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对于这篇文章的探讨“一网打尽!2013年手机处理器终极指南”,请相关人士解答 [打印本页]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4:30     标题: 对于这篇文章的探讨“一网打尽!2013年手机处理器终极指南”,请相关人士解答

为什么另开一贴,因为我觉得这贴主要讨论内容有别于原来那贴,我主要提出我对于那篇文章的第二页的相关定义的质疑
因为我并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希望专业人士指点迷津。
首先对于这篇文章,http://news.mydrivers.com/1/272/272212_1.htm,对于作者所开发的独特视角表示肯定,但我对于他的一些设定抱有相当大的怀疑态度
如果一开始的设定就怀疑了,那么第二页之后所有的东西就完全没有看的必要了

首先我提出几点我的质疑

1.“这里直接使用了整机功率,这是因为目前电子产品除了天线部分以外,消耗的电能绝大部分都转化成了热量,耗电量和发发热量基本相等”
   
   我对此产生质疑,理由很简单,一个2500W的灯泡是否和2500W的电炉丝发热相同?
   可见光同样是能量,他能穿透玻璃,文章中为什么不计算这里的能量消耗?
   那么由此推之作者的一系列定义都将站不住脚

2.“接下来计算辐射热量。由于iPhone 5的材质是铝合金和玻璃,氧化铝合金的辐射率大约在0.3左右,而玻璃的辐射率大约是0.85,因此整体辐射率取0.6,那么在外壳温度整体为45度的时候,靠辐射    可以散发的热量经过计算大约是1.16W。”
   
   由于金属的导热性一般比塑料的要好,那么在实际情况中实用金属材料的手机到达45的温度的时间要比塑料的短,那么它所能产生热辐射的时间要长,我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函数
   同时我认为,作者的假设处理过于简单,应该通过对比试验来得出具体的结果,而且我非常倾向于,那个实验得出的结果将会与作者的假设大相径庭
   同样,作者的一系列定义都将站不住脚

   当然我还认为有很多,我觉得看着不对劲的地方,但因为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持我明确地提出质疑,所以暂时就提以上两点

   作为一个外行问内行,问题可能在内行看起来可笑,但是我需要你的简要解答,给我公式也没问题:D :D :D

[ 本帖最后由 manmanwan4 于 2013-8-12 15:58 编辑 ]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5:57

哇哦,没有高人解答吗?:D
作者: eating2005    时间: 2013-8-12 16:43

民科,轻拍:
1 2500W的电炉丝和电灯泡发热应该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电能都分别转化为了光能和热能,比重不一样而已。
2 按照个人理解,辐射热量仅仅是辐射热量而已,和导热效率不一样,可以当做在同样真空中,依靠外表的辐射能量来传递的热量比。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值应该很小,小到忽略不计;
作者把手机理解为一个自发能量的物体,然后依靠物体的表面介质与外界来进行光波的传导,实际上手机发热的为cpu部分,中间是依靠其他介质的接触来被动导热,因此手机的导热应该依赖2方面 1 与发热源接触的介质的导热效率;2 整体的辐射效益,实际上导热的效率应该比物体依靠表面材质的辐射传导效率要高很多。不过这块资料还没认真查询验证过,等晚上研究研究在下结论
作者: hypergiant    时间: 2013-8-12 16: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2S)

那个软文的作者快来回答吧,棒粉快来洗地吧

看了那个软文后,第一次听说塑料比金属散热快,理由居然是塑料辐射快!笑死!

本帖最后由 hypergiant 于 2013-8-12 16:50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13-8-12 17:37

引用:
原帖由 hypergiant 于 2013-8-12 16:4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2S)

那个软文的作者快来回答吧,棒粉快来洗地吧

看了那个软文后,第一次听说塑料比金属散热快,理由居然是塑料辐射快!笑死!

本帖最后由 hypergiant 于 2013-8-12 16:50 通 ...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们应该见怪不怪了。 正如同棒粉无论讨论什么都要扯到屏幕越大越好一样。
作者: phoenie    时间: 2013-8-12 17: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1。不是热能的话,那你说是什么能?该不会真以为变成可见光了吧?

