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cpu涂硅脂这事是不是玄学?求高手指点 [打印本页]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1 10:45     标题: cpu涂硅脂这事是不是玄学?求高手指点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补充一下  我用的4热管 超频4 东海x4 散热器 用的硅脂是25%银的....

待机温度38-42之间


cpu送的也涂了

散热器送的银硅脂也涂了

待机温度就是在37度徘徊

看网上差现在的cpu待机温度也就30一下

甚至超频的都不高于35

拆开看我是涂厚了 就往薄了涂

结果效果差不多....

所以要么是玄学 要么求高手指点



本帖最后由 imissrain 于 2015-1-1 19:58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leon2236    时间: 2015-1-1 10:48

用了N年的2600K表示用什么硅脂待机都是50度~~~
作者: giant    时间: 2015-1-1 10:49

只有干掉换新的,温度差别比较明显
作者: lordme    时间: 2015-1-1 10: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G L22
玄学和价格息息相关,硅脂这东西好的也不贵,不可能是玄学。
看过几个cpu开盖换硅脂的帖子,好坏硅脂差距很明显。

待机温度和室温关系很大,你在暖气屋里吧?
作者: 心月之蚀    时间: 2015-1-1 10:51

硅脂要抹得薄 越薄越好:D :D
最好上面只有浅浅一层,稍微一碰就漏出来表面。
硅脂本质是填充cpu和散热器表面缝隙 让cpu和散热器完全贴合的,导热效果没有金属好
作者: 雪狼    时间: 2015-1-1 10:52

应该是玄学,其实就是隔绝空气用的
我当年的AMD的CPU想拆下来换硅脂,扯风扇直接把CPU拔起来了,那种比502还强的硅脂都不会死机
作者: sfexpress    时间: 2015-1-1 10:5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巨猴
打开机箱盖子裸奔!温度起码低三度!
再25块买个吹人的风扇,再降三度!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15-1-1 10:57

说玄学的说明你根本不懂,简单说几点。

1、世界上没有2个一模一样的CPU,晶圆上每个DIE都是不一样的,导致每颗CPU的体质和发热都不一样

2、因为1的关系,CPU的测温也只是一个不精确的估值。

3、室温、散热器、机箱风道,这个也很难一样。

网上人家的温度,有多大参考价值,你懂了没?!
作者: taishen001    时间: 2015-1-1 11:00

MX-4 ICD7 !!
作者: zihexing    时间: 2015-1-1 11:06

不要在意温度,只要不过热就行
作者: shiningfire    时间: 2015-1-1 11:08

引用:
原帖由 taishen001 于 2015-1-1 11:00 发表
MX-4 ICD7 !!
經典
作者: jidatui    时间: 2015-1-1 11: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ne Plus One
不是玄学,用你能达到的最薄厚度。
作者: 20150000    时间: 2015-1-1 11:43

硅脂只是填补CPU和散热器之间的缝隙用的 ……
作者: jinye2001    时间: 2015-1-1 11:44

涂抹的好坏比硅脂本身的差异明显
作者: fpestock99    时间: 2015-1-1 11:44

温度在那摆着呢,怎么会是玄学?
作者: Clipher    时间: 2015-1-1 11:47

以前不懂事,以为是泥巴。
打扫风扇的时候直接被我挖掉
后来我就琢磨,这电脑没事怎么风扇转这么快
作者: 树上有游戏机    时间: 2015-1-1 11:59

你把它刮掉就知道是不是玄学了……
作者: sakuraNTET    时间: 2015-1-1 12: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2
增加热传导的接触面积,玄学还谈不上……至于卖几百的那种另算
作者: zichuanle    时间: 2015-1-1 13:00

