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无声的游戏世界(《见证》第63期,网易游戏频道) [打印本页]

作者: Dagou    时间: 2013-7-22 09:22     标题: 无声的游戏世界(《见证》第63期,网易游戏频道)

无声的游戏世界

(《见证》第63期: http://game.163.com/special/jianzheng_63


[attach]554730[/attach]


  
  勇哥告诉我,很多聋人都有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听力正常者打交道,害怕被当作另类。“你会不会自卑?”我问小钰。“不自卑。我有优点。”小钰回答。“什么优点?”“睡得比别人香。”“为什么?”“因为听不见。”他把答案写在纸上,笑着递给我。
  
  

一、寂静世界

  
对着镜子,观察口型变化;把手举在唇前,练习气流控制;触摸喉部,感受声带的震颤
  烈日下,小钰骑一辆黑色摩托,以90公里的时速在马路上飞驰。车身震动,机头散发高温,两边景物快速倒退。但没有马达的轰鸣声,也没有风的呼啸声。四周一片寂静,仿佛默片。
  “这条路太长了。”忆及往事,母亲说。对小钰而言,这条路也太安静了。
  小钰半岁时,母亲发现,无论在他身后如何拍手或喊叫,孩子都没有任何反应。去医院检查,小钰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110分贝。这意味着,他几乎听不见外界的任何声音,戴助听器亦无济于事。
  家人并未放弃治疗希望。每周,母亲带着小钰坐火车去外地作康复,每半年至一年更换一次耳膜。只要听说有地方能治疗耳聋,母子俩便动身前往,南京、上海、北京、天津。但收效甚微。
  三岁时,小钰开始接受口语训练,以视觉、触觉代替听觉,学习说话,过程颇为艰辛。对着镜子,观察口型变化;把手举在唇前,练习气流控制;用手触摸喉部,感受声带的震颤。
  “练了很久,成千上万遍吧,才学会‘爸爸’、‘妈妈’。”回想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的情形,母亲声音哽咽。那些年,她全天在家照顾小钰,两人朝夕相处,彼此交流却只能依靠表情与肢体动作。
  九岁时,小钰被送往当地的特殊学校,随后转至城里的一家特教中心寄读,直到高中毕业。在那里,他学会了手语,学会了识字、写字,学会了使用电脑,还结交了一群聋友。
  去年从特教中心毕业后,小钰回到镇上,在一家工厂上班,打印铭牌上的字母和数字。他攒了两个月的工资,2500元,买下一辆二手摩托。
  “很酷。”他在纸上写道。长期缺乏口语交流,如今的小钰已不会说话。一张纸、一支笔,以及手机上的记事本软件,这是他与听力正常者交流的主要工具。与母亲之间,也是如此。
  
每晚,他们置身同一个寂静世界,并肩作战。他们的游戏ID,统一挂着“Deaf”的前缀
  “聋爷”和“勇哥”驾驶机甲,左冲右突,击溃一波波蜂拥而至的机械怪兽。敌人从地面和空中发动猛攻,基地内炮火横飞,战况惨烈。这一切,发生于一片静默之中,静得令旁观者感到有些诡异。
  这个世界若按下静音键,会是怎样?人们相互交谈,却没有声音;磁带缓缓转动,却没有音乐飘出;走在树林里,没有小鸟的啼鸣,没有溪水的潺潺,也没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三十多年来,聋爷和勇哥每天面对的,便是这样一个静默无声的世界。两人相识颇为偶然。去年年初的一天,勇哥在游戏中驾驶坦克,发现对面有一位玩家名叫“廊坊聋人”,便上前打招呼,询问对方是否聋人。
  “廊坊聋人”就是聋爷。聋爷六岁时因药物中毒失聪,听力损失达到120分贝。
  两人同为射击游戏爱好者,遂结为亲密战友。他们觉得,玩游戏的聋人肯定不只他俩,便在各自的游戏名字前加上“Deaf”,游戏房间也注明“聋人”字样,以便其他聋友看见后,主动加入。
  不久,一支名为“聋人也疯狂”的战队诞生。战队简介写道:“这是一个兄弟不抛弃、不放弃的战队。”
  今天,这支战队已有一百多名成员,均为听障人士。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每晚,他们置身同一个寂静世界,并肩作战。他们的游戏ID,统一挂着“Deaf”的前缀。
  “我们自豪。我们是特殊的战队,也是更有特色的战队。 ”勇哥写道。
  
