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聊聊日车可靠性高的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4:54     标题: 聊聊日车可靠性高的原因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是不是因为喜欢应用"成熟"技术,以及减少汽车各部分机械的复杂程度,简单说就是用简单的配置来换取可靠性?

看看这两年日车和欧美车型的对比。

欧美车的问题,比如双离合不稳定,涡轮漏油,烧机油等,日系车都没有。小零件故障也少,结合另一贴讨论日系车大多不配备四门一键升降防夹功能。可以得知,日系车的电子化程度普遍低,配置以简单耐用为主。

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系车普遍故障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民用车上不愿应用新技术,比如涡轮直喷,双离合等,你看大众10万出头的golf,都是双离合,全车电子化程度远超4AT的卡罗拉等,行车电脑等在福特和大众通用上都是标配,双田连显示个平均油耗都难。

再看和福克斯同平台的马3,属于欧系车,所以尽管是日本品牌,但故障和同平台的福克斯比丝毫不少,该有的毛病,比如震暴,半轴异响等,都和福克斯一样一点不少。

是不是这个道理?4AT,NA,构造简单,电子化程度低,可靠性最高。本来就是这个道理,车上零件越少,故障率就越低嘛:D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3-2-16 14:58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crazyundead    时间: 2013-2-16 14:57

勇气可嘉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4: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说的是自己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啊:D
扣鸡骚就不用了:D
作者: ТheRock    时间: 2013-2-16 15:00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5:13

有一定关系但也不完全是,日系高端品牌一样堆高科技,但是质量一样顶尖.某些欧美平民品牌/型号也没有什么高科技质量也一样烂.还有老马3故障率比老FKS低多了.

另外行车电脑这些 不就是读取ECU数据而已,是个电喷车都可以有数据输出,只不过厂家愿意不愿意做个屏幕显示罢了,跟故障无关.现在新款的是个车都有,思域还全系彩屏呢,高尔夫 速腾中低配还是最低档的数字显示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5:18

还有就是欧版日车一样入乡随俗,有四门升降 电子手刹 多功能高级行车电脑 涡轮柴油发动机.......  质量一样是顶级水平 欧美车一样垫底水平.
作者: fengfenghh    时间: 2013-2-16 15:19

原来彩屏就是高科技。
作者: ppigadvance    时间: 2013-2-16 15:20

9代死鱼提车的时候多媒体接口还能支持iPhone,上车插上就直接车载音响控制手机播放,可惜ios更新两次就识别不了了,现在不得不用回AUX,傻逼极了~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5:22

引用:
原帖由 fengfenghh 于 2013-2-16 15:19 发表
原来彩屏就是高科技。
LZ说的啊 欧美车都标配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2-16 15:23

纯探讨的话,我觉得欧美车比较硬脑筋,比较喜欢直接的解决办法,而日系比较有东方人的特点,可以通过车内结构的设计来避开问题。
比如雨水的处理,走线的安排,都会长而久之的影响部件质量,日系车在这些环境下的处理方法比较聪明,而欧美车尤其是美系车不太考虑到这些,容易某些部件使用中出现问题。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6 15:34

没错,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的。

大部分人买车的主要目的是代步,而不是去飙车。车只要能开,发动机怎么转变速箱有几个齿轮根本就无所谓。

昨天跟朋友聊车,他说涡轮增压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动力。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主要目的还是省油,德系车因为没有日系车的节油技术,才通过涡轮增压这种方式来达到省油的目的。如果目的是增加动力,那么1.8T的车应该跟1.8的自然吸气车去比较,但事实是,1.8T的车竞争对手都是2.4、2.5的自然吸气车。
帕萨特1.8T跟凯美瑞2.5油耗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后者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同样的油耗,可以输出与前者同样的动力,为什么要让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影响发动机寿命和可靠性?

