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严重剧透!!!】佳片赏析:更远——关于另一部灵性电影《sing street》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华★    时间: 2016-7-14 07:23     标题: 【严重剧透!!!】佳片赏析:更远——关于另一部灵性电影《sing street》

我是上周日的时候偶然看见论坛网友totall推荐的这部电影,各方评价挺高,剧情简介也让我挺感兴趣,完了便下载来看。
看了以后又把导演的另外两部作品《once》和《begin again》补了,自认为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导演和影片都得到了某种更深程度的理解,有感而发,写个影评。
出于专业(哲学、宗教学、心理学)素养,这电影被我分析得有点玄了(但是整个分析过程当中还是能够保持逻辑上的自洽和严谨),因此,有些朋友看了以后可能会生气,那么你就当我在胡说八道、博君一乐便是。
有兴趣转载的朋友请务必注明作者大名,谢谢了。

----------------------------------------------------------------------------------------------------------------------
更远
——关于另一部灵性电影《sing street》

作者:江少华

自我的监狱的大门从来没有关闭,但很少人想要走出来。把我们束缚在柏拉图洞穴中的铁链并没有上锁,但很少人能察觉到自己是被监禁着。
——杰德·麦肯纳:《灵性冲撞》

[attach]859537[/attach]

这部以青春和爱情为外皮的电影,表面上是一个非常常规的励志故事:男孩为了赢得女孩的青睐而组建了一个名为“sing street”的乐队,经过一小时四十五分钟的折腾,最终抱得美人归。
因此,或许本文的解读仅仅只是出于作者个人观影体验的过度诠释。然而,在分别观看了该片导演约翰·卡尼的另外两部作品《once》和《begin again》之后,我又非常确信自己与导演之间达成了某种更深程度的理解。在这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之后,导演表达了同样一个与爱情无关的灵性主题:更远。
离开故地,前往异乡——除了在《begin again》当中,那个代表希望和未来的“伦敦”被换成了“纽约”,在其余两部作品当中,所讲述的都是从都柏林离开然后前往伦敦的故事。
而在这三部电影当中,对该理念的表达又以《sing street》最为纯粹。
在这个理念之下,其实贯穿整个故事的爱情主线只是一个披着商业外皮的隐喻。

一、即将幻灭的现实
上世纪80年代,爱尔兰经济萧条,大批的爱尔兰人因而选择移民到海岸线对面的英格兰。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伦敦”因而便成为了希望和未来的代名词。
作为爱尔兰社会当中的一个家庭,男主角康纳的父母因此也面临着下岗和失业。由于经济的窘迫,所以在故事的最开始,康纳便被迫转学到一个更廉价的教会学校。
除此之外,康纳的父母也正面临着离婚和分家的矛盾冲突。
因此,原本正常的家庭生活忽然间暗潮涌动、风起云涌,除了转学之外,康纳也要被迫和一切他所熟悉的事物告别:这其中包括房屋、父母、兄弟姐妹;除此之外,转学以后的康纳不但遭到校园恶霸巴里的刁难,也遭到代表权威的校长的欺辱。
换句话说,在故事的最开始,男主角康纳便面临着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现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康纳遇上了女主角拉菲娜。拉菲娜是一名模特,为了吸引模特的注意,康纳谎称自己有一个乐队,周末拍摄音乐电视视频(MTV)正好需要一名女模特。
为了圆这个谎,康纳开始组建乐队。
拉菲娜从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便告诉康纳,说她即将离开都柏林,要去伦敦发展。
这个时候的拉菲娜其实并没有勇气离开都柏林,因而她选择的方式是让另一个比她年长的男朋友带她离开。拉菲娜满怀希望地告诉康纳,她的这位男朋友在伦敦有很多的社会关系,只要在准备一段时间,她便可以与之一起离开这个破碎的爱尔兰。
此时的康纳还根本没有离开爱尔兰的打算,他依旧希望能维持这个即将破碎的现实,因此,康纳始终试图把拉菲娜给留下来。
从康纳的口中,观众可以得知,哥哥布兰德本来也是要离开爱尔兰的,只是父母不允许。一拖再拖之后,布兰德便成了一名无所事事的瘾君子。
除了拉菲娜和布兰德之外,同样想离开的,还有康纳的母亲。借助康纳哥哥布兰德的描述,导演认为其父母的结合只是一场长期的性交易,在这样一个以互利为目的而组建起来的家庭生活当中,母亲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提前半小时下班然后迅速跑回家,在院子当中享受一小会夕阳。虽然母亲一直想去西班牙(另一个类似“伦敦”的希望之地)渡假,但是,她的丈夫却从未实现过这个许诺。
直到这个时候,导演才暗示了康纳的动摇。
在一次排练当中,拉菲娜不辞而别。康纳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始终幻想着拉菲娜会在排练的中途突然出现,不止如此,跟着拉菲娜出现的应该还有自己情感和睦的父母,戒断了迷/幻/药的哥哥,以及终于认可自己的校长——再没有离别、再没有烦恼、再没有痛苦,所有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欢声笑语当中,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自然而然的解决,生活再次回到“正轨”。
只是在这一段欢快的曲调结束以后,一切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在人迹罕至的体育馆内,既没有突然出现的拉菲娜,也没有戒药的哥哥、和睦的父母以及慈善的校长。
排练结束,康纳找到拉菲娜的室友,并确证了拉菲娜的离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康纳的母亲被丈夫发现有了外遇,两人决定离婚并分家;
哥哥布兰德本来一直都是康纳的精神导师,此时却也随之乱了分寸。
——康纳的现实于是终于幻灭。