  

二、聋人也疯狂

  
后视镜对他来说尤其重要,正如玩射击游戏时,他必须借助雷达地图,了解周遭环境的变化
  一路上,小钰格外注意周围的交通状况,听不见车辆的喇叭声,后视镜对他尤为重要。如同玩游戏时,他必须借助屏幕左上角的雷达地图,了解周遭环境的变化。
  小钰玩射击游戏已有十多年,中学时经常与聋友一起泡网吧。虽然无法以语言交流,但游戏中的他们配合默契。去年10月,他在一款射击游戏里遇见了“聋人也疯狂”战队,便加入进去。
  小钰很快成为战队高手。在这款游戏中,善于识别并利用声音,被认为是高手的必备素质。走路的声音、落地的声音、拆弹的声音、投掷烟雾弹的声音、手雷命中目标的声音,各不相同。借助声音,玩家可以判断对手的方位、距离,以及所使用的武器类型,还可以故意制造动静,迷惑对方。
  “聋人也疯狂”的队员们做不到这些。“我们靠自己的眼睛和脑子。比如玩爆破的时候,要多多留意雷达,雷达是我们的命。同时还要多多留意周围的敌人。”
  部署战术时,他们以打字代替语音聊天。战斗时,他们静步行走,虽然速度较慢,但可以避免被对手察觉。他们随时观察雷达地图,当一个红色“X”出现在地图上时,表示该处队友已阵亡,附近有敌人出没。
  “我们不能用语言,但我们知道怎么配合。”小钰写道。与普通玩家相比,他们必须保持更高的注意力、更快的反应力,以及更出色的团队合作,才有可能取胜。
  
战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许谩骂队友,不许谩骂其他战队,造成严重后果者将直接除名
  “输不起还骂人,郁闷!”“小Y”抱怨道。玩游戏时,有个玩家在私聊频道里追着他爆粗口。
  “他不知道咱们是什么人。”小钰安慰道。
  从小失去听力的听障者,文字表达能力往往较弱,词汇贫乏、语序颠倒、概念不清。即便打字交流,也总是辞难达意。在网上,被人误解、歧视,甚至遭受辱骂的事情,时有发生。
  “聋人也疯狂”战队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不许谩骂队友,不许谩骂其他战队,造成严重后果者将被直接除名。“但别的战队要是不讲道理,我们也是不客气的,否则会让人看不起,认为我们好欺负。这是一个战队的面子问题。”聋爷写道。
  去年年底,儿子出生后,聋爷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白天,他在一家汽车部件厂上班,晚上,照顾八岁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等大家都睡了,才有空玩会儿游戏。无暇管理战队的他,把队长的位置让给了小钰。
  担任队长后,为扩大战队规模,小钰在各大论坛和贴吧上发布招募贴,但屡屡被管理员删除。他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专门存放战队的各种游戏截图,以作为战队宣传之用。
  “成绩不错,还有战队人多在线的时候,就会截图。”小钰解释道。其中一张是去年年底,他们与一支正常人战队交手,取胜后的游戏画面。
  “我们是聋哑人,算是听不见,不好说话。我们就是普通人一样啊。”小钰写道。
  
  

三、语音以外

  
“我喜欢这种灭团无数次、推倒BOSS后的成功激动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很少很少”
  加入“聋人也疯狂”前,小钰是另一支普通战队的成员。队友们在语音频道上聊得热火朝天,问他怎么不说话。“我告诉他们,实在不好意思,我是聋人,根本听不见,不会说话,只能打字。”
  尽管如此,小钰仍会每天挂在战队的语音频道上,为的是给战队“做贡献”。
  今天的网游公会或战队,招募成员时,往往要求对方必须使用语音聊天软件,以便在游戏中接受语音指挥。今年3月,一位名叫“不战不归”的听障玩家在《魔兽世界》国服官方论坛上发帖,讲述自己因无法语音聊天而四处碰壁的经历:
  “我发现战场评分和下10人副本、25人副本几乎全部必须上YY(注:一种语音聊天软件)。我看到世界喊话组人,我就一遍一遍的问:不上YY行吗?各种回复几乎全是一致的:不行!当然还有些人说带带试试,但是一进去几乎灭团。为什么?因为打怪需要YY配合。他们讲什么我不知道,不知道需要注意哪些什么的。”
  这些副本的攻略视频,“不战不归”反复看过上百遍,但有些画面太模糊,或没有字幕,他无法理解。
  “我不聪明也不笨,只是给我下副本的机会太少了,我都没能摸索出规律来。……我喜欢这种灭团无数次、推倒BOSS后的成功激动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很少很少。”这位已经升至90级,却还是只能做做日常、刷刷勇气、偶尔打打幻化副本的熊猫人战士叹道。
  
