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Tick-Tock的韵律在Atom上奏响 ARM阵营挡得住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红叶    时间: 2013-5-7 17:43     标题: Tick-Tock的韵律在Atom上奏响 ARM阵营挡得住吗?

特尔换帅话音刚落,这边已经拉开针对ARM的阵势。今天,他们带来了下一代移动芯片的细节。这款令人激动的芯片基于Silvermont架构,单核同频性能提升50%频率提升30%,同功耗下单核提升83%,2.4G的新核心性能等于1.2G的Penryn(酷睿2),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出现的Medfield、Cover Trail、Cover Trail+等核心,全部源自于2008年第一款Atom芯片。五年过后,这些芯片在集成度和节电控制上都有大幅改进,但基本构架却一直延续了五年前发布的Bonnell的设计。而Bonnell单核芯片,早在2004年就被设计出来了,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根本就是本世纪初的老古董。不论Medfield等芯片如何改进,都是新瓶装旧酒。
尽管我们看到Medfield的性能较ARM的Cortex A9更为优胜,但是在迈进32nm这一点上,英特尔已经浪费了足足3年时间——早在2010年英特尔就已量产32nm芯片,直到最近一年这一工艺才在Atom上出现。
而全新的22nm Silvermont,英特尔不仅引入双发乱序执行、增强分支预测等一系列技术,使得能耗比大幅提高,更是英特尔在最近十年引以为豪的“Tick-Tock”战略在Atom上的首次实施。

凭借Tick-Tock,英特尔最近几年在桌面和移动电脑上把AMD打得落花流水,ARM阵营又怎会不受震动?
目前ARM阵营的模式,是ARM提供架构授权,苹果、高通、三星、英伟达等厂商根据这一授权设计芯片,然后交由台积电或三星的工厂制造出来。跟英特尔不同,ARM每次推出新的架构,都需要厂商们步步跟进。
从Cortex-A8到Cortex-A9的转换十分迅速,似乎让芯片厂商尝到许多甜头。可是我们看看Cortex-A9到Cortex-A15这一急转,原先很多靠后的厂商已经被甩出去,剩下的几家厂商,目前也只有三星一家量产。
现在,英特尔在Tick-Tock中已经决定将Silvermont的继任者Airmont工艺升至14nm,架构不变,在2014或者2015年发售。而在ARM一边,首先是厂商还没有完全转到Cortex-A15的轨道上来,其次是A53/A57还处在先期研发阶段,芯片尚未定型,再有就是三星和台积电如何追赶英特尔的14nm工艺。

事实上,英特尔14nm晶圆工厂本应在去年就投入使用,然而PC销售放缓影响了英特尔Ivy Bridge芯片的销售,并减缓了英特尔清除Sandy Bridge等库存的速度,影响其盈利状况,最终英特尔决定推迟14nm工艺的量产到今年晚些时候。
这工艺的龟兔赛跑中,兔子暂时歇了,可是乌龟却未必能追上。台积电的14nm工艺,因为上游光刻设备推迟交付而延期到2015年量产。ARM能指望的只有今年年初展示过20nm/14nm混合晶圆的三星了。但三星事实上使用了14nm的晶体管,其他部分则由20nm技术制造,成品还处于试验性阶段。
英特尔已经准备好在移动领域打持久战了,ARM阵营能够抗击这个叱咤半导体行业四十年的老玩家吗?相信未来Silvermont/Airmont与Cortex-A53/A57正面相遇的时候即见分晓。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www.leiphone.com/tick-tock-cadence-for-atom.html
《转发到微信!
作者: xx88    时间: 2013-5-7 17: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ARM是一种信仰,AMD以前也是一种信仰。
不过心怀信仰者被碾压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作者: wtq    时间: 2013-5-7 18:34

移动cpu赚不了钱,凑热闹也没用。22nm的arm也够用很久了,前几年移动cpu发展是快,就像九十年代的台式机cpu,但是想得到现在台式机一个cpu可以5年不落伍了么。
作者: NeoB    时间: 2013-5-7 18:5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关键intel要搞好android平台的兼容性,尤其是游戏
作者: 愈液愈美丽    时间: 2013-5-7 18:54

surface RT已经停了,以后全是surface pro,现在这个节奏,平板的市场Intel肯定能抢回来很多的。手机再慢慢打。14nm的优势够intel吃两年了
作者: vermilion    时间: 2013-5-7 18:59

