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反正没人回系列:如果有后悔药 诺基亚一定不会选择和微软合作
[打印本页]
作者:
arcwater
时间:
2013-1-5 10:19
标题:
反正没人回系列:如果有后悔药 诺基亚一定不会选择和微软合作
毫无疑问,诺基亚的辉煌日子已经远去。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取代了芬兰公司全球手机市场大哥大的宝座,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也已经在智能手机平台占居主导位置。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四分之三使用Android系统(数据来源IDC )。10月份,IDC还指出,诺基亚已退出排名前五位的全球智能手机供应商名列。自IDC从2004年开始追踪智能手机供应商以来, 芬兰公司首次跌出前五名。
诺基亚在2011年2月推出新的策略,从老的Symbian手机平台切换成微软的Windows Phone。但诺基亚基于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Lumia系列智能手机未能激发消费者兴趣, 迄今为止诺基亚Windows Phone 8系列尚未公布销售数字,且Windows Phone 7 销售情况一般。诺基亚发表报告称2012年第三季度Lumia销量达290万台;而第二季度是400万台;第一季度则超过200万台。 而据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全球销量升至1.692亿台 。
而且,诺基亚只不过是微软火车上的一名“乘客”。无论诺基亚增添了多少新应用到Windows Phone,这个平台始终受微软掌控而不是芬兰公司。
IHS分析师伊恩·福格(Ian Fogg)认为,诺基亚选择Windows Phone平台的策略才是问题所在。 虽然诺基亚“正确地看到”手机正在变成“生态系统的战争”,选择Windows Phone对抗主要玩家Android和iOS的主导地位,但这只会让诺基亚越陷越深。福格说, “现在是Windows Phone在拖诺基亚后腿。”
诺基亚采用Windows Phone意味着它依赖于微软的更新,而微软的推动继续落后于其他智能手机平台的发展速度。 “微软在Windows Phone创新一直很缓慢,这已经很明显拖了诺基亚后腿,”福格说, “当前版本的Windows Phone 8和两年前的Windows Phone 7没什么两样。 与此同时,苹果和谷歌已经为iOS和Android加入了数不清的新特性。”
“诺基亚选择Windows Phone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内容和服务方面开发的工作人员的数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诺基亚通过内容协议来刺激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的发展,从而使得平台运转下去。”福格补充道。
当然,选择Windows Phone不是诺基亚唯一的选择,在诺基亚有另一个更严重的错失的机会。市场研究公司Ovum分析师亚当·里奇(Adam Leach)认为,以后见之明的角度来看,诺基亚本应采用Android。没有这样做意味着,诺基亚错过了成为“今天的三星”的机会。讽刺的是,三星现在的位置正是诺基亚以前的位置:移动行业中主导地位。
“与苹果相比,三星才更像是胜利者,“里奇说, “对现在诺基亚而言,成为现时的三星才意味着成功。如果2008年和2009年的那个关键时刻,他们采用Android,他们已经成功了。 他们真的需要他们的下一代平台,这是明确的,当时他们选择了MeeGo。 但是,从我们的后见之明来看,选择Android而不是继续开发MeeGo,可能是当时该做的最好的选择。”
福格认为,对于诺基亚而言,利用Windows Phone来让自己的智能手机有特色,实际上这比竞争对手采用Android而取得成功要难。“埃洛普曾极力主张,Windows Phone使诺基亚更加容易地进行创新,以及让自己的手机变得更有特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微软的UI规则使得诺基亚难以做到特色化;而与此同时,索尼、三星和HTC都已经成功地在Android平台上构建了自己的用户界面和应用。”
很难因为诺基亚没有预见到Android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而对其加以指责;实际上,很少有人能料到谷歌会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接管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但诺基亚应该被指责的一点就是,当有足够多的警示信号提醒科技变革到来之时,他们仍在沾沾自喜。诺基亚甚至比大部分人更早预示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但他们没有迅速地作出改变,也没有意识到能为下一次业务飞跃做准备的时间正在以指数速度缩减。
最后,当诺基亚意识到他们需要把他们的业务做出颠倒性变化时,他们选择Windows Phone而不是Android,这样一个有缺陷的策略,无论他们如何执行,Windows Phone也不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原来的业务,因为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是Android与iOS之争,诺基亚已退出竞争。
作者:
xiuzylc
时间:
2013-1-5 11:1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马后炮谁不会。就算nokia选猴系统,这213公司用什么跟全产业链整合的三星打。
作者:
jinye2001
时间:
2013-1-5 11:20
安得猴机器的更新速度------>快
nokia新机发布速度--------->慢
nokia选了安得猴死得更快,nokia根本就跟不上这速度
三星在安得猴上的成功,我觉得主要还是三星能把自己最先进关键部件率先用在自己的猴王上,而不用受制与其他厂商
作者:
阿鬼
时间:
2013-1-5 11: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才导致了今天的下场!
