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杂谈] 马自达终于彻底放弃性能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4 11:08     标题: 马自达终于彻底放弃性能了?

全新马自达3海外试驾活动中,马自达工程师透露给海外媒体,全新马自达3 MPS车型将搭载一台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00马力。而动力系统变化的同时,外观部分,发动机舱盖的散热口设计也会被取消。除此之外,另有海外媒体表示,新车还有望配备一台2.3升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60马力,峰值扭矩380N·m,不过上述信息并未获得官方证实。

曾经非常欣赏的日本厂商,终于完全丢弃了自己的独立风格。
以后这个级别这个价位只剩下福特和大众竞争了?
作者: 雾桑    时间: 2013-7-14 11: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非常欣赏有什么用,关键看你买不买啊。
叫好不叫卖不行哪。
作者: minkim    时间: 2013-7-14 12:3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00马力还不行?
作者: ashbringer_k    时间: 2013-7-14 12:38

2.0NA 200匹  猛男要求高了点吧

不到300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运动型的路数?
作者: 史蒂文_福克斯    时间: 2013-7-14 12:38

马自达不是现在在卖外形吗
作者: jazzgao    时间: 2013-7-14 12:38

2.0的NA有200P马力还可以了。
作者: EG瘦AA    时间: 2013-7-14 12:40

马自达放弃性能是明智的,对马自达这种小车厂来说,整天把钱研发性能就是早死。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4 13: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如果价钱便宜的话我觉得市场还是很好的
我比较喜欢本田si以及这次马三mps的定位,又轻又快适合加涡轮后期改装底盘又好有lsd的话感觉比较喜欢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13: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马3 mps一向是2.3T的。
现在全新一代改用2.0NA不就是主动退出这一级别的竞争了么?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4 13:46

这个级别,缺乏2.0T引擎的确无法立足。
2.3T那个机头实在太老了,继续修修补补是没必要了,只能退出竞争。
作者: kerorozhou    时间: 2013-7-14 13:50

mps是不是对应的是gti和st啊?
那这个机头有些弱了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4 13: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但是,猛男,上代gti也才200马力而已
虽然扭矩宽广度不如涡轮,但是以性能车的使用需求来看,低扭我觉得不太重要吧
另外本田si也属于同一级别,目前也才200马力
虽然卖的不好。
我个人觉得马自达可能仍然把这车定位于价格低gti半级的程度上,市场前景可能更好些。
不过这个2.0比他自己2.5发动机马力都大看上去不太好令人接受啊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4 13:5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楼上一个武松一个猛男这属于影分身发言吗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13: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mps一直跟gti直接竞争的啊,现在等于退出竞争了。看看新ST和gti7代的数据。

倒是这个机头用在mx5上,就直接和86干上了。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13: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在厕所蹲坑用ipad,上面id是武松:D
作者: AndMe    时间: 2013-7-14 14: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马自达搞个天空就搞了那么多年
分家后福特现直接能新发动机接上,马自达一下子就落后一大截,技术力差太多了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14:1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分家前NA时代,马自达的mzr可是一向比福特的duratec搞得好,事实上duratec只是mzr的缩水版本。

当然,这和福特当时没有大力开发亚洲和欧洲市场有关,缺乏中小排量发动机。不过福特技术底蕴还是很足的,一发力就都出来了。

马自达不会缺技术。还是缺钱。
作者: kerorozhou    时间: 2013-7-14 14: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让国内车厂收了吧,这样就有钱了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4 14:57

欣赏马自达的现在多买进口ATENZA,可能MPS出时就不会是2.0NA了:D
作者: bbyeahr    时间: 2013-7-14 15:26

你们让type-r情何以堪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4 15:3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现在的福特发动机也就是durotec发展而来,本质上还是马自达的技术吧?我倒不觉得福特发动机技术有多好,也许我脑补了,但是我觉得加更大的涡轮算不上什么技术,福特的turbo lag也没解决好,燃油经济性也不好,涡轮介入也不早,和马自达实打实的提高发动机能力相比差不少。
欧洲车子卖概念居多,日系踏踏实实提高发动机技术的努力博得了我很大的好感。加大涡轮这种事情,改装厂都可以做。
作者: nosmoking    时间: 2013-7-14 16:3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Xperia TX)