同样,缸内直喷虽然是先进的技术,但是对油品要求太高,同样降低了可靠性。日系车也是很少采用的。

我不认为是日本人技术不够,而是他们将可靠性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欧洲人认为可靠性达到99%的技术就可以用于量产了,但日本人认为必须达到99.99%。
作者: leedsun    时间: 2013-2-16 15:3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XiaoMi (MI-ONE)

高尔夫对比卡罗拉,双田这段显然是田鸡赛马
作者: kdscw    时间: 2013-2-16 15:39

虽然是同平台生产,但设计上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福克斯在电子系统和传感器方面就比马3复杂多了:cd一小时模式,车门独立感应,遥控车窗一键升降等等。

老实说我挺认同丰田的造车理念(仅限低价买菜车),不折腾花哨东西,明着低成本设计,质量靠谱安全有保障就行了。

其实日系也不全是一个路子,比如尼桑拉皮就有点看不过去了,旗下蓝鸟阳光是一代不如一代。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6 15:40

关于四门升降,我觉得也是一个可靠性问题,而不仅仅是防夹模块的成本问题。
一键升降其实是很危险的,我认为这种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开关,就应该放在实际使用者的位置,而不能由远离该位置的人来操控。除非有100%的可靠性。
也许有人认为一个防夹模块就解决问题了,但是这同样涉及到可靠性的问题。低端车很多零部件国产化,质量难以控制,这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零件,只要出一次事故,对于品牌的影响就是致命的。

[ 本帖最后由 woodd 于 2013-2-16 15:46 编辑 ]
作者: kdscw    时间: 2013-2-16 15:44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6 15:34 发表
没错,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的。

大部分人买车的主要目的是代步,而不是去飙车。车只要能开,发动机怎么转变速箱有几个齿轮根本就无所谓。

昨天跟朋友聊车,他说涡轮增压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动力。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
国内涡轮受欢迎的一大主因是喜欢在低转速获得加速的快感。同油耗一样,反正转速越低越愉快。。。
作者: planar    时间: 2013-2-16 15:46

岛国性格吧……谨慎!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2-16 15: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I

哪啊,破鞋可靠性不输双田,同档次欧美豪车差一截
作者: kenkyo0083    时间: 2013-2-16 15:47

1.8T跟2.5自吸真的油耗差不多吗?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2-16 15:49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6 15:40 发表
关于四门升降,我觉得也是一个可靠性问题,而不仅仅是防夹模块的成本问题。
一键升降其实是很危险的,我认为这种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开关,就应该放在实际使用者的位置,而不能由远离该位置的人来操控。除非有100%的可 ...
重复发,编辑掉

[ 本帖最后由 mephala 于 2013-2-16 15:52 编辑 ]
作者: mephala    时间: 2013-2-16 15:52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6 15:40 发表
关于四门升降,我觉得也是一个可靠性问题,而不仅仅是防夹模块的成本问题。
一键升降其实是很危险的,我认为这种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开关,就应该放在实际使用者的位置,而不能由远离该位置的人来操控。除非有100%的可 ...
一键升降是挺危险的,防夹手也不一定能保护的好,我试过用手故意去阻挡玻璃,需要用很大力才能触发防夹手,这样的力度如果是夹到小孩的手可能就会受伤,手指就更危险了。
有些东西我觉得还是老老实实的不要偷懒让机器来帮忙,也费不了什么力气。中控自动落锁我觉得也是如此。万一失控解锁失灵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途观自焚就有案例是中控锁死门乘客逃不出来被烧死在里面。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6 15:53

引用:
原帖由 kenkyo0083 于 2013-2-16 15:47 发表
1.8T跟2.5自吸真的油耗差不多吗?
我没实际比较过,从公开数据看是差不多的。
作者: Alfons    时间: 2013-2-16 15: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5

武松哪里人啊?
作者: wuqu    时间: 2013-2-16 16:15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4:5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是不是因为喜欢应用"成熟"技术,以及减少汽车各部分机械的复杂程度,简单说就是用简单的配置来换取可靠性?

