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希区柯克《西北偏北》,没觉得很悬念啊? [打印本页]

作者: yak    时间: 2012-12-20 22:51     标题: 希区柯克《西北偏北》,没觉得很悬念啊?

因为某些原因,顺藤摸瓜找了这部老电影来看。

《西北偏北》,男主角感觉就是一个无理由的冷静狂,总觉得这角色有点镇定过头了,不像个真实的人;
剧情也没觉得很符合逻辑呢(这个可能是我没看懂,求达人指导),为什么反角一号要大费周章的恶心我们的“超现实冷静狂”主角呢?

百度了一下,评价有说这部片是希区柯克的代表作之一,出彩之处是“层出不穷的局部悬念,压过了结局悬念”,
额……对此这个评价我理解不能,先“呵呵”。

---------------------------------------
莫非,这种处理在当时那个时代,非常的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后这电影就封神了?
作者: 业界良心任天堂    时间: 2012-12-20 22:57

在那个年代算神作,很多地方有开创意义,比如躲飞机爬悬崖这些

拿现在眼光看不好看,一看就打瞌睡那种
作者: 半熟英雄    时间: 2012-12-20 23:01

希区柯克的片子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推荐看“后窗”、“夺魂索”、“迷魂记”。
作者: bobosndr    时间: 2012-12-20 23:02

无数人踩着巨人的肩膀,把巨人给踩扁了。
作者: yak    时间: 2012-12-20 23:26

引用:
原帖由 半熟英雄 于 2012-12-20 23:01 发表
希区柯克的片子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推荐看“后窗”、“夺魂索”、“迷魂记”。
百度了一下,说他的代表作品是 《蝴蝶梦》、《电话谋杀案》、《群鸟》?

多谢推荐,开始有导向性的补一些“大师作品”。

[ 本帖最后由 yak 于 2012-12-20 23:31 编辑 ]
作者: 单砍五万    时间: 2012-12-21 08: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BlackBerry

有幸楼上说的这些片子都看过。

有些东西要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去看。毕竟这种悬疑手法现在已经被推广开了。

我觉得《后窗》《西北偏北》《迷魂记》能入选第一梯队。综合评定,摄影,剧情,拍摄手法,女主角漂亮程度。《后窗》女主角出场的时候真是觉得惊艳。

但这些片子大部分人看都会觉得沉闷,我推荐过不少人,但基本都觉得没看头,故事铺垫太罗嗦,节奏慢等等。

《西北偏北》躲飞机我记得被几个片子模仿过,但想不起来叫啥名了。
作者: y_chow    时间: 2012-12-21 09: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西北偏北绝壁神片,标杆性质的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1 10:26

如果我说《谍中谍1》是充满悬念的商业大片,LZ不会反对吧?

《谍中谍1》基本算是《西北偏北》的1995年修改翻拍版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1 10:30

希区柯克是佛洛依德的信徒

他的电影里充满各种心理学和性的隐喻

《西北偏北》最后一个镜头,火车进隧道隐喻什么,LZ猜出来了吗?
作者: yak    时间: 2012-12-21 13:12

啧啧,还有这种意味啊?

这么说的话,确实还是有一些幽默桥段的,记得主角从房间爬到另外一个房间逃脱的时候,
那边是一个年轻女性,说了两次"NO",
第一次算是惊呼,意味是小偷之类;
第二次就是发嗲的类型,估计是不舍得帅哥只是路过。

--------------------------------------
顺便,我发这个贴并不是要喷哪个大师作品不好,
只是希望能得到楼上坛友这样的提示,
让我更好的领会电影的历史地位和过人之处,
恳请达人多指教。
作者: luokezhu    时间: 2012-12-21 13:25

感觉希区柯克的片对话都特多,加上那个时代的技术限制,配音感觉是游离在画面之外的,所以看的很困
不过惊魂记好点,那音乐太提神了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1 13:59

引用:
原帖由 yak 于 2012-12-20 23:26 发表


百度了一下,说他的代表作品是 《蝴蝶梦》、《电话谋杀案》、《群鸟》?

