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飞人乔丹 于 2014-4-23 12:45 发表
ps 1
dc 2.5
ngc 4
ps2 3.5
xbox 5
wii 4
ps3 10
xo 10
ps4 20
x1 20
wiiu 9
psp 2
psv 5
原帖由 @VOLKSWAGEN 于 2014-4-23 13:16 发表
WII 的X1300X1600之间的GPU 不如XB 缩水GF3?
原帖由 讴歌123 于 2014-4-23 13:2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exus
Wii肯定不是X1300到X1600之间的GPU
当然我也不清楚初代Xbox和Wii谁机能更强些
原帖由 @首斩破沙罗 于 2014-4-23 16:18 发表
你搞错了,PS2到PS3的进化可能是游戏机史上最大的一次了,从FC到PS,历经3代,游戏分辨率还是256x224,PS2涨了一点,到PS3则大幅度上涨
原帖由 @飞人乔丹 于 2014-4-23 12:45 发表
ps 1
dc 2.5
ngc 4
ps2 3.5
xbox 5
wii 4
ps3 10
xo 10
ps4 20
x1 20
wiiu 9
psp 2
psv 5
原帖由 @leon2236 于 2014-4-23 17:56 发表
ps 1
dc 5
ngc 10
ps2 8
xbox 12
wii 11
ps3 24
xo 24
ps4 60
x1 50
wiiu 25
psp 5
psv 19
个人感觉这样大概其差不多了吧~~
原帖由 iceliking 于 2014-4-23 18:0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那最新一代也太弱了吧,8年下来才提高2.5倍,其实我觉得不止
原帖由 hulus2 于 2014-4-23 17:10 发表
纸面上的性能≠实际观感,比方说PS1实际性能被PS3甩开不知道几百条马路了,但在CRT上给人类肉眼的观感跟PS3比并没有到云泥之别的程度。
原帖由 AndMe 于 2014-4-23 16: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fc显示13/52,sfc显示256/65535,ps直接1677万了,看你怎么比……
原帖由 AndMe 于 2014-4-23 21:28 发表
能上到就行了, 管他哪些游戏上到了:D
windows色彩32bit和16bit肉眼差距其实也很小, 但是实际数量差距极大
fc,sfc,ps的音源能听出来差别极大吧, 再之后就没人提音源这个词儿了...xbox开始能dd5.1, ps2不能也没人 ...
原帖由 讴歌123 于 2014-4-23 13:2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exus
Wii肯定不是X1300到X1600之间的GPU
当然我也不清楚初代Xbox和Wii谁机能更强些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3 21:37 发表
浮点?x1差不多360 4倍
原帖由 AndMe 于 2014-4-23 23: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厂商宣布的?性能提升极大是肯定的,只不过现在大家不玩数多边形这种东西了
而且1080p的分辨率下,需要720p的2倍性能,但是实际画面差距,用户感觉能提升10%已经算多的了……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3 23:09 发表
x1提升实在谈不上极大,特别是两者相差8年的情况下,8年4倍
原帖由 AndMe 于 2014-4-23 23:2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因为到瓶颈了……cpu瓶颈显卡瓶颈
intel几年都在慢慢升级,nvidia马甲卡无数,要是以前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3 23:25 发表
所以说x1比360提升极大就真的讽刺了
x1比ps4都弱那么多,也就只好吹吹云机能了
另外比360提升十倍图形机能也没那么难
原帖由 AndMe 于 2014-4-23 23:5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还是极大提升,只是画面对人的冲击力减弱了,不服跑个分:D
xbox如果死守720p,这个硬件比ps4硬上1080p要更好
提升100倍也不难,只是买的人瞬间减少1万倍:D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3 23:09 发表
x1提升实在谈不上极大,特别是两者相差8年的情况下,8年4倍
原帖由 @讴歌123 于 2014-4-24 08:4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exus
1.31T应该不止240G的4倍吧,还是不算GCN架构改进效率的前提下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08:5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A199)
360的cpu不止x1 4分之一,综合看4倍差不多
原帖由 @讴歌123 于 2014-4-24 09:2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exus
我艹那内存还提升了16倍呢,你这综合起来4倍差不多也太想当然了……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09:2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A199)
Ddr3罢了,看带宽提升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0: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X1对比360:
GPU性能为6.8倍
主内存容量为16倍
主内存带宽为3倍
GPU缓存容量为3.2倍
GPU缓存带宽为6倍
CPU性能不好对比,架构差异太大,而且集成的功能组件也不同
理想优化状态下,还是以GPU性能为基准,也就是6.8倍
本帖最后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0:25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0:3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Xbox 360的gpu 是240gflops,x1怎么算是6.8倍?还不算当时和gpu功耗差不多的cpu,现在x1的cpu相对gpu的功耗有1/4么?
