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sata数据线有没有所谓2.0和3.0的区别 [打印本页]

作者: Jeffrey    时间: 2016-11-20 10:05     标题: sata数据线有没有所谓2.0和3.0的区别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主板是有2.0和3.0的插口区别的

线有区别吗?速度有没有差别?
作者: 532    时间: 2016-11-20 10:09

线材本身应该没有,只是后面连接的控制芯片不一样
作者: 小菜包子    时间: 2016-11-20 10: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当然有了,这玩意和你平时用的cat5,cat6网线一样,衰减不一样,支持速率也不一样

本帖最后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10:30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0瞎子0    时间: 2016-11-20 10:30

有区别,提升很小
作者: 0瞎子0    时间: 2016-11-20 10:31

引用:
原帖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10:2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当然有了,这玩意和你平时用的cat5,cat6网线一样,衰减不一样,支持速率也不一样

本帖最后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10:30 通过手机版编辑  
cat5,cat6,长度短的情况下,反正我是跑不出啥区别。
作者: choudi    时间: 2016-11-20 10:46

一般机械硬盘拷贝170MB速率已经很快了,达不到2.0接口上限
作者: 燕市游徒    时间: 2016-11-20 10:59

引用:
原帖由 choudi 于 2016-11-20 10:46 发表
一般机械硬盘拷贝170MB速率已经很快了,达不到2.0接口上限
ssd呢?
作者: lewx    时间: 2016-11-20 11: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10:29 发表
当然有了,这玩意和你平时用的cat5,cat6网线一样,衰减不一样,支持速率也不一样

本帖最后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10:30 通过手机版编辑
同意,主要看做工
作者: 分分钟叫你做人    时间: 2016-11-20 11: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没有区别,,,,线芯数量一样,芯片决定速率
作者: 小菜包子    时间: 2016-11-20 12:1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0瞎子0  于 2016-11-20 10:31 发表
cat5,cat6,长度短的情况下,反正我是跑不出啥区别。
曾经算是半个业内,再解释下。
线缆+连接器主要是通过测试s参数来确定师傅满足传输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一个是插损,一个是回损。插损越大越好,回损越小越好。这些参数在总线规范上是有规格标准的,具体提现在信号的眼图。由于成本问题,线缆和连接器厂家都是达标即可,不会过设计。
sas、sata、pcie这种高速总线,每一代速度提升很大,上一代的线缆和连接器是肯定无法满足的,所以硬件设计阶段,整套传输路径的所以东西都会重新升级。包括pcb的走线,为了新一代的总线,也要做一些针对设计
作者: jjx01    时间: 2016-11-20 12:22

https://www.pugetsystems.com/lab ... ance-Revisited-183/
[attach]888372[/attach]
[attach]888373[/attach]
作者: 532    时间: 2016-11-20 12:51

我有预感,这贴要转型玄学了
作者: beta_child    时间: 2016-11-20 12:5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买了个固态硬盘专用的SATA3.0线,我觉得这个既然是主板上有SATA3.0接口,肯定是要用3.0的线啊,和2.0肯定有区别的

3.0硬盘链接主板上3.0接口肯定要3.0的线啊,不可能2.0的线也能连吧,3.0的线京东上要贵上一倍啊
作者: elia    时间: 2016-11-20 13:12

区别可以忽略
作者: jiangyang123    时间: 2016-11-20 13:19

差别极小

普通硬盘可以不用考虑

固态硬盘也不在乎这几块钱啦
作者: Jeffrey    时间: 2016-11-20 13: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喷了,到底有没有区别。。。
作者: darkryu    时间: 2016-11-20 13: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国内外不少硬件网站都做过对比测试,结论就是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当然也有可能他们采购的2.0线质量太好了,或者是厂家降标后拿出来卖的
作者: 532    时间: 2016-11-20 13:33

