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杂谈] 觉得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碳纤维这个东西。 [打印本页]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5 13:25     标题: 觉得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碳纤维这个东西。

本来不想多说的,不过今天正好比较闲,就单独开一贴来揭一下碳纤维的画皮。

碳纤维也是一个被各大公司严重炒作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它贵啊,不炒作一下怎么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掏钱,经过多年的商业宣传,消费者一听到碳纤维这三个字就能条件反射的联想到高强度重量轻,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碳纤维这个东西本身是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的,也就是说你去拉扯碳纤维它很难被拉断,这也是各大公司吹嘘碳纤维超高强度的来源,但是抗拉强度对于抵御外界冲击基本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最关键的是屈服强度,那么碳纤维的屈服强度是多少呢?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是约等于0,因为它本身就是软的,你可以对它进行任意的挤压跟编织,碳纤维想要产生屈服强度用在实际产品上必须用其他材料来补强,而一般的情况是用什么来补强的呢?答案就是树脂,树脂是什么东西应该不用我继续科普了吧?厂家在宣传的时候有意突出碳纤维这个东西而淡化树脂的存在,像宝马I3直接就在名称里去掉了树脂相关的名词,就叫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果把这东西叫碳纤维塑料的话你们感受一下,是不是B格一下就降到负值了。
[attach]747898[/attach]

说完了他的本质,那么它的实际表现到底如何?只能说马马虎虎,I3的E-NCAP碰撞成绩只有4星,毕竟高强度塑料再怎么样也只是塑料而已。
[attach]747899[/attach]


说完了I3,来说超跑,大家知道最近各种超跑也开始用碳纤维做车身了,那么超跑用的碳纤维跟I3又有什么不同呢?既然树脂碳纤维这么容易碎是不是超跑的安全性也不行呢?这点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超跑的碳纤维驾驶舱是用钛合金进行补强的,表面看上去是碳纤维,其实内部有一个钛合金的骨架,而钛合金是屈服强度真正能做到1000MPA的材料,其他部分的碳纤维易碎正好又产生了吸能的效果,当然这种做法只能使用在缓冲区很大,并且车主不在乎维修成本的前提下,因为碳纤维是无法进行修复的,对于I3车主我只能说你们开车要悠着点。


再说个跟汽车无关的事,有些人可能知道当年A380首飞做媒体发布的时候,机身大量使用碳纤维被大肆宣传,其实后来航空公司发现第一批碳纤维机身的A380会有开裂的风险,之后生产的A380机身材料全部换成了铝合金,当然这个事没有再做过媒体宣传了。
作者: waller    时间: 2015-4-25 13: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Xplay3S
其实和玻璃钢原理相同,无非在中间层一个糊的是玻璃纤维布,一个糊的是碳纤维布而已。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5 14:01

bmw这几年搞的是cfrp的量产化本来就是流水线注塑出来的,和mclaren一样,至少现在来看,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产量有保证,以现在的重量,下放的时候补强一点,或者承力件用铝合金就好了,对比现在的材料来说绝对是飞跃级的
i8就是这么搞的,铝合金底盘承力,上面cfrp单体
12c也不是全碳,有铝框架,有钢补强

不用用那么吓人的东西来科普,量产化绝对是材料上的一个大进步
对比下LFA的CF编织法做东西的速度,更不要说手工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9na8LMBnE
作者: fanfanticket    时间: 2015-4-25 14:07

学习了。。。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5 14:13

飞机上的跟bmw的也不一样,不是注塑出来的,是贴片法,纤维方向铺层出来的,比注塑的要好
作者: jiangst    时间: 2015-4-25 15: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ubia Z7 Max
那i3用碳纤维的地方撞坏了怎么办?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5 20:11

引用:
原帖由 ChuPaChuPs 于 2015-4-25 14:01 发表
bmw这几年搞的是cfrp的量产化本来就是流水线注塑出来的,和mclaren一样,至少现在来看,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产量有保证,以现在的重量,下放的时候补强一点,或者承力件用铝合金就好了,对比现在的材料来说绝对是飞跃级的
i8 ...
以碳纤维的特性只要轻微损坏开裂就无修复价值了,这个对于便宜车来说绝对是噩梦,目前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是铝合金工艺更加靠谱,技术上来了的话是可以进行钣金修复的,对于用车成本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5 20:13

引用:
原帖由 jiangst 于 2015-4-25 15:4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ubia Z7 Max
那i3用碳纤维的地方撞坏了怎么办?
只能换掉,而且如果不是模块化设计的话车身一旦损坏只能整体全换,以目前的情况来说维修成本绝对温馨感人。
作者: Raven    时间: 2015-4-25 20:28

这东西还是超跑上玩玩得了

就冲不能修复这点,放在普通车上简直是噩梦
作者: qikwi    时间: 2015-4-25 21:3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魅蓝
纤维材料的问题是各向异性吧?
作者: wer.    时间: 2015-4-25 22:09

引用:
原帖由 jiangst 于 2015-4-25 15:4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ubia Z7 Max
那i3用碳纤维的地方撞坏了怎么办?
网上说好像可以局部切掉换下来新的粘上
作者: 绝对和体    时间: 2015-4-25 22:41

超跑就是因为他本身比较轻么!
作者: kingjob    时间: 2015-4-25 22:45

碳纤维要看模数和编织法啊,实际使用又不是织成平板
作者: 北条麻妃    时间: 2015-4-25 22: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搞摄影的朋友就知道,其实就不是甚麽高大上的玩意儿,横向切力必死无疑
作者: parasite    时间: 2015-4-25 23:01