看看这两年日车和欧美车型的对比。

欧美车的问题,比如双离合不 ...
卡罗拉有瞬间油耗和平均油耗显示的
作者: 我不玩游戏好多年    时间: 2013-2-16 16:28

雷克萨斯技术含量并不低,可靠性却远高于BBA,
把一辆车做到极高的稳定性,需要的成本比堆技术要高的。

[ 本帖最后由 我不玩游戏好多年 于 2013-2-16 16:33 编辑 ]
作者: ТheRock    时间: 2013-2-16 16:36

雷克萨斯算美国车唷!
作者: tatazi    时间: 2013-2-16 17:13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雷克萨斯不是岛国丰田的吗?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7:15

引用:
原帖由 ТheRock 于 2013-2-16 16:36 发表
雷克萨斯算美国车唷!
美国品牌 日本生产  英菲尼迪也是  ACURA是美国品牌 北美生产
作者: 佐罗来的    时间: 2013-2-16 17:24

说日本人的家用车以成熟技术为主导,保证可靠性没错。
但说日本人一定要什么可靠性 99.99%才卖。。。我只能吐槽
R35第一版那里可靠了?
STI 10代玻璃发动机哪里可靠了?
明明都是改了又改之后才越来越可靠的啊……
作者: assa    时间: 2013-2-16 17:25

不太懂,只知道很多是日车零部件很多都是质量较好的进口或合资牌,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26

引用:
原帖由 tatazi 于 2013-2-16 17:13 发表
雷克萨斯不是岛国丰田的吗?
雷克萨斯,英菲尼迪,阿库拉都是美国品牌.
这三个品牌最大的受众也是美国人.

从最初设计上来说,这就是三个迎合美国市场口味的品牌.
作者: 雾桑    时间: 2013-2-16 17:28

1. 楼主观点大致同意。关于为什么卡罗拉用了很久的4AT,据说是丰田认为在中国够用且实用。
我很同意,站在我的角度,实用和稳定比高技术更重要。上周路边摊上找小工换了速霸1000的机油,没感觉有啥不好的,极其实惠。不禁感叹,够用就好。
也许就我这种人,最适合卡罗拉。

2. 现在的卡罗拉都CVT了,没有4AT,而且显示平均油耗。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32

引用:
原帖由 雾桑 于 2013-2-16 17:28 发表
1. 楼主观点大致同意。关于为什么卡罗拉用了很久的4AT,据说是丰田认为在中国够用且实用。
我很同意,站在我的角度,实用和稳定比高技术更重要。上周路边摊上找小工换了速霸1000的机油,没感觉有啥不好的,极其实惠 ...
我没有批评丰田的这种理念是否正确,只是说和欧美企业有区别.

并且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丰田的利润的确可以很高.:D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7:35

引用:
原帖由 佐罗来的 于 2013-2-16 17:24 发表
说日本人的家用车以成熟技术为主导,保证可靠性没错。
但说日本人一定要什么可靠性 99.99%才卖。。。我只能吐槽
R35第一版那里可靠了?
STI 10代玻璃发动机哪里可靠了?
明明都是改了又改之后才越来越可靠的啊… ...
性能车跟家用车两回事,性能车要面子,可靠性不是主要考虑的.
作者: msforza    时间: 2013-2-16 17:35

到底还是德系车最谨慎
你看混动
到现在连个靠谱的都没有
dsg只能算“好”科技,不能算高科技,看结构就知科技含量了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7:36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32 发表


我没有批评丰田的这种理念是否正确,只是说和欧美企业有区别.

并且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丰田的利润的确可以很高.:D
实际上是大众高,十多二十年前的技术不停的产出新车型
作者: 雾桑    时间: 2013-2-16 17:39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32 发表


我没有批评丰田的这种理念是否正确,只是说和欧美企业有区别.

并且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丰田的利润的确可以很高.:D
是有区别,新车评总编博客全面对比过日系和德系,观点跟你顶楼所述基本一致。

另外,看了下丰田最近一季度财报,毛利率才13%,真心不高。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40

引用:
原帖由 anubisx 于 2013-2-16 17:36 发表

实际上是大众高,十多二十年前的技术不停的产出新车型
对,从这个角度和逻辑来看,普桑和捷达使用起来的确省心可靠啊:D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7:42

引用:
原帖由 雾桑 于 2013-2-16 17:39 发表

是有区别,新车评总编博客全面对比过日系和德系,观点跟你顶楼所述基本一致。

另外,看了下丰田最近一季度财报,毛利率才13%,真心不高。
大众 菲亚特 通用 几个在很多国家依然生产那些90年代的拉皮车型,量还不低.这点日车就吃亏.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44

引用:
原帖由 msforza 于 2013-2-16 17:35 发表
到底还是德系车最谨慎
你看混动
到现在连个靠谱的都没有
dsg只能算“好”科技,不能算高科技,看结构就知科技含量了
这是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估,
这种评估是基于策略层面的,牵涉的方面很广:比如能源的开采,其他新能源的潜力等,和技术的应用能力无关...