多谢推荐,开始有导向性的补一些“大师作品”。
你说的这几个,都是准一流作品

一流作品,就是四部,排名分先后,《迷魂记VERTIGO》《惊魂记PHYCHO》《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后窗REAR WINDOW》

这四部作品,无论放在任何年代,都是一流作品,再过一百年仍可以屹立影坛而不倒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1 14:05

我个人不建议一开始就看大师作品

好比我不懂艺术,上来就看毕加索,肯定看不懂

再就是看大师作品,需要生活经历,大师的名作往往是中老年的作品,20岁年轻人看不懂很正常

随着年龄增加,看片累积,会越来越喜欢的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1 14:14

电影《鹰眼》基本是严格翻拍希区柯克的《知情太多的人》

有兴趣的可以对比看看

希区柯克被称为大师,原因之一在于,他的片子无论谁翻拍,都不如原作

[attach]49191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陆逊 于 2012-12-21 14:15 编辑 ]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12-12-21 14:53

和时代背景没关系,希区柯克的片再放一百年也一样是神作。只不过你先看过了其他抄他的片子,就觉得这片没什么特别了。

如果一个人是按照电影的发展历史顺序去看片的话,自然就会认为希区柯克的那些片是真正的神作,今天的那些悬疑片反而没有任何意思了。
作者: DoloresI    时间: 2012-12-21 20:26

用特吕弗的话可以解释,特吕弗说,我到了美国,发现他们的电视里每天都是凶杀、犯罪、枪战,估计美国人这一套都看吐了
作者: breakdown    时间: 2012-12-21 21:33

最近ttg把大师的收齐了~~~~~~~~~~~~~
作者: yak    时间: 2012-12-22 00:27

惭愧,奔三了才开始补这类历史纪念碑的电影们。
《鹰眼》看过了,回头找找那部翻拍的源头看看。

----------------------------------------------------------------
意思理解了,如同OOT是永远的经典一般,这个逻辑我熟。
作者: 半熟英雄    时间: 2012-12-22 00:35

还有一部《火车怪客》个人也觉得不错。里面有希区柯克的女儿出演。前面的铺垫一直能吸引人看下去,到最后一段的紧张的音乐配合镜头画面,让人身临其境,代入感很强。
作者: Jeffrey    时间: 2012-12-22 01:11

西北偏北你不觉得神吗?

那个年代那么悬疑的开场已经碉堡了啊
作者: 小霸王其乐无穷    时间: 2012-12-22 08:47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12-12-21 14:53 发表
和时代背景没关系,希区柯克的片再放一百年也一样是神作。只不过你先看过了其他抄他的片子,就觉得这片没什么特别了。

如果一个人是按照电影的发展历史顺序去看片的话,自然就会认为希区柯克的那些片是真正的神作 ...
所有黑帮片都可以多多少少看到教父的影子,但是它们撼动得了教父的地位吗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2 09:24

引用:
原帖由 半熟英雄 于 2012-12-22 00:35 发表
还有一部《火车怪客》个人也觉得不错。里面有希区柯克的女儿出演。前面的铺垫一直能吸引人看下去,到最后一段的紧张的音乐配合镜头画面,让人身临其境,代入感很强。
我个人觉得,希区柯克的片子,如果从讲故事来说,基本都很好看,特别是在策划完美犯罪方面,很好

但是希区柯克的鼎盛作品,在讲故事之外,都有超越于悬念故事之外的东西

我只说最牛逼的四作

1、VERTIGO 这片子我推荐过很多次,我记得你也看过很多遍,对于人的各种desire进行了非常精确的描述,这是希区柯克的No.1作品
2、PHYCHO 这片子有恋母情结、异装癖、精神分裂,再结合希区柯克擅长的案中案(女主角犯罪,逃亡路上被杀),这是No.2作品
3、NORTH BY NORTHWEST 这片子是希区柯克商业动作片的典范,身份的错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今后几乎所有悬念动作片的范本,更别提里边的攀岩、火车、飞机大战,事实上,后来的007系列也借鉴了本片
4、REAR WINDOW 人类的偷窥癖,几乎是导演视角,远程控制,最后罪犯从远距离来到身边,有没有玩游戏的感觉?