那么自行车车架呢?
作者: 七粒尘    时间: 2015-4-25 23: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锤子 T1 4G
飞机那几十层铺出来无论造价还是工艺都是汽车不能比拟的
作者: holybell    时间: 2015-4-26 10: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PPO
引用:
原帖由 @parasite  于 2015-4-25 23:01 发表
那么自行车车架呢?
撞了就扔,而且还有寿命问题
作者: jiangst    时间: 2015-4-26 13: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ubia Z7 Max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5 20:13 发表
只能换掉,而且如果不是模块化设计的话车身一旦损坏只能整体全换,以目前的情况来说维修成本绝对温馨感人。
保费不知道会不会比同价位车高很多...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6 14:04

引用:
原帖由 七粒尘 于 2015-4-25 23:0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锤子 T1 4G
飞机那几十层铺出来无论造价还是工艺都是汽车不能比拟的
但是A380还是因为风险问题而全部换回了高强铝合金,这东西我只能说现阶段搏眼球的意义更大些,或者满足一些土豪只求最贵的心理。
作者: akii    时间: 2015-4-26 15: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6 15:04 发表
但是A380还是因为风险问题而全部换回了高强铝合金,这东西我只能说现阶段搏眼球的意义更大些,或者满足一些土豪只求最贵的心理。
求a380更换机身材质的出处
作者: 零太郎.    时间: 2015-4-26 17:02

楼主你真的了解碳纤维了么?碳纤维还有wet carbon和dry carbon的区别一般含较多树脂成份在内的这种是wet carbon,这种东西实际上和frp(玻璃钢)没什么区别,只是在表面再覆盖了一层碳纤布而已。而dry carbon是真正意义上的碳纤维材料层叠起来后抽完真空再炉子里高压高温压制成行的。这种加工完后的碳纤维不但硬度高,韧性也好。比如只有一辆层的碳纤维布压制成行的干碳,你是可以直接180度弯曲都不会断裂,而wet carbon就不行。这种加工工艺成本是很高的,而且碳纤布材质的好坏差价也非常的大,打个比方说,日本的东丽生产的碳纤维和国内生产的碳纤维质量实在是天差地别。当然价格也是天差地别。
作者: 零太郎.    时间: 2015-4-26 17:06

忘记说。像I3这种才卖40-50万的车要真是一体式干碳座舱的话,成本都不够
作者: 鬼舞者4    时间: 2015-4-26 17:46

说的好像超跑厂家都是靠忽悠,花几百万买车都是人傻钱多,就你清醒似得。。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6 18:50

引用:
原帖由 鬼舞者4 于 2015-4-26 17:46 发表
说的好像超跑厂家都是靠忽悠,花几百万买车都是人傻钱多,就你清醒似得。。
因为相对于飞机轮船来说汽车在材料行业里对参数的要求其实是很低的,汽车的速度跟飞机比那是数倍的差距,工作环境上飞机也更加恶劣,车身在参数上做得很高无意义,事实就是如此,你爱信不信了.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6 18:52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6 19:02

引用:
原帖由 零太郎. 于 2015-4-26 17:02 发表
楼主你真的了解碳纤维了么?碳纤维还有wet carbon和dry carbon的区别一般含较多树脂成份在内的这种是wet carbon,这种东西实际上和frp(玻璃钢)没什么区别,只是在表面再覆盖了一层碳纤布而已。而dry carbon是真正意义 ...
碳纤维看整体参数表现在整个材料行业里的水平最多只能算中游吧,不过给民用消费市场上用绝对还是够了的,不过它有个最大的缺点价格太高,只能用在类似超跑这种奢侈品上,不过正好彰显购买者的尊贵身份了.
另外我还说一点,碳纤维这个东西如果要求做比较好的防腐蚀防低温的话,他的其他参数会直线往下掉,这也是为什么A380最终淘汰了碳纤维的原因,船舶就更加不可能用碳纤维了,因为船舶对抗腐蚀要求太变态了,民用消费产品比如汽车自行车这些因为对这两项要求并不高所以才能把强度做到比较高.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6 19:37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6 19:13

引用:
原帖由 akii 于 2015-4-26 15: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求a380更换机身材质的出处
虽然在门户上没报道,不过在专门的网站上还是能看到的,不过这文章里全篇故意省略碳纤维这三个字是有多心虚?

http://www.frponline.com.cn/news/detail_44383.html
A380裂纹或使空客支付上亿欧元维修费

澳大利亚最大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日前宣布,因发现机翼有裂纹,该公司已停飞一架空客A380客机。澳航一位女发言人向媒体透露,澳航停飞的A380客机1月份在印度上空遇到强气流,出现几次严重颠簸,造成7人受伤,其中4人到新加坡后送医治疗。事件发生后,空客公司要求澳航对该机进行“体检”。检查人员在机翼肋脚处发现了一些“微小裂纹”。

    裂纹发现后,澳航宣布停飞该飞机,并与空客公司迅速建立“检查和维修机制”。当天,欧洲航空安全局下令,要求全球航空公司检查旗下所有空客A380客机,为本年第二次发出同类指令,检查的客机由之前的20架,扩大到目前服役的68架。