作者:
burnfox
时间:
2013-1-5 12: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XiaoMi (MI-ONE)
Android基本就是三星,其它的也是半死不活
作者:
DVDRiP
时间:
2013-1-5 12:57
要是诺基亚被安卓玩死了呢?
作者:
一直都在胖
时间:
2013-1-5 13:00
出一个完美全键盘塞班机再死
作者:
Veree
时间:
2013-1-5 13:04
现在安卓阵营里也就三星活的好,nokia当时选了安卓说不准死的更难看
作者:
pigudada
时间:
2013-1-5 13: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Xperia ion)
哈佛经典商业案例
作者:
11508721
时间:
2013-1-5 13:3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那么大个公司,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面,还不够傻逼?
就塞班系统硬件支持上的缺陷,就差安卓和ios很多了
低端用塞班,中高端安卓和WP同时多出几个机型试水不就行了
别的公司都在出主流电容屏手机了,诺基亚还在出电阻屏塞班机,这种公司不死还有天理啊?
作者:
花溅泪
时间:
2013-1-5 13:5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诺机太顽固了,该死
作者:
田中健一
时间:
2013-1-5 13:58
摩托当年不比诺基亚差多少,看看现在?根本跟不上三星的速度。
作者:
handsomeken
时间:
2013-1-5 14:05
android mao
作者:
威尼斯睡裤
时间:
2013-1-5 14:12
以诺基亚的出身来说, 若当初从了google, 混个正房的身份生一代的亲儿子应该不难.
难的是能放下身段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作者:
fat508
时间:
2013-1-5 14:15
诺基亚要活得好到现在说不定我们还在用qvga。
赶紧死!
作者:
iou90
时间:
2013-1-5 14: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三棒要真反水就有意思啦
作者:
handsomeken
时间:
2013-1-5 19:4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引用:
原帖由 @威尼斯睡裤 于 2013-1-5 14:12 发表
以诺基亚的出身来说, 若当初从了google, 混个正房的身份生一代的亲儿子应该不难.
难的是能放下身段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出个亲儿子卖2500的意义在哪里?
920卖4500就不合理,带鱼果5卖5500就合理。
作者:
pppkkk
时间:
2013-1-5 19: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选了猴也这个样,现在猴也就三棒活的滋润,摩托还是亲儿子,不一样sb吗?
作者:
我爱一条柴啊
时间:
2013-1-5 20: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
我能说句活该报应么?
作者:
hahayo
时间:
2013-1-5 20:07
必须是报应。诺基亚必须死!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1-5 20:1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I
选安卓绝对不会现在这么凄惨,说nokia没垂直整合的,看看索尼
作者:
austin17
时间:
2013-1-5 20:14
每次提起这话题就把q屏的事翻出来,也只能怪诺基亚当年自作自受
作者:
lukagumi
时间:
2013-1-5 20:20
索尼手机是玩票的,跟诺基亚不是一个路子,诺基亚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玩吗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13-1-5 20: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I
诺基亚就是太敢玩了
结果索尼都安卓老二了,看看诺基亚
作者:
finalx
时间:
2013-1-5 20:2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有跟萎卵合作没被黑的么?鸡鸭还是拿衣服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