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师父》导演徐皓峰谈李小龙 [打印本页]

作者: owenshen0502    时间: 2015-12-15 21:57     标题: 《师父》导演徐皓峰谈李小龙

2013年一次访谈。以下为访谈实录节选:

凤凰网:徐老师,昨天下午我们刚过来就参加了一个纪念李小龙的活动,看到电影学院的师生还挺感兴趣的。不知道在您心目中,李小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徐浩峰:李小龙是一个天才,因为按照现在披露出来的史料,他学咏春拳并没有学完,我现在看到的资料,咏春一共是三套拳和一个木人桩,李小龙是木人桩没有学全;三套拳是小念头、寻桥和标指,李小龙只是头两套拳完整地学了,第三套拳稍微接触了一点,因为生活发生变故了,就到美国去了。

在这种学术上有不完整的情况之下,他到了美国能够吸收外来的武术,竟然把咏春拳高级的武功参谋出来,把它给补全了,这在习武的情况中是特别罕见的特例。比方说,咏春最拿手的是寸劲儿,这个寸劲儿按照咏春拳自己的理论,基本上只有到标指的阶段才能练出这个寸劲儿,李小龙没有系统地学标指,但是他却根据他以前学的推演、参悟,把这个寸劲儿给练出来,举一反三是有巨大天赋的人才能达到的事情。

凤凰网:其实很多年轻的观众更多的不是从武学的角度上,是从影像上了解李小龙,李小龙对电影来讲,尤其是华语电影,有什么影响?

徐浩峰:李小龙对武打片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带来了某种风潮,李小龙过世以后很遗憾,全世界出了几十位模仿李小龙的演员和电影,希望能把李小龙的风格延续下来,但是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李小龙,世上已无李小龙。他们和李小龙相比缺的是什么东西呢?当然,第一是他的人格魅力。首先,李小龙本身是一个童星出身,他除了是一个武术家之外,他是一个天才的演员,我们现在看他首先是一个天才演员,所以在荧幕上是一个巨星式的魅力,别人很难取代。另外一点,因为有些东西差一点就感觉差很多,同样是硬打硬的功夫,好像只有李小龙自己的电影里才有那种让人感觉到非常精妙的步伐变化和两个人之间打斗时反应的变化,而很多李小龙的模仿者好像只是比李小龙差这么一点,所以他的武打动作魅力就没有李小龙强。

所以,李小龙是属于开启了一个新的武打片风潮的宗师,他这个宗师的后继者少,这个东西现在成为武打片中特别珍贵的一种东西,只是我们偶尔在甄子丹的电影、李连杰的电影里,能看出这种拍反应、拍方位变化的这种。

凤凰网:某种程度上,对于功夫和电影两方面来讲,李小龙算不算一个改革者或者革新者?

徐浩峰:是,因为我看李小龙主要还是把他当作一个电影人来看,李小龙在电影史上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导演,在电影史上如果你能够改变人的观影习惯,那就一定是一个起承转合式的导演。

凤凰网:他算吗?

徐浩峰:对,李小龙算。到现在我们其实就很清楚了,一部武打片其实不是一部武打片导演自己的作品,一部武打片在香港系统中,它基本上是属于署名影片导演的这个人,跟他的武术指导的联合作品,因为一部武打片最终要的是武打的形态。所以,李小龙一辈子拍了四部半的电影,前三部武打电影的设计是以他的思想作为灵魂,在这个意义上讲,李小龙是一个联合导演。然后,他生前自己完整导演的,等于兼任导演和武打设计的是《猛龙过江》,你可以看出出现了很多令人可喜的、新鲜的东西,片子里的幽默感,对于华人劣根性的一些善意的嘲讽,中西方文化生活习惯的对比,这些东西又是他前三部电影没有的。所以,可惜他英年早逝。

凤凰网:您年轻的时候喜欢过李小龙吗?

徐浩峰:我们喜欢李小龙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香港有一个李小龙,但是谁都没有看过李小龙的电影。先知道这个人,得到了很多李小龙的照片,都是画报上登的,那个时候的武术杂志和电影杂志,光是那些照片就足以让我们有巨大的想象力。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是特别晚的事情,对我来说,我等于是通过照片喜欢这个人,通过喜欢他三四年之后,上高中的时候,应该是1990年、1991年的时候才看到李小龙的第一部电影,而且是一个电视版的电影,一个大方块,把画面都给切割了,很多动作精要都看不到了,但是即便这样,也是非常震撼的。我们那一代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同学随着父母从北京转到深圳定居,他到了深圳之后给我们写信,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深圳的电视台看到了李小龙的电影,我们在北京的人都很羡慕。

凤凰网:李小龙已经在某种上成为一个符号了,除了习武的人之外,普通人如果关注和喜欢李小龙的话,有没有什么可以现实关照的部分?

徐浩峰:在现在来说,李小龙已经开始趋向于小众化了,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是玩世不恭,自得其乐,这是一个自得其乐的时代。我们当年之所以喜欢李小龙,李小龙身上有非常强的叛逆色彩,他扮演的角色都是这样的,包括典型的李小龙式的表情,斜眼、歪嘴等,他有叛逆色彩,他总是与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去对抗,这种东西是非常吸引我们的。但是现在时过境迁,现在不是一个对抗的时代,所以李小龙开始趋于小众化。

[ 本帖最后由 owenshen0502 于 2015-12-15 21:59 编辑 ]
作者: owenshen0502    时间: 2015-12-15 22:05

另外一篇访谈

01 问:为什么现在中国武术,表演成分居多?

徐浩峰:现在武术大潮不太一样了。体育学院和少林武校教的大多是表演类的武术。真正武术的传统是武人的私塾,且都是凭关系介绍,不对社会公开,厉害的师傅去考武状元。民国的时候考国士,是真打,受伤的比较多,也有死人。建国后,大概为了追求文明,就把它给废掉了,就变成打套路。

02 问:电影里,李连杰、洪金宝、成龙属于表演式武术?

