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va3d 于 2014-2-26 17:4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intendo (WiiU)
不是屏幕里面吧,是让你从屏幕那个位置往下划,屏幕指示的位置只是刚好可以让你的手指头根部放在该扫描的地方
原帖由 @卧龙疯子 于 2014-2-26 18: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就是屏幕里面么…233
原帖由 @纸冰心 于 2014-2-27 02:25 发表
仅从解锁这一个单一应用来说 这棒子智商是比苹果低太多了
苹果解锁是把手指放上去 机器就开始扫描指纹 然后按下去就是解锁 一起合成
这傻逼棒子是不管你按开关还是home按键 都要先唤醒再刷一下。。。。
别看就12秒的差别 但是给人感觉一下就不一样了
棒子应该做成这个区域单独控制供电 如果从这个指纹区感应到数据直接就解锁手机
类似双击唤醒屏幕的意思
原帖由 @cc0128 于 2014-2-27 04:1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棒子根本不care摸下解锁.
棒子的触摸未来更多的运用在gs5第一方软件上,比如加密短信,通讯录,相册.
果青的智商就是和苹果不一样就是差.233
如果gs5弄个和iphone一样大的下巴才是丑..
本帖最后由 cc0128 于 2014227 04:10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猫猫的小叔叔 于 2014-2-27 06:1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原来果粉的指纹就不能用来加密了,逻辑真棒
原帖由 @cc0128 于 2014-2-27 06:2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棒子的触摸未来更多的运用在gs5第一方软件上,比如加密短信,通讯录,相册.
=
果粉的指纹就不能用来加密了
神逻辑.
原帖由 @猫猫的小叔叔 于 2014-2-27 06: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主帖问的是三棒指纹扫描方式,后来风向变了开始比较指纹解锁孰优孰劣,到你这给三棒洗地也就算了,非要捎上一句果粉智商硬伤。说你两句还来劲了,别看,你逻辑还真挺不错的
原帖由 @cc0128 于 2014-2-27 07:1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您果然是没逻辑.
第一你选择性无视,
主贴问的是三棒扫描指纹的方式.
19楼果粉,突然来句"仅从解锁这一个单一应用来说 这棒子智商是比苹果低太多了",
是果粉开始的比较纹解锁孰优孰劣.不是我.
我只是针对19楼果粉回帖,这也引出第二个问题.
第二我从来没说果粉智商有硬伤.
我说的是"果青的智商就是和苹果不一样就是差.233"
这句话里的智商,苹果都是指代回帖里的内容.
可能是你的智商不够不能理解这句话.我来帮你.
"(这位回帖的)果青(所指)的智商就是和苹果(手机)不一样(操作逻辑)就是差(的智商).233"
别看,您是真没逻辑.
本帖最后由 cc0128 于 2014227 07:20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migiry 于 2014-2-27 13:3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fari
这位大大,2014年了,windows phone没见到什么动静啊
微软选CEO怎么忘了您呢
原帖由 @cc0128 于 2014-2-27 13:4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windows phone 必须死.
windows phone就是组合了 android和iOS缺点的存在.
话说果粉的逻辑真跳跃,怎么跳到windows phone了.我有点跟不上.233
本帖最后由 cc0128 于 2014227 13:47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migiry 于 2014-2-27 17: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fari
因为大大您的出现,让我们对windows phone充满信心
不知道何时挂
原帖由 @贝卡卡 于 2014-2-27 17:20 发表
我就好奇问问,早餐贴怎么太监了,某位号称种类秒杀中国早餐的,你怎么才贴了5、6样玩意就太监了,就这还种类秒杀中餐?![]()
![]()
![]()
原帖由 纸冰心 于 2014-2-27 02:25 发表
仅从解锁这一个单一应用来说 这棒子智商是比苹果低太多了
苹果解锁是把手指放上去 机器就开始扫描指纹 然后按下去就是解锁 一起合成
这傻逼棒子是不管你按开关还是home按键 都要先唤醒再刷一下。。。。
别看就1-2 ...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