这几部作品,都在悬念故事里,包含了众多经典元素,希区柯克被称为好莱坞最牛逼的导演(或许没有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2 20:31

【制作过程】
  
   1958年,在拍摄完成《晕眩》之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曾经说过,他想做出一些改变,要拍一部幽默轻松的电影。希区柯克答应为米高梅拍摄一部影片,一开始他选择了改编小说《怒海争雄》(The Wreck of the Mary Deare),作曲家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介绍了自己的好友恩尼斯·莱赫曼给希区柯克,几周之后,剧作家莱赫曼觉得自己并不能改编这部小说,但他把一个二战中真实的故事讲给希区柯克听,也就是《西北偏北》的雏形。他们通过讨论,给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选择了很多可能的身分:比如一个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杀手的故事,一个在底特律汽车工厂的杀手的故事,最后整个故事在阿拉斯加州结束。
  
   《西北偏北》可以说是希区柯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影片没有把紧张悬念作为最主要的元素,而是加入大量幽默的对白,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片中没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悬念发展情节,这本来是大师很多早期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而这部作品导演是采用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手法,层次递增而又花样百出的段落悬念超越了总体悬念。
  
   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非常想出演这部电影,于是他哀求希区柯克,让他扮演罗杰这一角色,但希区柯克认为1958年的《晕眩》没有取得商业成功就是因为詹姆斯显得太老。希区柯克觉得如果贸然拒绝斯图尔特会让他非常难堪,所以他推迟了影片开拍的时间直到斯图尔特出演了新戏《桃色事件》(Anatomy of a Murder),这时希区柯克向斯图尔特发出邀请,希望他参演《西北偏北》,已有戏约在身的斯图尔特只能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米高梅想要启用格里高利·派克,但希区柯克坚持使用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不过,加里·格兰特比詹姆斯·斯图尔特还要年长四岁。
  
   在加里·格兰特与制片方签订的合约中,他要按票房的收入获得一定的提成,所以最后格兰特从<西北偏北>中一共获得了45万美元的收入,而因为他的拍摄时间比合约上规定的时间晚了9周,所以他还收取了剧组31万5千美元的罚金.女主角制片方米高梅比较希望由赛德·查里斯 (Cyd Charisse)出演,但希区柯克坚持使用爱娃·玛丽·森特(Eva Marie Saint)
  
   《西北偏北》在悬念设置上较有很多创新,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希区柯克电影的典型特征,比如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扮演的优雅反派(《美人计》中的克劳德·里恩斯,《辣手摧花》中的约瑟夫·科顿也是这种类型的人物)把一个普通人置于极端处境之中是希区柯克经常采用的手法。比如《西北偏北》中的罗杰,被误认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CIA间谍。《申冤记》中的亨利·方达被误认为一个罪犯。
  
   希区柯克的电影有很多对性的描述,但从来不使用粗俗的表现手法。他拍摄的性场面都很精致,富有暗示性。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伴随着骤然响起的交响乐,一列火车钻进了隧道。这个火车钻山洞的镜头显然起到了对于性的暗示作用,而联系上一镜头,罗杰和艾娃脱离险境,躺在火车卧铺上拥抱亲吻,这样的解释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
   
  【西北偏北?】
  
   《西北偏北》的片名一直让很多观众感到费解,有人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罗杰的逃亡路线是朝向西北的。不过希区柯克在1963年的一次访谈曾经说过,这个名字来源于《哈姆雷特》,目的是隐喻难以把握的现实,再有就是双关电影中提到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到底哪一个说法才是真实的,至今已经无法考证。
  在一次访谈中,与希区柯克长期合作的剧作家恩尼斯·莱赫曼(Ernest Lehman)说过,在拍片期间剧组都把影片暂时命名为在《西北方》,制片方MGM建议,为什么我们不叫它"西北偏北"呢,希区柯克觉得这个名字还可以,但他还是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名字.
  
  【影片花絮】
  
   在1948年的电影《夺魂索》(Rope)中精彩的诠释了一个大坏蛋之后,詹姆斯·曼森 (James Mason) 十年后在<西北偏北>中再次展现了自己饰演反面人物的实力。梅森是英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在英国和美国拍过100 多部影片,代表作除了《西北偏北》之外,还有《虎口余生》和《包法利夫人》等。
  
   女主角爱娃·玛丽·森特1954年以《码头风云》一炮走红,荣获第27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70年代下半期以后以出演电视片为主。
  
   在《西北偏北》开始,那个急匆匆赶公交车的胖子就是希区柯克本人。对于经常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出现,希区柯克有自己独到的解释,他说:"这完全是只求实利--点缀银幕。后来是过戏瘾,最后变成了插科打诨。"然而他随后的一句解释却充分体系了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良好素质和宏观智慧:"我必须很小心,一定在影片开始后五分钟里公开露面,这样观众看剩下的部分时才不会分心。"
  