徐浩峰:当然,李连杰是全国武术表演大赛的6届冠军。洪金宝自己说,他练的不是武术训练,是戏班里的训练。成龙也是。

03 问:表演的招式熟能生巧,可以真打吗?

徐浩峰:但凡你是学表演套路的,师傅不会把口诀教给你,不会把真东西告诉你。表演套路熟能生巧对付普通人可以,对付职业的不行。但外国人对练套路烦得一塌糊涂。

04 问:现在还有武林高手吗?

徐浩峰:很难。清末和民国时,武术是一种职业,比如镖师、保镖、教官,但现在武术作为职业已经不存在了。祖师爷传下来的技艺再高超,但没有时间和精力达到个人的成就。后继无人是整个武林的悲哀。

05 问:演员张震练了3年八极拳,便在全国比赛上获得一等奖,武术也看长相?

徐浩峰:这个很重要,天生长得好看的人占便宜。张震参加的八极拳比赛不是对抗赛,是表演赛。演员的形象思维好,POSE摆得好,而且功底这个东西很难看出来,只有动手较量之后才能知道。

06 问:一个人练了武术能改变气质,改变的是什么?

徐浩峰:改变的主要是心态,很多人的焦躁或心胸狭隘,往往由平时不良坐姿造成。身姿的训练是中国人传统的修养之一,而武术就是一个身体的运动。不论你身份贵贱,身法、仪态能够堂堂正正,就会有人叫好。尊严不是随便来的,你的仪态足以服众,这样的人才有尊严。武术其实是把几千年来儒家的道德进行了高度提炼,然后具体体现。

07 问:真正的武术是杀人技?

徐浩峰:是保家卫国。民国的时候,京剧被称为国粹,只有武术被称为国术,它看重了保家卫国。现代战争徒手格斗几乎不可能,更多成为精神意志力的培养。

08 问:你是《一代宗师》的武术指导,也是编剧之一,但你自己并没有练过武。

徐浩峰:不能练武,练武之后有很大的麻烦。我不是写文章惊世了吗,如果我继续练武,人家跟我验证一下,把我打败了,那就对不起祖师爷了,所以最好不练武,身体越差越好。

09 问:李小龙对你们那一代人有怎样的影响?

徐浩峰:李小龙是一个转折点,他让北京街头的打架变得有技术性了。当时北京的痞子打架都是李小龙的侧踢,后来学李小龙的眼神,斜着眼睛看人,这是时代特点。比我再大一点的,像王小帅那拨街头打架抡板砖,抡皮带,很少动腿。

10 问:mzd、周恩来也练过武术?

徐浩峰:mzd是体育专业的,写的第一篇论文是《体育之研究》。周恩来是北方有名的武林高手的徒弟,他是去人家的拳馆学的,周恩来之前是演话剧的,所以学八卦掌比别人掌握得快,师傅很看重周恩来,要让周恩来承他的衣钵,但周恩来当时要救国。80年代,大陆拍过一个武打片叫《武林志》,其中练八卦的师傅原形就是周恩来的老师。所以你看演员的五官有点总理的感觉。
作者: owenshen0502    时间: 2015-12-15 22:14

徐皓峰谈《师父》的武术设计



廖凡的武术课

  理性是总结能力,往往总结的不对。感性是丰富性,汪洋大海。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原始盲动、痛苦罪恶,如大气层外的茫茫宇宙,平时等于不存在,但刹那陨石袭来,对人生造成伤害;荣格反叛师说,认为潜意识是智慧宝库,可惜被正常意识屏蔽,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我们的理智让我们失去了伊甸园。

  感性优于理性,音乐可做验证。音乐不从小学起,这辈子便会错失音乐,乐器是弹的,音乐是用手感理解的,儿童的手是音乐之门。再资深的唱片发烧友,再勤力的音乐厅常客,仅靠耳朵感受的音乐,就还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水中倒影。

  吴清源说,八岁学围棋已太晚。人对棋的感性,最佳开发时机是四到六岁,错过了,便一生棋感平庸。棋感,如拉小提琴的手感。程晓流说,聂卫平凭着棋感好,掌控大局,已足够遥遥领先,遇上难缠的赵治勋,被逼急了才算一算。算得吃力,比赵治勋耗时长,说明他大多数时候不干这事。

  我能导演武打片兼任武术指导,源于十五岁曾经习武,虽然放下已久,但这份少年感性,让我常得天助,拍摄条件有亏,武打设计无法完成,却生急智,想出一个易操作的新动作,甚至更具视觉效果。

  开机前,廖凡训练时间仅两月,我向他保证:“你失败了,就是民国武林的失败。”

  他知我夸张,但选择了信任我。

  之前,我有过一次成功范例。导演《箭士柳白猿》时,训练出了赵峥,他是话剧演员,无武术基础,两月后可和真正高手于承惠对搏长枪。有香港影人看过此片,以为他是武术运动员,反夸他会演戏。

  于承惠成名于1983年的《少林寺》,李连杰正一号,他反一号。他原在山东武术队,从事套路表演,看到老队员们跟体操运动员一样,年过三十岁,便技巧退化,等同普通人。他跟我说:“我那么热爱武术,付出这么多,一过三十,就什么都不行了,那我还追求什么?”