引用:
原帖由 darkryu 于 2016-11-20 13:2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国内外不少硬件网站都做过对比测试,结论就是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当然也有可能他们采购的2.0线质量太好了,或者是厂家降标后拿出来卖的
不要什么太好不太好了,我柜桶里还有几条775 940时代的sata线呢 难不成他们那阵子已经把3.0的线造出来了再降级打标
作者: murasame    时间: 2016-11-20 13:4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12:16 发表
曾经算是半个业内,再解释下。
线缆+连接器主要是通过测试s参数来确定师傅满足传输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一个是插损,一个是回损。插损越大越好,回损越小越好。这些参数在总线规范上是有规格标准的,具体提现在信号的眼图。由于成本问题,线缆和连接器厂家都是达标即可,不会过设计。
sas、sata、pcie这种高速总线,每一代速度提升很大,上一代的线缆和连接器是肯定无法满足的,所以硬件设计阶段,整套传输路径的所以东西都会重新升级。包括pcb的走线,为了新一代的总线,也要做一些针对设计
你这是内部pcb线路,跟外部连接线没有半毛钱关系...
usb的线,哪怕是windows95年代的1.0,3.0接口上一样3.0速度
作者: 532    时间: 2016-11-20 15:00

引用:
原帖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13:4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你这是内部pcb线路,跟外部连接线没有半毛钱关系...
usb的线,哪怕是windows95年代的1.0,3.0接口上一样3.0速度
别张嘴就来啊,不算各级屏蔽的gnd,usb3里面起码九根线的,usb 1跟2就四根
作者: vpoei1992    时间: 2016-11-20 15:05

我认为没有,现在用的线是大概08年产的HP品牌机里面的,因为很短适合小机箱。
两块SSD跑分,对拷速度都没问题。
作者: Jeffrey    时间: 2016-11-20 19: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就是说机械硬盘的话没区别

ssd的话可能有区别
作者: reg-neo    时间: 2016-11-20 20: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没区别
作者: darkryu    时间: 2016-11-20 20: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引用:
原帖由 @532  于 2016-11-20 13:33 发表
不要什么太好不太好了,我柜桶里还有几条775 940时代的sata线呢 难不成他们那阵子已经把3.0的线造出来了再降级打标
这么说也是为了让迷信3.0线的人心里好受点
作者: darkryu    时间: 2016-11-20 20:2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引用:
原帖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13:41 发表
你这是内部pcb线路,跟外部连接线没有半毛钱关系...
usb的线,哪怕是windows95年代的1.0,3.0接口上一样3.0速度
这个扯的太过了,2.0到3.0提高了线揽数量,2.0的线在3.0端口上只能是2.0的速度,谢谢
作者: lahm    时间: 2016-11-20 20: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没有任何区别。
作者: 咸蛋小朋友    时间: 2016-11-20 21:00

我一直用的7年前主板送的sata线,好像也没发现固态速度慢
作者: 测试一下    时间: 2016-11-20 21: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没区别...
作者: shiny    时间: 2016-11-20 21:07