    摘要显示,为了弥补和修理部分A380飞机机翼上出现的裂纹,空客将不得不支付高达1亿欧元的巨额账单。

    空客A380共有三层、每班可容纳525名乘客,是目前民航领域毫无疑问的巨无霸。但它自2001年10月问世以来就一直命途多舛,发布时间频频延迟。目前空客公司每月仅能生产2.7架A380客机,至2013年初每月产量将上升至3.5架。

    上月由于部分空客A380机翼里面的连接件出现裂纹,欧洲航空安全局针对空客A380发出适航指令,要求部分空客A380进行检查。空客公司1月

    25日证实,设计和制造缺陷导致一些A380型客机机翼部件出现裂纹。不过空客声称,裂纹易修复,无碍飞行安全,空客打算更换机翼内部支架的合金材料。

    空客解释说,发现的裂痕并非在主要承重结构,故不影响航空安全,但管理局认为情况可能影响飞机结构的完整性。维修人员现已确认,其中一种类型的裂纹与机翼内部的L形支架有关。在一些已交付使用的A380客机上,连接机翼翼肋与蒙皮的连接件发现细微裂纹,该零件属非关键性零件,不是飞机的主要构件,不会对飞机的安全运营造成影响。空客公司进一步解释说,每架A380上用于连接机翼翼肋与蒙皮的这种连接件需要4000多个,目前发现问题的飞机上只有少数这种连接件出现裂纹。
作者: FatalFrame    时间: 2015-4-26 20:46

楼主你说的那个澳洲航空公司(Qantas)裂纹事件确定是因为碳纤维结构出现问题?另一篇文章里说的可是因为A380型客机机翼内部大约4000个支架的铝合金“选材不当”以及“设计缺陷”致使支架所承压力过大,显现裂纹。
而且
空客找到A380机翼部件裂纹原因
http://news.xkb.com.cn/guoji/2012/0127/181971.html
还有,机翼肋脚处发现了一些“微小裂纹”,为什么会产生像楼主所说——机身材料全部换成铝合金(求出处)??
个人觉得机身材料全部换成铝合金的可能性为零。
另:波音787飞机的复材使用量可是远高于A380的
看看这个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VrOcoBhlISAqFSHs91y

[ 本帖最后由 FatalFrame 于 2015-4-26 20:55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6 21:00

引用:
原帖由 FatalFrame 于 2015-4-26 20:46 发表
楼主你说的那个澳洲航空公司(Qantas)裂纹事件确定是因为碳纤维结构出现问题?另一篇文章里说的可是因为A380型客机机翼内部大约4000个支架的铝合金“选材不当”以及“设计缺陷”致使支架所承压力过大,显现裂纹。
...
机翼工艺很复杂,出问题肯定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你只要知道这个问题主要是碳纤维造成的就行了,铝合金这锅背得有点冤,碳纤维公司的PR还是很强势的,也不得不强势,因为人家铝合金在飞机上的使用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只能用这个,人家根本不用洗地这些,而碳纤维只要稍微有点问题就出局了.

其实你在深究细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现在天上飞的飞机绝大部分是以铝合金做为主要材料的,为什么偏偏A380就出问题了?碳纤维这种材料要做到成熟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6 21:22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6 22:08

有人提到了波音787,我又随便网上搜了一下,看上去情况也不太乐观,当然这个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无法解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过看来当时马航失事帮波音公司吸引了大部分火力.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033918478925.shtml
波音787机翼裂缝等各种问题频出 安全性再遭疑
中新社纽约3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美国波音(148.4, -1.47, -0.98%)787梦想飞机近期再爆安全隐患。继爆出43架正在生产的飞机机翼出现细小裂缝后,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87型梦想飞机因引擎故障紧急降落夏威夷。由于近日这款飞机频频出现各种问题,许多人对其安全性产生了怀疑。至11日,纽约股市波音股票已连续两天下跌。

波音公司7日表示,43架波音787型梦想飞机机翼上发现有细小裂缝,这些受影响的飞机还没有交付客户使用。这使已经爆出一系列问题的梦想飞机再受打击。

为减轻重量并提高航油效率,波音787梦想飞机使用了碳纤维结构且极其依赖于电子系统,这就需要更加强劲的发电机和更高效的锂离子电池。而一年前,由于锂电池起火等原因,波音787梦想飞机曾经在全球停飞。

  波音梦想飞机机翼出现细小裂缝的消息迅速被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失踪的消息所淹没。3月8日失踪的波音777客机,是全球公认的最安全的机型之一。在其19年的运营中,仅有一次致命的事故。由于飞行员的错误,导致去年在旧金山机场韩亚航空公司777客机失事。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6 22:13 编辑 ]
作者: xcolossus    时间: 2015-4-27 00:34

百度一下就科普系列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01:12

引用:
原帖由 xcolossus 于 2015-4-27 00:34 发表
百度一下就科普系列
做为科普我觉得百度一下没什么不妥,这又不是行业内交流专业知识,真要上专业的东西一个材料几十个参数之间的互相影响就能把你看晕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碳纤维做为高端材料的应用还有太多不足,当然应付超跑这种还是绰绰有余了,就是价格感人,不成熟的技术总是很贵的.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7 01:40 编辑 ]
作者: turnlive    时间: 2015-4-27 01: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飞机上用的一般只叫复合材料(composite),不一定是碳纤维的,glass fiber也有。honeycomb panel都用了几十年了。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01:47