玄学?那你就别涂试试呗,还玄学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13:0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新手硅脂不要抹太薄,厚点只要不溢出就行了,太薄了安装的时候如果有相对位移很容易部分区域进入空气,硅脂买导热4以上的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13: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jinye2001  于 2015-1-1 11:44 发表
涂抹的好坏比硅脂本身的差异明显
正相反,硅脂只要不是抹的太烂和导热能力正相关
作者: 分不清雨水泪水    时间: 2015-1-1 13:1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红米
抹薄点,用硬纸片刮平刮薄,
此外清一下风扇,拆开把灰吹掉,
我前阵子把温度从40降到25
作者: playboy23    时间: 2015-1-1 13:48

我是涂9个点的,LZ试试?
作者: jinye2001    时间: 2015-1-1 14: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穿越火线  于 2015-1-1 13:03 发表
正相反,硅脂只要不是抹的太烂和导热能力正相关
当年玩超频的时候,折腾了好些硅脂,号称最好的指甲油也就比普通的越信满载低1,2℃而已
作者: Gillian_Chung    时间: 2015-1-1 14: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红米
好坏至少差5度
作者: 乌鸦    时间: 2015-1-1 14:44

其实还和机箱风道有关系,和散热器安装方向也有关系,特别是下吹的热管散热器,方向错误相差15度。侧吹的也要吹向机箱外面,最不济也要吹电源风扇(电源风扇是吸风那种)
作者: anime    时间: 2015-1-1 14: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牙膏也可以,效果不错,就是不持久
作者: pradafx    时间: 2015-1-1 15:33

我是拿卡薄薄的涂一层。
作者: yiwenzi    时间: 2015-1-1 15:4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巨猴
现在扣具这么紧 厚薄有区别吗?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16: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jinye2001  于 2015-1-1 14:28 发表
当年玩超频的时候,折腾了好些硅脂,号称最好的指甲油也就比普通的越信满载低1,2℃而已
低0.1不也是正相关么,这玩意和价格又不是正比,导热系数大于4区别都不明显,有兴趣的可以多尝试哈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16: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yiwenzi  于 2015-1-1 15:46 发表
现在扣具这么紧 厚薄有区别吗?
是啊,只有垃圾硅脂才怕涂的厚
作者: jinye2001    时间: 2015-1-1 16:27

引用:
原帖由 穿越火线 于 2015-1-1 16: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低0.1不也是正相关么,这玩意和价格又不是正比,导热系数大于4区别都不明显,有兴趣的可以多尝试哈
越信当年是3块,北极银,指甲油什么的差不多是60左右
相对于满载7,80度的温度,你非要说多花了这么多钱低个1度也是差异的话,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硅脂图的好点和差点的差异倒是能有个4,5度
作者: 20150000    时间: 2015-1-1 16:32

引用:
原帖由 穿越火线 于 2015-1-1 16:2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是啊,只有垃圾硅脂才怕涂的厚
液态金属也只能铺一层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16: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20150000  于 2015-1-1 16:32 发表
液态金属也只能铺一层
液金想涂厚也可以,不过压上散热都一样,不过比较贵用的人也比较省,还有金属挥发的问题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16: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jinye2001  于 2015-1-1 16:27 发表
越信当年是3块,北极银,指甲油什么的差不多是60左右
相对于满载7,80度的温度,你非要说多花了这么多钱低个1度也是差异的话,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硅脂图的好点和差点的差异倒是能有个4,5度
我可没说越贵越适合大家,我只是说成正相关,导热系数超过4区别不大,建议你多看几遍看懂了再回复
作者: oldtype    时间: 2015-1-1 17:01

向来都是挤一坨在中间,散热器一压,完事,也没见有多热
作者: 20150000    时间: 2015-1-1 17:12

引用:
原帖由 穿越火线 于 2015-1-1 16: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液金想涂厚也可以,不过压上散热都一样,不过比较贵用的人也比较省,还有金属挥发的问题
液态金属不是涂的 是铺的 两层根本不能用 多余的会融化后滴出来导致短路 我一开始给本子显卡上的时候就是贪心 剪了两层铺上去 结果开机直接无法启动  打开一看 尼玛一大坨液态金属已经被挤出来滴在边上电容上 导致短路  但散热器芯片本身并没有多少液态金属留在表面 只有和有缝隙的地方残留了 ……
作者: X魂斗罗X    时间: 2015-1-1 17:15