  出于不甘心,他去民间访传统武术,访到一位民国时代山东国术馆的师父,之后又转学多师,修行实搏武技,年过七十仍功力不坠。

  一次剧组小范围聚餐,于老要结账,我拦他。一搭手,我俩都本能地把手伸到对方肋下。于老肋下肌,坚实得如摸在马背上,勤练不辍的标志。

  听到安排了长枪对搏,他拒绝用剧组准备的枪杆,用自己的。长枪对于武人,类似戏班演关公。关公戏,要上香禁语,娱乐事里出了敬神事。老派武人都敬长枪,长枪最练功夫、最显功夫,于老有根用了三十年的枪杆,已泛红色。

  于老很关注跟他对枪的人,剧组人也觉得该是于老这级别的高手,才对得起这场戏。当我告诉是位话剧演员,正在勤学苦练,于老没评价,可能很沮丧。

  看过赵峥练枪的视频,于老说话:“两月练不到这样,此人有十年枪龄。”

  我把赵峥送到八卦门,进行站桩、走桩训练,先有了习武人身形,再教他一种速成枪法。于老练的枪法叫岳武穆十三枪,形意门、太极门练的枪,以腰使枪,所向披靡的发劲,一碰便将敌兵器打飞。

  十三枪是功力型枪法,招法简单,不以招克敌,以劲克敌,劲不好练,悟性不佳,往往虚耗岁月。

  幸好还有赵子龙十八枪,燕青门和三皇炮锤所练。燕青门从事天津码头搬运,纠纷一起要群殴,三皇炮捶门押送镖车,遇上土匪要开战,都需要大量人手,必须速成,学了就得能参战。

  燕青门名宿张克功晚年由我二姥爷照顾,我的十八枪源于此,没学全。《箭士柳白猿》中,赵峥亭阁练盲枪,蒙眼打四人,是这残本十八枪。

  十八枪是技巧型枪法,腰劲很难练,脚脖子好练,便避重就轻,以转脚替代转腰,发劲大差不差,所以可速成。赵峥视频是仰角拍的,脚部不显,瞒过了于老眼睛。

  开机后,赵峥一日说:“没瞒住。”

  昨夜于老带着烟酒零食,来赵峥房间聊天,一片友好中忽然要求搭手,将赵峥挑飞,跌到床上。于老一战心安,悟到自己戏份,在我动作设计之外,献出两个转腰枪技,实拍时漂亮得惊了现场。

  他俩的对枪戏,赵峥转脚行枪,于老以腰运枪,十八枪和十三枪技法分明,赵云对岳飞。

  廖凡的角色是一个咏春高手,北上搏名。我和他有个约定,看拍摄结果,打得好,说是“咏春”,打不好,叫别的,编个拳名。

  开机后,遇到自报门户的台词,均拍了两套话。

  杀青日,我通知他:“咏春。”

  《师父》以械斗为主,应称“剑戟片”。剑——短兵器,戟——长兵器,“剑戟”二字概括所有兵器,日本武士题材电影也叫剑戟片,少有徒手格斗。拳打脚踢是香港特色。

  古代军营不训练徒手格斗,因为战场用不上,兵器都没了,还打什么?拳打脚踢没法反败为胜,只有被歼灭的命运。

  明朝抗倭,戚继光编了一套拳,编好又怕给士兵增加负担,空留下拳谱,没用于训练。于志钧考证,戚继光放弃的这套拳,遗落民间,成了今日的陈氏太极拳。

  日本武士是军官蜕变的公务员,军事集团占地成功,转成政府,军官转成公务员。武士习武保持军队旧习,劈剑刺戟,少练拳脚。徒手技不属于武士阶层,柔道是捕快练的,空手道是渔民练的。

  中国武术谚语“拳成兵器就”,拳练好,兵器就会使了。日本武士正相反,剑戟练好,也会了徒手打。

  不是武术体系差异,是政治不同。日本沿袭汉唐观念,男子佩刀是礼仪,家家有剑戟,宋元明清都民间禁武,不许私藏兵器,想练也没有,只好练拳。

  咏春门仅有两件兵器,六点半棍和八斩刀,《师父》表现的便是这一刀一棍。棍有甄子丹的前科,观众可做比较,刀无先例,是廖凡的新天地。

  咏春拳一般教学流程是:1、第一套拳小念头、黐手(类似太极推手);2、第二套拳寻桥、大半套木人桩、六点半棍;3、第三套拳标指、全套木人桩;4、八斩刀。

  咏春门披露,李小龙学第二阶段时离港去美,断了师授,木人桩不全,标指、八斩刀未见。一个肄业生,已可在世界封神,可想咏春的水深。

  训练廖凡,本末倒置,直接是八斩刀。

  咏春得梁绍鸿赠艺,八卦掌则是少年所习,明白冷暖。我偷机了,对廖凡讲咏春拳理、做八卦训练。

  又得感谢燕青门和三皇炮捶门了,他们争码头、开镖路发明的种种速成法,太适合训练演员,我又借用了一法。

  廖凡课程,便如是。

  有人说,导演分两种,一种是懂画面的导演,一种是不懂画面的导演,但凭着编剧功底或指导演员的经验,在摄影师的辅助下也能完成电影。我说,世界上只有一种导演——懂画面的,所谓第二种,就不是导演,是个票友。

  剧作真相

  电影制作流程中,有三处,不是电影效果——故事板、影片定剪、剧本定稿。

  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制作少有故事板,导演的分镜头少有画面,镜别大小、是否运动等画面要素由文字标示。受好莱坞影响,我们也开始画故事板——把整部电影画成小人书。著名典故是,沃卓兄弟筹拍《骇客帝国》,没人能听得懂他俩说的故事梗概,于是请人画成小人书,制片方看得高兴:“故事很棒。你俩怎么说不清楚?”于是投资。

  导演工作最重要的是镜头设计,体现风格,决定艺术成就,怎会委托给故事板画家来完成?

  导演面对的是影院观众,故事板画家面对的是资方和制片方。故事板的视觉逻辑是连环画式的,虽然当今连环画借用了许多电影手法,毕竟还不是电影。

  我上大二,高年级毕业,一师兄送我厚厚一摞《城市猎人》漫画,说:“这样设计镜头,你能胜过所有人。”

  看后,知道师兄走偏了。

  《城市猎人》的动漫与漫画也不一样,电影与连环画不是一个视觉逻辑,一个是观影一个是阅读。故事板的最大功能是让资方通顺地理解故事,对项目有信心。

  故事板无法指导创作,不属于导演,属于制片。

  故事板,作为画面太简单,线描,稍微涂涂明暗。而现场拍摄,导演从监视器里看到的才是画面,电影画面是综合性的,除了线条,还有色彩、情节细节、演员表演。电影表演是高度画面化的,没找准景别,好表演就显得糟糕。