普通的超5类线线径的对绞系数达标,跑千兆一点问题没有
SATA线中间有个沟的是新的,没沟的是老的
作者: 小菜包子    时间: 2016-11-20 22:1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13:41 发表
你这是内部pcb线路,跟外部连接线没有半毛钱关系...
usb的线,哪怕是windows95年代的1.0,3.0接口上一样3.0速度
外部线缆没关系喷了,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只要在这个路径上,就都有关系好么。这与水渠放水类似,不难理解。事实上经过线缆后,由于经过连接器产生了阻抗不连续,对信号影响非常大。
前面提的那些高速信号,比如sata,3.0是6G,2.0是3G,1.0是1.5G。数据传输之前先要从高到低协商速率,如果3.0协商ok就跑6G,不行就向下协商2.0,没有中间速率,不会说因为你线缆一般就跑个4G,5G,所以有同学对比速度没太大意义,因为两根线如果都能协商到3.0,速度就是一样的。
那么线缆究竟影响什么呢?主要是协商的过程能否成功、成功率多少。还有就是传输的质量,差的线缆即使某次凑巧协商成功,传输过程误码率也会很高,链路不稳定,引起丢包或者中断。
另外,在接收端有统一规格要求,用上一代的线缆是肯定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接收端接收能力也有强有弱,不满足不一定就会表现出问题,但厂家要保证成千上万种设备接入,这方面就必须考虑,不同速率一定会有区分。
至于你说的用usb1.0的线缆跑usb3.0,上面有位同学已经指出问题了,简直在跑火车。
作者: 分分钟叫你做人    时间: 2016-11-20 22:3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实际拆过标称SATA2和SATA3的线,里面线的数量没区别,,,也没芯片什么的,,,这区别在哪?别跟我说玄学啊!我不信那一套,我只看实际
作者: 小菜包子    时间: 2016-11-20 22: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喷了,小米那么大的厂别告诉我没听过TDR,矢量网络分析仪。。。
作者: sakuraNTET    时间: 2016-11-20 22:5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sata1到3,协议带宽就是150/300/600,所以一代的时候ata133/150还活了挺久的,而hdd的内部带宽其实……没几个能持续用满ata150/sata150,你说拿那会的线材过来用差别不大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usb这三代提升可大得多了,一代我是记不得了好像是12?二代48三代480吧,3.1就奔着1g去了,二代产品普遍也就30m/s的实际传输速度,理论带宽一半而已,三代往后就基本被内部带宽限制了……
作者: murasame    时间: 2016-11-20 22:5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0 22:13 发表
外部线缆没关系喷了,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只要在这个路径上,就都有关系好么。这与水渠放水类似,不难理解。事实上经过线缆后,由于经过连接器产生了阻抗不连续,对信号影响非常大。
前面提的那些高速信号,比如sata,3.0是6G,2.0是3G,1.0是1.5G。数据传输之前先要从高到低协商速率,如果3.0协商ok就跑6G,不行就向下协商2.0,没有中间速率,不会说因为你线缆一般就跑个4G,5G,所以有同学对比速度没太大意义,因为两根线如果都能协商到3.0,速度就是一样的。
那么线缆究竟影响什么呢?主要是协商的过程能否成功、成功率多少。还有就是传输的质量,差的线缆即使某次凑巧协商成功,传输过程误码率也会很高,链路不稳定,引起丢包或者中断。
另外,在接收端有统一规格要求,用上一代的线缆是肯定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接收端接收能力也有强有弱,不满足不一定就会表现出问题,但厂家要保证成千上万种设备接入,这方面就必须考虑,不同速率一定会有区分。
至于你说的用usb1.0的线缆跑usb3.0,上面有位同学已经指出问题了,简直在跑火车。
你的例子也是错的,首先就要排除线缆的质量问题,否则一个有质量问题的线,无论怎么用都是有问题的
数据的传输,不是跟线缆协商传输数据,而是主板使用的芯片和硬盘等存储上的芯片来握手。
只要是一根符合质量要求的线,是不来管你传输速度的。好比水管不来管你流速,决定流速的是水管两头的水压。除非你换了更大的管子,但是换更大的管子,就是物理介质的变更了。
如果在新的接口上,多了几个针脚定义,那么的换新线确会有改进,但是物理接口没变,只是芯片变了的情况下,那新线就根本没用。好比限制网速的是网卡的速度,而不是五类线六类线

本帖最后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23:00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murasame    时间: 2016-11-20 22:5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akuraNTET  于 2016-11-20 22:53 发表
sata1到3,协议带宽就是150/300/600,所以一代的时候ata133/150还活了挺久的,而hdd的内部带宽其实……没几个能持续用满ata150/sata150,你说拿那会的线材过来用差别不大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usb这三代提升可大得多了,一代我是记不得了好像是12?二代48三代480吧,3.1就奔着1g去了,二代产品普遍也就30m/s的实际传输速度,理论带宽一半而已,三代往后就基本被内部带宽限制了……
如果新usb接口针脚定义变了,那么换新线的确能提高
如果usb针脚定义没变,那么换线根本没用

本帖最后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22:58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jjx01    时间: 2016-11-20 23:01

引用:
原帖由 shiny 于 2016-11-20 21:07 发表
普通的超5类线线径的对绞系数达标,跑千兆一点问题没有
SATA线中间有个沟的是新的,没沟的是老的
[attach]888521[/attach]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16-11-20 23:14

