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校园枪击案凶手的内心世界(《见证》第42期,网易游戏频道) [打印本页]

作者: Dagou    时间: 2012-12-17 11:14     标题: 校园枪击案凶手的内心世界(《见证》第42期,网易游戏频道)

校园枪击案凶手的内心世界

(《见证》第42期: http://game.163.com/special/jianzheng_42

  
  
  12月14日,美国桑迪胡克小学,20岁的亚当·兰萨携3把武器,枪杀26人后自杀。相似的一幕发生在13年前的哥伦拜恩高中,两名18岁学生携4把武器,枪杀13人后饮弹自尽。事后,有人试图以游戏的形式,探究这两名已无法为自己辩护的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一、盲人摸象

  
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坚信自己触及的才是事实,却永远无法窥见大象的整体轮廓
  “昨天,我很肮脏,我想变得更美。现在,我知道我会永远肮脏。我们只是小人物,我们想成为大人物。只有当我们死去,他们才知道我们是谁。”点开这款名为《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Super Columbine Massacre RPG)的游戏,首先听到的是玛丽莲·曼森乐队的这首《小人物》。
  玛丽莲·曼森乐队被评为“全美最不受家长欢迎的乐队”,其成员艺名均以著名的连环杀手或变态杀手为姓,歌曲风格更以暴力为标榜。它一度被认为对哥伦拜恩高中枪击案的两名年轻枪手产生过影响。
  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的两名18岁学生,埃里克·哈里斯(Eric Harris)和迪伦·克莱伯德(Dylan Klebold),联手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之一。两人配备枪械和爆炸物进入学校,大开杀戒,共枪杀12名学生和1名教师,致24人受伤,最后在与警察的对峙中自杀身亡。自此,“哥伦拜恩”便成为了“校园枪击”的代名词。
  悲剧发生后,媒体人士、犯罪专家、心理学家以及青少年问题研究者,纷纷发表评论,提出各自见解。
  有人指责校园保安措施不力;有人抨击枪械管理过于松懈;有人指出这两名枪手是“哥特文化的崇拜者”,现实中受到同学的孤立;有人认为他们是精神病患者,试图以过激行为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伟大;有人怀疑他们与哥伦拜恩高中一个名为“军衣黑手党”的学生社团有牵连;有人相信他们是受了《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等电子游戏的毒害。
  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得到了正确答案,坚信自己触及的才是事实,却永远无法窥见大象的整体轮廓。即便大象自己,又一定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吗?
  
  

二、超现实主义

  
“最纯粹的超现实主义行为是走入人群随意射击。”——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
  选择“开始”,进入《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游戏。屏幕上打出了法国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的一句话:“最纯粹的超现实主义行为是走入人群随意射击。”
  时间是1999年4月20日早晨,游戏的第一个场景是埃里克·哈里斯的卧室。“埃里克,快起床!保龄球课要迟到了!”母亲把哈里斯从睡梦中唤醒。
  从这一刻起,你将扮演这名18岁的年轻人。你知道,这将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
  起床后,察看卧室,这里陈列了你的一部分个人爱好。墙上贴着KMFDM乐队的海报,以及乐队创始人萨斯查·科尼亚兹科的照片。就在今天,这支德国工业金属乐队将要发售他们的新专辑《再见》。可惜你已经没有机会听到。
  电脑里,存放着你为自己喜爱的射击游戏《毁灭战士》制作的若干关卡。你把这些关卡上传到了你的个人网站上,那里还有你写的针对学校师生的一堆恐吓话语。你在学校很不受欢迎,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
  抽屉里,摆着一盒抗抑郁药氟伏沙明。一年前,你和克莱伯德因盗窃电脑零件被捕。法官认为你们缺少道德判断力,建议你们接受精神治疗。两个月后,你被精神治疗中心释放,医生要求你继续服用抗抑郁药。有人认为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侵略性的增强和同情心的丧失,也有人反驳说,那没有科学依据。
  
