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少年派里,第二个故事道理上似乎说不通啊…… [打印本页]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4 23:14     标题: 少年派里,第二个故事道理上似乎说不通啊……

1.首先,假定第二个故事是真的,那么主角肯定没有失忆,他记得所有事情。

2.那么,主角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故意编出来的,不是幻觉。

3.中年主角谈到老虎离开他的时候,说他对老虎有感情,老虎却没有回头看他就离开了,热泪盈眶,不像是伪装。如果不是幻觉,他为啥会有这种表演?为了蒙骗听故事的?目的又是什么?没有必要吧?

4.第一个故事里,我觉得动物没什么不合理的。唯一不可思议的,就是那个食人岛,密布的猫鼬、夜里变成酸液白天变成淡水的湖、包着人牙齿的花,无论那方面看都不可理解。两种解释,一是神赐给他的补给地;二是前面老虎什么都是真的,但是这里主角饿得神志不清,出现了幻觉或是梦境,前面也有交代他分不清梦境和现实,具体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他和老虎挺过来了。

5.网上那个剧情解释图,有个地方说不通的是食人岛晚上看是女性的身体,判断女性身体的依据是什么?我觉得这里是对应前面出现的卧着神像(有这个镜头),是神谕的暗示。

6.电影里主角讲第二个故事和第一个故事比较矛盾,比如吃老鼠的是老虎,不是鬣狗。

7.关于“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似乎之前有个类似老师讲课的电视节目,用了这个名字,也不能更多说明啥。

8.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普罗米修斯里说的,那是我选择的信仰。

[ 本帖最后由 流川枫 于 2012-12-4 23:21 编辑 ]
作者: superma661    时间: 2012-12-5 00:09

楼主的话没看  有据港剧 第二个故事也是假的
真相比第二个故事更残酷

[ 本帖最后由 superma661 于 2012-12-5 20:46 编辑 ]
作者: 零:红蝶    时间: 2012-12-5 05: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相信是个虚构的故事 在救生船上为了生存而吃掉同类的肉 现实中的话相信很多人会饿死吧  而且经过杀人 吃人  之后你会把真相说出来吗
作者: 残忍小红帽    时间: 2012-12-5 09:2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1,我倾向于主角选择性的忘记了,看电影情节,前面他可以把派背到小数点后几千位,说明记忆力超群,但是和那个跳舞女孩分别的时候的情景他就说忘记了,说明主角有选择性忘记痛苦回忆的习惯。
2,第一个故事绝对是假的,哪本求生手册上会说有关和大型食肉动物一起的对策么?大海上会有沙漠里才有的狐獴?很多明确的暗示。
3,那个老虎就是他自己的兽性,他靠兽性活了下来,上岸后兽性又被理智压下去了,并在此生没有再占过上风。
4,请注意李安电影里没有多余的情节,前面主角问跳舞女孩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主角自己猜测是林中的莲花,你回忆下电影中的片段,那个岛的外形就是个躺着的女人,妈妈年轻时候给主角画莲花,岛上莲花中的牙齿。其实那个岛就是代表主角的妈妈,主角吃了,代表主角兽性的老虎也吃了。这背后残酷的事实不知道你领会没。
5,同4
6,鬣狗是厨子,老虎是主角。
第一个故事是假的人,第二个不全真,真正的事实是四个人上了船,厨子先后杀了水手和主角妈妈,主角杀了厨子后吃了厨子和水手,最后吃了妈妈活了下来。
作者: 残忍小红帽    时间: 2012-12-5 09: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其实我感觉这个电影是提出了宗教信仰在生存面前脆弱性的议题。主角信那么多教派,最后在生存压力面前抛弃了一切,兽性战胜了人性,而上岸后人性又压制了兽性。宗教不是不对,但是却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就像电影说的,科学解决物理上的需求,而信仰影响内心。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09:32

引用:
原帖由 残忍小红帽 于 2012-12-5 09: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1,我倾向于主角选择性的忘记了,看电影情节,前面他可以把派背到小数点后几千位,说明记忆力超群,但是和那个跳舞女孩分别的时候的情景他就说忘记了,说明主角有选择性忘记痛苦回 ...
你这些说法跟那个图没区别,之前网上这些说法我都看过了,还是不能解释1和2,那个图我也看过,不能认同。