日本国内消费者对性能车退烧,日本厂家都没有研发的动力了
看看现在日本的电视全是小型MPV和箱型车的广告
作者: AndMe    时间: 2013-7-14 16: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14:1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分家前NA时代,马自达的mzr可是一向比福特的duratec搞得好,事实上duratec只是mzr的缩水版本。

当然,这和福特当时没有大力开发亚洲和欧洲市场有关,缺乏中小排量发动机。不过福特技术底蕴还是很足的,一发力就都出来了。

马自达不会缺技术。还是缺钱。
那是市场细分需要,2.3的都是全部都有
但是2.0开始就不是了,福特少了vvt,马自达少了可变进气管,所以福特用倒置发动机不过还是补不回来vvt的好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4 17: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引用:
原帖由 @toshiya115  于 2013-7-14 14:57 发表
欣赏马自达的现在多买进口ATENZA,可能MPS出时就不会是2.0NA了:D
买个毛,马自达就不适合做中型车
作者: 善良的大灰狼    时间: 2013-7-14 18:25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4 13: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楼上一个武松一个猛男这属于影分身发言吗
对喷起来才喜闻乐见呢:D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4 18:25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4 15:3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现在的福特发动机也就是durotec发展而来,本质上还是马自达的技术吧?我倒不觉得福特发动机技术有多好,也许我脑补了,但是我觉得加更大的涡轮算不上什么技术,福特的turb ...
的确脑补了:D
现在主流直喷涡轮技术可不是改装厂那种大涡轮。都是小涡轮。
而且要满足排放情况下拼调教。
bmw的双涡管1250转就出350牛米的峰值。奔驰的2.0TAMG那么高的数据还能满足调教并且扭矩出得早,都是实力的体现。
马自达根本就没有财务能力去开发主流的直喷涡轮技术,现在除了BBA大众,福特通用外,中小厂商只有斯巴鲁跟上了。丰田点了其他的科技树,不过研发能力和财务能力放在那里,马上也要上了。

内燃机技术早就到瓶颈了,踏踏实实是做不好NA发动机了,没用,sky只不过是无奈的妥协而已。

另外,马自达和福特不是一个档次的厂商,福特的技术积累和财务能力不是马自达可以比的。
从1.0T开始,各种三缸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配合直喷涡轮,战线极长,光V8就有5.0/5.8/6.2三种。
马自达就那几个四缸发动机,加上北美一个3.7V6,其他就没了。差距太大了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18: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上面的统计我忘了财大气粗的现代了:D
作者: oando    时间: 2013-7-14 18:5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3GS/4/4S

原来涡轮技术这么牛B阿,地球就那么几家能造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4 18:5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7-14 18:25 发表
的确脑补了:D
现在主流直喷涡轮技术可不是改装厂那种大涡轮。都是小涡轮。
而且要满足排放情况下拼调教。
bmw的双涡管1250转就出350牛米的峰值。奔驰的2.0TAMG那么高的数据还能满足调教并且扭矩出得早,都是实力的体现。
马自达根本就没有财务能力去开发主流的直喷涡轮技术,现在除了BBA大众,福特通用外,中小厂商只有斯巴鲁跟上了。丰田点了其他的科技树,不过研发能力和财务能力放在那里,马上也要上了。

内燃机技术早就到瓶颈了,踏踏实实是做不好NA发动机了,没用,sky只不过是无奈的妥协而已。

另外,马自达和福特不是一个档次的厂商,福特的技术积累和财务能力不是马自达可以比的。
从1.0T开始,各种三缸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配合直喷涡轮,战线极长,光V8就有5.0/5.8/6.2三种。
马自达就那几个四缸发动机,加上北美一个3.7V6,其他就没了。差距太大了
马自达那个v6是福特的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19:1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技术上有啥牛逼的?现在内燃机技术就这样了,发动机方面,除了一些细节和专利,谁能一枝独秀?