二、难以跨越的30英里
在影片的中段,康纳在海边告诉拉菲娜,他们的所在之处其实距离英格兰群岛只有30英里,只要天气晴朗,便可以透过这三十英里望见对岸。望着海上载满了爱尔兰移民的大游轮,拉菲娜告诉康纳,那么她以后便可以在对岸和康纳招手了。
不久之后,拉菲娜便不辞而别了。
原本以为就此离别,不料没几天拉菲娜又回到了爱尔兰。脸上挂着伤痕的拉菲娜告诉康纳,她被欺骗了。
那代表了希望和未来的30英里,在康纳这里是被拒绝的,在拉菲娜那里同样是被拒绝的,只是他们两人的拒绝方式正好彼此互补:前者是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并竭尽全力地维持着历史和记忆,希望生活能够永远保持在昨天,让昨天来为自己承担生活;后者在表面上是开放的,是满怀希望的,但是她却把这份对希望的责任放在了别人的身上(年长的男朋友),然后借着希望和梦想的名义,让未来为自己承担生活——他们两者因而都怀着一个盲目的幻想:只要一觉醒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自动得到解决。
当现实一个接一个地崩塌之后,整个乐队的存在意义也早已超越了初衷。在搭档埃蒙的建议下,康纳计划带着乐队的作品去伦敦签一份唱片合同。
但是至于怎么去,康纳心理却根本没谱,因为他根本没办法支付昂贵的机票。
30英里的海岸因此是隐喻了所有人的自我限制。
拉菲娜把自己限制在他人的援助当中、哥哥布兰德把自己限制了父母的限制当中、母亲把自己限制在了交易式的婚姻当中——康纳其实只是众人的另一个符号:那些以客观条件为借口而进行种种自我限制的人们。

三、回答问题的方式
在乐队于学校的最后一场公开表演当中,整个乐队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赌注,向代表权威的校长和学校进行了公开的嘲讽和调侃——导演暗示了在这场演出结束以后,所有的乐队成员都将被学校开除。
也就是在这场演出结束以后,在布兰德的协助之下,康纳与拉菲娜驾着小艇携手驶出了海岸线。
在最后的离别时刻,身为哥哥,布兰德有些不好意思,他歪着脸告诉康纳:
“我真希望自己也能这么做……你或许会因此而丧命!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向前看,出发吧!”
事实上,在这个地方,康纳和拉菲娜已经融合为一个角色,而他(康纳/拉菲娜)的启程的确是拼上了所有的身家和性命:故乡、故友、家庭、兄弟姐妹。无论是对于过去的依恋,还是对于未来的(拉菲娜此前始终认为,在未来,自然会有人为她安排好一切)期盼——换句话说,这个决定于当下启程的角色(康纳/拉菲娜),其代价是“他的整个生活现状”。
在临行之前,母亲决定离婚,康纳对之表示祝福;同时,望着弟弟渐行渐远的身影,哥哥布兰德也因受到激励而实现了自我解放——在导演的暗示之下,这两个人也和康纳一起跨越了阻碍自我的30英里,每个人都走向了更远。
——影片就此结束。
其实,到此为止,除去其表面上的爱情故事不谈,影片所讨论的乃是“回答问题的方式”。
而这个问题,便是人类生存的本质性问题:以怎样的一种方式而存在?
在影片的前半段,导演给观众展示了人类对此所作出的最普遍的回答:否认。
导演为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触发点:社会经济萧条——然后以此引发出了整个故事。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人们那原本安定的、稳定的生活便不得不面对幻灭和破碎,然后人们才不得不从常规性的“否认”状态当中回过神来扪心自问:怎么办?
这样的一个剧情设计,其实只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隐喻。在现实生活当中,除非一些重大的戏剧性变化(生死离别),我们便始终处于惯性的否认状态当中,不闻不问,但求安稳。我们因而一半是康纳,一半是拉菲娜:一边让自己沉睡在记忆和经验的历史当中;一边让自己盲目地幻想着未来,只要到了某一天,某一个时候,所有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在这个否认状态之下,我们因而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封闭的孤岛当中,只要天气晴朗,也能模模糊糊地看见30公里以外的英格兰(希望)。但是,我们却永远没有办法启程,因为只要随便掐指一算,我们便可以为自己找出一大堆无法离开的理由。
以怎样的一种方式而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它只能是一个主观性的回答。这是因为,我们体验存在的方式是以“自我”为基础,如果没有“自我”,所有的“他者”(即便他者的存在不以自我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便失去了意义。因此,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可能有前车之鉴的,因为没有另一个“我”存在于“我”之前(我们姑且在经验范围之内就此预设宇宙是单线性的)。所以,这也就是说,对于这个问题的每一次回答,都是一次赌博,赌注便是“我”。
其次,正因为赌注是“我”,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它必定要求我们为之付出一切,付出所有的身家性命。正如导演借布兰德的口而说出的对白那样,只要我们决定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确便有可能会为之而丧命。
因此,如果换一个灵性的语境,《sing street》其实给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想要驶向那个名为“伦敦”的希望之地,人们便必须于当下立刻抛弃属于“故乡”(由记忆和经验所组成的“生活现状”)的一切;
——除非原地不动,任何驶向更远的代价便是一切。