  导演也会画电影画面,即分镜图。即便是早年混画家圈的希区柯克,所画分镜也是寥寥,构图得现场确定,纸上没法完成。黑泽明有“拍不成电影,我就先画下来”的励志名言,电影杂志爱做黑泽明分镜画和成片画面的对照,影迷们赞叹“完全一样”。

  画里有什么,电影就拍了什么,内容一样——在外行人眼里,就是完全一样。从专业角度看,构图不同,光影不同,就根本不一样,对摄影没指导意义啊。所以黑泽明的分镜画,只能叫气氛图。

  分镜图,即便是摄影师,也得边看边听导演解释,两人在监视器上揣摩确定,况且还有这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组合问题,为降低交流成本,老道的摄影师是先拍了再说,不跟导演纠缠。

  电影不是绘画,导演是个现场艺术家,创作流动画面的人。工作性质,决定了导演可以不看故事板、不画分镜图,现场艺术家的意思是,像拳击手上拳台,好坏是上台打得如何。现场构图的能力,来自长期的画面素质培养,而不是因为执行了画草图的程序。

  有人说,导演分两种,一种是懂画面的导演,一种是不懂画面的导演,但凭着编剧功底或指导演员的经验,在摄影师的辅助下也能完成电影。我说,世界上只有一种导演——懂画面的,所谓第二种,就不是导演,是个票友。

  电影的世俗性太强,凭着专业之外的因素也能成功,世上有很多有名的票友。但票友就是票友,不能称为“一种”。

  电影定剪,还不是电影,只是导演确定了画面组结方式,没有声音,就还不是电影。

  电影的节奏、氛围很大比例是由声音决定的。画面是体格,声音是气质,杜琪锋的《枪火》去掉音乐后是一部拖沓的电影,音乐让它有了“调皮的认命者”的妙味。

  导演没法对未做完的事负责,观者也没法对未做完的判断。但人们喜欢看声音缺欠的定剪,表示:“没完成没关系,我看过很多电影,可以自行补充。”

  不要信任这种许诺,与专业素质无关,生理决定的。看电影,是综合印象,没人能把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分轨。即便补上参考音乐和关键音效,也是螳臂挡车,无法避免他人对你电影的误判。

  因为观感不良,人会有很多意见,提出重大的剧情修改。其实,源于某一个环境音令他不舒服,或一句台词没听清,但作为生理的人,是总结不出来的,只会想“我为何不舒服?一定是剧情有问题。”

  组织人看定剪,现今是后期制作的重大步骤,让资方验收,让宣发部门和一二影院经理“拯救这部电影”。

  原是导演工作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 找几个专业的熟人,帮忙检查有无剪辑技术的纰漏,听听观感,有助于导演的自我判断。因为是熟人,导演了解每人的审美趣味,对他们的反应也有判断,不会迷惑。这些谈话,是秘而不宣的,是导演个人的事。

  现今请的看定剪者,多是导演不认识的人,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莫测,他们会误判,导演也会对他们的反应误判。

  一些电影经过反复论证修改,信心百倍地投放市场,不料观众反应天壤之别。说明程序不科学,以看定剪的观感作为依据,便会怎么改怎么错。

  好莱坞试映,请人看的是声画完备的成片。源自导演誓死抵抗制片方的修改意见,相持不下,便办几场试映,以观众反应为裁决,等于扔钱币猜正反面,“别争了,听天由命”。

  试映观众不是少数几个审美独特的资深圈里人,是常规影院人数,三四场,如法院陪审团一样,经过挑选组合,保证观影反应属于常人。《教父1》《猎鹿人》《苔丝》便是这样赌赢的。

  好莱坞试映,保护了导演。

  世上很多人,都在写剧本。编剧界,常闻拖稿逸事,理由无外乎电脑被窃、家人病危、自己摔伤,想象力之匮乏,令人为他们难过。

  偶有新招。某君在交稿日失踪,三周后,夜敲导演家门,怀揣一支牙刷:“能否借宿一宿?”进门翻冰箱,几日未食的饿容。告知真相,因一桩陈年情事,三周来遭仇家追杀--

  导演不为所动:“我现在就杀了你。”

  拖稿,出于厌恶。叙事要遮遮掩掩、轻重缓急,剧本的灵魂是取舍,但编剧大多无权做这事,沦为素材提供者。

  剧作不等于见闻,剧本是深度而非广度,但大家潜意识里的理想剧本是晚报合订本,应有尽有。选编剧,先要面谈。拿下预付款的秘诀是,导演说个事,你能列举出三件类似的,便会赢得信任。某君入行后没写成一个完整剧本,四处列举,靠拿预付款,也买车了。

  桥段不能拼凑,一凑即死。三个好主意凑在一起,一定是坏主意。

  古龙有本小说《那一剑的风情》,代笔之作,将古龙以往小说的桥段集中在了一起,看得人毛骨悚然。好桥段是在一个故事里自然生出来的,有前因后果,如同脑袋长在身上。此小说,则是一堆脑袋簇着,无身无脚,状如闹鬼。

  没人认为它是古龙最好的小说,但它是我们追求的剧本。

  观众常有疑问:“既然肯花上亿元请明星、建场景,为何不花点钱请个好点的编剧?”其实花了,甚至价格不菲,但剧组高层一日有闲,上网观片,学了个桥段,于是全毁。

  跟韩国电影人交流,他们热爱金庸,告知我在九十年代之前,亚洲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版权这回事,金庸作品飞速翻译成韩文,痛快了几代人,造成韩国武侠小说特征——侠客只在中国活动,如出现韩国地名,韩国读者会很不习惯。

  当金庸在韩国能拿到钱了,我们仍习惯性地见不得他人的好,好就直接拿来。有人咨询过:“稍作改变的伪装都不做,一点剽窃的羞耻心都没有么?”回答:“有。但怕改了就不好了,原样保险。”

  器官移植,会产生抗体,况且是三个心脏、四只眼的移植法。

  希区柯克告诉特吕弗:“我们行业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外行。”后来,特吕弗成了大导演,认为希区柯克的处境比他好,说少了。