制订枪支管制令,谴责我们的父母,谴责马克和罗宾。谁他妈在意这些,他们全都该死
  你拿起话筒,打电话给迪伦·克莱伯德,约定在自家的地下室碰头。克莱伯德问:“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你觉得他们会怎么说?在我们死了之后,他们这些人会做些什么?”
  你回答:“哈哈,制订一堆枪支管制令,谴责我们的父母,谴责马克和罗宾(注:枪械提供者)。谁他妈的在意这些,他们全都该死,全都该为他们曾对我们做的一切负责。”
  放下话筒,你走进地下室,开始准备。看见桌上的比萨,你想起了前不久和克莱伯德一起,在附近山丘练习射击以及试验炸药时的情景。你俩在同一家比萨店打工。那天,你们谈论彼此的工作、学习和家庭,谈论彼此的未来,虽然未来在那时已被注定。
  地上有一本笔记本,你在上面详细列出了当天的袭击计划:“进入。11:09安放炸弹,定于11:17爆炸。离开。去克莱门特公园。做好准备。11:15之前回来,汽车炸弹定于11:18。出门,到外面山上,等待。第一颗炸弹爆炸后,发动攻击!玩个痛快!”
  你原计划在学校的自助餐厅放置炸弹,然后埋伏在门口,等炸弹爆炸后,射击所有慌张逃出的人,以及跑来看热闹的人。这一计划因炸弹未能引爆而临时更改。
  你走近地下室的角落,将藏在那里的丙烷炸弹分别装入两个黑色行李袋。这些炸弹足够摧毁整间自助餐厅,并让图书馆塌陷。这时,克莱伯德赶了过来。
  
  

三、枪之子

  
我感到抱歉,我真他妈是个混蛋。我为我将要做的一切向大家道歉,对每一个我爱的人
  你和克莱伯德并肩而坐,最后温习了一遍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一段台词:“我已见识过恐惧。这些恐惧,你们也见识过。但你们无权称我为凶手,你们无权称我为凶手。你们有权杀了我。你们有权这么做。但你们无权评判我。”
  出发前,你俩面对摄像机,录下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自白。
  克莱伯德说:“炸弹爆炸后,一切会像《毁灭战士》里那样。就像《毁灭战士》里那把该死的霰弹枪。尽管去修改你们的枪支管制法令吧,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拿到这些枪的吗?……我们利用了马克和菲利普,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事儿。别责怪他们,更别逮捕他们。别逮捕我们的任何一个朋友,别逮捕我们的家人,也别逮捕我们的同事,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他妈的别逮捕任何人,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你说:“我父母是他妈的我认识的最好的父母。我的父亲很伟大。我真希望我他妈的是一个极端反社会的人,这样我就不会感到愧疚。可我现在很愧疚。战争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这会让他们心碎,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我对这一切真的感到抱歉,我真他妈是个混蛋。我为我将要做的一切向大家道歉,对每一个我爱的人。我知道我父母会他妈的震惊得无法相信,他们会自责说:‘如果我们早点检查他的房间’、‘如果我们早点问他一些该问的问题。’”
  克莱伯德接着说了几句狠话,最后由你收尾:“就这样。对不起,再见。”
  
“请立即于此处保存(游戏)。这是你唯一的机会。”这里的“保存”亦有“挽救”之意
  时间是1999年4月20日上午11点,驱车前往学校的路上,你感叹道:“没错,莎士比亚说得对:善良的母体养育出邪恶的子嗣。”
  你打开音乐,KMFDM乐队的《枪之子》:“冲击波,大规模攻击。核爆炸,枪之子归来。混乱恐慌,无力抵抗。远程引爆。现代启示,火焰之墙。烟雾翻腾,谁人之咎?钢铁铸成,坚强意志。狗屎大脑,天生杀戮。”
  下车后,你和克莱伯德在停车场上部署行动。此时,游戏提示:“如果你希望保存游戏,请立即于此处保存。这是你唯一的机会。”这里的“保存”(save)应为双关语,亦有“挽救”之意。
  可惜,游戏尚能保存,生命已无法挽救。
  从进入校园开始,这款游戏有了更多的游戏味道。避开走廊上的摄像头,前往自助餐厅,安放炸弹。躲在校外的山丘上,一边聊天,一边俯视这座城市。炸弹未能爆炸,你俩冲进学校,开始杀戮。
  游戏中,你们使用的枪械与现实相符:一把TEC-DC9自动手枪,一把9公厘半自动卡宾枪,两把枪管被锯短的霰弹枪。不同的是,游戏还提供有若干强化道具:装备玛丽莲·曼森唱片,攻击力增加20点,精准度增加5点,敏捷度增加15点;装备《毁灭战士》游戏,攻击力增加5点,精准度增加25点,敏捷度增加10点。
  “敌人”是学校师生,一旦遭遇,游戏将切换至战斗画面,你可以选择“自动攻击”或“手动攻击”。你和克莱伯德饮弹自尽后,游戏开始播放案发现场的照片及媒体报道,最后出现的,是你们童年时的生活照。
  《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的纪实部分,到此结束。
  
