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3dzzz 于 2013-6-24 07:3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 M032)
就是国内垄断企业的做法,不去考虑用户的感受,只求利益最大化,我们不是不能忍受广告,但youku能不能细分一下广告的时长,2分钟的视频1分钟广告喷了
原帖由 @KOSMOSming 于 2013-6-24 08:2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I
一般不上优酷,b站就能满足我的需求
原帖由 @威尼斯睡裤 于 2013-6-24 09:5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说再多都没用. 中国人就是要靠管的.
微软高层在一次访谈时说过, 根据多年反盗版策略积累的数据来看, 降价根本没效果, 最有效改善的还是法律途径. 所以Win7时期正版价压挺低, Win8价格又上去了
原帖由 @oracle 于 2013-6-24 01:28 发表
首先不少人拿youtube来说事,说youtube如何良心,广告可跳过,分辨率又高。良心是事实,但youtube本来就是特殊情况,在被google收购之前,youtube一直面临盈亏问题,我记得当时还有不少网站质疑youtube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说一直在烧钱,空有全球视频网站第一的名号,变现能力不足,烧完了怎么办。
后来谷歌收购了Youtube,有了这个大靠山,youtube就算不挣钱甚至小亏钱也无所谓了,只是谷歌众多免费业务中的一个。而youtube带来的巨量用户爱好、习惯、倾向等信息,对以广告为生的谷歌是巨大的资源。这一点,是其它视频网站难以企及的。
值得说明的是,在youtube遭遇商业化瓶颈的时候,国外还有不少背景深厚的“旧媒体”视频网站兴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HULU,是NBC和FOX在2007年3月共同投资建立的,还与索尼、米高梅、华纳兄弟、NBA等80多家内容制作商合作,手握一大票版权,走的也是传统电视媒体的路子,靠广告盈利。当时媒体有不少叫好之声,截取一段当年的报道,大致就能知道HULU是怎么回事了:
“大众用户、传统媒体公司和广告商是我们的3个客户,”冯这样告诉我们。
广告是衡量视频网站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库班看好Hulu而唱衰YouTube的一个证据就是前者在每视频营收和每用户营收这两个关键数据上大大优于后者。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Hulu的广告是不可跳过的。这通常被认为会激起用户的反感,但Hulu聪明地化解了这种负面可能。
首先在22分钟的视频中Hulu只搭配2分钟的广告,是电视的1/4,考虑到视频的高质量,这并非不可忍受;同时,用户对广告拥有一定控制权,在某些视频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广告,或者选择在开头看一段电影预告片来抵消广告。事实证明,Hulu的广告效果非常好,若以每千人为单位对广告计费,Hulu的所得比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所得还高。
鉴于youtube只有“用户产生内容”,版权内容完全不能打,看上去劣势很大,但过了几年,互联网的发展结果却并非如此。youtube仍然稳坐全球第一,而HULU也没能走出美国。
回到国内,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可以说,优酷之所以能发家,完全是中国用户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大众品味的体现,所以发展成现在这样也是必然的。
在06、07年那会,国内视频网站刚兴起的时候,优酷有很多竞争对手,土豆、酷六、六间房之类的,甚至包括youtube,但为什么最后优酷一家独大了?因为优酷当年提供了最差的画质——你没看错,就是这个原因,而且这一特色一直保留到 ...
原帖由 @miomibuya 于 2013-6-24 13:40 发表
老实说 优酷的广告是应该灵活点
别几分钟的视频 就来个1分钟广告
短视频 15S广告 还算能忍吧
电视剧 电影 这种 给个1分钟广告不过分
原帖由 田中健一 于 2013-6-24 13: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其实会屏蔽广告的千分子一都不到,况且看那些垃圾国产剧的都是上年龄的人,更不会买会员。会买会员的恰恰是年轻会屏蔽广告的人,如果要我买会员,满足两点,第一720p绝对不卡,第二有 ...
原帖由 @oracle 于 2013-6-24 13:5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这不是灵不灵活的问题,说白了优酷现在就不想灵活,本来就是无差别搞广告轰炸逼你付费,跟数码去经常骂的迅雷免费限速是一个道理,人性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至于上面有人说自己压根不看什么狗屁版权内容,不看的海了去了,我也不看,但是有人会看,而且还是不花钱看的,优酷花钱买了版权,这个成本就落到了所有免费用户身上,以广告的形式来偿还。
本帖最后由 oracle 于 2013624 13:56 通过手机版编辑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