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昨天去淮海中路的sony store看了下,Z1的屏幕还不错啊 [打印本页]

作者: akakka    时间: 2013-10-14 15:03     标题: 昨天去淮海中路的sony store看了下,Z1的屏幕还不错啊

机器比我想象中的轻,其实应该再重一点,金属的质感会更好一点
屏幕看了下,还可以,偏色会有,但是基本不影响使用
最大的问题就是Z1实在太大了,拿在手里很撑手,手感不好。要是有S4的大小就好了,哪怕是L36H的大小也好

另外听说36周生产的Z1全部都有屎黄条的问题,现在买sony也要拼RP才能买到一台好机器了么
作者: gunsou    时间: 2013-10-14 15:05

:D 去淮海中路经过sony store,然后继续往前进入了优衣库旗舰店
作者: mailps3    时间: 2013-10-14 15:23

猴机做工最高系列,虽然我的听筒部分已经自然裂壳了
作者: ValuePack    时间: 2013-10-14 15:26

现在我觉得正面那四个SONY太碍眼了,想撕了防爆膜。。。正面全黑才是索尼Z系列手机设计的精髓。
作者: ppigadvance    时间: 2013-10-14 16:19

引用:
原帖由 akakka 于 2013-10-14 15:03 发表
机器比我想象中的轻,其实应该再重一点,金属的质感会更好一点
屏幕看了下,还可以,偏色会有,但是基本不影响使用
最大的问题就是Z1实在太大了,拿在手里很撑手,手感不好。要是有S4的大小就好了,哪怕是L36H的大 ...
我就36周,没这个问题。
作者: pyromania    时间: 2013-10-14 16:21

只看机器怎么看哪周的,盒子不知道去哪了
作者: 法式卷饼    时间: 2013-10-14 16:3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Z1)

36周的问题基本都是苏宁那批货,很奇妙,我当时因为苏宁没有紫色了,就是天猫随便找了家上海发货的买了紫色,到手发现37周了,屏幕也没有什么问题
作者: benbensoldier    时间: 2013-10-14 16:39

色盲咬三桑、近视眼踩iPhone、斜眼喷sony。只是三类重度眼疾患者互相掐而已,大家就看个乐~~正常脑子没水的人不会这么吃饱了撑得

[ 本帖最后由 benbensoldier 于 2013-10-14 16:45 编辑 ]
作者: ppigadvance    时间: 2013-10-14 16:39

sim卡插槽那个里面有张纸片抠出来看。
作者: leon2236    时间: 2013-10-14 16:40

怎么看哪周的?
作者: benbensoldier    时间: 2013-10-14 16:46

引用:
原帖由 leon2236 于 2013-10-14 16:40 发表
怎么看哪周的?
xl是sim卡那个位置能抽出一个小纸条看。感觉L应该一样吧。你看看
作者: leon2236    时间: 2013-10-14 16:53

引用:
原帖由 benbensoldier 于 2013-10-14 16:46 发表


xl是sim卡那个位置能抽出一个小纸条看。感觉L应该一样吧。你看看
小纸条啊~~那就算了,懒得关机了~~我以为是可以从系统看呢~~不过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机器没有黄条也就无所谓是不是36周了~~
作者: pyromania    时间: 2013-10-14 16:58

不关心哪周的了,无所谓
其实z1的屏幕我还是挺满意的,首先色温确实偏暖,和我媳妇的爱疯比过,我这个是有些发黄。但是屏幕底下那条进工程模式没看到明显的黄条(其实我理解是这一条比较暗)
其次就是,z1我这台一个坏点亮点都没有。对比上一部手机-前几天出手的z,一个明显亮点,还有三四个微小亮点。在这方面,z1还是有进步的
作者: Lonelytb    时间: 2013-10-14 17:27

本来一直想写个Z1测评的,然而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但是有些东西不说出来又觉得憋着不爽。今天遇上了这贴,我就借帖说说Z1的屏幕吧。


Z1的屏幕,目前主流意见是“正面素质不错,倾斜后会显示泛白”,这个结论相信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
而从这一结论出发,引出了另一个主流的观点——“使用手机都是正面观看,所以只要正面显示效果不错那就没问题”。

起初我也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侧面泛白还是会影响体验,这源于我时常在床上侧躺着使用手机:
因为Z1体积较大,使用时难免会频繁倾斜手机挪动手掌,方便拇指去点击屏幕,这个时候就是斜着看屏幕会明显泛白。而在床上使用手机时眼睛距离屏幕比平时更近,此时倾斜手机,左右眼观看屏幕的倾斜角度不同,相差比平时更大,导致两眼看到的屏幕效果完全不同,可以说这种情况下感觉是很糟糕的。