电影里明确没有吃了妈妈的明示暗示,既然吃尸体,为啥不吃厨子?那个岛是女人身体我觉得看你怎么理解了,电影开始明确有卧着的毗湿奴神像的镜头,如果按没有多余的镜头来解释,岛在夜间呈现的就是毗湿奴神像的样子。

食人岛的回忆我也觉得是混乱的,顶楼已经说了。

至于说兽性,完全是观众的理解了。理查德帕克这只老虎主角小时候就存在,不是凭空造出来的。你要说它真实存在没什么不合逻辑的。

[ 本帖最后由 流川枫 于 2012-12-5 09:33 编辑 ]
作者: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时间: 2012-12-5 09:34

喷了,吃厨子不是明说了么。/。。。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5 09:40

还有人纠结。。。
第二个故事就是真实的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09:47

明说的话,第一个故事还明演了呢……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09:49

你说第二个故事就是真实,还不是脑补为主,或者你信了别人的脑补。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信哪一种的自由。
作者: 残忍小红帽    时间: 2012-12-5 10: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残忍小红帽 mark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5 10:04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5 09:49 发表
你说第二个故事就是真实,还不是脑补为主,或者你信了别人的脑补。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信哪一种的自由。
结尾的时候电影表达的很清楚啊
PI问:“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不就很明显了?如果还纠结这俩故事认为哪个是真的,PI应该问:你认为哪个故事是真的?
李安的电影没有废话的
你选择喜欢哪个确实是电影表达的主题,但是就这件事本身来讲,第二个故事就是PI的真实经历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10:46

引用:
原帖由 下雨了 于 2012-12-5 10:04 发表

结尾的时候电影表达的很清楚啊
PI问:“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不就很明显了?如果还纠结这俩故事认为哪个是真的,PI应该问:你认为哪个故事是真的?
李安的电影没有废话的
你选择喜欢哪个确实是电影表达的主题 ...
为啥问了“你喜欢哪个故事”就是说明第二个故事是真的?谁规定PI应该怎么问呢?你的依据和结论没有因果关系啊,而且还是不能解释我顶楼的1、2、3这三项。
作者: 业界良心任天堂    时间: 2012-12-5 12:10

你把这片当奇幻片看,那第一个故事就是真的

你把这片当纪实片看,那第二个故事就是真的

到底哪个故事是真的,取决于你怎么看这片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5 12:19

我依然不是很理解,原著也不是那种超神奇事件、然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才写出来的,就是一个纯虚构的故事吧……
为啥到了电影这里,讨论事件真相本身发生了什么,反倒成了这么大的一个热点……
作者: qazqaz    时间: 2012-12-5 12:5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那个岛的轮廓是毗湿奴,不信请看IMDB的trivia部分。毗湿奴是男的。

本帖最后由 qazqaz 于 2012-12-5 17:03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13:50

毗湿奴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乘金翅鸟。通常以‘四臂’握着圆轮、法螺贝、棍棒、弓的形象出现。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

毗湿奴他的肚脐上长了一株莲花,梵天(亦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创造新世界。毗湿奴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权化或称化身)的神话,化身的种类没有一定,但一般都称他以十种化身来救世。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
作者: springer    时间: 2012-12-5 13:54

应试教育害死人,总结中心思想的习惯已经洗到脑髓里去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再怎么演绎的美丽离奇,总归还是架不住中国语文作业流来给你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 BeastMa    时间: 2012-12-5 14:30

受不了了……

如果这片真这么纯洁,李安干嘛要画蛇添足用一个长镜头让主角交代第二个故事?有意义么?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14:34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2-12-5 14:30 发表
受不了了……

如果这片真这么纯洁,李安干嘛要画蛇添足用一个长镜头让主角交代第二个故事?有意义么?
那是书里就有这个情节,为啥有这个情节,书里电影里都有交代,至于愿不愿意相信,取决于读者或观众自己。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5 15:48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2-12-5 14:30 发表
受不了了……

如果这片真这么纯洁,李安干嘛要画蛇添足用一个长镜头让主角交代第二个故事?有意义么?
因为原著这么写的啊……

而且第二个故事还真不是一个长镜头下来的……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5 16:01

请楼主去看momento,之后再无法接受第二个故事的话就没办法了,盗梦空间热议那会还有人坚持最后结局是梦境的
作者: wglzero    时间: 2012-12-5 16:38