假如短时期内,太阳能或者纯电能技术得到巨大突破,那投资混动就是巨大的损失了...

其实大家都在用未来作赌注来搏而以.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46

引用:
原帖由 anubisx 于 2013-2-16 17:42 发表

大众 菲亚特 通用 几个在很多国家依然生产那些90年代的拉皮车型,量还不低.这点日车就吃亏.
日本人太过死脑筋,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开发,从策略上就应当不同.

说实话,日本的家电业衰弱,也是因为类似的理念原因,当然也有民族性格的问题.

通用当年在中国和巴西用老款欧宝corsa部署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一举站稳脚跟.
日本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没人有这种决策能力和眼光.

[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49 编辑 ]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7:49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46 发表


日本人太过死脑筋,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开发,从策略上就应当不同.

说实话,日本的家电业衰弱,也是因为类似的理念原因,当然也有民族性格的问题.
那些国家都不是第三世界,巴西可是金砖四国,人均GDP比TG高多了,欧美厂家只会欺负那些没有自主品牌的国家,你看印度穷死,但大众就不敢在印度卖过时车,全是同步的新车,虽然卖不出多少
作者: 雾桑    时间: 2013-2-16 17:52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46 发表


日本人太过死脑筋,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开发,从策略上就应当不同.

说实话,日本的家电业衰弱,也是因为类似的理念原因,当然也有民族性格的问题.

通用当年在中国和巴西用老款欧宝corsa部署市场,获得巨大成功 ...
这点你说反了,日本由于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因此对于海外市场上的法规遵从性、市场偏好等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的。
也正因为依赖,所以追求品质和成熟稳定的技术。

打个比方,如果丰田在中国推出涡轮,并且出现跟大众一样的问题,你以为丰田能达到大众的公关水平?我估计早被操翻而且无法翻身了。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52

引用:
原帖由 anubisx 于 2013-2-16 17:49 发表

那些国家都不是第三世界,巴西可是金砖四国,人均GDP比TG高多了,欧美厂家只会欺负那些没有自主品牌的国家,你看印度穷死,但大众就不敢在印度卖过时车,全是同步的新车,虽然卖不出多少
从企业角度来说,推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这难道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么?

就别说欺负什么的,当年赛欧是第一部号称10万级别的家轿.人家就是成功了.丰田干什么去了?
作者: 武松    时间: 2013-2-16 17:54

引用:
原帖由 雾桑 于 2013-2-16 17:52 发表

这点你说反了,日本由于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因此对于海外市场上的法规遵从性、市场偏好等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的。
也正因为依赖,所以追求品质和成熟稳定的技术。

打个比方,如果丰田在中国推出涡轮,并且出现跟大 ...
我是说决策层的僵化.
比如用过时车型重新包装,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推出,即迎合了市场,又赚取了利润.
这种决策,日本人永远做不出...
而市场决策是这两年欧美企业集体勃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8:03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52 发表


从企业角度来说,推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这难道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么?

就别说欺负什么的,当年赛欧是第一部号称10万级别的家轿.人家就是成功了.丰田干什么去了?
从企业赚钱角度来说是这样,但是从良性发展角度来说就不是这样.赛欧是当时中国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一炮走红,况且在当时技术绝对不落伍.但现在已经是2013年 老赛欧依然在那些国家新车市场横行,跟中国的赛欧是一回事? 不过庆幸的是,日车在巴西,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卡罗拉 思域 飞度 CITY CRV是大众同级同步新车型销量的好几倍,过度依赖老爷车的厂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作者: 梦天海    时间: 2013-2-16 18:15

到底一键升降的好处是什么,一直没体会出来……有时候想半开点车窗透气控制起来还麻烦
作者: henryzyl    时间: 2013-2-16 18:23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又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 sarion    时间: 2013-2-16 18:23

基本上属于胡说八道
作者: 大晶    时间: 2013-2-16 18: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一键升降十分方便,而且是两档输入,想半开窗的完全可以只操到第一档即可。
说危险的朋友我只能呵呵后了。
作者: kdscw    时间: 2013-2-16 18:30

