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杂谈] 德国车排气管子黑是什么导致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小猪    时间: 2014-2-11 13:01     标题: 德国车排气管子黑是什么导致的?

因为发动机太nb了,导致进气不够充分导致汽油燃烧不充分,再导致排气有积碳,现象就是排气管子黑呼呼。是这个道理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燃烧不充分),那么排除的尾气中是不是微颗粒就多,也就是更加容易导致雾霾?

那么是不是德国车必须死?
作者: planar    时间: 2014-2-11 13:04

http://www.autohome.com.cn/tech/201402/720217.html
lz是说这篇文章吧······反正我这里两辆都是黑菊花
作者: 王小猪    时间: 2014-2-11 13:22

是的,就是看到这篇文章后联想到的这个帖子主题。

话说,本田的地球之梦直喷发动机在这方面做了什么改进吗?有没有详细介绍地球之梦的文章?
作者: sceic    时间: 2014-2-11 13:50

至少减少油料消耗啊,减少消耗也是降低污染。 不过非直喷的也有多点喷射系统,也是充分燃烧和减小燃料消耗。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14-2-11 14:47

若真如此那丰田的d4s这类双喷嘴发动机还是有相当可取之处的
作者: 王小猪    时间: 2014-2-11 14:48

日系自然吸气直喷车和德国涡轮增压直喷车,在排放量相同时,德国车排除的东西是不是要比日本车排除的微颗粒多?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4-2-11 14:5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那又如何,人家二氧化碳排放少,政府只考这个
作者: 王小猪    时间: 2014-2-11 15:00

f
引用: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14-2-11 14:47 发表
若真如此那丰田的d4s这类双喷嘴发动机还是有相当可取之处的
请问主页,丰田ds4是什么?不是雪铁龙ds4么
作者: 试作2号机    时间: 2014-2-11 15:11

不过进气歧管积碳的事儿倒不像是危言耸听,看来有必要加个机油透气壶
作者: 量产QUBELEY    时间: 2014-2-11 15:12

去上海大众买点添加剂
作者: 隆子的三少爷    时间: 2014-2-11 17:09

引用:
原帖由 王小猪 于 2014-2-11 15:00 发表
f

请问主页,丰田ds4是什么?不是雪铁龙ds4么
D4-S是丰田的一种发动机技术,貌似IS350\GS350、450h\LS460、600h的发动机都有配备。
作者: MichaelStar    时间: 2014-2-11 17:17

引用:
原帖由 隆子的三少爷 于 2014-2-11 17:09 发表


D4-S是丰田的一种发动机技术,貌似IS350\GS350、450h\LS460、600h的发动机都有配备。
GT86/BRZ?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14-2-12 12:59

就是双重喷射,既有缸内直喷也有进气歧管喷射。86和一些雷车上有d4s,大众7代gti的ea888第三代也用了这个技术。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14-2-12 13:01

目前好像只有日本那一家机构做了排放pm2.5的测试,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到底是直喷机燃烧不完全、还是说普通发动机燃烧后形成的pm10更多都没有更详细信息呢。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4-2-12 13: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内燃机发展到现在,任何新技术都会带来一堆新问题,要不然都早普及了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4-2-12 15:51

引用: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14-2-12 12:59 发表
就是双重喷射,既有缸内直喷也有进气歧管喷射。86和一些雷车上有d4s,大众7代gti的ea888第三代也用了这个技术。
4GR-FSE把D4S阉掉了,是D4...没有歧管喷射的喷油嘴。
这款引擎算是雷车直喷引擎里销量最大的了。
作者: cecily家的胖子    时间: 2014-2-12 16:08

日系也有,史上最黑的是酱油轩逸,没有之一,里面全是黑粉
作者: dragong    时间: 2014-2-12 17:12

会往外喷黑烟吗
作者: tank817    时间: 2014-2-12 17:24

黑烟不至于
但我的菊花确实很黑。。。
作者: handsometree    时间: 2014-2-12 19:59

哪个车排气管里面是不黑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