引用:
原帖由 turnlive 于 2015-4-27 01: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飞机上用的一般只叫复合材料(composite),不一定是碳纤维的,glass fiber也有。honeycomb panel都用了几十年了。
但是有机复合材料用在飞机关键部位并不是很久远的事情,(你要扯复合材料这个大概念,广义上来说铝合金甚至钢也算复合材料了),超跑的碳纤维驾驶舱也是近些年才开始大量应用的,其实这种商业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如果不实际应用卖钱回本的话,一直投资做实验那就是个无底洞了.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7 02:14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09:31

材料这个东西在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本来就是个你追我赶的过程,像最初发明铝的时候铝也是个高大上的东西,还用在餐具上,后来钢的性能上来了飞机又用了一段时间的不锈钢,随着高强铝合金的出现飞机又开始大面积用铝合金了,现在高强钢在船舶领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高强铝跟高强钢是目前高端材料领域事实上的王者,人家大公司在高端领域靠这两个东西滋润得很,根本不需要淌民用领域的浑水,商业宣传就更没必要了,所以造成了目前碳纤维还能混的情况,但是随着高强铝这种跟碳纤维定位重合的东西开始在民用领域普及,未来碳纤维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当然碳纤维技术也可能产生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王者,不过这不是现在能讨论的问题了。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7 10:58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5 20:11 发表

以碳纤维的特性只要轻微损坏开裂就无修复价值了,这个对于便宜车来说绝对是噩梦,目前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是铝合金工艺更加靠谱,技术上来了的话是可以进行钣金修复的,对于用车成本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
碳纤维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修复的,至于修复的价值,如果修复成本低于整体更换,那就有价值。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7 11:00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7 01:12 发表

做为科普我觉得百度一下没什么不妥,这又不是行业内交流专业知识,真要上专业的东西一个材料几十个参数之间的互相影响就能把你看晕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碳纤维做为高端材料的应用还有太多不足,当然 ...
实际上碳纤维材料已经很成熟了,现在要谈尖端的得扯碳纳米管。

而价格下不来,跟西方封锁技术也有关系。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11:14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7 11:00 发表

实际上碳纤维材料已经很成熟了,现在要谈尖端的得扯碳纳米管。

而价格下不来,跟西方封锁技术也有关系。
很多东西实验室里能做出来就是价格太高,一个技术价格高也算不成熟的一种体现了,什么材料都不是全能的,都有自己的缺陷,(像钛合金也有很难加工的问题,所以只能小范围使用)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像船舶上的高强钢,飞机上的高强铝合金目前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了,这些都是军工级最尖端的领域,碳纤维现在主要还是在民用领域忽悠,做高端先不说实际表现如何成本就吃不消,现在主要是做奢侈品给土豪用,而做低端价格是下来了,但是性能也尿崩了,总之现在还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7 11:15 编辑 ]
作者: 装机工    时间: 2015-4-27 11:36

我还等着LZ科普一下大众单片铁皮冲压摆臂如何秒杀通用的铝合金摆臂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7 12:55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7 11:14 发表

很多东西实验室里能做出来就是价格太高,一个技术价格高也算不成熟的一种体现了,什么材料都不是全能的,都有自己的缺陷,(像钛合金也有很难加工的问题,所以只能小范围使用)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像船舶上的 ...
忽悠?每年那么多自行车赛事,一律全碳材料这叫忽悠?你不会活在平行世界吧。要高端有土豪的跑车、顶尖的民航上也用,要民用入门公路车起码车架就得碳纤,再不济一根好的钓鱼竿也得是碳纤维的,这都是消费热点,怎么到你嘴里,好像用碳纤维侵犯你利益了似的呢?你不会拿航空发动机上的铝合金去做一台公路自行车吧?老实讲,你做出来也跑不过用碳纤维的。
作者: arenaking    时间: 2015-4-27 13:1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7 12:55 发表
忽悠?每年那么多自行车赛事,一律全碳材料这叫忽悠?你不会活在平行世界吧。要高端有土豪的跑车、顶尖的民航上也用,要民用入门公路车起码车架就得碳纤,再不济一根好的钓鱼竿也得是碳纤维的,这都是消费热点,怎么到你嘴里,好像用碳纤维侵犯你利益了似的呢?你不会拿航空发动机上的铝合金去做一台公路自行车吧?老实讲,你做出来也跑不过用碳纤维的。
我很纳闷,自行车宣传碳纤维那么高大上
抗拉强度是铬钼钢的9倍
比强度是铬钼钢的35倍
重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

怎么高大上的碳纤维自行车一碰就得全换??也没比高级钢架轻多少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7 13:19

引用:
原帖由 arenaking 于 2015-4-27 13:1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我很纳闷,自行车宣传碳纤维那么高大上
抗拉强度是铬钼钢的9倍
比强度是铬钼钢的35倍
重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

怎么高大上的碳纤维自行车一碰就得全换??也没比高级钢架轻多少
高级钢架?953材料的钢架都得4W起太贵重量强度没一丁点优势还不方便清洗,没记错的话。这个价格已经可以配出来一台环法级别的全碳车了。目前量产的最轻车是崔克在宣传的emonda SLR系列,重量~4kg。这种重量下不管你什么材料狠狠摔一下基本都是报废,不过你看环法转播的话会发现,一般的碰撞摔车之类的,车手起来都拍拍屁股直接走人,断架子之类的事故都算特别严重的了。
作者: turnlive    时间: 2015-4-27 14:41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7 12:55 发表