现在比拼的就是硬实力,谁财务状况好,谁经营得好就谁牛逼。

比如丰田和大众,想发展涡轮就发展涡轮,想发展混动就发展混动,而且一做就能做好,为啥?有钱呗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19:21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Sanguinius    时间: 2013-7-14 22:12

确实,内燃机顶破天就那个30~40%的效率。。。赶紧换新能源才是正道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4 23:1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19: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技术上有啥牛逼的?现在内燃机技术就这样了,发动机方面,除了一些细节和专利,谁能一枝独秀?

现在比拼的就是硬实力,谁财务状况好,谁经营得好就谁牛逼。

比如丰田和大众,想发展涡轮就发展涡轮,想发展混动就发展混动,而且一做就能做好,为啥?有钱呗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19:21 通过手机版编辑  
首先我不同意有钱就能做好开发,各个业界里都有很多反例,微软就是例子。我自己是做开发的,清楚得很。
然后你认为内燃机开发没有技术含量和认为涡轮只有欧洲公司才有能力开发自相矛盾了。
就因为自然吸气难以提高效率才显现出把2.0自然吸气做出200马力的两田马自达技术开发能力牛逼。缸内直喷加涡轮真有技术含量?之前就有帖子争论过这事了。油品要求高,mpg不说和混动比,就是和本田大地之梦比都毫无优势。唯一的好处就是逃避排量税。即使天籁凭借好的变速箱和蒙迪欧也有着同样的油耗
宝马双涡管算是不错的技术,但是福特的发动机真没看出有什么可以藐视日系的资本。新mps可能0104之类的没有st,gti快,但是不代表技术上比这些涡轮车差。在其面向的市场和所定的价位可能更有其价值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23: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33用IT业和传统汽车产业比?:D

在新能源彻底替代内燃机之前的汽车产业,已经不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了。看看汽车销量榜和品牌价值榜,就足够为汽车行业奠定座次了,只有销量和市值接近的厂商间才存在竞争。无论BBA还是双田福特通用,都没有特别大的技术优势,比的就是市场和财务。

宝马即使没有应用双涡管,也还是宝马。

现实很残酷,马自达是小厂,只能在很多领域放弃竞争,不是什么技术问题。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23:31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4 23:44

LS马3车主不用纠结了,
我总结下我的观点,马自达在技术上,无论比福特通用还是双田日产,都没什么劣势。

马自达跟不上竞争的唯一原因是它不是一线厂商,资金规模不够,只能放弃。
这是残酷的现实
作者: moomoo333    时间: 2013-7-14 23:56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4 23: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首先我不同意有钱就能做好开发,各个业界里都有很多反例,微软就是例子。我自己是做开发的,清楚得很。
然后你认为内燃机开发没有技术含量和认为涡轮只有欧洲公司才有能力开发自 ...
行了,帮马自达找了那么多借口,我们就看看现实吧。
马自达能跟福特打吗?能跟大众、BBA这些欧洲车打吗?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5 00:06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23:2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33用IT业和传统汽车产业比?:D

在新能源彻底替代内燃机之前的汽车产业,已经不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了。看看汽车销量榜和品牌价值榜,就足够为汽车行业奠定座次了,只有销量和市 ...
洗牌不可能,重新振兴总是可能的,不用IT行业来比,通用汽车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马自达已经放弃了很多啊,专注于买菜和性能一点的买菜车。不可能连发动机开发都失去竞争力,我也没听说直喷涡轮这种技术要有钱才能玩得起。这个依据在哪里啊?我只听说底盘开发的资金消耗巨大,但是人马自达新的skyactive底盘不是也很好么?
前面不是已经有人回了么,日系车主要市场对涡轮不感冒。我觉得日系车哪怕和欧洲车做成一样,就外形来看,欧洲人也是不爱日系那套的。(当年马三和福特福克斯的例子就够说明了)
离题一点
我现在觉得,对于收入颇丰,愿意砸钱的汽车爱好者来说,欧系车不错,总能刺激你的购买欲望。但是3年基本也就要换了,再往后故障频出,残值也很悲惨,宝马漏油,福特漏油,大众通用各种小毛病。总之,就是愿意烧钱的可以买
对于收入一般,或者有钱但不爱花时间在研究汽车的人身上,日系车最好,没钱的不用花钱,有钱的不用花时间在车子维修上。故障相对少,二手卖出残值也很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ST确实很棒,drag race比本田Si快个半秒1秒的,但是如果考虑到运气不好没多久就开始漏油要折腾换变速箱或者换油封等等麻烦事情,这1秒的优势怎么也抵不过我在4s折腾2天浪费的时间。如果真的在意drag race,花点钱改就行了。但是如果不在意drag race,真心不想去4s维修。没这时间和精力。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5 00:07

