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业评] 《极限竞速:地平线2》IGN抢先试玩评论:在阳光下驰骋 [打印本页]

作者: cangying    时间: 2014-6-6 21:41     标题: 《极限竞速:地平线2》IGN抢先试玩评论:在阳光下驰骋



当Turn 10在去年11月末推出Xbox One独占竞速游戏 《极限竞速5(Forza Motorsport 5)》的时候,多少人为封面上那辆橘橙色的迈凯轮P1努力狂奔了几天几夜。但就在本周,《极限竞速5》 推出只有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Turn 10联合Playground Games一同公布了这款即将在今年秋季登陆Xbox One和Xbox 360平台的系列作品——《极限竞速:地平线2(Forza Horizon 2)》 。

相较于将道奇蝰蛇(Dodge Viper)作为封面车辆的首作,《极限竞速:地平线2》以兰博基尼飓风(Lamborghini Huracán)在泥地上翻腾的画面作为封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兰博基尼飓风那鹿角形的纵向前灯不但表现出该车型的超凡气质,更像是Turn 10和Playground Games向其他模拟赛车游戏制作组发出的挑战书。或许就如同兰博基尼的标志一样,Turn 10和Playground Games已经化身为一头充满斗志的公牛,随时准备给予对手致命的一击。



对于一间成立不到5年的工作室而言,Playground Games的野心并不算小。这间位于英国小镇利明顿的游戏工作室,由众多知名的英国开发商前员工组成,诸如Codemasters(尘埃系列开发方),Bizarre Creations(世界街头赛车系列开发方),Criterion Games(火爆狂飙系列开发方)等等。虽然该工作室到目前为止,只开发过两款竞速游戏,但是其中一作竞速游戏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们,也正是这款游戏使得Playground Games一举成为业界数一数二的一流工作室,这就是 2012年在Xbox 360平台上独占发售的《极限竞速:地平线(Forza Horizon )》 。



这也难怪本周公开的《极限竞速:地平线2》会这么受到外界的关注。担任该作的创意总监Raiph Fuiton在接受IGN采访时则表示本作将会是证明Playground Games一流水准的野心之作,也是推动整个模拟赛车游戏类型变革的作品。从英国伦敦驱车到利明顿只需要不到90分钟左右的车程,但你很难想象这座起步于18世纪并且极具英国乔治时代与维多利亚时期风貌的小镇能够培养出一批热爱赛车的一流开发团队。你也很难想象为什么当年Turn 10工作室会将《极限竞速》的开发制作权交到这些人手里。或许,正是由于Playground Games所秉承的制作理念——靓丽而充满野性的超跑,自由而风貌各异的赛道,有趣而丰富的游戏模式,使得两部地平线作品的开发权都牢牢掌握在这帮怪异的开发天才手里。

相较于2012年的首作将场景设定在气温干旱,年降水平均仅为400毫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极限竞速:地平线2》选择将场景设置在更为优美的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试想一下,当你驾着一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跑,从意大利托斯卡纳连绵起伏的山丘穿越到法国南部美丽的普罗旺斯小镇,空中飘逸着薰衣草的芬芳,突然眼前就是一片迷人而闪烁着阳光的蓝色海岸。这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就如同英国作家Peter Mayle在 《普罗旺斯的一年》中写到的那样:“在小镇漫步,时间却被遗忘了,自己的心却在微笑。”




不过,本作的创意总监Raiph Fuiton对此表示:“当初制作组曾打算将这两个地方作为两套单独的方案来制作,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够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制作。这在2012年初代制作时已经有所考虑,由于意大利北部与法国南部涵盖的场景细节实在太多,我们不能够将两者全部内容都制作进游戏里,后来我提议,不如我们将这两个地方最关键的部分进行一个整合吧,通过整合的方法,虽然不能够体现出所有的细节,但足够显现欧洲所独有的风貌。比起科罗拉多州那单调的山脉峡谷,欧洲小镇的鹅卵石小道,乡村牧场宁静而起伏的泥地路面足以令人大饱眼福。”

但是如何才能够把这些关键性的地标和路线加入到游戏中呢?作为本作总设计师的Martin Connor则想出一个办法:将这两个地方的公路网络进行重合和组建,将标志性的地标和城市表现出来,这样玩家们就可以在游戏中体会到这些古镇和村庄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网的发展有多么的神速,从托斯卡纳那密集的小道到蓝色海岸宽广的林荫大道,这一切的选择权都交给了玩家们自己去选择。不过,似乎次世代主机所带来的临场体验还不仅仅提现在环境的细节度方面。