忽悠?每年那么多自行车赛事,一律全碳材料这叫忽悠?你不会活在平行世界吧。要高端有土豪的跑车、顶尖的民航上也用,要民用入门公路车起码车架就得碳纤,再不济一根好的钓鱼竿也得是碳纤维的,这都是消费热点,怎 ...
其实最新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叶片也含有复合材料。
作者: 片翼妖精    时间: 2015-4-27 14:46

虽然我不懂,但我觉得楼主在忽悠。
作者: 鬼舞者4    时间: 2015-4-27 16:46

坏人我来做好吗?纵观楼主各个帖子的发言,一句话总结如下:
凡是楼主买不起的,都是忽悠的,骗人的,傻逼才买的。。。
作者: jiangst    时间: 2015-4-27 16:51

引用:
原帖由 鬼舞者4 于 2015-4-27 16:46 发表
坏人我来做好吗?纵观楼主各个帖子的发言,一句话总结如下:
凡是楼主买不起的,都是忽悠的,骗人的,傻逼才买的。。。
LZ还说过什么呢?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7 22:48

我觉得如果只有一家用可能不太稳,boeing和air bus都用了,材料上问题应该不大
air bus不太可靠,boeing还是很靠谱的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22:55

引用:
原帖由 ChuPaChuPs 于 2015-4-27 22:48 发表
我觉得如果只有一家用可能不太稳,boeing和air bus都用了,材料上问题应该不大
air bus不太可靠,boeing还是很靠谱的
关键是我怀疑碳纤维公司给了一个优惠价给航空公司做推广打名声,并不是真正成本上降下来了,因为现在碳纤维消费主力仍然在民用市场,而民用市场的高端产品并没有要降价的意思反而越卖越贵.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23:08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7 12:55 发表

忽悠?每年那么多自行车赛事,一律全碳材料这叫忽悠?你不会活在平行世界吧。要高端有土豪的跑车、顶尖的民航上也用,要民用入门公路车起码车架就得碳纤,再不济一根好的钓鱼竿也得是碳纤维的,这都是消费热点,怎 ...
人家做航空铝材的大公司比如美国铝业根本不屑于玩民用市场而已,你看IBM能做服务器市场还管你个人电脑?你这种就是典型被商业宣传洗脑了,真正在顶级领域有刚需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做任何宣传,因为专业领域是无法忽悠的,按照你对于民用领域的理解听到钢这个字是不是觉得也很LOW?问题是美军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就是用高强钢做受力材料并且造价极高,人家根本不需要花力气获得你的认可,现在高强铝的成熟度比碳纤维高太多,产量上高强铝可以做到比一般钢材还高,性能上只高不低,只要有公司愿意在性能上做减法能普及到民用市场来目前的碳纤维绝对被吊打,你要知道碳纤维现在还在做加法拼命要挤进专业领域,形象点的比喻就是人家铝合金已经爬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山顶上俯视众生了,碳纤维还在半山腰爬着呢,但你不能因为你只看到了半山腰卖力吆喝的碳纤维就认为他天下无敌了,如果我说这么明白你还要迷信碳纤维那我也没办法了.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00:35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23:13

引用:
原帖由 鬼舞者4 于 2015-4-27 16:46 发表
坏人我来做好吗?纵观楼主各个帖子的发言,一句话总结如下:
凡是楼主买不起的,都是忽悠的,骗人的,傻逼才买的。。。
只要买不起的东西都必须要仰望跪舔,不管对不对只要一喷了就LOW B,是不是这个道理?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7 23:16

引用:
原帖由 turnlive 于 2015-4-27 14:41 发表

其实最新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叶片也含有复合材料。
我前面就说了,现在复合材料的意义太广,这里只讨论碳纤维这个东西.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00:15

我知道碳纤维高大上这个认知已经写在大部分人潜意识中了,对于某些人而言要改变这个认知是非常难的,我这一篇帖子要跟碳纤维公司长年的市场营销对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不过看完我帖子并且愿意去思考而不是盲从的人会对碳纤维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8 00:3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别闹,材料性能碳纤维无可置疑,最高比强度,最高比模量,不是铝材能比的,军工航天这种不计成本的地方都大量用了,战斧,阿丽安娜火箭什么的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00:38

引用:
原帖由 ChuPaChuPs 于 2015-4-28 00: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别闹,材料性能碳纤维无可置疑,最高比强度,最高比模量,不是铝材能比的,军工航天这种不计成本的地方都大量用了,战斧,阿丽安娜火箭什么的
高端铝合金的比强度不差于碳纤维,并且铝合金抗腐蚀耐低温有先天优势,对了还有紫外线,碳纤维光要应付抗腐蚀这一项就很伤脑筋,最后的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高强铝能被大规模生产,碳纤维那点产量只能定个高大上的价格了.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00:40 编辑 ]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8 00: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性能没问题的,其实就是贵,BMW这种流水线注塑的相当于用一点性能换成本,注塑的纤维随机走向的,不像贴片的延纤维走向的,但是便宜太多了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01:02

引用:
原帖由 ChuPaChuPs 于 2015-4-28 00: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性能没问题的,其实就是贵,BMW这种流水线注塑的相当于用一点性能换成本,注塑的纤维随机走向的,不像贴片的延纤维走向的,但是便宜太多了
商业社会公司之间角力其实太正常了,特别是民用领域这种能被忽悠的,既然大家都认为高大上的东西我就顺水推舟了,大众并不知道其实有性能相同的廉价方案,一些从美国铝业跳出来单干的人在这方面就遇到了很大阻力,因为大众不认可.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01:19