GDDR3带宽为22.4GB/s,EDRAM带宽为256GB/s
你对比一下x1
本帖最后由 ns2014 于 2014424 10:34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0:3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768/4*853/48/500=6.8
68.3/22.4=3
102.4/800*854*2/8*7/32=6
你感受一下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0:4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你这算法是错的,否则光gpu部分x1的计算能力就是1.64t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0:4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所以说你什么都不懂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0:5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不懂不要紧,只要知道官方数据即可
你知道esram,edram,以及x1官方flops数据吧?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0:5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我就给你上上课
一、GPU实际效能不等于浮点性能,而是有一个比值,每一定的GPU性能所需的浮点性能,假设R500和R600为5,那么GCN为4,开普勒为2,而G80仅需1
二、256GB/s为360的EDRAM内部速率,并非与GPU的宽带,后者仅为32GB/s。192GB/s的EARAM与GPU带宽是根据微软较新的SDK提出的
本帖最后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1:03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1:0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胖友,你768/4*853/48/500=6.8这样算的是实际效能啊?这个ratio你自己定啊?
本帖最后由 ns2014 于 2014424 11:09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1: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按这样的狗血数据,g80有345.6GFlops,那也就是说等于gcn架构的1.38t
搞半天x1在你的算法中,和8800gtx差不多啊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1:2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192*854/128/575=2.2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1: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又来了,g80的浮点数据是公开的,你总要另起炉灶,不是你算出来为准的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2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浮点性能不等于流处理器性能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2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对啊,所以你说gcn要除系数4,g80系数1
结果又推翻了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3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没啊~没问题啊~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3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哦,那么x1 gpu 和g80的浮点比值是多少呢?这个数据官方都有,很好算吧
实际图形性能你已经算好了,2.2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3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浮点性能只在同一架构内才有比较意义
HD4850的浮点性能约为8800U的两倍,但性能仅刚好相当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3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哦,那么x1 gpu 和g80的浮点比值是多少呢?这个数据官方都有,很好算吧
实际图形性能你已经算好了,2.2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这个随便,我只是问你x1 gpu 和g80的浮点比值是多少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4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你自己不会算?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4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华为 (A199)
差不多4,对吗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4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无所谓,5D架构的流处理器和4D架构流处理器之间(360和WIIU vs X1和PS4)比较浮点性能毫无意义。同为4D流处理器的X1和PS4之间倒可以。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4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比较毫无意义,那么你再去做系数加权有什么意义呢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那涉及GPU架构之间底层运算方式的差异,可以反应真实的图形性能
本帖最后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49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5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对啊,那么算上系数以后的浮点比值到底能不能反应呢?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2: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很遗憾,依然不能。因为浮点数量都是凑出来的,涉及大量根本无法运用到图形运算方面的数字游戏。
原帖由 @ns2014 于 2014-4-24 12:5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原来官方算法还不如你...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0:5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1S)
我就给你上上课
一、GPU实际效能不等于浮点性能,而是与流处理器性能有一个比值,每一定的GPU性能所需的流处理器性能,假设R500和R600为5,那么GCN为4,开普勒为2,而G80仅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4-24 15:54 发表
1:R500是分离渲染架构,只有PS和VS单元,没有统一流处理器,更不是VLIW5架构,5这个数是怎么得出来的?
2:GCN是基于SIMD阵列的MIMD架构,开普勒是SIMT,前者不同于传统的VILW5和VILW4,后者和G80-GF110的SIMD也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4-24 15:54 发表
1:R500是分离渲染架构,只有PS和VS单元,没有统一流处理器,更不是VLIW5架构,5这个数是怎么得出来的?
2:GCN是基于SIMD阵列的MIMD架构,开普勒是SIMT,前者不同于传统的VILW5和VILW4,后者和G80-GF110的SIMD也 ...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5:58 发表
360采用的R500修改版Xenos不是X1900XT
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统一渲染架构的GPU
拥有240个ALU(当时还没取SP的名字)
组成48组ALUs
虽然没有被正式命名为5D架构,但是实际上就是5D架构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4-24 16:19 发表
Xenos不是分离渲染还用你教?Xenos跟R500是完全一样的东西么?我引用的原贴上面写的就是R500不是Xenos
再说Xenos只能算DX9.0c+,不算DX10,它把PS和VS合并了,但寄存器并不能完全满足DX10的需求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6:32 发表
另外可以比较一下WiiU和360的GPU
320*550/240/500=1.47
也就是说以360的GPU性能为1,那么
WIIU:1.47
X1:6.83
PS4:9.60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4-4-24 15:59 发表
这个比值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从2006年到2014年,均适用
每一定的GPU性能所需的流处理器性能,假设R500和R600为5,那么GCN为4,开普勒为3,而G80仅需1
当然我们都知道GPU具体的性能影响因素极多,但是这个 ...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