拿网线来类比不合适,因为有根本的区别

话说你们有空码字,早就能翻到各版本的SATA白皮书里关于线缆的描述了:D
作者: 小菜包子    时间: 2016-11-21 00: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22:56 发表
你的例子也是错的,首先就要排除线缆的质量问题,否则一个有质量问题的线,无论怎么用都是有问题的
数据的传输,不是跟线缆协商传输数据,而是主板使用的芯片和硬盘等存储上的芯片来握手。
只要是一根符合质量要求的线,是不来管你传输速度的。好比水管不来管你流速,决定流速的是水管两头的水压。除非你换了更大的管子,但是换更大的管子,就是物理介质的变更了。
如果在新的接口上,多了几个针脚定义,那么的换新线确会有改进,但是物理接口没变,只是芯片变了的情况下,那新线就根本没用。好比限制网速的是网卡的速度,而不是五类线六类线

本帖最后由 murasame 于 20161120 23:00 通过手机版编辑
教科书看多了吧,你去芯片厂家跟他说协商的速率跟管道无关,我不保证你能活着出来。
这里没人说有质量问题的线缆,而是说sata2.0、3.0要有不同的线缆匹配,你用2.0的线插到两端都是3.0的场景下,很容易出问题。
速度协商是一方面,我上面也说了,还会影响传输距离和丢包率,这点在以太网上面表现最明显
作者: jjx01    时间: 2016-11-21 09:01

>用2.0的线插到两端都是3.0的场景下,很容易出问题

张口就来
作者: lewx    时间: 2016-11-21 09:1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hiny  于 2016-11-20 21:07 发表
普通的超5类线线径的对绞系数达标,跑千兆一点问题没有
SATA线中间有个沟的是新的,没沟的是老的
跟沟没关系
作者: yaoyuef    时间: 2016-11-21 11:1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没区别,厂家忽悠人的
作者: yaoyuef    时间: 2016-11-21 12:02

排除用料质量这些问题,SATA线信号定义从1到3就没变过,也没有额外芯片。
Pin #        Signal name        Signal Description
1        GND        Ground
2        A+        Transmit +
3        A-        Transmit -
4        GND        Ground
5        B-        Receive -
6        B+        Receive +
7        GND        Ground
作者: 0瞎子0    时间: 2016-11-21 12: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1 00:24 发表
教科书看多了吧,你去芯片厂家跟他说协商的速率跟管道无关,我不保证你能活着出来。
这里没人说有质量问题的线缆,而是说sata2.0、3.0要有不同的线缆匹配,你用2.0的线插到两端都是3.0的场景下,很容易出问题。
速度协商是一方面,我上面也说了,还会影响传输距离和丢包率,这点在以太网上面表现最明显
我几十根sata,3g,6g的都有,随便混插几十台机器,没见出过啥问题,速度都没感觉有啥明显区别
作者: jpdw    时间: 2016-11-22 11:12

有的硬盘挑线,
但与2.0还是3.0无关。
有一阵,用了两年的硬盘突然认不出来了,
启动后不久,一访问硬盘就文件浏览器死掉。
换根线好了,读不死机了。
但是没过几天,写文件时不定期的浏览器死掉。
又换了根线,就都好了,再也不死了。
作者: DragonHeart    时间: 2016-11-23 12:01

个人体会,只要是正规厂家出的SATA线,无论是2还是3,用起来速度没有什么差别。SATA本身带宽就有限。

网线也类似,正规超五类线在千兆网里照样能跑满速。
作者: 532    时间: 2016-11-23 12:16

引用:
原帖由 小菜包子 于 2016-11-21 00:2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教科书看多了吧,你去芯片厂家跟他说协商的速率跟管道无关,我不保证你能活着出来。
这里没人说有质量问题的线缆,而是说sata2.0、3.0要有不同的线缆匹配,你用2.0的线插到两端都是 ...
别老扯网线了大哥,sata线一般人能买到的我就没见过长度超过1m的

就算是usb,我印象里usb 2.0的规范里好像就5m还是10m

网线这种,真要上福禄克之类的检测仪,随便一个机器就两三辆飞度的钱了,不过人家要测也是一箱子成捆的上百米的测,跟前面的usb sata之类的完全没可比性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