引用:
原帖由 武松 于 2013-2-16 17:54 发表


我是说决策层的僵化.
比如用过时车型重新包装,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推出,即迎合了市场,又赚取了利润.
这种决策,日本人永远做不出...
而市场决策是这两年欧美企业集体勃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嗯,BBA这几年高速增长的大功臣莫过于那些小马拉大车车型。
而日系高端进口大排量能不死吗。
作者: bbyeahr    时间: 2013-2-16 18: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5)

所谓的小马拉大车,在欧洲大多已经是高配车型了。。。
作者: 补充卡路里    时间: 2013-2-16 19:03

引用:
原帖由 anubisx 于 2013-2-16 18:03 发表

不过庆幸的是,日车在巴西,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卡罗拉 思域 飞度 CITY CRV是大众同级同步新车型销量的好几倍,过度依赖老爷车的厂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瞎白话的能力还能再强点么?

http://bestsellingcarsblog.com/2 ... hest-margin-on-gol/

另外,巴西Jetta卖的不好是因为贵,入门配置就70K BRL起,60K BRL不到的卡罗拉怎么比?
作者: crazyundead    时间: 2013-2-16 19: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3GS/4/4S
引用:
原帖由 @梦天海  于 2013-2-16 18:15 发表
到底一键升降的好处是什么,一直没体会出来……有时候想半开点车窗透气控制起来还麻烦
你没用过吧
作者: liansy    时间: 2013-2-16 19:08

欧系车加涡轮是为了规避排量税吧。日本不知道有没有没有排量税,美国倒是没有。
电子系统的耐用度日本肯定有优势,毕竟它是靠这个起家的。
论到新技术那个日系车很早就用过了,不过只是针对性能车,双离合,四轮转向,缸内直喷等等,早好多年前日系车横行时日系车厂就搞过这些了,后来不了了之,估计是可靠性上还没达到他们心里的承受度。
PS:我算是半个日系车死忠吧。
作者: superapple666    时间: 2013-2-16 19:09

在南美卖得好的欧系新车还是很多的
作者: 梦天海    时间: 2013-2-16 19:14

引用:
原帖由 crazyundead 于 2013-2-16 19:0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3GS/4/4S

你没用过吧
我的车是四门一键升降的啊……用过是必然用过的,但我承认不太会用,没体会到行驶使用中的特别的便利性,唯一觉得有用的就是锁车走人的时候定定按住锁车键3秒如果有忘记关窗那么它的所有窗户会自动关闭了……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9:17

引用:
原帖由 补充卡路里 于 2013-2-16 19:03 发表


瞎白话的能力还能再强点么?

http://bestsellingcarsblog.com/2 ... hest-margin-on-gol/

另外,巴西Jetta卖的不好是因为贵,入门配置就70K BRL起,60K BR ...
2012年巴西思域卖了5W 卡罗拉5.6W  捷达A6 2W 不是几倍是什么?

卡罗拉1.8 vvt巴西 6.7万起步
http://msn.icarros.com.br/ache/l ... =35&modelo1=468
捷达A6(速腾)2.0 6.4万起步
http://msn.icarros.com.br/ache/l ... =36&modelo1=483

谁扯蛋一目了然
作者: 梦天海    时间: 2013-2-16 19:17

引用:
原帖由 大晶 于 2013-2-16 18:2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一键升降十分方便,而且是两档输入,想半开窗的完全可以只操到第一档即可。
说危险的朋友我只能呵呵后了。
妈的我那破逼车似乎没两档的设计,每次开半窗我都得轻点几下,明天试试……
作者: rb    时间: 2013-2-16 19:29

也就DSG和直喷算是“高”科技吧,的确大众把这些东西大规模在低端车商用化造成了大量的问题,猛男也产生了怜惜之情。

可是,在大傻瓜和直喷被大众大量推出来的时候,欧美系的车的故障率也没低过
作者: rb    时间: 2013-2-16 19:29

另外99年丰田卖普锐斯的时候大众在卖啥 :D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3-2-16 19:36