搞不懂为什么有人纠结这个。明明结尾已经很清楚了,第二个当然是真实发生的,导演怕你想不明白,还通过那个写小说的人把动物和人挨个对号入座了。
换句话说,如果第二个故事不是真的,那这部片子还有多大意义呢。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5 16:50

引用:
原帖由 狗版锦江 于 2012-12-5 16:01 发表
请楼主去看momento,之后再无法接受第二个故事的话就没办法了,盗梦空间热议那会还有人坚持最后结局是梦境的
这跟盗梦和记忆碎片又不是一个类型的片子,这又不是悬疑片,在我看来就是个关于宗教信仰的故事。另外这事又不是主流代表一切,国内的主流如果说倾向于第二个故事,我觉得是因为宗教的缺失和对宗教的不理解。

再说人和老虎一起漂流,又不是超能力爆发,为何不能接受呢?主角从小生长在动物园,见过怎么训练老虎,那老虎也是动物园长大的老虎。唯一不可思议的是食人岛,但是主角也说了,他在极度饥饿下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很有可能食人岛的经历是在受其信仰影响下的幻觉。主角小时候,对于耶稣用自己承受苦难替人类赎罪也不可理解,但他听神父讲的越多,对耶稣的信仰也就越多,他说感谢毗湿婆为他带来了耶稣。食人岛应该是印度教和天主教合二为一让他产生的幻觉,如果说不是幻觉,就是神迹。
作者: qazqaz    时间: 2012-12-5 16:5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也不明白为啥么这么多人死命闹补并相信第二个是真的。

其实都是作者的"圈套"而已,作者就是要达到这种不明不白,你所信取决你内心所想的效果。死命闹补认定哪一个是真的有什么意思。这么难接受开放结局吗?
作者: scalper    时间: 2012-12-5 17:15

李安很狡猾,处处暗示第二个故事是真的,他自己却相信第一个
作者: OpEth    时间: 2012-12-5 19:0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Xperia Play)

搞不好两个故事都是假的。。。。。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5 20:39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5 10:46 发表



为啥问了“你喜欢哪个故事”就是说明第二个故事是真的?谁规定PI应该怎么问呢?你的依据和结论没有因果关系啊,而且还是不能解释我顶楼的1、2、3这三项。
这就是李安的高明之处了,通过各种暗示来说明第二个故事就是真的,比如对于第二个故事详细的叙述,比如帕克在最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PI,我的意思就是,就这件事情本来来说,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
但是电影看下来,你愿意相信哪个就是你的事情了,最后记者说喜欢第一个时候,PI就说:看来你是有信仰的。
李安明显也是相信第一个的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5 20:44

另外回答LZ的问题
1.真实的就是第二个故事
2.同上
3.动物全都是PI幻想出来的,因为PI有信仰,其中一一对应的是,鬣狗是厨子,斑马是水手,猩猩是PI的妈妈,老虎是PI,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虎在最后才出现,开始鬣狗吃斑马和猩猩的时候老虎在哪里?PI忍无可忍下内心的暴力爆发出来也就是老虎帕克
4.所以最后PI上岸以后,因为他的信仰,他内心的暴力也就是老虎帕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对应前面,PI现在还是吃素的

如果LZ你理解不了PI和老虎其实都是PI的话,那确实无法认为第二个故事就是真实的
我再次重申,仅就事论事,第二个故事是真的,但你愿意相信哪个,喜欢哪个取决你的内心
李安真的是厉害,基本上电影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都有用意,就没有浪费的画面和语言

[ 本帖最后由 下雨了 于 2012-12-5 20:48 编辑 ]
作者: 阿当    时间: 2012-12-6 00: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第一个故事故意在拍的时候留了非常多的不和情理的bug,只有幻想才能解释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00:51

引用:
原帖由 qazqaz 于 2012-12-5 16:5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也不明白为啥么这么多人死命闹补并相信第二个是真的。