创意总监Raiph Fuiton认为从上一代主机平台进化到次世代主机平台,最重要的不是能够给予制作者往游戏里添加多精细的纹理贴图,而在于光源系统的运用。太阳光如何在碳纤维车身面板上进行一系列的散射、反射、折射和吸收,鹅卵石路面上渗水的泥坑表明的映射,以及车体护栏板因撞击导致变形而显现出不规则的折射反应,都是那么真实可信,这在上一代主机基本是很难实现的。虽然Playground Games有一套Turn 10工作室制作 《极限竞速5》的物理引擎﹑中间件和车体图形库可以借鉴,但对于该作的艺术总监Ben Penrose而言, 《极限竞速:地平线2》不能让玩家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或许好像只是一个《极限竞速5》的DLC包一样。所以对于Playground Games来说,《极限竞速:地平线2》要看起来更动态一些,游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实时生成的。

为此,制作方还专门开发出一个精确模拟地球运转而导致天气变化的物理系统。作为该作技术指导的Alan Roberts还在该物理系统加入了物理界比较著名的瑞利散射原理,该原理由十九世纪最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提出,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推算后,才最终发现当太阳光线射入到不均匀的介质时,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散射光。而引入这个物理原理不仅可以降低制作人员的工作量,甚至能够将大气中真正的情况实时反映到玩家的视野里。




技术指导Roberts称:“我们不在需要美工往天空中添加近似于大气的颜色来表现单一的天气系统。我们只需要将这项工作交给这个物理引擎,而系统会自动根据介质中分子热运动所造成的分子散射现象,将波长较短的蓝光映射回天空。中午蔚蓝的天空,日落时深红的颜色,都真实的表现在游戏中,轻而易举。”当然,如果只是模拟出白天的天气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制作组还得模拟出晚上的光源系统。可是这对于制作组而言就比较困难,夜晚与白天的情况完全不同,光源的散射效果也是不一样。所以Playground Games的制作团队将夜晚的光源表现着重放在汽车的车头灯与物体之间反射的真实性上,例如公路上的路牌和路标会受到车头灯的照射呈现彩虹般的色光等等。

对于《极限竞速:地平线2》而言,最为关键的在于引入了两点,一个就是继承来自《极限竞速5》的Drivatar AI技术,而另一个就是自身RPG式的技能系统。Turn 10所研发的Drivatar AI技术可以说彻底革新了竞速游戏那种呆滞的AI系统。本作的创意总监Fuiton对此毫不夸张地表示:“Drivatar AI技术在《极限竞速:地平线2》中的加入将彻底改变系列作以往的玩法,可以说每一场比赛都是不可预知的,对手会学习你的驾驶习惯,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你怎么不守纪律地开车,它就会有相应的对策。这种真实性使得整个游戏体验上升了不少。”而继承自初代作品的RPG式技能系统不仅在本作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还增加了一个名为Perk的新系统,这个Perk系统会积累玩家赚取的XP值,在升级后相应提高人物的驾驶技能,而单单是这些Perk的升级解锁就要花费玩家数万小时。




一直以来,单人模式与多人模式在任何游戏、任何平台上都要被拆分为两个部分,但无缝的切换在次时代主机的推动下却成为了可能,本作的资深游戏设计师Thaker-Fell表示:“游戏中将不会出现等待时间,一切都是无缝接入的,我们将会在日后的一个Demo中进行展示,游戏中的光源﹑天气变化以及路上的汽车,都会轻易而举地转换到多人模式里,那时候你的对手不再是Drivatar AI,而是线上的玩家。只需要一个镜头的转场,两个世界就这样无缝地接入。不过相对于上一代作品,这根本不可能,技术的限制不允许这样做,制作组也不认同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会破坏游戏整体的体验,而现在,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在《极限竞速5》里,你或许得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比赛。但是在《极限竞速:地平线2》里,自由的奔跑才是系列作品独有的核心,在该作里不会再有相关的无形箭头去阻挡玩家的路线,玩家只需要在这条美丽而壮丽的公路上尽情感受空气动力学所带来的极速体验。而这种自由度也就意味着Playground Games的制作团队需要制作的地图规模比初代作品更大。而创意总监Fuiton则认为:“在地图大的前提之上,我们需要有更多收集元素和挑战元素交给玩家去挖掘,比如随时随地的竞速挑战以及乡村越野比赛等等,可以说要完成所有这些挑战,保守估计要花费100个多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与此同时,音乐效果仍然是《极限竞速:地平线2》所关注的重点,创意总监Raiph Fuiton对此表示:“音乐元素对于系列作品而言极其重要,在2012年的初代作品中我们做的不错,于是这次我们想要让《极限竞速:地平线2》在配乐和音乐元素上走得更宽广一些。我们希望游戏中的原生音乐能够成为玩家探索西欧赛道时的伴侣,于是我们将游戏中的电台数量翻倍,配乐的总数也将在游戏正式发售时翻倍。”同样地,The Horizon Festival音乐节也将成为游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Playground Games始终相信驾驶和音乐这两者是存在共通点的,于是他们再次邀请到BBC著名DJ Rob Da Bank担任游戏中三个主要音乐电台的创作,其中一个是电子舞曲,其中一个有些独立摇滚范儿,最后一个当然是正统的夏日流行旋律。