无意看到 CRV 2.0在巴西竟然比2.0TSI土官贵50%以上!!!,巴西是在平行世界吗?就算是这样CRV在巴西一年卖了1.5W辆 土官5000辆.中国的东风本田和大众青看了要气吐血吧.
作者: kdscw    时间: 2013-2-16 20: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od (iTouch)

还有一种说法日系车厂的零件供应商也是优先找日系,知根知底有保障。
而欧美车厂好像比较开放,英雄不问出处的感觉。
作者: sensui    时间: 2013-2-16 20:38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是在日本发扬光大的。
这算日本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吧。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6 20:43

引用:
原帖由 大晶 于 2013-2-16 18:2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一键升降十分方便,而且是两档输入,想半开窗的完全可以只操到第一档即可。
说危险的朋友我只能呵呵后了。
家里有小孩么?
作者: 我不玩游戏好多年    时间: 2013-2-16 20:56

一键升降绝壁是好处多过坏处的,不然你看看LS600H带不带?
日本车不在入门版上使用,还是因为小气,这玩意能有多少可靠问题?

当然就国内市场来说,虽然已经很大,可是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级,不然大众能怎么横?
作者: wwmidia    时间: 2013-2-16 21:08

国内市场消费水平不低啊,如果按欧美的新车和二手车市价来算,马路上应该到处是好车。
作者: 阿伦    时间: 2013-2-16 21:24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6 20:43 发表


家里有小孩么?
很多车是4门一键升降带防夹手的谢谢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6 21:41

引用:
原帖由 我不玩游戏好多年 于 2013-2-16 20:56 发表
一键升降绝壁是好处多过坏处的,不然你看看LS600H带不带?
日本车不在入门版上使用,还是因为小气,这玩意能有多少可靠问题?

当然就国内市场来说,虽然已经很大,可是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级,不然大众能怎么横?
我之前了解了一下防夹功能的实现原理,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这东西不可靠。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温度、湿度、路面颠簸、断电以及车窗的老化磨损等。就算新车出厂PDI测试没有问题,可是买回来一贴膜,情况又不一样了。

另外,防夹功能也有好几种实现方法的,成本和可靠性各异。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6 21:46

引用:
原帖由 阿伦 于 2013-2-16 21:24 发表



很多车是4门一键升降带防夹手的谢谢
不知道你这个回复是什么意思,讨论的不就是防夹的可靠性么?你好像没仔细看过前面别人的回帖。
作者: breadabo    时间: 2013-2-16 22:00

我觉得如果是一键升降由小孩子去操作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如果小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脖子被升起的玻璃卡住的话,他自己可能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反应重新按按钮把玻璃降下去,很快就会窒息。虽然只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件,但是可能性确实存在。
作者: 一闪毛球    时间: 2013-2-16 22:05

原来在国外,大众比日系便宜啊...看来在天朝都被大众托洗脑了,什么日系销量好是因为价格便宜....
大众真会营销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13-2-16 22:42

同意二楼,勇气可嘉!

其实很多人把这个问题看得太简单了。这里面既有成本控制的原因、也有品管水平的原因、也有民族性格的原因。

使用成熟技术更多的还是向成本妥协,而不是向品质妥协。

同rb说的,使用老技术的欧美车系质量也不如老技术日本车品质稳定,丰田的tps不是吹的。

零配件供应商当然也一样,日系用日本供应商,日本供应商有日本人的精细特征和优良品管。这就好像公差累积一样,欧美车系用欧美零件供应商的东西,一丝丝的品管差异让质量上的公差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出问题了。。。。
作者: 朱爷吉祥    时间: 2013-2-16 22:45

另外,某楼说的排量税,欧洲好像不存在,只是欧盟环境法规更为严格,对工业企业碳排放的要求逐年严格,逼着厂家不得不从各方面节能减排。在小排量na发动机上好像没希望打得过日本了,另辟蹊径了。。。
作者: sumeru    时间: 2013-2-16 22:48

大众被美国柠檬法案搞的多年翻不了身不是简单最求高科技造成的。
作者: saintshin    时间: 2013-2-16 23: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kdscw  于 2013-2-16 20: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od (iTouch)