  其实都懂行,只是不懂得尊重导演。

  特吕弗认为,好导演都有放弃署名的冲动,将导演一栏署上“所有人”。人们不会要求小说家、音乐家听取所有人意见,但人们会这样要求导演。

  导演是最不被信任的人,说导演坏话是剧组风俗,科波拉拍《教父1》、他女儿拍《迷失东京》,都是各部门小工起哄,差点丧失了导演权。

  按佛家观念,小说和电影创作都是“行门”,在行动中获得正念,保证导演行为顺畅,他才能达到思维准确。得容许导演做些无用功,浪费点钱,等他活动开。

  导演越犯低级错误,说明他想找的东西越好,起码不同以往。科波拉父女同命,“找准”阶段,一片“我们的导演不会拍电影”的喧嚣。

  不要担心导演浪费钱,过一段时间,他自己就能调整过来,精准了自然不浪费。对导演盯得过紧,导演束手束脚,迟迟进入不了精准阶段,势必越拍越多,每笔钱都省,但都花得不到位,总账上反而浪费。

  电影前期策划得越完美,前景越堪忧。讨论得越充分,剧本越写不好。

  集体讨论,敲定一个主意后,势必造成“这是共识”的心理,实写时不敢超越。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但没有分寸感。艺术品质的高低不是思路广,是分寸感,实写实拍,才能获得。

  常有人问:“写作时的灵感和原始构思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这是外行话,写作者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原始构思,不存在纠结问题。

  因为写作时思维程度深,构思阶段思维程度浅。很多作家在生活里都是不动脑的人,生存技巧就是不说话,少惹事。看作家,只能看他的作品,他小说中的智商比他生活里高好几倍。

  编剧的痛苦在于,人人能看懂的好剧本,往往不是剧本,是一个像小说、素材、公告的怪物。

  比起诗歌小说,世上更多的文字是公告。《昭明太子文选》不单是文学名著,主要是官场必读书,唐朝时,普及到日本、朝鲜的官场,因为总结出三十七种文体,大部分为政府公告体例,不熟悉没法做官。

  写诗歌小说,则要像防敌一样,避免公告的概括性和逻辑性,支离破碎才是诗歌小说。断处,读者自会补上。概括性和完整性不能在文字上完成,应在读者脑海中完成。指导小说初学者,帮他们删就好,删去五分之四,能有个直观感受——噢,小说是这样的。

  诗经楚辞那么多感叹词,为时不时断一下叙事,不让人拘束在字里。文有虚词,曲有韵——韵是暂停,曲子断断续续才好听,不断无名曲。

  但多数人用公告之法写小说,以读报的方式读小说,常有“真棒,几乎是报告文学!”的赞语。社会信息含量多,并不等于艺术价值高。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洞察不同时代的人类处境——我们活在什么局面里?局面就是命运,小说的美感是揭示命运,而非论证和评判。

  电影是具象画面,但概括性惊人。小说写一人经济窘迫,几个细节才能让读者有感受,读到他袜子有洞、舍不得花钱洗澡、自卑的眼神,才能感受到窘迫的力度。电影拍一个细节,对观众就有力度了,另两个细节便不用拍了。

  视觉的概括性大于文字,所以电影镜头要比小说诗歌更“断断续续”,四处留白,才有镜头美感。一览无遗,观众会烦,总接受重复信息,谁受得了?

  快过观众脑子的,便是好剪辑。

  快,不是剪辑速度快,几格一个镜头,一个撞车用了七个镜头,视觉上迅雷不及掩耳,但观众还会不耐烦,因为看一眼就明白了,不就是撞车么?

  观众以生活经验看电影,良马见鞭影而驰,眼睛看到一点,脑子就全明白了,所以不能按照生活逻辑剪辑,否则剪得再快也还是慢的,慢来慢去,观众就失去观看兴趣了,你的剪刀快不过人脑。

  电影要让观众“追着看”,但电影剧本得回避电影特性。

  读者和观众是两种人。电影剧本不是用电影手法写的,是小说手法,甚至是文章手法,因为导演、制片不管多专业,看字就还是个读者。况且剧本多是给外行人看的,用于“小心求证、博采众长”,指望他人读剧本时产生电影观感,一定遭重创。

  按照电影手法写,会被指责“没写完,没力度,看不懂”,所以编剧要写许多累赘重复的东西,卖好于常人的阅读感。

  导演要知道编剧的苦衷,工作的第一步,是将剧本删减得谁也看不懂,拍成了则会简单易懂。许多电影让人看不懂,因为画面用的是文字逻辑,层层论证的方式。剧本能看懂,拍成电影反而看不懂,由于视觉强大的概括性,一下看懂了,可你还在论证补充,便信息混乱了。

  很多时候,观众不是没看懂,而是给搞糊涂了。

  我是自己写剧本自己拍,总给自己骗。写出一场好戏的成就感,是文字快感,但我常忘了,以为就是电影了
作者: wenhan1026    时间: 2015-12-15 22: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也是个奇人,一代宗师没他估计出不来
作者: owenshen0502    时间: 2015-12-15 22:28

从经历找创作灵感

回忆小说创作初衷,徐皓峰说他的灵感来自咏春拳法和年少时常喝的茶汤。

“2008年王家卫导演拍《一代宗师》,我担任编剧和武术顾问。在广东,叶问的徒弟梁绍鸿给我们讲咏春拳理,我才知道咏春和北方的八卦掌有相通之处,”徐皓峰向记者回忆。

徐皓峰解释说,咏春拳打斗时的发力方式以及上下半身的配合方式都和八卦掌相似,南北方武人在研习武术时可能有相同的觉悟。





茶汤是开水冲的糜子面,点着冰糖和干果,现在虽然已经难寻踪迹,但却是徐皓峰年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徐皓峰说,茶汤最先起源于回民,电影中让撒拉族人来饰演卖茶汤的姑娘,也是自己考证后的决定。