2。塑料散热快我也觉得是扯淡。如果辐射比传导主要,那就不是摸上去热的问题了,应该离近了就热烘烘的烤人才对。再说热量都传不出来怎么辐射?从里边辐射的话,100%都被塑料吸收了好不!
作者: hypergiant    时间: 2013-8-12 17:43

引用:
原帖由 phoenie 于 2013-8-12 17: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1。不是热能的话,那你说是什么能?该不会真以为变成可见光了吧?

2。塑料散热快我也觉得是扯淡。如果辐射比传导主要,那就不是摸上去热的问题了,应该离近了就热烘烘的烤人才对 ...
塑料辐射散热比铝好,赶快回家把电脑里的金属散热器换成塑料的吧,说不定还可以fan less:D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13-8-12 17:43

屏幕背光应该都是led吧,电光转化率在50%,假设没有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实际透出屏幕的能有多少不知道。但应该是大部分功耗都转化为热能了。
不能说没错,但应该差的不远。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8:05

引用:
原帖由 eating2005 于 2013-8-12 16:43 发表
民科,轻拍:
1 2500W的电炉丝和电灯泡发热应该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电能都分别转化为了光能和热能,比重不一样而已。
2 按照个人理解,辐射热量仅仅是辐射热量而已,和导热效率不一样,可以当做在同样真空中,依靠外 ...
看了你的见解,我觉得我的非常质疑成立
而且你的回答提醒了我一点,我在质疑他的理论的时候还少了你说的热导率方面的考量,就是塑料和金属对空气的热导,你比我想的全面
这样更加能成为否定他的理论的要素了
高手果然棒!:D :D
PS:我下午也查了一下CNKI的相关论文,不过因为我并没有太多的热力学的基础,所以看起来很艰难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8:08

引用:
原帖由 phoenie 于 2013-8-12 17: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1。不是热能的话,那你说是什么能?该不会真以为变成可见光了吧?

2。塑料散热快我也觉得是扯淡。如果辐射比传导主要,那就不是摸上去热的问题了,应该离近了就热烘烘的烤人才对 ...
呵呵,所有的辐射都是能量,光也是辐射,这个我就不科普了,很基础的东西:D

[ 本帖最后由 manmanwan4 于 2013-8-12 18:10 编辑 ]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13-8-12 18:23

从cpu角度来看导热比辐射要高的多,但热量离开了cpu并没有完成散热,需要离开手机才能算是散热。

关键在于“iPhone 5一个正面的传热系数为4.65W/(m2•℃)”。如果这个系数是对的,那么在手机壳内侧空气稳定45外侧25的时候,最大的对流散热也就是0.68w了。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8:26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13-8-12 17:43 发表
屏幕背光应该都是led吧,电光转化率在50%,假设没有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实际透出屏幕的能有多少不知道。但应该是大部分功耗都转化为热能了。
不能说没错,但应该差的不远。
所以不知道啊,这就是我质疑他的地方
首先,作者抛出了一个概念,但是他的数据不够清晰,不足以支撑他的观点,所以他应该以更强的证据来支撑他的概念,从而对他后面几页东西以立足点
第二,他用了所谓的”带了小数点“的数据和一些专业术语来体现出他在科学上的合理性,在我看来,没有强力的证据,只能是哗众取宠,装B,忽悠人
所以,请大家对这些个兜售概念的文章一定要擦亮眼睛,我认为一个合理的概念一定是建立在大量有说服力符合逻辑的数据或材料上的:D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13-8-12 18:26

作者的错误在于传热考虑的2侧空气温度,而辐射考虑的是材料问题。这个可能会让结果完全不同。
玻璃在45度下,内测空气温度应该会更高一点,传热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8:30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13-8-12 18:23 发表
从cpu角度来看导热比辐射要高的多,但热量离开了cpu并没有完成散热,需要离开手机才能算是散热。