价格不下来怎么打,价格下来了又没意思 ==
作者: 卖哥    时间: 2013-5-7 19: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A8到A15,65到32nm,累计频率提升3倍,核数提升4倍(4个A7就不算了),同频性能翻倍,也就5年时间。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3-5-7 19: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未来还是WINTEL的
作者: Crusher    时间: 2013-5-7 19: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U970)

PC上真是兔子歇了,而且继续歇仨年乌龟也未必追的上,农企烂泥扶不上墙啊
作者: ylgtx    时间: 2013-5-7 19:56

arm近几年的性能飙升速度比intel的桌面u快几十倍
作者: wangmax    时间: 2013-5-7 19:59

s4这个暖宝宝,还有瓜4的大幅延期,已经预示着从A15开始,arm开始撞墙了。
作者: akilla    时间: 2013-5-7 20:07

intel的更新速度就算了,2014年arm  A57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3-5-7 20: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愈液愈美丽  于 2013-5-7 18:54 发表
surface RT已经停了,以后全是surface pro,现在这个节奏,平板的市场Intel肯定能抢回来很多的。手机再慢慢打。14nm的优势够intel吃两年了
没停,还有用图睿4和高通的RT
作者: 愈液愈美丽    时间: 2013-5-7 20:23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3-5-7 20:1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没停,还有用图睿4和高通的RT
是我激动了,后面会停,不多说了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3-5-7 20:2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愈液愈美丽  于 2013-5-7 20:23 发表
是我激动了,后面会停,不多说了
微软业内?
作者: qyqgpower    时间: 2013-5-8 01: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其实,从苹果花大价钱自己去设计swift核心而不直接采用A15就可以看出,A15的性能功耗比已经远远低于了合理范围。ARM不得不拿出big little这种浪费核心面积,增加成本和应用overhead的权宜之计。

理想的核心是,高负荷时以合理能耗提到高频快速完成处理,并迅速降低到闲置状态继续节电,所谓的race to idle。swift是这个设计理念,haswell也是同样的理念,只有ARM的A15做不到,需要额外面积,额外缓存,状态切换复杂且高延迟的A7来辅助。
作者: 卖哥    时间: 2013-5-8 11:20

引用:
原帖由 qyqgpower 于 2013-5-8 01: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其实,从苹果花大价钱自己去设计swift核心而不直接采用A15就可以看出,A15的性能功耗比已经远远低于了合理范围。ARM不得不拿出big little这种浪费核心面积,增加成本和应用overhea ...
A15在A7运行的时候正是处于闲置状态
A15的问题就是单纯的性能功耗比不佳,ARM官网上对A15的定位就可知,4核A15根本就不是给手机准备的,实际上ARM自己都没意识到手机性能需求那么快就飙到A9不够看的地步。

智能手机和移动计算

使用范围:
  • 1 GHz - 1.5 GHz 单核和双核配置
设备特性:
  • 灵活的性能:
    • 即时 Web 浏览、高带宽操作
    • 提高媒体和浮点性能
  • 最佳功耗:
    • 扩大了低功率范围并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
  • 更丰富的体验:
    • 控制台品质的游戏、导航、增强现实应用
数字家庭娱乐

使用范围:
  • 1 GHz - 2 GHz 双核或四核配置
设备特性:
  • 高端性能:
    • 通用和媒体性能
    • 密集流
    • 媒体、图形和计算工作负载
  • 最佳功耗、散热:
    • 无风扇操作、energyStar
  • 更大的物理内存:
    • 附加内存大于 4GB
家用服务器和 Web 2.0 服务器

使用范围:
  • 1.5GHz-2.5 GHz 四核配置
设备特性:
  • 高性能:
    • 高端高能效单线程和 MP
  • 高扩展性:
    • SoC 一致性,确保高性能和高能效
  • 虚拟化支持:
    • 支持高效虚拟机和访问 4GB 以上的物理内存

无线基础结构

使用范围:1.5GHz-2.5 GHz 四核、八核或更高配置
设备特性:
  • 性能:
    • 高端整数、浮点数性能
  • 可伸缩性:
    • “大集成”> 4 个核。TCO 更低。
  • 大内存设备:
    • 支持最高 1TB、硬件虚拟化支持
  • 可靠性:
    • 错误纠正、软故障恢复、监视设备完整性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