引用:
原帖由 moomoo333 于 2013-7-14 23:56 发表

行了,帮马自达找了那么多借口,我们就看看现实吧。
马自达能跟福特打吗?能跟大众、BBA这些欧洲车打吗?
喷了,怎么打?用直拳打吗?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5 00:09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13-7-14 23:44 发表
LS马3车主不用纠结了,
我总结下我的观点,马自达在技术上,无论比福特通用还是双田日产,都没什么劣势。

马自达跟不上竞争的唯一原因是它不是一线厂商,资金规模不够,只能放弃。
这是残酷的现实
我毛都没纠结。下一辆车很可能不是马自达了。
对于mps,我的看法是还可以观望。说这么多只是不同意“直喷涡轮更先进”这个说法而已。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00:15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5 00:06 发表


洗牌不可能,重新振兴总是可能的,不用IT行业来比,通用汽车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马自达已经放弃了很多啊,专注于买菜和性能一点的买菜车。不可能连发动机开发都失去竞争力,我也没听说直喷涡轮这种技术要有 ...
点新科技树当然需要财力,你以为那么容易?
马自达就是玩不起,何必否认?
GM和福特不是马自达可以比的,人家家底和市场占有率在那里,调整经营和品牌战略马上可以走出来。

现在世界经济和日本经济都不好,马自达这种小厂商只有紧缩成本,只求能活下来,熬到经济形势好转再作打算。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00:17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5 00:09 发表

我毛都没纠结。下一辆车很可能不是马自达了。
对于mps,我的看法是还可以观望。说这么多只是不同意“直喷涡轮更先进”这个说法而已。
你喷错点了,我从没表达过涡轮先进,我一直在说研发成本和经济形势导致马自达的现状。

直喷涡轮不是啥先进技术,但的确是当今潮流。你看到今天,丰田日产也不得不跟。
但人家有钱,只要投入,想跟就能跟上。

至于mps,没啥好观望的,人家已经退出红海,不把自己和大众福特放一起竞争,改走其他路线了。

[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3-7-15 00:30 编辑 ]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5 01:58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7-15 00:15 发表

点新科技树当然需要财力,你以为那么容易?
马自达就是玩不起,何必否认?
GM和福特不是马自达可以比的,人家家底和市场占有率在那里,调整经营和品牌战略马上可以走出来。

现在世界经济和日本经济都不好,马 ...
虽然我也不知道马自达到底有多大有多小,但是怎么感觉您手里正握着福特通用马自达三家财务报表一样
大概三家研发预算表您也有一份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家大业大的福特要马自达来研制自己的直列4缸发动机。马自达明明“玩不起”啊,哪里来的财力研发科技。
原来觉得自己挺脑补的,呵呵,这种脑补对脑补的讨论没啥意思。我又不是马自达的股东,要我在这里给人家摇旗呐喊。
结束睡觉。

[ 本帖最后由 mephala 于 2013-7-15 01:59 编辑 ]
作者: 正版万岁    时间: 2013-7-15 08:05

2.0自吸有200马力良心啊

你急啥,肯定有Speed 3出来的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像斯巴鲁一样拖啊拖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0:11

这有什么好惊讶的,以前马自达还有C级车,D级车,转子跑车,中巴车,到现在还有不太卖得掉的皮卡,ROADSTER,迟早一个个挂掉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0:14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5 01:58 发表

虽然我也不知道马自达到底有多大有多小,但是怎么感觉您手里正握着福特通用马自达三家财务报表一样
大概三家研发预算表您也有一份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家大业大的福特要马自达来研制自己的直列4缸发动机。马 ...
所以说,你连马自达多小福特通用多大也不知道,你说你自己脑补也的确没说错:D

其实很容易就知道这三家的财报的.
去年全年马自达的全球产量才100多万台,销量统计88万台.
去年福特全球销量是570万台,通用是928万台.