“我们不得不单打独斗,看似鲁莽,毫无章法,其实我们只是希望尽一份自己的力”
  “不战不归”并非个例。2010年,国外一位《魔兽世界》玩家因事故导致听力严重受损。经历了无法与人沟通的痛苦后,他试图从游戏中重拾友情与自信。
  他返回相处四年的公会。尽管接纳了他,但得知他无法使用语音聊天后,公会还是将他排除在了副本队伍之外。他找会长理论,结果被开除出公会。他尝试加入其它公会,均因同样问题而被拒之门外。
  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公会的做法无可厚非,正常人的足球队不招收聋人队员,与此同理;有人认为这毕竟只是一款游戏,公会不该剥夺会员的正当权利;也有人认为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特殊玩家的需求。
  类似“聋人也疯狂”战队,《魔兽世界》美服上活跃着若干由听障人士自发组建的聋人公会。较知名的,如部落公会“Durus Veritas”,成员三百多人;部落公会“That Deaf Guild”,成员两百多人;今年年初刚成立的联盟公会“Golden Silence”,成员近百人。
  “Golden Silence”公会发起者之一“Raylei”在招募贴中写道:“我从不用语音聊天软件,因为那对我毫无意义。外人很难理解我们的感受,他们只用语音聊天,从不在聊天框里打字。我们不得不单打独斗,看似鲁莽,毫无章法,其实我们只是希望尽一份自己的力。”
  
  

四、字幕标准化

  
无论市场多大,无论产品多畅销,一个行业若对边缘群体漠不关心,始终无法真正成熟
  今年5月,一位国外玩家在Reddit社区发了一张《塞尔达传说:时之笛》截图:他扮演的林克站在“迷失森林”(Lost Woods)入口处,标题是“身为一名听障玩家”。
  “迷失森林”是游戏的一处迷宫,迷宫内漆黑一片,玩家必须凭借听力,跟随音乐飘来的方向前进。方向正确时,音乐声会变大,反之则减弱。这位听障玩家在“迷失森林”里绕了三个小时,找不到出口。
  七百多条跟帖,有类似经历者不仅是听障人士,还包括其他特殊病症的患者。一位玩家写道:“我没有听力障碍,但我有严重的恐声症(hyperacusis)。这意味着,外界的一切声音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玩游戏时,我不得不把所有声音统统关闭。”
  以声音作为玩点或提示,这在今天的游戏中并不少见,但同时为听障人士提供替代解决方案者却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如《刺客信条》,作为一款注重剧情的游戏,包含大量语音对话,却未提供任何字幕。
  “游戏开发者缺乏无障碍意识,这是症结所在。有一位设计师,在解释为什么不给游戏添加字幕时,给出的理由竟然是:‘那会毁了游戏的视觉效果’。”雷德·金鲍尔(Reid Kimball)批评道。
  雷德·金鲍尔是美国的一位游戏设计师,十多年来致力于游戏无障碍化的推动。他本人也是一名听障者,尽管植入了人工耳蜗,听力依然不佳。
  