   《西北偏北》中最著名的镜头,就是那个长达7分钟的飞机追人镜头。这个镜头的视觉冲击力的确惊人,以至于特吕弗对此作出如此评价:"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没有戏剧动机,这场戏抽光了所有的涵义和所有的真实性。"后来好莱坞很多以调侃经典为乐的喜剧片都曾多次戏仿了这一镜头,比如在喜剧电影《白头神探》系列中,但究竟导演有没有刻薄的嘲弄意味恐怕很难辨别。
  
   希区柯克没有获准在联合国内拍摄,所以剧组用隐藏摄影机拍下了联合国的内景然后在摄影棚内搭建了这个场景。最后拉什莫山纪念碑追击一场并没有获得官方的拍摄允许,希区柯克只好在摄影棚内复制了拉什莫山纪念碑,拍摄时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唯恐弄坏了复制品上的头像。
  
   在拍摄罗杰藏在火车上铺一场前一天,加里·格兰特告诉希区柯克,那个"上铺"弄得太大了,不适合拍电影。希区柯克完全相信了格兰特的话,重新定制了一个上铺,但忘了让格兰特先试试,以致出现了电影中罗杰从藏身之处出来后憋闷的场景。
  
   在拉什莫山纪念碑外景地,伊娃发现加里·格兰特向他的影迷收签名费,每个15美分。
  
   希区柯克对公司给伊娃设计的服装很不满意,只得亲自带着她去商场去挑衣服。
  
   男主人公Roger O. Thornhill名字中间的 "O"代表着无关紧要的人.当时非常著名的好莱坞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名字中的 "O"也是代表这个意思.
  
   希区柯克一直打算一组男主人公躲在拉什莫山林肯塑像的鼻子里,并且在里面打一个喷嚏.但有关部门当然不会允许他这么做,在反复的要求失败之后.有人对希区柯克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林肯在格兰特的鼻子里喷嚏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希区柯克立刻明白了这段情节的不妥之处,放弃了拍摄。
  
   火车站一段的情节是拍摄于纽约市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就在当天拍摄现场的围观者中,就有后来非常著名的导演有现代恐怖电影之父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
  
   《西北偏北》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史上十大最伟大的悬疑电影的第七名。
  
   索非亚·罗兰也曾经是影片女主角的人选之一,罗兰的合约问题最后没有让她获得这个机会.但7年之后,罗兰还是参与了导演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受《西北偏北》启发而拍摄的悬疑片《谍海密码战》(Arabesque),而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也是当时<西北偏北>的男主角热门人选乔治·派克(Gregory Peck)
  
   《西北偏北》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007电影, 制片方非常欣赏希区柯克在《西北偏北》中的导演方法,希区柯克对于007的故事也非常感兴趣。他也成为了第一部007影片导演的有力竞争者之一。007的制片方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希区柯克,因为制片方觉得他对于影片的控制权太大,而希区柯克在当时也开始筹拍自己的新片《精神病人》。
  
   加里·格兰特在影片中穿着的灰色外套无形中引领了一场时尚浪潮。2006年的GQ杂志把这套衣服成为电影史上最佳服装和对男装潮流影响最大的服装。很多演员都在电影中模仿这个造型,比如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在《借刀杀人》(Collateral)中和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在《记忆裂痕》(Paycheck)中。
作者: 陆逊    时间: 2012-12-22 20:34

制片人艾伯特·布罗克里和哈利·萨尔兹曼将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当作本片以及后来007影片的样板,并且希望由出演《西北偏北》的加里·格兰特扮演 007,但加里·格兰特只答应出演一部007电影,而制片方希望物色的演员可以连续出演多部。
作者: DoloresI    时间: 2012-12-23 10:29

4D4D,007本来想找Cary Grant演地,因为Cary Grant拒绝了,后来才有了Sean Connery
作者: Geatt    时间: 2012-12-23 11:2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BlackBerry (9780)

前些时间刚好看了几部黑白片,从《伟大的电影》里面找的,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尾的房子居然是导演照着弗兰克赖特的屋子特意搭建的。佩服他们创造电影世界的魄力和品味
作者: 喜剧之王    时间: 2012-12-23 11:48

posted by wap

西北偏北绝对神作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