最后,Playground Games也证实《极限竞速:地平线2》在Xbox One平台上将运行在1080P原生分辨率,同时为了避免掉帧问题的出现,本作的运行帧数将被锁定在30FPS。虽然本作和《极限竞速5》共享技术架构和资源,但由于本作是一款开放地图并且拥有无缝多人模式的竞速游戏,因此无法达到《极限竞速5》那样稳定的60FPS。创意总监Ralph Fulton告诉IGN:“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既能让游戏画面能达到次世代标准,同时在画面表现上又跟得上超跑们的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们的开发人员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帧速和画面分辨率在玩家当中一直以来都是热议的话题,我相信在游戏正式发售之后,他们会认识到30FPS的真正价值。但是原生1080P是我们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因为它就相当于次世代游戏的标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14-6-6 21:49

视频好像今天内出来。。
作者: wpxgod    时间: 2014-6-6 22:06

开始导入天气系统了?
作者: hugang    时间: 2014-6-6 22:11

没钱去欧洲游,买张游戏玩也不错,汽车游戏多搞开放世界有前途
作者: versaceme    时间: 2014-6-6 22:12

一堆CG图
作者: AikenShaw    时间: 2014-6-6 22:12

视频什么时候出,我关心这个
作者: 讴歌123    时间: 2014-6-7 00:26

垃圾IGN,40s的视频里搞个2s的实机有J8意思
[flash=854,480]http://www.tudou.com/v/laxkfcuBz78/&rpid=80446867&resourceId=80446867_04_05_99/v.swf[/flash]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axkfcuBz78/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14-6-7 02:1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疯了,两秒!!
果然学精学坏了,关键这两秒的预告还有预告…
作者: I-Am-Legend    时间: 2014-6-7 02:58

为了1080P
这画面也忍了!
作者: polobok    时间: 2014-6-7 06: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为了1080p
这质量,这手柄,这网络也忍了!
作者: razgriz    时间: 2014-6-7 09:0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吹了半天光影效果,结果还是屎黄一片,是不是黄色比较容易遮丑?这年头想玩个阳光明媚游戏怎么这么难!
作者: slr    时间: 2014-6-7 09:08

引用:
原帖由 讴歌123 于 2014-6-7 00:26 发表
垃圾IGN,40s的视频里搞个2s的实机有J8意思
http://www.tudou.com/v/laxkfcuBz ... 6867_04_05_99/v.swf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axkfcuBz78/
这叫TEASER.
作者: AikenShaw    时间: 2014-6-7 09:14

地平线1代也是屎黄色,2代继承了
作者: slr    时间: 2014-6-7 09:22

引用:
原帖由 AikenShaw 于 2014-6-7 09:14 发表
地平线1代也是屎黄色,2代继承了
你说说,一个在野外开车的游戏,如何能不黄?GTA5在野外那也是满眼黄啊.
作者: hqqttjiang_马甲    时间: 2014-6-7 11:20


作者: wyp    时间: 2014-6-7 11:27

坐等实机游戏视频效果。:D
作者: aamatrixboy    时间: 2014-6-7 14:04

个人觉得还没废渣5画面好。。。。。。可惜。。。。等实际画质,不过到时候买是肯定的,一代还是蛮好玩
作者: 20466402    时间: 2014-6-7 14:20

引用:
原帖由 hqqttjiang_马甲 于 2014-6-7 11:20 发表
这画面
作者: subway35    时间: 2014-6-7 14:36

...Huracan 屁股欣賞不能。 這遊戲和FM5的新賽道包應該是今年最期待的了。
作者: solopain    时间: 2014-6-7 14:49

文章写得好美。。。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