关于材料还要说明一点,一个材料是无法同时把所有参数做到极限的,比如你无法把刚度跟韧性同时做到最高,而厂家会把这种材料各项参数的极限给你看,这也是容易被误导的一个点.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8 01: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还是因为技术垄断啊,你要最好的材料,那只能去东丽买,能不贵么,什么时候中国能造了t800了,自然就不贵了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07:53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7 23:08 发表

人家做航空铝材的大公司比如美国铝业根本不屑于玩民用市场而已,你看IBM能做服务器市场还管你个人电脑?你这种就是典型被商业宣传洗脑了,真正在顶级领域有刚需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做任何宣传,因为专业领域是无法忽悠的, ...
一看就是还活在10多20年前的人。

你的理论不就是装备了战略核武器,就不需要再造坦克飞机了呗,这么幼稚的国家在地球上不存在。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09:07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07:53 发表

一看就是还活在10多20年前的人。

你的理论不就是装备了战略核武器,就不需要再造坦克飞机了呗,这么幼稚的国家在地球上不存在。
233,你看人家洛马做民用市场吗?这民用市场做误导宣传甚至干脆虚标参数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民用的高端产品经常被喷成玄学?因为这个领域就不是被充分竞争的领域,而一般消费者也根本不可能拿自己买的东西去实验室做专业验证,只能靠身体来感觉,这就是现在常说的信息不对称吧。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09:10 编辑 ]
作者: Romeo    时间: 2015-4-28 09: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喷了!碳纤维当然是最高端的,铝合金就拉倒吧!几十年前飞机就用碳纤维做刹车了 现在碳纤维复合碳纤维材料除了成本就是制造周期长这两个缺点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0:03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09:07 发表

233,你看人家洛马做民用市场吗?这民用市场做误导宣传甚至干脆虚标参数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民用的高端产品经常被喷成玄学?因为这个领域就不是被充分竞争的领域,而一般消费者也根本不可能拿自己买的东西去实 ...
喷了,说得你跟洛马工程师似的,自我感觉不要太良好啊。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0:25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0:03 发表


喷了,说得你跟洛马工程师似的,自我感觉不要太良好啊。
你不信我说的话就算了,别整些不痛不痒的回复,洛马不做民用这事难道还需要工程师级别才能说?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0:40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0:25 发表

你不信我说的话就算了,别整些不痛不痒的回复,洛马不做民用这事难道还需要工程师级别才能说?
那你该把这句话吃回去
引用:
而一般消费者也根本不可能拿自己买的东西去实验室做专业验证

作者: asurada2022    时间: 2015-4-28 10: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汽车的你们接着来,380这段,隔壁AMECO的表示删了吧

本帖最后由 asurada2022 于 2015-4-28 10:50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1:04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0:40 发表

那你该把这句话吃回去

消费者无法验证不代表专业的也不行,碳纤维做到高抗腐蚀的情况下强度只有200-400MPA,好一点的汽车用钢强度都可以做到500-700,这个是为什么碳纤维无法用在船上的原因,飞机上倒是可以凑合着用,这船上是完全没戏。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11:07 编辑 ]
作者: braincells    时间: 2015-4-28 11:48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09:07 发表

233,你看人家洛马做民用市场吗?这民用市场做误导宣传甚至干脆虚标参数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民用的高端产品经常被喷成玄学?因为这个领域就不是被充分竞争的领域,而一般消费者也根本不可能拿自己买的东西去实 ...
洛克希德马丁进入民机市场也是死,别说他不屑这个市场。
N年洛克希德可是出过宽体客机的,L-1011。1968年到1984年间共生产了生产了250架三星式飞机,之后就因销售不畅未能收回成本,宣告停止了自身的商用飞机业务。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2:18

引用:
原帖由 braincells 于 2015-4-28 11:48 发表

洛克希德马丁进入民机市场也是死,别说他不屑这个市场。
N年洛克希德可是出过宽体客机的,L-1011。1968年到1984年间共生产了生产了250架三星式飞机,之后就因销售不畅未能收回成本,宣告停止了自身的商用飞机业务 ...
民用市场本身就不是技术为王的,技术以外的各种因素影响太多,像日厂的造车技术其实并不比欧洲差,但是牌子B格不够,豪华品牌要么贱卖要么卖不出去。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12:39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2:32

再补充个黑点,碳纤维的加工过程可控性比合金要低,因为碳纤维成品后不是分子级的结合,老化得也比合金更快,欢迎拿干货来反驳。
[attach]748599[/attach]
[attach]748600[/attach]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3:01

欢迎你拿航空级铝合金加工一架自行车出来,要求不高,长时间骑行蛋不疼手不酸别路上被跳起石子一磕一个坑就OK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3:08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1:04 发表