全年的财报,福特基本是马自达的10倍以上,通用更不用说了.
去年500强统计,福特排44位
销售额1363亿刀,利润202亿刀,资产1783刀,市值475亿刀.
GM和丰田更高.

马自达排428位.
销售额250亿刀连福特的零头都不到.

有概念了吗?

至于用马自达研发,福特70年代就开始拥有马自达的股份,90年代基本控制了马自达的所有部门,利用马自达开发小排量发动机是当然的事情.这也是福特控股马自达的目的之一.
就像苹果收购C3,POLY9等多个地图公司,来拓展地图业务,你能说苹果自身缺乏开发能力么? 人家这是用资产换取效率.
当时福特占用了马自达的生产线,利用马自达平台直接出了不少福特标的换牌车.
后来福特财务不佳,开始剥离品牌,奉行一个福特的政策,七个品牌剥离四个,马自达是被剥离的最后一个品牌.

从全球所有汽车企业的排名来说,
马自达比铃木和塔塔都低,
排在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三菱.

说马自达是小公司你没意见吧:D

[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3-7-15 11:01 编辑 ]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0:18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0:11 发表
这有什么好惊讶的,以前马自达还有C级车,D级车,转子跑车,中巴车,到现在还有不太卖得掉的皮卡,ROADSTER,迟早一个个挂掉
那时候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期,也是日本企业发展的爆发期,日系经典车层出不穷.
作者: AndMe    时间: 2013-7-15 10: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引用:
原帖由 @mephala  于 2013-7-15 00:06 发表
洗牌不可能,重新振兴总是可能的,不用IT行业来比,通用汽车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马自达已经放弃了很多啊,专注于买菜和性能一点的买菜车。不可能连发动机开发都失去竞争力,我也没听说直喷涡轮这种技术要有钱才能玩得起。这个依据在哪里啊?我只听说底盘开发的资金消耗巨大,但是人马自达新的skyactive底盘不是也很好么?
前面不是已经有人回了么,日系车主要市场对涡轮不感冒。我觉得日系车哪怕和欧洲车做成一样,就外形来看,欧洲人也是不爱日系那套的。(当年马三和福特福克斯的例子就够说明了)
离题一点
我现在觉得,对于收入颇丰,愿意砸钱的汽车爱好者来说,欧系车不错,总能刺激你的购买欲望。但是3年基本也就要换了,再往后故障频出,残值也很悲惨,宝马漏油,福特漏油,大众通用各种小毛病。总之,就是愿意烧钱的可以买
对于收入一般,或者有钱但不爱花时间在研究汽车的人身上,日系车最好,没钱的不用花钱,有钱的不用花时间在车子维修上。故障相对少,二手卖出残值也很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ST确实很棒,drag race比本田Si快个半秒1秒的,但是如果考虑到运气不好没多久就开始漏油要折腾换变速箱或者换油封等等麻烦事情,这1秒的优势怎么也抵不过我在4s折腾2天浪费的时间。如果真的在意drag race,花点钱改就行了。但是如果不在意drag race,真心不想去4s维修。没这时间和精力。
你这个完全是yy了……马自达那个小打小闹的,哪儿够得上日系里面挤,subaru是不是日系,是不是没毛病……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0:54

引用:
原帖由 AndMe 于 2013-7-15 10:4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你这个完全是yy了……马自达那个小打小闹的,哪儿够得上日系里面挤,subaru是不是日系,是不是没毛病……
斯巴鲁现在被丰田控股了,傍上大树了,日子过得很不错:D
否则难免和马自达,三菱去争全球倒数三名的排位.

说到质量控制严格的日系,其实也就是指双田和日产.其它根本挨不上号.