还有一种说法日系车厂的零件供应商也是优先找日系,知根知底有保障。
而欧美车厂好像比较开放,英雄不问出处的感觉。
第一条是对的,日本人非常抱团,丰田的电器系统有电装,变速器有爱信,玻璃有旭硝子,灯具有小糸,线束有矢崎…座椅内饰都是自家丰田纺这个就不消说了。
作者: saintshin    时间: 2013-2-16 23: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而且丰田讲究跟供应商同步成长,互惠互利,这些部件都是独家供应,不到非常极端不会更换供应商,基于这个理念,丰田也经常帮助供应商进行技术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改进。

然后丰田把这一套也用在国产化的国内供应商上…于是有时候就被坑得那叫一个头破血流…
作者: 雾桑    时间: 2013-2-16 23:15

引用:
原帖由 saintshin 于 2013-2-16 23:0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第一条是对的,日本人非常抱团,丰田的电器系统有电装,变速器有爱信,玻璃有旭硝子,灯具有小糸,线束有矢崎…座椅内饰都是自家丰田纺这个就不消说了。
欧美系也抱团的吧?
我接触过不少丰田系、日产系的部件供应商,销售对象都很单一,很难卖给欧美系。

当然也见过某个丰田供应商,同时也向BYD供应相同的零部件...
作者: saintshin    时间: 2013-2-16 23: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雾桑  于 2013-2-16 23:15 发表
欧美系也抱团的吧?
我接触过不少丰田系、日产系的部件供应商,销售对象都很单一,很难卖给欧美系。

当然也见过某个丰田供应商,同时也向BYD供应相同的零部件...
欧美系不了解,抱团是丰田只用他们的货,不代表他们只给丰田或者日系供,丰田系里面,至少爱信和小糸也向欧美系供货,我去上海小糸的时候顺手拿了几个奥迪的灯壳子研究了半天…
作者: 甲级战犯    时间: 2013-2-16 23:30

平庸之日粉,买部车都要抖索,情何以堪?
作者: nosmoking    时间: 2013-2-16 23: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日本厂家比大众、PSA、菲亚特等的欧洲厂家更热衷于采用各种新技术,电子配置更是领先不少,那时的日本车质量还不是一样把欧洲车爆出屎?采用先进技术和质量本身没有关系,以前那些傻大粗黑的美国车质量就很好吗?PSA万年不变的1.6+4AT组合就质量很好吗?普桑捷达小问题不多吗?
日本厂家现在变成这么技术保守主要还是因为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本土市场失去活力,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就是代步工具,不再热衷于追求新技术,厂家也就跟着办。这几年日本汽车媒体评选的年度风云车全部都是那些小型廉价省油的家用车就可见一斑。
作者: 阿伦    时间: 2013-2-16 23:52

一键升降功能是给成人用的,有小孩子在车上我从来都是按锁窗键  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作者: 大晶    时间: 2013-2-17 06: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6 20:43 发表
家里有小孩么?
有,驾驶舱可以锁掉后排窗户的升降功能,作用同儿童门锁。关心小孩的安全完全可以使用。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7 07:58

引用:
原帖由 大晶 于 2013-2-17 06: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有,驾驶舱可以锁掉后排窗户的升降功能,作用同儿童门锁。关心小孩的安全完全可以使用。
作为厂家可不能这么想,再方便也有忘记的时候。万一出事,厂家能以有锁窗键为由而免责么?

再说,这样还要全车一键升降干什么,只是为了熄火后确保关窗么?
作者: 大晶    时间: 2013-2-17 08: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引用:
原帖由 @breadabo  于 2013-2-16 22:00 发表
我觉得如果是一键升降由小孩子去操作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如果小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脖子被升起的玻璃卡住的话,他自己可能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反应重新按按钮把玻璃降下去,很快就会窒息。虽然只是一个很小概率的 ...
驾驶员可以关闭其他车窗的升降功能,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小概率事件,和一键升降的便利性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作者: woodd    时间: 2013-2-17 08:13

引用:
原帖由 大晶 于 2013-2-17 08:0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驾驶员可以关闭其他车窗的升降功能,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小概率事件,和一键升降的便利性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我倒不觉得一键升降能增加多少便利,保持3秒和按一下,似乎没有多大影响。再说平时一个人开的时候很少会去开其他车窗。
作者: 大晶    时间: 2013-2-17 08: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7 08:13 发表
我倒不觉得一键升降能增加多少便利,保持3秒和按一下,似乎没有多大影响。再说平时一个人开的时候很少会去开其他车窗。
可能个人感觉不同,原来我来的civic,只有驾驶员是一键升降,感觉很多时候不方便。现在开lacross,4窗一键,特别方便。
作者: jianghutong    时间: 2013-2-17 11:12

