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19 21: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过家庭要解散了
Microsoft eliminates its best new feature: 10 person Family Sharing plan for Xbox One
原帖由 @腻水染花腥 于 2013-6-20 05:24 发表
MS的这些设定,很符合鲍尔默拍脑袋的一贯作风
说到底也是被逼无奈,实际并不想拿用户当第一位,当初不顾众议铤而走险,颇有一路走到黑的趋势,事到如今,估计是股东不愿意了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20 05: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二手绝迹纯数字如吉田胖子所说绝对会实现的,只是ms太高估用户的接受能力,理念过于超前。
当然我认为这两家目前的政策还是不够好,要实现厂家玩家双赢,首先还得需把中间流通渠道 ...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19 21: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二手绝迹纯数字如吉田胖子所说绝对会实现的,只是ms太高估用户的接受能力,理念过于超前。
当然我认为这两家目前的政策还是不够好,要实现厂家玩家双赢,首先还得需把中间流通渠道 ...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20 05: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二手绝迹纯数字如吉田胖子所说绝对会实现的,只是ms太高估用户的接受能力,理念过于超前。
当然我认为这两家目前的政策还是不够好,要实现厂家玩家双赢,首先还得需把中间流通渠道 ...
原帖由 @xiaoyang 于 2013-6-20 05:46 发表
最好的是三赢,你把中间渠道剥削了,人家只卖硬件卖不了游戏,能赚多少?最后硬件也不帮你卖了。
除非你不卖主机,或者你的主机是暴利,如苹果。
原帖由 @BD 于 2013-6-20 05:5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微软傻逼到家了,不仅是游戏界,甚至在it界和消费电子产业历史上也是最大一次自抽。
因为pr失误去改整个公司策略。
而且改完相比ps4更是没优势了。
原帖由 west2046 于 2013-6-20 05:48 发表
http://www.gamesreviews.com/news ... es-without-a-store/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19 21:5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只要有实体店的一天,主机就能卖,反正现在物流业这么发达大不了走dell,小米模式呗。
发行方和玩家是依存关系,中间商显然不是…
再个实体游戏基于宽带瓶颈也必须要存在一段长时 ...
原帖由 maidofhonor 于 2013-6-19 22:04 发表
他太自大了。PR问题是Marketing高层与市场回馈脱节,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做决定的完全就是企业高层不懂玩游戏这块的管理人。
我就不提以前我们公司跟MS几年前的过节了,简直欺人太甚。
他这次提出这些东西 ...
原帖由 @腻水染花腥 于 2013-6-20 08:19 发表
很正常,MS的官僚主义在业界是出了名的,而这种官僚主义洗脑效果又非常严重
我现在就一个问题:MS这次改DRM,很明显是觉得可能挣不着钱了,假如用户都买了主机,MS哪天又把DRM复活了会怎么样
不开玩笑,这就是MS的作风
原帖由 BD 于 2013-6-20 05:5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微软傻逼到家了,不仅是游戏界,甚至在it界和消费电子产业历史上也是最大一次自抽。
因为pr失误去改整个公司策略。
而且改完相比ps4更是没优势了。
原帖由 @腻水染花腥 于 2013-6-20 06:14 发表
中间商在目前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不可忽视很多人对游戏的认知是来自于实体店的DEMO,海报和宣传活动,更有些人是按照实体店的Bestseller买游戏
当然现在理智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整天泡在gaf里,LU的咨询获取渠道比CU要窄很多
DELL模式是个特例,因为PC是刚需产品,恰好DELL又是价廉的代名词(没有物美);小米模式是建立在跑分和期货之上,欧美敢玩一次5分钟抢购结束铁定完蛋
像这个基于家庭分享的机制我觉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质上就是数字物品的产权转让,iTunes现在也在搞这方面,要么说微软一刀切呢,有益的无益的全部切掉,非此即彼,就是不愿让步,比如在无DRM策略下的小范围(3人)内的游戏互换,难道很难?
“我是你爹” > "你不是我儿子"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20 07:0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具体举措我以前已经和吧主说了太多,不想重复了
中心思想大概是:
1,2手不能禁,反而要推,实体共存
2,虚拟货币生态,刺激卖场交易,刺激货币兑换,二手交易手续费返利发行商 ...