回忆起《师父》的写作,徐皓峰说自己是先想到咏春、八斩刀、茶汤,在“由点及面”地为这些感染自己的元素写出了南拳北上的故事。

用知识拍动作电影

“用知识来拍动作电影”是徐皓峰一直以来的主张,而这也为他的动作设计带来新意。

《师父》的打戏中没有威亚,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兵器的使用技巧和致胜技巧。“这次的动作设计将给人以解题的快感。”徐皓峰自信地说。

影片中有一场打戏是咏春八斩刀和北方柳叶刀对打。徐皓峰介绍,传统柳叶刀刀尾处有铁环,环上常配有红绸。这样的设计并非只为美观,用柳叶刀打斗时一手持刀,另一手拉紧红绸,便相当于双手持刀,招式和力量都会变化。这则武术知识也被他融入了电影的动作设计中。

徐皓峰从15岁起接触学习武术,并从家中长辈处了解到很多武术界的传统和典故。虽然武术训练没能持续下来,但是多年来积累的武术知识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很多影评把《师父》的动作设计和《谍影重重》系列对比,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徐皓峰说,《谍影重重》的快节奏动作场面的依靠快速的剪辑完成,而《师父》中的打斗是依靠演员的连贯动作完成,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徐皓峰介绍,《师父》中最精彩的一场打戏其实是向李小龙致敬。《死亡游戏》中李小龙在奥义塔中层层而上,一层挑战一个高手,《师父》则是把奥义塔“放平”在天津的长巷里,以咏春八斩刀挑战北方各路高手。

借武馆谈武术推广

2009年,由徐皓峰整理的纪实作品《逝去的武林》出版后深受读者好评,成为武侠文学的经典作品。口述者形意拳大师李仲轩是徐皓峰家中长辈,徐皓峰也因此深入了解到中国武术界的发展。

徐皓峰说,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过去和棋艺、书画等一起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但是现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踪迹难觅,武馆体系几乎消失。

“年轻人喜欢运动,只是运动的项目由武术变成了篮球、足球和健身,我们的生活西化太严重。”他略显遗憾地说。





徐皓峰表示,在武术的发展推广方面,日本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二战结束之后,剑道和武术在日本被禁止,无处谋生的武术家被纳入了日本的警察系统得以生存。在禁令解除之后,日本政府又帮助武术家们重新建立武馆体系,传统武术得以流传发展。”日本的剑道、合气道和柔道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很受欢迎的武术项目。

徐皓峰告诉记者,电影和小说创作是他今后工作的重心,为此他不得不舍去围棋和美术等过去的爱好。

徐皓峰透露,他的新书已完成6万多字。“小说《武士会》讲的是1912年之前的事,今后我会沿着时间脉络,写在此之后的中国武林。”
作者: GAYBL    时间: 2015-12-15 23:00

师父没机会看,不知道这周末还会不会有场。
作者: KIREEK    时间: 2015-12-15 23:22

引用:
原帖由 owenshen0502 于 2015-12-15 22:05 发表
另外一篇访谈
10 问:mzd、周恩来也练过武术?

徐浩峰:mzd是体育专业的,写的第一篇论文是《体育之研究》。周恩来是北方有名的武林高手的徒弟,他是去人家的拳馆学的,周恩来之前是演话剧的,所以学八卦掌比别人掌握得快,师傅很看重周恩来,要让周恩来承他的衣钵,但周恩来当时要救国。80年代,大陆拍过一个武打片叫《武林志》,其中练八卦的师傅原形就是周恩来的老师。所以你看演员的五官有点总理的感觉。
我艹,所以军道杀拳不是编的是真的?
作者: owenshen0502    时间: 2015-12-15 23:35

采访、文/杀手里昂
原文刊于《电影》杂志12月刊

有评论家认为,徐皓峰的小说《师父》堪比老舍的《断魂枪》,写出了天津民国武林的“不传之秘”,明着是小说,内里是人心。正如徐皓峰所说:“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武侠文化已经走向没落,而徐皓峰从历史知识和纪实文学起步,从记录民国时期武术界人士的生活与观念开始,承继了中国的武侠文脉。之所以如此醉心于民国武侠,主要是因为“武侠是帮助我实现电影理想的东西”。徐皓峰身上虽然有很多标签,学者、编剧、作家,但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当导演。他写小说是希望能为自己当导演做准备。

因为家庭有武术背景,徐皓峰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独特之处。对于电影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发掘一个别人没有,而自己独有的一个题材。因此,武侠片就成为徐皓峰区别于其他导演独一无二的题材。

在电影《师父》里,徐皓峰力图用现实主义的笔墨描写一个真实的江湖,尽量还原民国武林的形形色色,和他们迥异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动作设计上,还是武侠内核精神上,都打破了之前观众对于武侠片的惯性思维,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武侠世界。


【壹】动作设计:“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

《电影》:从观赏性来看,《师父》在动作设计上要比你之前两部作品好看,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徐皓峰:还是与剧作有很大关系,这部电影的重心体现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刀面对北方各种不同的刀,才能在视觉上出来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你觉得我在拍武打场面,其实我拍得是这种关系。

《电影》你的电影在动作设计上和其他武侠片不一样,没有飞檐走壁,有点类似贴身格斗。
徐皓峰:因为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身体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就没有余地了,生死就在一瞬间。咏春派有句话说的就是“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的瞬间,就已经见输赢了,不可能再碰第二次了,这时候就看谁能利用这个杠杆变出来杀招,谁的力量更大,转化更灵活。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所有特工的格斗都是交手,他不是打来打去,他是半擒拿,半锁喉,然后另外一半是打。

《电影》:所以电影在动作设计上处理得都比较模糊化。
徐皓峰:对,因为真正高手之间的交手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之前港式的武打在好莱坞已经风行了十多年,但是你看好莱坞最顶级的动作片《谍影重重》系列,就完全抛弃了港式武打,用的是特工式打斗,用一种纪录片式的摄影方式把动作模糊化。也就是说,现在动作片最顶尖的是特工化的武术,而这种特工化的武术来源是民国时候的中国武林,就是北洋政府时期因为比武而交流出去的。所以现在顶级的动作片在延用我们民国时代的技术成为这个世界新的潮流,我的电影《师父》就是想对此做一个回应,既然你们辗转流传下过去的东西,已经在电影里取得这么大的声势了,我把老根子上的东西拿出来看看会是什么样子。