[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3-7-15 11:17 编辑 ]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00

丰田只有斯巴鲁百分之十几的股份,收购算不上,指导运营还差不多

斯巴鲁背后是富士重工,三菱汽车背后是三菱重工(是的,三菱重工现在已经实际控制三菱汽车了),马自达背后隐隐约约有IHI重工的影子,哪那么容易“倒数三位”……
作者: AndMe    时间: 2013-7-15 11: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引用: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7-15 08:05 发表
2.0自吸有200马力良心啊

你急啥,肯定有Speed 3出来的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像斯巴鲁一样拖啊拖
转速上去马力就大了
弄个7500转,高转速发力,人人都能200匹
但是这种车普通人不需要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06

引用:
原帖由 AndMe 于 2013-7-15 11:0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转速上去马力就大了
弄个7500转,高转速发力,人人都能200匹
但是这种车普通人不需要
马自达以前那个C级车“千禧年”,D档大概到4000转升档都很正常

米勒循环嘛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1:09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00 发表
丰田只有斯巴鲁百分之十几的股份,收购算不上,指导运营还差不多

斯巴鲁背后是富士重工,三菱汽车背后是三菱重工(是的,三菱重工现在已经实际控制三菱汽车了),马自达背后隐隐约约有IHI重工的影子,哪那么容易“ ...
去年全球汽车企业排名中,已经没有富士了,直接统计去丰田了.斯巴鲁现在算是丰田旗下品牌.

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要说背后的财团那就没底了:D
前面的数字是500强排名,后面的数字是全年销售额.

350 铃木汽车(SUZUKI MOTOR) 318.171 日本
4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MAZDA MOTOR) 257.489 日本
482 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 228.896 日本

假如吉利和窝窝是分开算的话,吉利就比三菱好一点.窝窝排得挺靠前.
47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233.557 中国

[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3-7-15 11:13 编辑 ]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1:16

引用: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7-15 08:05 发表
2.0自吸有200马力良心啊

你急啥,肯定有Speed 3出来的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像斯巴鲁一样拖啊拖
MPS就是speed3啊,已经是顶级版本了.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19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7-15 11:09 发表


去年全球汽车企业排名中,已经没有富士了,直接统计去丰田了.斯巴鲁现在算是丰田旗下品牌.

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要说背后的财团那就没底了:D
前面的数字是500强排名,后面的数字是全年销售额.

350 铃木汽车 ...
这个你去斯巴鲁官网上看链接就知道了,斯巴鲁的母公司就是富士重工。

日本企业很多“非市场行为的关系”,比较让人费解
作者: samchen0079    时间: 2013-7-15 11:20

其实也没降那么低啊, 还是和CIVIC TYPE R一个级别的.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5 11:20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00 发表
丰田只有斯巴鲁百分之十几的股份,收购算不上,指导运营还差不多

斯巴鲁背后是富士重工,三菱汽车背后是三菱重工(是的,三菱重工现在已经实际控制三菱汽车了),马自达背后隐隐约约有IHI重工的影子,哪那么容易“ ...
IHI在哪?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22

这是富士重工的会社概要,明明白白表明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24

引用:
原帖由 toshiya115 于 2013-7-15 11:20 发表


IHI在哪?
住友和IHI本来就是关联企业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5 11:29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22 发表
这是富士重工的会社概要,明明白白表明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
我查的就是FHI的SHAREHOLDER啊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1:30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19 发表


这个你去斯巴鲁官网上看链接就知道了,斯巴鲁的母公司就是富士重工。

日本企业很多“非市场行为的关系”,比较让人费解
的确挺难理解.
不过斯巴鲁被纳入丰田的品牌统计我觉得挺容易理解.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5 11:31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24 发表


住友和IHI本来就是关联企业
就算住友和住友银行都算到IHI头上,股份才占多少?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5 11:34

倒是三菱汽车实实在在是三菱重工控制的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36

引用:
原帖由 toshiya115 于 2013-7-15 11:29 发表

我查的就是FHI的SHAREHOLDER啊
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 斯巴鲁属于丰田?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5 11:37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36 发表


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 斯巴鲁属于丰田?
实际控制之下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7-15 11:39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36 发表


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丰田是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 = 斯巴鲁属于丰田?
不是说当年好像因为反托拉斯法,丰田才没能彻底收购富士重工么?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40