其实都是作者的"圈套"而已,作者就是要达到这种不明不白,你所信取决你内心所想的效果。死命闹补认定哪一个是真的有什 ...
这算哪门子开放结局?就因为有个奇幻故事和残酷的现实让你选择,就变成开放式结局了?主角说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不一定全盘托出而刻意隐瞒了一些事实也有可能,但是对于这个现实世界来说,明显是第二个故事更真实,或者说你宁愿相信现实的世界中能发生第一个故事?
何况流泪就代表他在讲第二故事的所表现出来的少年派对老虎的恋恋不舍?明显叙述者是对自己表现出来兽性的忏悔而流泪~~~

[ 本帖最后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01:03 编辑 ]
作者: bluefly    时间: 2012-12-6 01:22

原作对李安也仅仅是参考,电影肯定更多的加了他自己的想法。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08:29

第二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第二个故事是主角自己讲出来的。这使得编造美好回忆麻醉自己,以及掩盖自己罪行这两种可能都没有了。

如果是为了不能接受真实而编造了第一个故事,那为啥不强迫性失忆忘掉所谓真实?

如果为了掩盖罪行,那更不应该轻易讲出真实。

所以,第一个故事只可能是真实的,为了迎合如楼上几位世人的胃口而编造的,更合理。你看你们不是深信不疑这才是真实么?

如果第二个故事是真,那不应该主角自己讲出来,应该调查员自己调查出来,这样幻觉啊,掩盖真相之类说法就合理了。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08:38

作者和导演给出两个选择的意图也是明确的,所谓第二个故事是真的暗示有,第一个故事是真的明示暗示更多。尤其是主角的感情流露。这样有了相信哪一个的选择。至于什么人性兽性说,忏悔说,尸体说,就是脑补得厉害了。

[ 本帖最后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09:28 编辑 ]
作者: 盾甲队    时间: 2012-12-6 08:53

同时看了少年派和1942,有点感触

第一个故事是说给一两个人听的,第二个故事是说给大众听的

当一个人的时候,只能从自身获得力量,而自身力量的来源就是信仰、精神啊神马的

当一大堆人的时候,都想从群体中获得力量,那时候要是你谈神马信仰,就被其他人吃了。。。

[ 本帖最后由 盾甲队 于 2012-12-6 08:57 编辑 ]
作者: mjs_fan    时间: 2012-12-6 09:0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第一个故事是虚幻的话,其中很多不合理和夸张就能说清了。比如老虎是在狼把猩猩要死后才突然冲出,之前一直藏着,其实就是主角的兽性在妈妈被杀后才爆发出来。另外老虎和主角望向海里,看到的只是妈妈的身影而没有爸爸和哥哥,一开始不理解,如果是吃了妈妈的话就能说通了。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6 09:1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楼主挺好的,把电影当童话看,宁愿相信真的有食人岛也不接受现实的残酷。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隔几年再回头看看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09:24

食人岛我说过了啊,那是主角饿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两种信仰二合为一给他带来的幻觉。因为前面有明确交代,主角说自己有时候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但注意这句话是第一个故事里出现的,第二个故事主角可没说过分不清梦境和现实这话。

另外,主角原话,无论是哪一个故事,他都失去了家人,受尽了折磨。从这句话里的辛酸来看,第一个故事哪来的童话可言?不一样是主角受难的故事。

还有要讲现实,那就讲现实,请正面回答33楼从现实出发的问题吧。
作者: kid205    时间: 2012-12-6 09:25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2-12-5 14:30 发表
受不了了……

如果这片真这么纯洁,李安干嘛要画蛇添足用一个长镜头让主角交代第二个故事?有意义么?
除了原作这么写之外
这也这部片子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探讨信仰究竟为何物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现实的对比
是一点深度都没有的


从全片来看
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都有可能是真实的
当然  从各种细节的来看
导演对于第二个故事更为推崇

但是信仰就是这样

也许现实残酷
但我们依然愿意去相信美好的事物
或者我们依然期望美好

这种笃信就是信仰

它让我们内心安定
不会被那些兽性、欲望、阴暗等力量操纵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对该片的看法
以上是我的想法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09:27