《电影》:目前,你导演的这三部电影,再加上你参与编剧的《一代宗师》,都有一个比武踢馆的设计,这是一种巧合吗?
徐皓峰:不是巧合,这个事情就好像欧洲电影中常有汽车撞人,这是一种生活常态。因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我写农民,农民生活就是收庄稼,你不能说我三部电影里都有收庄稼,就说这是一个设计。这不是艺术发明,它是这个行当里的生活常态。


【贰】武术理念:“这个电影里面,我把武林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来写”。

《电影》:之前我们看到的武侠片,大部分都是注重动作技术层面,而你的武侠片很注重人文方面。
徐皓峰:如果把电影作为一个奇观的话,要不然就是技术奇观,要不然就是人为奇观,你没见过这个手艺,我把这个手艺拿出来给你看。人力历来是可以跟科技效果对抗的,这是大多数武侠片的做法,打打杀杀,以暴力作为标准,他们拍武侠片是按照拍黑社会来拍的。但我拍的是武林不是黑帮,我很早之前就走访考察了全国很多武术界的师父,看到这些师父身上都有一种人文的力量,所以我的武侠片就是按照他们传承下来的习俗,也就是所谓的规矩来拍的。

《电影》:这种“规矩”在《师父》中特别明显,感觉武林就像一个社会阶层,里面有它的各种规矩,“武馆不教真功夫”、“天津街头不亮铁器”等。
徐皓峰:好多人有一个误会,觉得练武术的就是练武术的人,但是从来没有去想过他们是一个社会的阶层。所以这个电影里面,我把武林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来写。民国30年代的天津,当时是全国武术中心,我不单单要写一个会武术的人,还想写出当时天津的社会结构。它一旦是一个阶层,就有他特殊的运作方式、价值观、规矩,肯定就不会是理想主义,不是以理想为标准,一定是以运转安全作为规矩的标准,就是说不会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人在规矩里面,他也会有一些委屈,但是受的这点委屈相对来说还合理,这就是社会阶层的一个特征。

《电影》:所以,当这个规矩变形的时候,人受的委屈也就会不太合理了。
徐皓峰: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一方面,从清末一直延续过来的规矩,仍然在运作,很多人信这个东西。但同时,因为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国由一个中央政府型社会,然后开始变成了一个军阀割据型社会,这些规矩会变形。这个时候,人性就出来了。当一个人相信规矩,甚至于委屈要守这个规矩,到突然面对一个规矩已经变形,这个时候他是屈从于这个变化还是把自己的人性拿出来去和这个变形的规矩做一个抗争,这就是我拍《师父》想表达的。


【叁】考证:“在东方世界里面,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脚踢的”。

《电影》:据说,《师父》中咏春拳的技法是你从叶问的弟子梁绍鸿先生那里考证过来的?
徐皓峰:我之前给《一代宗师》写剧本时,就要求王家卫让我见见叶问的真东西。然后王家卫就帮我引荐了叶问亲传弟子梁绍鸿先生,他是教梁朝伟的师父,就跟我讲咏春拳,也给我做一些示范,直接往身上打,但是他也就拿我当做一个编剧,不知道我有武术背景,觉得你也不是练武术你也用不上。但是他真正动手的时候有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我写武戏的时候可以用上。所以他等于是给了我一张咏春拳的支票。但是,幸亏我有八卦掌的底子,所以我拿八卦掌的这些东西去跟他教的咏春拳去推敲。一推敲以后就折现了。后来拍完《师父》之后,我跟王家卫见面,请王家卫向梁师父带好,而且我们之间有一个承诺,等我这个《师父》公映的时候,让梁师父看看我是否推敲对了。
   
《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你的同名小说,电影做了一些改动,把拳斗改成了械斗。
徐皓峰:在北方的武林中,赤手空拳跟人打是非常罕见的,好多练武术的人,他不干那种打沙袋的事情。在东方世界里面,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脚踢的。如果你是一个受人尊重、有身份的人,你才能配上一个兵器,兵器是一个习武之人尊严的象征。所以整个东方世界都是这样的。像在日本,武士阶层才有刀。一定是用兵器的人在尊贵程度上要大于赤手空拳的人。而《师父》主要是讲廖凡饰演的这个师父用八斩刀刺入北方武林,都是些有身份的人之间的较量,所以电影中的打斗主要是以械斗为主。

《电影》:电影中有各式各样的兵器,这些兵器的用法是怎么得来的?
徐皓峰:电影中有一场戏写廖凡持着八斩刀对付近十种北方兵器,这些兵器在海报里会看到一些造型,这些奇怪的造型在我们这一人是不知道,这些用法都是我挖掘我姥爷这一辈的人挖掘出来的,希望能恢复一个模样吧。

《电影》:之前我们看到的关于咏春拳的影视剧,练咏春都是用的木人桩,但是在《师父》中用的是刀桩,这应该是首例吧。
徐皓峰:这个刀桩以前电影里没有表现过,《师父》里边,等于是公开了南北方最常见的四五种刀桩的形。这些刀桩都是根据民国时期的真实历史考证之后还原过来的。
   

【肆】演员:“廖凡是体验派演员,找别人来演可能会偷懒,但是找到一个体验派的人会真练”。

《电影》:你非常在意习武之人的形和相,你选择廖凡做男主角是因为他符合这两个条件吗?
徐皓峰:因为对于我们70年代的人来,李小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李小龙在电影中的所有武技,传统咏春拳占的比重非常少,他更多时候是为了一个电影美感,武术中融入了西化的拳击、空手道、柔道的风格。所以李小龙作为一个咏春拳最重要的传人,在自己在电影作品里其实是没有打过咏春拳,我就觉得非常可惜。有一次,我看到一张李小龙在美国留着胡子的照片,几乎和廖凡一模一样,所以我就想如果让一个和李小龙想像的人去打传统的咏春拳,这也算是够弥补了年少时候的愿望吧。并且,我知道廖凡是体验派演员,找别人来演可能会偷懒,但是找到一个体验派的人会真练。