引用:
原帖由 toshiya115 于 2013-7-15 11:31 发表

就算住友和住友银行都算到IHI头上,股份才占多少?
所以我才说是隐隐约约的影子

马自达历史上技术发展多次得到IHI的技术提携,这两家没点关系也不太可能

其实这也许就和丰田与雅马哈的关系有点像,表面上看两家交叉持股一点点,实际上两家的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鬼子一向喜欢这么搞,所谓的三菱系三井系不就是这样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41

引用:
原帖由 toshiya115 于 2013-7-15 11:37 发表

实际控制之下
指导经营啊,日本人就是用类似的说法,看上去比较暧昧

我之前说大发早被丰田指导经营了,您还非说股份没买过来云云……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1:44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7-15 11:39 发表


不是说当年好像因为反托拉斯法,丰田才没能彻底收购富士重工么?
好像是说丰田在日本已经拿到一半的份额了……
作者: toshiya115    时间: 2013-7-15 11:49

引用:
原帖由 hudihutian 于 2013-7-15 11:41 发表


指导经营啊,日本人就是用类似的说法,看上去比较暧昧

我之前说大发早被丰田指导经营了,您还非说股份没买过来云云……
只要你能找出来67年时丰田已经成为大发最大股东我承认那就是 指导经营或者实际控制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2:10

引用:
原帖由 toshiya115 于 2013-7-15 11:49 发表

只要你能找出来67年时丰田已经成为大发最大股东我承认那就是 指导经营或者实际控制
鬼子的隐晦说法并不容易理解:

As a result of this cooperative alliance, the Toyota Group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all-round corporate group offering all car models from large trucks to minivehicles, with passenger cars as the core, providing a great impetus to the regrouping of the Japa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A dedicated committee took up the issue of finalizing the specifics of the cooperative alliance and, subsequently, the benefits of the alliance were realized in many areas, from new car development to production subcontracting.

起码丰田的社史里面,已经把1967年以后的大发视作TOYOTA GROUP的一员了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2:13

有时候大股东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丰田好像还是TESLA公司的大股东,说明啥?
作者: 爱撕衣李鸿章    时间: 2013-7-15 12:1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2.0 na 200马力这妥妥的性能车啊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5 12: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百公里加速成绩从上一代的6秒变成8秒,的确妥妥的性能车:D
作者: 狗娃    时间: 2013-7-15 12:25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作者: 佐罗来的    时间: 2013-7-15 16:18

我觉得挺有意思,价格区间下来一点,倒是有机会避开GTI7 和ST的锋芒。
问题是不来中国必须死。
作者: AndMe    时间: 2013-7-15 16:5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引用:
原帖由 @佐罗来的  于 2013-7-15 16:18 发表
我觉得挺有意思,价格区间下来一点,倒是有机会避开GTI7 和ST的锋芒。
问题是不来中国必须死。
来了也干不过1.6t,还是必须死……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7-15 17:54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7-15 10:14 发表


所以说,你连马自达多小福特通用多大也不知道,你说你自己脑补也的确没说错:D

其实很容易就知道这三家的财报的.
去年全年马自达的全球产量才100多万台,销量统计88万台.
去年福特全球销量是570万台,通用是928万 ...
在回帖之前我其实是查了一下的,不需要看利润,福特占马自达33.4%股份的时候这部分股本价值大概13.6亿美元。不考虑股价浮动,简单考虑可以认为马自达05年市值在40亿美元左右。
这样规模的公司投入底盘开发我觉得够呛,hold一个发动机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更何况这个公司更穷的时候也独立造发动机研发底盘。没什么根据规模小就开发不起高技术发动机。
保时捷市值也才80亿欧。
总之还是拭目以待吧。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7-15 18:02

造出来也没鸟用,成本高不行啊

看看大众、丰田那个量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13-7-15 18: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越大的公司就越是有良性循环。
量越大,成本越低,投入研发的资金也越充沛,自然而然就良性循环了。

小公司就很惨淡了,就算技术专利不少,但投入产出的资金跟不上,成本难以分摊,就越是不敢投入研发。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13-7-15 18:50 通过手机版编辑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