                                                        2016年7月13日



附录:片尾曲《Go Now》(by Adam Levine)的歌词
So here we are
We've got another chance for life
It's what you want
I can see it in your eyes
You see so clear
It's coming into light
Go on be wrong
Cause tomorrow you'll be right
Don't sit around and talk it over
You're running out of time
Just face ahead
No going back now
Ohhhh
You're come
So far
Now see you couldn't all the ties
Your eyes go on
Keep running for your life
Make up your mind
No going back now
See it all come falling down
You try so hard to figure out
Just what it's all about
You'll find it on and on and on
For what you know it's true
And I say go on and on and on
Do all that you can do
We're never gonna go
If we don't go now
You're never gonna know
If you don't find out
You're never going back
Never turning around
You're never gonna go
If you don't go now
You're never gonna grow
If you don't grow now
You're never gonna know
If you don't find out
You're never going back
Never turning around
You're never gonna go
If you don't go now
Ohhhh
Yeah
Ooohhhh
You're never gonna go
If you don't go now
You're never gonna know
If you don't find out
You're never turning back
Never turning around
You're never gonna go
If you don't go

[ 本帖最后由 华华★ 于 2016-7-14 07:55 编辑 ]
作者: ladymmb    时间: 2016-7-27 10:43

mark
作者: 去日留痕    时间: 2016-7-28 08: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就问作者一句:什么是灵性?
作者: cfgter    时间: 2016-7-28 15: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觉得你强化了社会萧条的功能性,否则怎么出走的只有这些向往艺术的年轻人?
作为辅助角色的哥哥你着墨较少,但我认为点睛的反倒是他,“在最后的离别时刻,身为哥哥,布兰德有些不好意思”,在我看来他没有不好意思的成份,而是心情复杂,有兴奋有不舍,也有遗憾有失落
片中几次提到《回到未来》这部电影,正为印证这种复杂心情,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会/不会这样,只为做爱的父母绝不会那么草率结婚生子;热爱音乐的哥哥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姐姐也可以不会丢弃画笔。。。。。。
有一个场景很伤感很动人(你也提到了):兄弟俩坐在楼梯上看着妈妈的背影,说起她总会在最后一抹日落前收工回家,坐在门廊晒着太阳,她一直想去西班牙,他一直没带她去。妈妈背影臃肿地坐在阳光下,旁边是酒杯,前面是堵墙
为什么重复这些遗憾?我的看法是,正是这些遗憾,衬托出男主出走的光芒,其他包括家庭不睦,宗教学校,都只为烘托突出这一点,这部分归于剧作技巧,分析太多反倒会模糊主旨

本帖最后由 cfgter 于 2016-7-28 15:42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335838597    时间: 2016-7-29 11:54

mark
作者: achtg    时间: 2016-7-30 09:55

好长 好不容易看完
作者: luang    时间: 2016-7-30 13: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你这不叫分析,叫复述剧情
作者: Guycc    时间: 2016-7-30 14: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4
不针对楼主,就跟楼上聊一句……

其实大部分影评或分析什么的,都是满篇儿剧透哗啦啦讲剧情,然后捎带手说个十分之一的感悟文字……

还有一种模式完全相反的评论文,就是无论啥片啥剧情,全用自己一个套路的意识流文字往里套,什么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啊啊啊的,随便一扯呼,总能对的上,电影本身看都不用看,就喷完了……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