《电影》:廖凡的功夫是你亲自教的?
徐皓峰:当时廖凡想让我给他一年的时间来准备,但是开拍之前练武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这两个月时间他就回避掉所有人,我来教他功夫。但我并不是一招一式的和他套招,而是教他咏春拳的拳理,训练他民国武林的知识体系。他特别用功,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练功,练到天亮,并且控制饮食,不吃大鱼大肉,每天就熬一锅粥。我们总共拍了92天,廖凡全程跟了下来,即使没他的戏,他也天天在剧组练功,离北京(剧组在北京怀柔)再近也不回家。

《电影》:最后练功的效果如何?
徐皓峰:廖凡第一天拍打戏的时候,他的几个大学同学来探班,看完之后非常惊讶,完全没有想到。并且这部戏会创造一个经典的动作场面。甄子丹在《叶问》里面有一个打六点半棍(咏春体系的一种兵器)的桥段,在《一代宗师》里面梁朝伟也复现了这个典故,所以六点半棍之前有甄子丹和梁朝伟的两个经典段落在。《师父》里面也有一个廖凡打六点半棍的一大场戏,他跟宋佳坐在一条长凳上,用六点半棍跟人群殴,拍完这段戏之后,我们都预感到说我们可能会创造六点半棍的第三个经典,所以我就跟廖凡说,你一定要收藏这个长凳,虽然这个长凳不值钱,但是他有价值,廖凡可能是为了迎合我这个趣味然后说好,那你签了字,我就把这个条凳扛走了。
作者: cpspig    时间: 2015-12-16 18:30

引用:
原帖由 KIREEK 于 2015-12-15 23:22 发表


我艹,所以军道杀拳不是编的是真的?
先总理是韩慕侠弟子。

韩是形意八卦大师!:D
作者: mouseguard    时间: 2015-12-16 22: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么长,看了一会觉得理解不了,要嘛是软文吹上天,要嘛是真牛牛上天
作者: GAYBL    时间: 2015-12-16 23:20

说起对香港功夫片的贡献,刘家良的贡献要大过于李小龙的。
作者: AikenShaw    时间: 2015-12-17 09:53

军道杀拳原来是真的?!
作者: kuromo    时间: 2015-12-17 10:46

引用:
原帖由 mouseguard 于 2015-12-16 22: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么长,看了一会觉得理解不了,要嘛是软文吹上天,要嘛是真牛牛上天
这个导演拍片的水平可能很高,但是他访谈里的谈到的内容好多感觉都是胡吹的
比如这段
日本武士是军官蜕变的公务员,军事集团占地成功,转成政府,军官转成公务员。武士习武保持军队旧习,劈剑刺戟,少练拳脚。徒手技不属于武士阶层,柔道是捕快练的,空手道是渔民练的。
拍脑袋说的吧。
还有这一段
而这种特工化的武术来源是民国时候的中国武林,就是北洋政府时期因为比武而交流出去的。
作者: milanello    时间: 2015-12-17 13: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马克慢慢看
作者: tripx    时间: 2015-12-17 13:40

我靠,原来周总理真会军道杀拳
作者: 变形金刚    时间: 2015-12-17 18: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mark
作者: applegreentea    时间: 2015-12-17 18: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红米
刚看完 不错
作者: bluefly    时间: 2015-12-18 00:12

军道杀拳原来是真!!!
作者: lhj1881    时间: 2015-12-18 00:18

谍影重重是正宗的港式打斗 洪家班的风格 省港旗兵三最后筒子楼大战剪辑速度快一倍就是谍三
作者: shaggyangel    时间: 2015-12-18 16: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otorola X
箭士六百元哪能看到?等一年了我,跪求!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15-12-18 21:19

过几年等那帮老家伙死了,这人就能当黄河大侠了,233
作者: bluefly    时间: 2015-12-18 22:27

其实谍影重重三的动作指导还真不是香港人,我看花絮好像说是一种菲律宾搏击术。

动作指导是位个子不高(相对于鬼佬)的东南亚相貌男子。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15-12-18 23:1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bluefly  于 2015-12-18 22:27 发表
其实谍影重重三的动作指导还真不是香港人,我看花絮好像说是一种菲律宾搏击术。

动作指导是位个子不高(相对于鬼佬)的东南亚相貌男子。
论吹菲律宾人真赶不上咱们
作者: fddf    时间: 2016-1-23 17:08

总理当年是亲自带着红队出去杀人的,你说他会不会军道杀拳?
作者: kazuya    时间: 2016-1-23 21:41

碟影不是以色列军队的克雷夫马格嘛
作者: reg-neo    时间: 2016-1-24 17: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cpspig  于 2015-12-16 18:30 发表
先总理是韩慕侠弟子。

韩是形意八卦大师!:D
先总理特指大炮,总理就是总理
作者: reg-neo    时间: 2016-1-24 17: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Nothing  于 2015-12-18 23:15 发表
论吹菲律宾人真赶不上咱们
记不清突袭系列是哪国演员了,武打秒全港无问题,当然这片子是美国的
作者: yangwenli    时间: 2016-1-24 19:16

自己并没有练过武

才知道这点,挺牛啊,完全是理论知识
作者: alanwzw    时间: 2016-1-24 20:24

引用:
原帖由 owenshen0502 于 2015-12-15 22:14 发表
徐皓峰谈《师父》的武术设计



廖凡的武术课

  理性是总结能力,往往总结的不对。感性是丰富性,汪洋大海。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原始盲动、痛苦罪恶,如大气层外的茫茫宇宙,平时等于不存在,但刹那 ...
这人说话好像本坛滕州大大的风格,结构、转折词都好像。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