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推出了几款智能手机后,英特尔移动业务似乎没再有大动作,intel inside 的智能手机也鲜有问世。不过,这绝不是英特尔打算偃旗息鼓,作为 PC 领域里的芯片老大英特尔对于时下火热的移动市场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不过,由于在产品准备以及产业合作方面遭遇的重重挑战使得英特尔没能旗开得胜。
但是随着最近全新 Bay Trail 平台的问世,英特尔将在这个市场重新出发,而新一代的平台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采用了英特尔最引以为豪的新一代 22 纳米制程工艺以及全新的架构平台 Silvermont。
不过在合作策略上,英特尔却一改以往在 PC 市场里的强势,合作伙伴的名单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国际大厂外,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来自深圳的小厂商的名字。重新出发的英特尔选择了产品形态与 PC 更接近的平板作为切入口,并且积极接触深圳产业链,希望像当年培植中国 PC 厂商那样,重新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链。
在 PC 市场里,具有一定体量的合作伙伴或许都得不到英特尔如此的重视与投入,而在平板市场里,英特尔选择完全不同的工作节奏与工作方式,用英特尔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贺尔友 Hermann Eul 的话说:与谁合作并不是英特尔决定的,我们只能跟随客户,而与市场所有参与者合作是很重要的,来自深圳的厂商充满活力,与他们紧密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ARM 架构并不一定就比 X86 架构更加适合移动设备,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ARM 的盘子已经做大,众多的开发者愿意为了这个平台去做产品优化。而英特尔要达到同样的效果首先要把自己的盘子做大,然而竞争激烈的智能终端市场是无情的,一旦某款产品表现力不够好很快就会影响到后续产品的问世。或许这也是 intel inside 智能手机没能大规模铺开的原因之一。而竞争对手高通的先发优势体现在产品上是快速占领市场,体现在产业链则是积累了能够令其解决方案更完善的合作伙伴,例如为了令其芯片在拍照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高通会和所有主流镜头厂商例如索尼进行产品测试和调试,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对于如何协调产业链,如何平衡终端产品厂商英特尔应该并不陌生,毕竟 PC 时代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在移动领域重装上阵的英特尔并没有急于去推出更多的智能手机产品,而是选择和一些中小厂商合作。一方面打磨自己的产品一方面培植新的力量去冲击原有的市场。当年英特尔也曾培植中小 PC 厂商去制衡已经成长起来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