刚把显卡和CPU都换了一次MX4,温度降了整整10度。感觉稍稍涂厚了一丁点,还剩下1/3管。
作者: jjx01    时间: 2015-1-1 17:16

玄学成分居多,薄薄涂一层就可以了
intel的那种热了还会自动融化填补空隙的
然后,楼主你的散热器是啥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1 17: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用的4热管 超频4 东海x4 散热器 用的硅脂是25%银的....

待机温度38-42之间
作者: jjx01    时间: 2015-1-1 17:54

引用:
原帖由 imissrain 于 2015-1-1 17: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用的4热管 超频4 东海x4 散热器 用的硅脂是25%银的....

待机温度38-42之间
cpu是i5或者i7么,这个温度很正常的
下次记得买带背板的散热器

[ 本帖最后由 jjx01 于 2015-1-1 17:55 编辑 ]
作者: 小黑屋专用    时间: 2015-1-1 17:58

昨天换了个暴雪T4,效果炸裂,就是尺寸感人。
作者: squallssck    时间: 2015-1-1 18: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4
几百的绝对是玄学。20块差不多
作者: beterhans    时间: 2015-1-1 18:2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非常必要 不是玄学
玄学不会出厂就带
作者: 掌机至尊    时间: 2015-1-1 19:2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3
都是玄学,牙膏足矣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1 19: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jjx01  于 2015-1-1 17:54 发表
cpu是i5或者i7么,这个温度很正常的
下次记得买带背板的散热器
对 i5 2550K 盖上机箱侧盖之后达到40-41度待机了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1 19: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Epilogue  于 2015-1-1 17:59 发表
玄学不至于,但是确实涂的时候不要涂的太厚,至于为啥,你百度下硅脂到底干啥用的就知道了。
不说不要太厚

我刮到半透明状态就不均匀

刮到都覆盖就觉得大概有0.2mm厚了

含银硅脂 难刮的想死
作者: luestone    时间: 2015-1-1 20: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手法问题 十六点加避孕套摸匀可破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1 20:5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luestone  于 2015-1-1 20:42 发表
手法问题 十六点加避孕套摸匀可破
涂抹到啥程度?我压上之后再拿下来发现cpu表面硅脂已经薄的不能再薄了...........而且我也是带塑料手套摸的
作者: hljm4a1    时间: 2015-1-1 21: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4
涂的时候姿势不对影响也很大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1 21:0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hljm4a1  于 2015-1-1 21:02 发表
涂的时候姿势不对影响也很大
完了 姿势...还说不是玄学
作者: adrftgyh    时间: 2015-1-1 22:34

硅脂不是玄学,温度才是玄学

E3V3常年半载90度满载100度使用,这已经2年了,P事没有。
作者: xu33    时间: 2015-1-1 22: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才装了个机 硅脂不是装风扇的时候自动给涂上了吗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1 22:4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掌机至尊  于 2015-1-1 19:25 发表
都是玄学,牙膏足矣
牙膏真不行,里面有水分,干了不导热,除非cpu本身发热很低,牙膏只能坚持几小时的
作者: 大手    时间: 2015-1-2 08:5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金属导热系数几百,硅脂个位数,好的导热凝胶可以大于10。



空气:0.01-0.04

玄学?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2 09: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荣耀6
引用:
原帖由 @大手  于 2015-1-2 08:53 发表
金属导热系数几百,硅脂个位数,好的导热凝胶可以大于10。