原帖由 @west2046 于 2013-6-20 06:28 发表
笑而不语
原帖由 @小僵尸 于 2013-6-20 07:12 发表
小算盘打的啪啪啪
你想过没有,凭什么你的游戏就特殊,2手交易要抽成
你游戏开发商比五大影业和全球的出版发行商都要牛逼....
廉价版要不要发行,旺季消费 捆绑消费要不要打折?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你定个抽成的规矩来看看....
原帖由 @BD 于 2013-6-20 09:27 发表
我对微软大佬不计后果的拍脑袋做决定的sha bi程度还是认识太肤浅。
软饭有几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在技术层面,微软要重写x1的白皮书,大改sdk,更新TCR。
而这一切发生在主机上市前4~5个月,首发游戏first submission前2~3个月。首发游戏绝对全部受影响。
原帖由 @杀气腾腾 于 2013-6-20 09:32 发表
其实微软的这次自抽,是对软饭最大的一次不敬
原帖由 BD 于 2013-6-19 23:27 发表
我对微软大佬不计后果的拍脑袋做决定的sha bi程度还是认识太肤浅。
软饭有几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在技术层面,微软要重写x1的白皮书,大改sdk,更新TCR。
而这一切发生在主机上市前4~5个月,首发游戏firs ...
原帖由 @杀气腾腾 于 2013-6-20 07:32 发表
其实微软的这次自抽,是对软饭最大的一次不敬
原帖由 BD 于 2013-6-20 07:27 发表
我对微软大佬不计后果的拍脑袋做决定的sha bi程度还是认识太肤浅。
软饭有几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在技术层面,微软要重写x1的白皮书,大改sdk,更新TCR。
而这一切发生在主机上市前4~5个月,首发游戏firs ...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13-6-20 05: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偶坐看那帮极端青大喊圣上英明谢主隆恩的怪相
不过这就真值得入了,看在首发游戏特别给力及飞龙独占和twitchtv份上,比ps4更早入都不一定,偶恐怕也要倒戈了…呵
本帖最后由 倍舒爽 于 2013620 05:14 通过手机版编辑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0 10:27 发表
其实我更拥护之前的政策
主机急需steam化来扩大软件商的利润
现在都给渠道商给坑了
到头来玩不到好作品的还是玩家
这次微软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0 10:27 发表
其实我更拥护之前的政策
主机急需steam化来扩大软件商的利润
现在都给渠道商给坑了
到头来玩不到好作品的还是玩家
这次微软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0 10:27 发表
其实我更拥护之前的政策
主机急需steam化来扩大软件商的利润
现在都给渠道商给坑了
到头来玩不到好作品的还是玩家
这次微软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0 10:27 发表
其实我更拥护之前的政策
主机急需steam化来扩大软件商的利润
现在都给渠道商给坑了
到头来玩不到好作品的还是玩家
这次微软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0 02:27 发表
其实我更拥护之前的政策
主机急需steam化来扩大软件商的利润
现在都给渠道商给坑了
到头来玩不到好作品的还是玩家
这次微软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0 10:27 发表
其实我更拥护之前的政策
主机急需steam化来扩大软件商的利润
现在都给渠道商给坑了
到头来玩不到好作品的还是玩家
这次微软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原帖由 BD 于 2013-6-20 05:5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微软傻逼到家了,不仅是游戏界,甚至在it界和消费电子产业历史上也是最大一次自抽。
因为pr失误去改整个公司策略。
而且改完相比ps4更是没优势了。
原帖由 小僵尸 于 2013-6-20 18:27 发表
纯属扯淡,软件商不是在软件质量上下功夫而是整天琢磨让人多掏钱来扩大利润,和某政府的德性一致
这种歪理和高房价可以让穷人住上房一个水平
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的即使感.......
原帖由 正版万岁 于 2013-6-21 05:29 发表
steam有光盘么?你这个睁眼说瞎话的
而且微软什么时候讲过不可以买卖二手光盘的?
如果steam化,至少少了一层渠道,工作室不需要走大型发行商这条路了
可以直接跟微软打交道
而且,利润率高了,就可以多试 ...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