消费者无法验证不代表专业的也不行,碳纤维做到高抗腐蚀的情况下强度只有200-400MPA,好一点的汽车用钢强度都可以做到500-700,这个是为什么碳纤维无法用在船上的原因,飞机上倒是可以凑合着用,这船上是完全没戏。 ...
俄罗斯著名冒险家、现年62岁的科纽霍夫近日完成一项壮举:他于2013年12月22日从智利康康港出发,独自驾驶一条皮划艇,于5月31日下午抵达澳大利亚穆卢拉巴港,历时160天航行17000公里,创造了单人划船横渡太平洋时间最短的世界纪录。据悉,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向科纽霍夫发去了贺电。
科纽霍夫。科纽霍夫。
  独自划船征服太平洋
  据报道,科纽霍夫于2013年12月22日上午9时15分从智利康康港出发,独自驾驶一条在英国船厂制成的碳纤维皮划艇—"图尔戈亚克"号,准备横渡太平洋,前往澳大利亚。该皮划艇的排水量只有200公斤。科纽霍夫携带着冻干食品,200升瓶装淡水,在艇上度过了2014年新年。

世界最大太阳能船亮相伦敦 曾横渡大西洋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船“图兰星球太阳”号亮相伦敦,现停靠在金丝雀码头。9月2日,这艘太阳能船将启程前往巴黎。“图兰星球太阳”号采用轻量碳纤维结构,装有809块太阳能电池板(29124块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板面积达到512平方米。这艘生态船曾在22天内横渡大西洋,打破此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前纪录为26天。

另外我没记错的话,还有些单人挑战跨太平洋也选择碳纤维材料的艇,就为了轻便和坚固。

[ 本帖最后由 kara 于 2015-4-28 13:13 编辑 ]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3:10

钢铁属于工业革命时代,铝属于航天时代,碳属于未来。
作者: 装机工    时间: 2015-4-28 13:14

我还等着LZ科普一下大众单片铁皮冲压摆臂如何秒杀通用的铝合金摆臂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3:42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3:01 发表
欢迎你拿航空级铝合金加工一架自行车出来,要求不高,长时间骑行蛋不疼手不酸别路上被跳起石子一磕一个坑就OK
那就要看市场推广了,现在的情况就是高强铝合金在高端应用领域发展得很好,普及到民用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3:43

引用:
原帖由 装机工 于 2015-4-28 13:14 发表
我还等着LZ科普一下大众单片铁皮冲压摆臂如何秒杀通用的铝合金摆臂

没毛病吧?苍蝇一样没完了?我又不在大众任职又不是大众车主既不是大众粉也没提过大众技术如何牛,你找我干什么?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3:44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3:08 发表

俄罗斯著名冒险家、现年62岁的科纽霍夫近日完成一项壮举:他于2013年12月22日从智利康康港出发,独自驾驶一条皮划艇,于5月31日下午抵达澳大利亚穆卢拉巴港,历时160天航行17000公里,创造了单人划船横渡太平洋时间 ...
看到英国制造我只能笑而不语了,你懂的。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3:56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3:44 发表

看到英国制造我只能笑而不语了,你懂的。
有什么屁爽快的放,网上没必要这么遮遮掩掩的

你前面说碳纤不能做船,现在又有什么高见?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3: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3:10 发表
钢铁属于工业革命时代,铝属于航天时代,碳属于未来。
我之前就说了,材料这东西是在飞速发展的,10年前的高端铝合金跟现在的比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了,还有钢材也一样,另外说自己是未来的东西在当下基本不怎么靠谱,比如特斯拉…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4: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3:56 发表
有什么屁爽快的放,网上没必要这么遮遮掩掩的

你前面说碳纤不能做船,现在又有什么高见?
233,这属于船舶领域?你不会以为能下水的都算吧?那橡皮救生艇也算船舶行业了。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4:05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3:5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之前就说了,材料这东西是在飞速发展的,10年前的高端铝合金跟现在的比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了,还有钢材也一样,另外说自己是未来的东西在当下基本不怎么靠谱,比如特斯拉…
10年后的铝合金相对10年前就是属于未来,因为材料这东西是在飞速发展的。

你自己的话就完美诠释了碳纤材料。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4:06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4:0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33,这属于船舶领域?你不会以为能下水的都算吧?那橡皮救生艇也算船舶行业了。
233,能横渡太平洋说明碳纤材料不存在你所谓的不耐腐蚀,这么简单都看不出来。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4:07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4:0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33,这属于船舶领域?你不会以为能下水的都算吧?那橡皮救生艇也算船舶行业了。
那你是要怎么定义?能横跨太平洋的不算船舶算啥?你家洗澡盆?233

负祭扫的果然或多或少脑子有问题。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4:0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要怪我不给面子,你说的这种低端领域就算用木头的也没差,你看正儿八经的大型船舶有用碳纤维的?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14:10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braincells    时间: 2015-4-28 14:20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1:04 发表

消费者无法验证不代表专业的也不行,碳纤维做到高抗腐蚀的情况下强度只有200-400MPA,好一点的汽车用钢强度都可以做到500-700,这个是为什么碳纤维无法用在船上的原因,飞机上倒是可以凑合着用,这船上是完全没戏。 ...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4: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要怪我不给面子,你说的这种低端领域就算用木头的也没差,你看正儿八经的大型船舶有用碳纤维的?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14:10 通过手机版编辑  
碳纤维无法用在船上------>大型船舶 醒目啊

楼主,认识这艘船吗? 这也不算大型船舶吗?