关键在于“iPhone 5一个正面的传热系数为4.65W/(m2•℃)”。如果这个系数是对的,那么在手机壳内侧空气稳定4 ...
嗯,我的质疑并不是对他数据的真实的质疑,我只是对他写出来的所采用的方法的整个模型质疑,因为这个模型实在过于简单,无法支撑他如此之大的概念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18:38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13-8-12 18:26 发表
作者的错误在于传热考虑的2侧空气温度,而辐射考虑的是材料问题。这个可能会让结果完全不同。
玻璃在45度下,内测空气温度应该会更高一点,传热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我觉得,作者必须得先做一个实验才能真正的对他的概念进行正确考虑,因为他这个概念,仅仅通过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际意义,从而由此得出的长篇大论也只能是沙漠上的建筑:D
作者: redmudschild    时间: 2013-8-12 21:45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相当然的人太多了,这其实确实是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随便用一个省电软件,就能看到各系统的耗电量,屏幕能占多少?2%有吗?就手机屏幕那可怜的亮度和面积,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问题,由于手机实在是太薄了,大部分现在都不到1cm厚,这个厚度上,塑料和金属的导热系数虽然不一样,但是在这个厚度上,金属的导热系数高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这个很容易理解,木头导热比金属差,但是如果你只是隔着一张木浆打成的纸去端热铁锅,木头导热再差你的手指也是立刻就能感觉的到热了吧。

金属壳的导热再好,也就是把热量从芯片导热到壳上,从上面分析可知,这一步热的传导上,虽然金属壳导热系数高,但是没用。

等热量传导到了金属壳上以后,下一步要么是依赖空气对流,要么是热辐射了。空气对流对任何手机都是公平的,管你是金属还是塑料。关键是看辐射了。这就是那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了。
作者太高估了普通人的物理水平了。
作者: eating2005    时间: 2013-8-12 22:31

引用:
原帖由 redmudschild 于 2013-8-12 21:45 发表
相当然的人太多了,这其实确实是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随便用一个省电软件,就能看到各系统的耗电量,屏幕能占多少?2%有吗?就手机屏幕那可怜的亮度和面积,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问题,由于手 ...
屏幕耗电永远是手机的主要耗电,至于软件显示的系统耗电量,这个就是个玩笑而已。
[attach]561036[/attach]
以iphone5为例,iPhone 5 的电量为5.45WH,播放视屏(默认设置,关闭 Wi-Fi 网络提醒,中等亮度)可以持续十个小时,算下来是0.545W的消耗量,假设中等亮度的耗电是最大亮度的一半(实际上略大),那么屏幕此时耗电是0.4W左右,所以最终屏幕耗电的比例是0.4/0.545=68%,
至于像one,xplay,sony zu这些ppi更高尺寸更大的ips屏幕,如果维持在同一亮度的前提下,相比iphone5的屏幕耗电耗电只多不少。 手机的耗电量大头永远是屏幕,2%就是个笑话。

至于热辐射,你真是太高看所谓的热辐射了,我举个例子,太阳,太阳就是通过热辐射让地球地面温度直接提升了几百摄氏度,如果在地球和太阳中间直接加个永不蒸发的金属热导体的话,那么地球现在应该是直接蒸发了。热辐射依赖于物体的绝对温度值。
热辐射的具体量呢,当你把手靠近一个烧红的铁块1米左右的距离都不会让手掌的温度有多大变化,就不要说一个只有40多度的手机了。既然这样,凭什么说手机cpu的主要散热方式是热辐射?
作者: manmanwan4    时间: 2013-8-12 23:10

引用:
原帖由 redmudschild 于 2013-8-12 21:45 发表
相当然的人太多了,这其实确实是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随便用一个省电软件,就能看到各系统的耗电量,屏幕能占多少?2%有吗?就手机屏幕那可怜的亮度和面积,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问题,由于手 ...
哇哦,炸裂了,我发帖的目的是等专业人士回答,我已经得到了答案,你个装逼人士凑什么热闹?
高中物理?哇哦,实在炸裂,装逼犯的本事就只有这点?是不是因为只上过高中,所以看到问题就只能看到高中的层次?到底是谁想当然?
能把热力学相关知识归类为高中物理的水平的人,我只能说炸裂,要是给你一本《物理化学》你是打算把他归为高中物理还是高中化学?给你一本《固体物理》你是不是要问这本书怎么不需要计算加速度啊?
我向来不喜欢去说服一些层次都没达到可供讨论基础的人的,不好意思,我懒得反驳你,但不妨碍我喷你:D :D
作者: redmudschild    时间: 2013-8-12 23:16