引用:
原帖由 雾桑 于 2013-2-16 23:15 发表

欧美系也抱团的吧?
我接触过不少丰田系、日产系的部件供应商,销售对象都很单一,很难卖给欧美系。

当然也见过某个丰田供应商,同时也向BYD供应相同的零部件...
你说的是张家港某内饰厂么?卖到澳洲去的都是给丰田花冠的,卖到国内的都是给BYD的
作者: rb    时间: 2013-2-17 13:54

很多广告宣传上,这些年的确有很多新科技被应用到汽车上。

但从动力总成的角度来看,二战后60年没太大进步。。。。。所以你们讨论新技术的应用,还是该分区域和模块的好
作者: rb    时间: 2013-2-17 13:58

引用:
原帖由 saintshin 于 2013-2-16 23:2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欧美系不了解,抱团是丰田只用他们的货,不代表他们只给丰田或者日系供,丰田系里面,至少爱信和小糸也向欧美系供货,我去上海小糸的时候顺手拿了几个奥迪的灯壳子研究了半天…
灯厂互供是因为这世上造前照灯和尾灯靠谱的供应商没几家,法雷奥(含市光工业),小糸,斯坦雷,海拉,马瑞利等等
作者: 李鬼    时间: 2013-2-17 14:56

给各大汽车厂做过零部件的都知道, 丰田的质量要求最高
和什么是否用最新技术无关
作者: 李鬼    时间: 2013-2-17 14:58

引用:
原帖由 liansy 于 2013-2-16 19:08 发表
欧系车加涡轮是为了规避排量税吧。日本不知道有没有没有排量税,美国倒是没有。
电子系统的耐用度日本肯定有优势,毕竟它是靠这个起家的。
论到新技术那个日系车很早就用过了,不过只是针对性能车,双离合,四轮转 ...
日本国内0.66t的车相当流行
作者: 大晶    时间: 2013-2-17 15: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CDMA)
引用:
原帖由 @woodd  于 2013-2-17 07:58 发表
作为厂家可不能这么想,再方便也有忘记的时候。万一出事,厂家能以有锁窗键为由而免责么?

再说,这样还要全车一键升降干什么,只是为了熄火后确保关窗么?
厂家不会把因为安全问题而不使用全车一键升降,不用的原因只是成本问题而已。
作者: alexonline    时间: 2013-2-17 15:36

引用:
原帖由 saintshin 于 2013-2-16 23:2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欧美系不了解,抱团是丰田只用他们的货,不代表他们只给丰田或者日系供,丰田系里面,至少爱信和小糸也向欧美系供货,我去上海小糸的时候顺手拿了几个奥迪的灯壳子研究了半天…
小糸车灯好像也给荣威供货的~
作者: yoyo.samuel    时间: 2013-2-18 22: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原来金砖就不是第三世界了。。。唉,说啥好么,这东西基本上地一辆车就成为你的习惯。你觉得好就成。我其实是钙版宝马也还想喷保时捷呢,怎么说呢。。。就是习惯。。。第一口就决定了。
作者: Romeo    时间: 2013-2-19 00: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丰田靠的一直是引擎质量 本田的摩托靠的也是引擎质量
作者: handsomeken    时间: 2013-2-21 10:26

引用:
原帖由 一闪毛球 于 2013-2-16 22:05 发表
原来在国外,大众比日系便宜啊...看来在天朝都被大众托洗脑了,什么日系销量好是因为价格便宜....
大众真会营销
这国外包括德国么?
作者: xxhunter    时间: 2013-2-27 08: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引用: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13-2-16 22:45 发表
另外,某楼说的排量税,欧洲好像不存在,只是欧盟环境法规更为严格,对工业企业碳排放的要求逐年严格,逼着厂家不得不从各方面节能减排。在小排量na发动机上好像没希望打得过日本了,另辟蹊径了。。。
这段主页说的一点错没有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