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闻] 育碧微交易收入超过数字游戏收入 [打印本页]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7-11-11 12:52     标题: 育碧微交易收入超过数字游戏收入



育碧的很多游戏都有微交易和DLC,包括最近发售的《刺客信条:起源》。尽管全价60美元的3A游戏加入微交易受到许多玩家的批评,但最新的数据表明微交易还会继续存在3A游戏中。这是因为育碧能从微交易和DLC赚到很多钱。

根据该公司最新的财报,育碧现在从“玩家重复投资”(包括DLC,微交易,开箱子)中获得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数字游戏的收入。实际上,玩家在“重复消费”上的花费比之前更多了,因为育碧从中获得的收入相比去年增加了83%。

如下图,育碧当前财年头六个月内,微交易和DLC创收2.02亿美元,占公司总体数字收入的51%。相比来说,数字游戏收入则增长了57%,收入达1.94亿美金。

尽管微交易受到了玩家们的口诛笔伐,但最近的大作都无一例外地加入了微交易,比如《星球大战:前线2》、《极限竞速7》、《中土世界:战争之影》,这些游戏都有开箱子。

另外,《GTA5》开发商R星的母公司Take Two CEO Zelnick,最近也公布了财报。和育碧一样,微交易带来的创收是Take Two营收的主要引擎之一。Zelnick甚至表示,他们将来开发的所有游戏都会有“重复的消费者投资机会”,暗示将来的所有游戏,包括《荒野大镖客2》也都有微交易。



最近《极品飞车20》开发商Ghost Games也谈到了微交易和开箱子问题。Ghost Games开发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现如今游戏开发成本增加了很多,而游戏的价格没有上涨,因此要想回本和盈利,就需要额外的路径,而微交易显然是效果最快的方式。

http://www.doyo.cn/article/337492
作者: u571    时间: 2017-11-11 12:54

所以氪金才能挽救游戏业,今后手机游戏业界零氪=白嫖理念可以灌输到3A单机游戏里了

今后游戏对喷直接可以说,你他妈的连几百刀氪金都拿不出,也好意思说喜欢这个游戏
作者: DarthVadar    时间: 2017-11-11 16:5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一个土豪可以抵得上几十个六十刀

而且只要不影响主要流程和多人平衡性,微交易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
作者: LTFYH    时间: 2017-11-11 17:06

是的,这世上土豪太多乐,但关键是不要像国内手游一样,唯一的系统核心就是课金。
作者: cgyldn    时间: 2017-11-11 17:08

不影响平衡的氪金没问题
作者: 大晶    时间: 2017-11-11 17: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上次玩大革命我也氪金了不少,比本体贵。。。
作者: jpyou    时间: 2017-11-11 17:3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4
一个肯氪金的土豪顶千千万万个普通玩家

本帖最后由 jpyou 于 2017-11-11 17:34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moyanljx    时间: 2017-11-11 19:10

不提供氪金可以变强,自然有外挂
作者: 夕雨    时间: 2017-11-11 21:3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有氪金无所谓 提供不氪金也能获得氪金装备才是正道
作者: 萝卜    时间: 2017-11-11 21: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问题是怎么看都是会朝着影响游戏去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7-11-11 21:54

引用:
原帖由 萝卜 于 2017-11-11 21:4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问题是怎么看都是会朝着影响游戏去
星战前线2的开箱子本来是Pay to Win,发售前被玩家抵制的重做了
这年头网民炎上不要太容易
作者: berserkme    时间: 2017-11-12 13: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贫富差距的生动体现
作者: radiator    时间: 2017-11-13 09:26

我就是穷b阿 。舍不得氪金
作者: rei_2014    时间: 2017-11-13 19:22

Steam上刚发售的ACO还不如RSS玩的人多,育碧的氪金哪个才是大头嘛……
RSS氪金也是主要卖外观,正常玩RSS肝个新干员基本都不成问题。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