空气:0.010.04

玄学?
我已经涂了不下五次了,厚的,薄的,刮的。抹的,最后温度都差不多,上下浮动两三℃
作者: gogogo    时间: 2015-1-2 10: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2
只要有那么一层都差不多,风扇稍微没安装到位影响都要更大些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2 10:3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涂抹方式就是玄学,总体只要涂抹均匀就行了,厚一点没关系散热一压就薄了,风道和散热器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安装不傻逼散热效果和硅脂导热效果正相关,导热系数大于4就可以了,非要说我推荐越贵越好我只能呵呵
作者: imissrain    时间: 2015-1-2 14: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我想在觉得可能snb的i5可能就这德行了  我看了我哥的1230v2 待机46度呢 这玩意常年高温的都不怕 坏不了
作者: 大手    时间: 2015-1-2 20:1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涂硅脂就是把导热系数0.0几的空气换成个位数的硅脂。

瓶颈就是空气,空气没了,个位数的硅脂再怎么牛x,顶多上到10,不会有本质区别。金属直接接触的部分面积比例不会有太多变化,基本可以忽略。
作者: gogo798fd    时间: 2015-1-2 20:32

引用:
原帖由 树上有游戏机 于 2015-1-1 11:59 发表
你把它刮掉就知道是不是玄学了……
加一分
作者: dizhang    时间: 2015-1-2 22:49

ivy之后散热器越来越发挥不出作用,高档的和低档的散热器拉不开明显差距,硅脂更加作用不明显了。
非常薄地抹一层即可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3 08:2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dizhang  于 2015-1-2 22:49 发表
ivy之后散热器越来越发挥不出作用,高档的和低档的散热器拉不开明显差距,硅脂更加作用不明显了。
非常薄地抹一层即可
散热确实区别不是那么大,原装散热就没问题。硅脂还是比较明显的,普通1点多的硅脂换5以上的烤机降10℃
作者: dizhang    时间: 2015-1-3 09:34

引用:
原帖由 穿越火线 于 2015-1-3 08:26 AM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散热确实区别不是那么大,原装散热就没问题。硅脂还是比较明显的,普通1点多的硅脂换5以上的烤机降10℃
snb这代和之前的,散热器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原装的和三四百的散热器在超频的时候差别不小,当然默认用差别是不大。我用的一般是酷冷的黄金硅脂和信越的G-751
作者: jjx01    时间: 2015-1-3 09:44

引用:
原帖由 穿越火线 于 2015-1-3 08:2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散热确实区别不是那么大,原装散热就没问题。硅脂还是比较明显的,普通1点多的硅脂换5以上的烤机降10℃
宁愿相信是因为重装散热器改善了接触情况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15-1-3 10:58

引用:
原帖由 dizhang 于 2015-1-3 09:34 发表

snb这代和之前的,散热器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原装的和三四百的散热器在超频的时候差别不小,当然默认用差别是不大。我用的一般是酷冷的黄金硅脂和信越的G-751
G751是好东东,最近几年也一直用,之前用的是STAR

由于G751导热矩阵中的微粒具有其特的形状和大小,将会在高达200小时和数个导热周期之后才会在微粒间获得最佳导热性能,才能在cpu表面与散热器之间获得最佳导热性。(如果在使用无风扇或者低速风扇的系统中这段时间将会更长一些)。过了“热磨合”以后,cpu内核温度将会比以前低2-5摄氏度。“热磨合”将会在电脑的正常使用中发生,直到时不时关闭电脑后使cpu表面达到室温。一但“热磨合”结束,电脑将会发挥预期性能。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3 14: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dizhang  于 2015-1-3 09:34 发表
snb这代和之前的,散热器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原装的和三四百的散热器在超频的时候差别不小,当然默认用差别是不大。我用的一般是酷冷的黄金硅脂和信越的G751
是的,从ivb开的好头,硅脂效果我用hotwell试过了
作者: 穿越火线    时间: 2015-1-3 14: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jjx01  于 2015-1-3 09:44 发表
宁愿相信是因为重装散热器改善了接触情况
1点多的硅脂我用了很久了而且换过几个散热,原来相信散热器有别,现在更相信硅脂
作者: gaiden    时间: 2015-1-3 14:51

起码我换了ICD7感觉还是很明显,散热器自带的好烂,现在待机不到20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