欧美电视行业对于字幕的使用有严格规范,而游戏字幕的标准化脚步却迟迟未能跟上
  十多年前,玩一款射击游戏时,因听不见门后传来的“炸弹”的叫喊声,雷德控制的游戏角色一次次被突如其来的爆炸炸死,他由此萌生了为听障玩家服务的念头。
  雷德的第一个目标是《毁灭战士3》。这款游戏对听障者极不友好,剧情、对话、语音日记及视频,均无任何字幕。征得原开发商同意后,雷德和他的团队制作了一款字幕插件,为游戏中的对话,以及怪物、武器、环境等音效,配上文字,并添加了一个可显示声源位置的声音雷达系统。
  2006年国际独立游戏节上,这款字幕插件被提名为《毁灭战士3》最佳MOD。
  “字幕背景不透明,挡住了一部分画面。而且分辨率越低,挡住的部分越大。”一位玩家试用字幕插件后,抱怨道。雷德意识到,游戏无障碍并不仅仅是添加字幕这么简单。
  2010年,雷德为PS3游戏《暴雨》制作了一小段字幕,以此为范本,总结游戏字幕处理时所需注意的事项。《暴雨》虽有字幕,却并不完善。例如,在一间公寓门口,听力正常者会听见屋里有一名遭受攻击的女子正在尖叫。这些尖叫声没有任何文字描述,听障者很可能错过这段剧情。
  对于字幕的使用场合及标准,欧美电视业有严格规范。以BBC为例,其绝大多数电视节目均配有字幕,不仅如此,英国通讯管理局(Ofcom)还对字幕的大小、位置、字体、颜色、播放速度等,设定了统一标准。而游戏字幕的标准化脚步却迟迟未能跟上,字幕不完整、文字难辨读、不同说话者不加以区分等问题普遍存在。
  “无论市场多大,无论产品多畅销,一个行业若对边缘群体漠不关心,始终无法真正成熟。”雷德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听力不断下降。总有一天,当我们老去,玩游戏也将离不开字幕
  2007年,《光晕3》发售,全球销量迄今已逾千万,国外游戏媒体纷纷打出9.5分以上的高分,甚至满分。而英国的一家小网站,却只给了它“D”的评价。
  这家名为“Deaf Gamers”的网站创办于1999年,站长卡尔·维利特斯(Carl Willetts)。协助妻子完成一篇听力相关的论文时,卡尔发现,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游戏并未标注是否适合听障人士。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这家网站,站在听障者的角度上,点评游戏。十多年来,网站已发布近两千款游戏的评论。
  除图像、剧情、可玩性外,卡尔还加入了对听障易用性的考察。他制订“听障玩家分级标准”,评分等级由“A”至“E”。“A”表示听障者可充分享受与普通人相近的乐趣,“E”表示听障者无法独立游戏。
  《光晕》一代至三代,因未提供对话字幕,被Deaf Gamers网站打出低分。与之对比,《半条命》一代仅获3.5分,二代却获得9.6的高分,卡尔称赞道:“它告诉整个行业:一款对听障者友好的游戏应该是怎样的。”
  《半条命》编剧马克·雷德劳回忆说,一代发售后,他收到不少听障玩家写来的信,抱怨游戏没有字幕,导致他们无法理解剧情。雷德劳询问程序员杰·史泰利,后者告诉他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而且不会增加多少成本。六年后,《半条命2》不仅加入对话字幕,并且为所有重要音效配上了文字说明。
  “看电视,我喜欢打开字幕。因为很多时候,我不得不把音量调低。有时,演员口音太重,我听不太明白。我的听力已大不如前,总有一天,我玩游戏也会离不开字幕。”雷德劳说。
  
  

五、亲密战友

  
与母亲交流主要依靠纸笔。写字速度慢,且无法表达情绪,小钰觉得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别扭
  小钰玩游戏时,弟弟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一个小时过去了,除了键盘和鼠标的敲击声,房间里再没有其它声音。
  弟弟比小钰小九岁,两人平时交流不多。弟弟掌握的手语,仅限于敲键盘、打电话等简单手势,表示他也想玩会儿电脑或手机。家里只有一台电脑,小钰外出或睡觉时,弟弟才有机会好好过把瘾。
  鼠标旁,放着一本名为《从聋到龙》的书,是特教中心的老师送给小钰的。小钰在书的三个地方作了折页标记,一是教聋人如何使用网上聊天工具,一是教聋人如何扩大视野和见识,另一处是为母亲折的——“家长学习手语的途径”。
  母亲仅会少量手语,两人交流主要依靠纸笔。写字速度慢,且无法表达情绪,小钰觉得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别扭。所以,只在有重要事情需要与母亲商量时,他才会主动找她。
  “他觉得,和你们正常人交流很费劲。其实他累,我也累。他着急,我比他更着急。我说的意思,他没法明白。”母亲说。看见孩子坐在电脑前,兴高采烈地对着摄像头以手语比划时,她会羡慕。
  母亲不会上网,不懂游戏,也不知道什么是战队。听说小钰成为一群玩家的“头头”,她既欣慰又担心。欣慰是因为孩子有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好,担心是怕孩子沉迷游戏。加入聋人战队后,小钰经常和队友们一起玩到凌晨四五点,甚至通宵。
  母亲想找小钰好好聊一聊游戏的事儿,却不知该从何谈起。
  