这种糟糕的体验,更多的源于个人化的使用习惯。如果你不会每天在床上玩个把小时手机,那么也不会有我这样的体验。

所以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个手机好不好,更多的是得看它是否满足你个人的使用习惯。

另外说一点,Z1倾斜后,黑色的显示效果仍然非常不错,下面的照片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文字仍然清晰可见,右侧的头像以黑色为主也能辨认。但左侧头像以及右侧对话框的边框,甚至网页链接的蓝色字体都已经较为模糊了。
[attach]580449[/attach]

================================================

既然起了个头,那就接着写下去。

还是先说屏幕,有人好奇屏幕大小,为了直观我就直接贴图吧,握姿以拇指能自然点击多任务键位标准。
(我手的大小是刚好能抓篮球。)
[attach]580481[/attach]

另外贴个图说明可能产生的误触问题,以UC浏览器为例,点击首页TGFC图标时,有一定几率误触右下角的菜单和首页按钮:
[attach]580482[/attach]

然后关于屏幕自带官方膜的问题,以前已经发过贴了:
http://club.tgfcer.com/thread-6809133-1-1.html


屏幕之后,再来说说Z1最大的亮点 ———— 工业设计。
我自己是颜控,Z1的设计可以让我很大程度上忽略它其他部分的弱点。
对猴机来说,HTC NEW ONE 和 Z1 就是两个触感最好手机,只取决你更喜欢金属,还是更喜欢玻璃。

不过对比SONY自己的Z来看的话,我个人其实更偏爱Z的外观,主要是两个原因:
1、金属框架:Z1引入金属外观,的确整体上提升了气质(貌似也同时提升了整机结构稳定性?好像有人说Z的边框会变形?)但是也使黑色版的看上去没那么一体化了。
金属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硬度了。我自己用了两周,已经弄出了两个小坑:
[attach]580483[/attach]
2、体积:个人猜测是金属的加工工艺原因,导致Z1边框比Z大。不过塞进了更大容量的电池,倒也还可以接受。

既然提到电池,那肯定就肯定得说续航了。
当我看到Z1参数是3000毫安电池时,心头很爽,想到终于可以不用羡慕Note系列的续航。
实际使用来说,Z1待机很牛逼,开Stamina模式,睡一觉甚至不掉电。但是开着屏幕上网,电量就有跳水的趋势。
各个国外网站的电量测试也都是这个结果,相信还是S800太耗电了。


暂时先写到这里,剩下的部分下次有了时间再写。

总得来说,Z1是一部不错的手机,至少我每次看见放在桌子上的它,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其实每一部手机在放大镜之下都会有很多问题,这里说了Z1那么多,还是因为身为索饭的“怒其不争”。
不想一年后提到索尼手机,还是那句“最好的永远是下一台”,真的希望一年后能拿到一台真正意义上的“ONE SONY”。

[ 本帖最后由 Lonelytb 于 2013-10-14 19:07 编辑 ]
作者: psi    时间: 2013-10-14 17: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Lonelytb  于 2013-10-14 17:27 发表
本来一直想写个Z1测评的,然而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但是有些东西不说出来又觉得憋着不爽。今天遇上了这贴,我就借帖说说Z1的屏幕吧。


Z1的屏幕,目前主流意见是“正面素质不错,倾斜后会显示泛白”,这个结论相信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
而从这一结论出发,引出了另一个主流的观点——“使用手机都是正面观看,所以只要正面显示效果不错那就没问题”。

起初我也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侧面泛白还是会影响体验,这源于我时常在床上侧躺着使用手机:
因为Z1体积较大,使用时难免会频繁倾斜手机挪动手掌,方便拇指去点击屏幕,这个时候就是斜着看屏幕会明显泛白。而在床上使用手机时眼睛距离屏幕比平时更近,此时倾斜手机,左右眼观看屏幕的倾斜角度不同,相差比平时更大,导致两眼看到的屏幕效果完全不同,可以说这种情况下感觉是很糟糕的。

这种糟糕的体验,更多的源于个人化的使用习惯。如果你不会每天在床上玩个把小时手机,那么也不会有我这样的体验。

所以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个手机好不好,更多的是得看它是否满足你个人的使用习惯。

另外说一点,Z1倾斜后,黑色的显示效果仍然非常不错,下面的照片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文字仍然清晰可见,右侧的头像以黑色为主也能辨认。但左侧头像以及右侧对话框的边框,甚至网页链接的蓝色字体都已经较为模糊了。
说真的,你快改了这个姿势看手机吧,眼睛还想不想要了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