穴2,(唯独没说奥德赛)”
水平 ...
原帖由 @dudeism 于 2017-11-27 09:10 发表
真有这事?一个媒体敢这么做那就是该死
原帖由 @linkzzy 于 2017-11-26 19:22 发表
是不是麦教授?电台就听麦教授和重轻。机核某些节目对扩充知识面还是不错的。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11-25 18:24 发表
一般千字150左右,如果你爆款了有可能上200甚至300
想上300和是不是特稿没关系,达到很高的点击量才能拿300
达不到的话,即使是时效性强的特稿,也拿不到300的
有人拿过300,我一直都是150,因为我不会为了追求点击量把稿子改成爆款模板,把想说的信息都说全了才是我的第一目的
供稿作者现在没有名人这一说,名人是自媒体卖广告卖粉的说法
喜欢卖人设玩法的,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人模狗样,但是信息千变万化,作为一个正规媒体作者,跟不上时代,之前塑造的全知全能人设立刻就崩坏
所以机核走的不是传统卖人设路线,而是洗粉,把有脑子的观众逐渐都洗掉,在剩下的狂徒眼里人设就永远不崩了
原帖由 @2263486zx 于 2017-11-26 23:20 发表
最近一期电台,朋友跟我说了一下我一听,西蒙:“塞尔达狂吸我没怎么玩,感觉你们吹过头了”,“最近没什么游戏,大部分游戏都一个套路,比如,然后说了最近的cod,ac起源,重返狼穴2,(唯独没说奥德赛)”
水平就是这个样子,然后一堆人捧,我不知道在捧啥。
搞聚会,动不动来个“玩游戏的都是朋友”(谁tm跟你是朋友)
文章,写的文章看着就尬,吹都不会吹,强行吹。
原帖由 cloudhp7777 于 2017-11-27 10: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貌似真的这个道理。可悲的是这样才能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参照各类火得不到了的直播,自媒体等
原帖由 realzeus 于 2017-11-26 01: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主要是,电子游戏过去这么多年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老玩家不少,很多人都有自己精通的东西,根深蒂固的认同和厌恶,要都讨好这一帮人非常困难,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划算,于是机核 ...
原帖由 oldcrown 于 2017-11-27 09:40 发表
机核的节目很少有直接聊某些游戏本身的,基本都是和动漫游戏文化相关的内容,喜欢聊游戏的建议听听雷电和大力主持的VG聊天室节目。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17-11-27 10:00 发表
李厚辰是小李(pekingcat),论知识面和思想深度,机核的嘉宾里他>重轻>麦教授。有兴趣的可以直接去听他自己的<翻转电台>,全是学术硬核,相当过瘾,很难想象一个比我还小一岁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知识面和思想体系。还是一个创业者。
其实按照TG众的口味,我最推荐B站老宋的<游戏公民大会>,日更,也是游戏阅历很深的老玩家,每期剖析业界新闻和动向,观点很扎实,口才很好,段子很多,还有游戏史的系列节目。最近又新开一档专讲历史上奇闻轶事的冷知识节目,感觉比游戏节目还有趣,看的时候各种笑喷。
本帖最后由 林则徐 于 20171127 10:47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metalslugo 于 2017-11-27 17:29 发表
从触乐开始,机核、VG、游研都有长期关注
触乐早期靠老牌pc及网游手游业内的大稿起家,以前每天追着看他们的头条看最近有啥事情发生,现在翻译文章越来越多了,只能退而追夜话看小罗了
机核是因为认识里面最早 ...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