战队的一位队友最近碰上了不少烦心事,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鼓励他,替他打气
  小钰按了按门铃,不确定门铃有没有响,便又用力拍了拍门。
  进屋后,他摘下头盔,放在沙发上。屋里站着五六个人,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小钰的表弟今年参加高考,分数线刚刚公布,他的成绩达到了本科录取线,大家正在商量填报志愿的事。
  小钰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掏出手机,独自玩了起来。他已经习惯了在别人聊天时,自己做自己的事。
  吃饭时,一家三代围坐桌前,继续刚才的讨论。小钰的姨妈特意为这顿庆功宴买了瓶好酒。表弟起身,向长辈们一一敬酒。小钰坐在表弟身边,低头用手机打字,与群里的队友们聊天。
  “老婆出去买菜了,儿子正在我身边睡觉。我不敢玩,怕吵醒儿子。”聋爷写道。
  “输了就来咱们战队。”勇哥写道。有聋人玩家上门单挑,勇哥开出条件:对方输了的话就加入战队。
  “群里有没有做蛋糕的?”悟力问。他准备学习烘焙蛋糕,今后往这方面发展。悟力的家人最近被查出肺部肿瘤,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鼓励悟力,替他打气。
  “蓝屏代码是什么?”阿伟的电脑频繁死机,小钰帮他查找原因。小钰是电脑高手,亲戚朋友的电脑出了什么问题,都会找他帮忙。毕业后,他曾经去一家电脑维修店找工作,因为难以同顾客交流,没被录用。
  “这孩子如果能说话,肯定很活泼。”母亲看着低头打字的小钰,说,“带他出去,别人和他讲话,他没反应。聚会时,其他父母都在聊自己的孩子怎样怎样,说实话,心里是会有点难受。”
  吃完饭,其他人留在客厅聊天,小钰躲进卧室,在手机上安静地玩起了游戏。因为听不见声音,又担心影响他人,买回新手机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结束语


  告别与见面同样简单。初次见面是在长途汽车站前,我朝小钰走去,他指指我,我点点头,他转身指了指摩托车。告别时,我冲他挥挥手,他也笑着冲我挥挥手。没有多余的客套。
  中国的听障人口数量已达2780万人,50人中间即有1人为听障者。由于交流困难,无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听障者均很少与听力正常者往来。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他们,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圈子。
  而在游戏中,在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下,这层障碍被打破。听说“不战不归”的遭遇后,一位《魔兽世界》国服玩家写道:
  “我们会有一位聋哑玩家,……和他‘讲话’都是要靠猜才能弄明白他的意思。我当团长时一般开荒不带他,不过开荒顺利了就一定会留给他一个位置,而了解情况的会员都不会因为他偶尔的错误而责怪他。他自己也非常努力,开始操作比较差,后来意识和操作都有了很大提升。
  “游戏在于交友与沟通,装备绝对不是第一。谅解与宽容才能让你体会更精彩的世界。”

《见证》“游戏无障碍”系列专题:《视障者的游戏世界》
《听障者的游戏世界》
《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上)》
《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下)》
《脑瘫患者的游戏世界(上)》
《脑瘫患者的游戏世界(中)》
《脑瘫患者的游戏世界(下)》
作者: GAYBL    时间: 2013-7-22 10:34

任天堂、微软和育碧必须死,是不是这个理?
作者: refus001    时间: 2013-7-22 17:13

棒鸡这点确实应该黑到死。
队友对话出个字幕难为了你???

次时代游戏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