[ 本帖最后由 braincells 于 2015-4-28 14:24 编辑 ]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14:33

有病,你划搜木头的船过太平洋试试,真心喷了。
作者: braincells    时间: 2015-4-28 14:50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2:18 发表

民用市场本身就不是技术为王的,技术以外的各种因素影响太多,像日厂的造车技术其实并不比欧洲差,但是牌子B格不够,豪华品牌要么贱卖要么卖不出去。
你不是说洛马不做民用市场吗?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09:07 发表

233,你看人家洛马做民用市场吗? ...
事实是,做了,失败了,而且不敢做了!
作者: xcolossus    时间: 2015-4-28 15:15

【张口就来】系列,
【我即真理】系列,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6:59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14:06 发表

233,能横渡太平洋说明碳纤材料不存在你所谓的不耐腐蚀,这么简单都看不出来。
有没有腐蚀横渡一次太平洋就能看出来了?海水虽然腐蚀性很强,但还没到强酸那个程度,现代船舶的寿命都是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设计的,碳纤维真心没这么长命。
作者: 鬼舞者4    时间: 2015-4-28 17:02

在TGFC只要不是脑袋有问题的,激骚混成负数的记录太低了。
作者: 装机工    时间: 2015-4-28 17:10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3:43 发表

没毛病吧?苍蝇一样没完了?我又不在大众任职又不是大众车主既不是大众粉也没提过大众技术如何牛,你找我干什么?
哟,前两天信誓旦旦地鬼扯了半天立马就忘了!!!!????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7:14

引用:
原帖由 braincells 于 2015-4-28 14:50 发表


你不是说洛马不做民用市场吗?

事实是,做了,失败了,而且不敢做了!
我说的不做当然是指当下,这种技术日新月异的领域几十年前的老皇历拿出来有什么意义?不做就是不敢做了?现在这种掌握上游核心技术的公司完全不用做任何终端产品,一帮消费领域的B格品牌都要来跪舔,法拉利现在的铝合金就是找美国铝业提供的,过得这么舒服人家为什么还要亲自到消费领域来找不自在?人家学霸只要提供种植方法就行了,一定要到菜市场吆喝卖菜拼不赢其他菜贩这不是很正常吗?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17:18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7:15

引用:
原帖由 装机工 于 2015-4-28 17:10 发表


哟,前两天信誓旦旦地鬼扯了半天立马就忘了!!!!????

受迫害妄想吧?所有跟你作对的人都是神车粉?都要证明一下神车有多牛?况且那贴连作对都算不上,简单的说了一下现在廉价车用铝合金的现实而已。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7:21

引用:
原帖由 鬼舞者4 于 2015-4-28 17:02 发表
在TGFC只要不是脑袋有问题的,激骚混成负数的记录太低了。
这跟主题有任何关系吗?主题完全不讨论光来攻击对方人品?如此共党喉舌作风你妈妈知道吗?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17:27

引用:
原帖由 braincells 于 2015-4-28 14:20 发表




碳纤维无法用在船上------>大型船舶   醒目啊

楼主,认识这艘船吗? 这也不算大型船舶吗?
我建议你先搜索一下大型船舶的定义。
[attach]74868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17:31 编辑 ]
作者: ChuPaChuPs    时间: 2015-4-28 19:3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又变耐腐蚀了啊,碳耐腐蚀很强的,天生就不锈,材料又不是用来泡在酸液里的。
而且跟用不用来造船有什么关系,不看成本和制造工艺,货轮又不需要极限偷轻,要碳的干嘛,飞机火箭汽车要飞要跑当然能轻一点是一点,造船谁吃饱了去换啊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20:19

大型船泊必须航母起了233
作者: kara    时间: 2015-4-28 20:21

引用:
原帖由 slr 于 2015-4-28 16:59 发表

有没有腐蚀横渡一次太平洋就能看出来了?海水虽然腐蚀性很强,但还没到强酸那个程度,现代船舶的寿命都是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设计的,碳纤维真心没这么长命。
你造的船是在金星上开的对吧还耐强酸简直喷了
作者: 斯巴达    时间: 2015-4-28 20:58

在我心里,小于航母的船的没资格说大,更没资格叫自己做船舶,这样?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21:06

引用:
原帖由 ChuPaChuPs 于 2015-4-28 19:3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又变耐腐蚀了啊,碳耐腐蚀很强的,天生就不锈,材料又不是用来泡在酸液里的。
而且跟用不用来造船有什么关系,不看成本和制造工艺,货轮又不需要极限偷轻,要碳的干嘛,飞机火箭汽 ...
货轮先不说,美帝最先进的航母也没用啊,碳本身耐腐蚀是很强,但是碳纤维合成材料可不是,你不可能只拿碳纤维丝来做产品吧?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来就很复杂,提高任何一项参数都会拉低另一项或者多项参数,最后不要小看海洋腐蚀.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21:09

引用:
原帖由 斯巴达 于 2015-4-28 20:58 发表
在我心里,小于航母的船的没资格说大,更没资格叫自己做船舶,这样?
那也不能拿轻型护卫舰来说事吧?况且这东西还不是美帝的,靠不靠谱还不清楚呢.

刚刚又查了下发现这货居然是瑞典产的,这就是压根没打算用来实战的东西吧,靠不靠谱也无所谓了.(不懂这个梗的请自行搜索瑞典近代战争)

[ 本帖最后由 slr 于 2015-4-28 21:41 编辑 ]
作者: slr    时间: 2015-4-28 21:10

引用:
原帖由 kara 于 2015-4-28 20:21 发表

你造的船是在金星上开的对吧还耐强酸简直喷了
请搜索海洋腐蚀.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