引用:
原帖由 eating2005 于 2013-8-12 22:31 发表

屏幕耗电永远是手机的主要耗电,至于软件显示的系统耗电量,这个就是个玩笑而已。
561036
以iphone5为例,iPhone 5 的电量为5.45WH,播放视屏(默认设置,关闭 Wi-Fi 网络提醒,中等亮度)可以持续十个小时,算下 ...
烧红的铁块如果就那么吊在空气里,没有对流,你觉得多久才能凉下来?散热量和散热方式是两回事,
作者没有计算空气传导对散热作用的具体数值,但并不影响基本结论,
高频处理器满负荷运转的手机说白了和烧红的铁块是一样的,就是热量超过了一个限度,短时间根本就散不掉,塑料壳和金属壳那点散热都没用,因为你不可能随时有个风扇对着手机吹风,或者给手机接个水冷。

另外辐射传导其实效率也不差,现在很多led灯都是用的塑料壳,就是充分考虑过塑料和金属在热传导差距很小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redmudschild 于 2013-8-12 23:23 编辑 ]
作者: smokesnake    时间: 2013-8-12 23:16

提一点,那作者不是棒粉,是煤油
创造了8260异步处理器=胶水神论的煤油:D
作者: redmudschild    时间: 2013-8-12 23:20

引用:
原帖由 manmanwan4 于 2013-8-12 23:10 发表

哇哦,炸裂了,我发帖的目的是等专业人士回答,我已经得到了答案,你个装逼人士凑什么热闹?
高中物理?哇哦,实在炸裂,装逼犯的本事就只有这点?是不是因为只上过高中,所以看到问题就只能看到高中的层次?到底 ...
你是炸裂了,不晓得我在上面什么地方提到了高中物理这四个字,莫非你真的高中都没上过,留下阴影了,脑中总是不断闪现高中的字眼?
作者: eating2005    时间: 2013-8-12 23:44

引用:
原帖由 redmudschild 于 2013-8-12 23:16 发表


烧红的铁块如果就那么吊在空气里,没有对流,你觉得多久才能凉下来?散热量和散热方式是两回事,
作者没有计算空气传导对散热作用的具体数值,但并不影响基本结论,
高频处理器满负荷运转的手机说白了和烧红的 ...
我想了一下,你说的这个是挺有道理的
结合物体的辐射率计算的公式来看:
假设物体绝对温度为T1,周围温度为T2,该物体辐射率为X,表面积为Y
热辐射量损失值大致公式应该为X*Y*5.67w/(m^2*T^4)*[(T1/100)^4-(T2/100)^4],由于T的关系,这个值突然变得很大。从那篇文章里带入的数值计算来看,这个损失值超过了1,导致热辐射也成为了主要散热方式之一。
作者: qhlixpfh    时间: 2013-8-13 00:24

引用:
原帖由 smokesnake 于 2013-8-12 23:16 发表
提一点,那作者不是棒粉,是煤油
创造了8260异步处理器=胶水神论的煤油:D
毛的煤油 是高通黑好吗 这人我知道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13-8-13 15:40

屏幕的耗电肯定不能忽略不计的,日常使用中。但在满载的手机中屏幕转化为光能释放的部分应该不会超过0.2w,GSM的最大发射功率也是0.2w,与GPU动辄3w相比的确是小了一点。

理论上铝合金的传导率是300(1mm厚?),如果在完美的散热效率下,相对屏幕1/10的面积可以有6倍的散热效果。但实际玻璃背壳仍然比铝合金边更烫。用导热系数来算散热效率并不合适。同时手机的背壳的温度明显不均匀,整体的散热也不能简单的以面积和一个统一的温度来计算。
作者的理论我觉得没错,但是实际计算散热过于理论化了。这个值可能没什么参考意义。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