  

四、镜中人

  
遇难者家属谴责这款游戏,主流媒体称之为“怪胎”,但也有人认为它可以促使人们反思
  《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这款以两名凶手为主角的游戏,于2005年4月20日,哥伦拜恩枪击案六周年当日,在网上发布。尽管画面粗糙,玩法简单,容量仅20兆,但经媒体曝光后,却犹如引爆了一颗炸弹。
  哥伦拜恩枪击案的遇难者家属强烈谴责该游戏,认为它是对凶手的同情和包庇,是对所有遇难者的亵渎。主流媒体亦对其口诛笔伐,冠以“投机分子”、“怪胎”等头衔,CNN更是斥之为“对恐怖主义的崇拜”。
  不过,有一位枪击案的幸存者玩了这款游戏后,表达了谨慎的支持。他说:“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可能有点怪,但我还是心存谢意。至少,它让人们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思哥伦拜恩枪击案。这可能是件好事。”
  《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的创作者丹尼·莱东尼(Danny Ledonne)在“作者声明”中写道:“1999年4月20日至2001年9月11日之间,美国步入了一个新的、恐怖的、令人绝望的时代。人们已无法相信现代社会的幻象。由仇恨造就的替死鬼、对善恶的错误分割,一切正愈演愈烈。……
  “埃里克·哈里斯、迪伦·克莱伯德的愤怒话语和罪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警告,警告仍然活着的人们,反省自己的行为。通过《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我把现代历史上这一黑暗时刻呈现给诸位,试问:‘你我是否愿意正视镜中之人?’”
  
如果你有自我表达的愿望,那么,表达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人的种种诠释,皆为次要
  1999年,哥伦拜恩高中枪击案发生时,丹尼·莱东尼自己也是一名高中生。“我对这两个年轻人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如同是在照镜子。我不想落得同样的下场。”莱东尼说。当他听闻哥伦拜恩枪击案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震惊,随后又觉得这是报应。
  莱东尼说,他也有过与埃里克·哈里斯、迪伦·克莱伯德相似的经历,被同龄人孤立的经历:“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很容易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当你每天被人推来推去,当你被别人排挤在外,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长年累月之后,你对现实的认知就会扭曲。”
  五年后,创作《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时,22岁的丹尼·莱东尼是一名独立电影制作人。他搜集这起校园枪击案的各种细节,视频、媒体报道、政府公布的上万页材料,以半年时间完成了这款备受争议的游戏。
  莱东尼坚信,电子游戏同样是一种媒体,同样可以用于记录现实。
  接受采访时,他说:“面向公众的作品,无论绘画、小说、摄影、电影,还是游戏,都有可能隐含某种伤害,这是否构成对其进行压制的理由?……如果你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且有自我表达的愿望,那么,表达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人对作品的种种诠释,皆为次要。”
  
  

结束语


  “欢迎进入《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在这个致命的日子里,在丹佛郊区的利特尔顿小镇上,你将扮演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
  “他们最后杀了多少人全取决于你!”
  游戏文档中的这句结束语,仿佛一种讽刺。

  (本文改编自《游戏可以承受之重》,2008年6月《家用电脑与游戏》。)
作者: hugang    时间: 2012-12-17 13:06

父母,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但自己的责任显然更大。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因为自己受了某些不公正待遇而肆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作者: 孟德斯鸠    时间: 2012-12-17 13: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别把游戏里的黑暗世界当真的.多玩玩马里奥.
作者: tntforbrain    时间: 2012-12-17 14:06

这个文风的调调,感觉这个作者看了那部著名的校园枪击案件的电影“大象”,这里也用了大象做比喻,巨大只见一斑。

也谈了不少意识和世界观层面的话题。

此外,也谈到了游戏,和那部电影一样,主角们玩着射杀无辜人的游戏,虽然很无聊。

我觉得这些玩意还真不能完全把游戏就撇的一干二净,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暴力游戏玩家那么多,实际上因为这个犯罪的又有多少呢?

此外,国内没枪,但是校园行凶的案件不也是不少么?

把什么东西直接怪罪到别的地方是很容易,但是这能算负责任么,人又自己选择思想,行为和娱乐的权利,哪怕是未成年人也如此(监护人负责),把这个自身责任完全推卸掉本身就是不负责的行为。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