引用:
原帖由 mjs_fan 于 2012-12-6 09:0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第一个故事是虚幻的话,其中很多不合理和夸张就能说清了。比如老虎是在狼把猩猩要死后才突然冲出,之前一直藏着,其实就是主角的兽性在妈妈被杀后才爆发出来。另外老虎和主角 ...
电影里明确有老虎游水到救生艇的镜头,还有斑马从跳到船上开始,就一直有类似狗叫的吠叫声,表明此时鬣狗也是在船上。这都说不上是突然冲出。要说真正的不合理,看33楼。
作者: mjs_fan    时间: 2012-12-6 09:4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09:27 发表
电影里明确有老虎游水到救生艇的镜头,还有斑马从跳到船上开始,就一直有类似狗叫的吠叫声,表明此时鬣狗也是在船上。这都说不上是突然冲出。要说真正的不合理,看33楼。
不能这么说,和老虎在一起的时候,海面还会平静得像玻璃一样,美到你内牛满面更加地不现实啊。斑马的条纹对应水手,另外水手在斑马跳下的时候大叫"斑马斑马",两人的对应关系比较明确。厨子和妈妈对应的暗示有点忘了。第一个故事比第二个夸张太多,过于细小的问题可以放下,这样会更容易看透吧。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09:46

引用:
原帖由 mjs_fan 于 2012-12-6 09:4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不能这么说,和老虎在一起的时候,海面还会平静得像玻璃一样,美到你内牛满面更加地不现实啊。斑马的条纹对应水手,另外水手在斑马跳下的时候大叫"斑马斑马",两人的对应关系 ...
那么,平静美得像玻璃的海面上,救生艇里放几个丧尸啃吃尸体的画面,你是否会觉得真实呢?
作者: mjs_fan    时间: 2012-12-6 09: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09:46 发表
那么,平静美得像玻璃的海面上,救生艇里放几个丧尸啃吃尸体的画面,你是否会觉得真实呢?
你说到点子上了。这片是用虚假的幻像来说一个残酷的故事。所以和老虎的漂流可以不顾及现实,而拍得虚幻,充满美感。直接把残酷的景象展现给你远不及用美丽的画面暗示你来的深刻。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0:07

引用:
原帖由 mjs_fan 于 2012-12-6 09:5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Mozart)

你说到点子上了。这片是用虚假的幻像来说一个残酷的故事。所以和老虎的漂流可以不顾及现实,而拍得虚幻,充满美感。直接把残酷的景象展现给你远不及用美丽的画面暗示你来的深 ...
你可以这么理解,你接受了这种观念,会在片中发现一些证明你观念的暗示。但我不觉得这片是用虚幻的假象说一个残酷的故事,跟前面说的归纳中心思想一样,没有那么多中心思想给你归纳。原著作者是因为到了印度,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动物,构思了这么一个和动物一起冒险的故事。至于说第二个故事,我的理解就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群口味,以及两种故事留悬念这样而设立的。因为有的人就好这口,从一个故事的所谓隐喻发掘出所谓真相,从而获得成就感。这也没啥不对的,个人爱好不同。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6 10:0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09:46 发表
那么,平静美得像玻璃的海面上,救生艇里放几个丧尸啃吃尸体的画面,你是否会觉得真实呢?
我没有办法和一个没看懂的人继续掰扯下去了,你没有抓到影片的中心,这片子的高度就打了个大折扣,为了说服你自己还去死抠一些没有必要的细节,这片子的魅力对你来说早就失去了,所以你只是看了一部童话风光大片而已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6 10:1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08:29 发表
第二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第二个故事是主角自己讲出来的。这使得编造美好回忆麻醉自己,以及掩盖自己罪行这两种可能都没有了。

如果是为了不能接受真实而编造了第一个故事,那为啥不强迫性 ...
掩盖罪行喷了...明明是全片的高潮,作者和导演花笔墨要突出的重点,被你解读成没有意义的,只是说给海难调查组听的一个谎言,这片子还说自己看懂了,无视故事的主题抱着一些细枝末节自己脑补然后说别人过度解读...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0:16

引用:
原帖由 狗版锦江 于 2012-12-6 10: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没有办法和一个没看懂的人继续掰扯下去了,你没有抓到影片的中心,这片子的高度就打了个大折扣,为了说服你自己还去死抠一些没有必要的细节,这片子的魅力对你来说早就失去了,所 ...
不接受第二个故事就叫没看懂,高度打了折扣。指出不合理就是“死抠一些没必要的细节”。其实对你来说吧,啃吃尸体才是达到了高度,符合你的现实世界观,这样产生了魅力,我也觉得没啥不对。继续掰持确实没意义。只不过我认为的高度和你认为的不同,我对宗教和动物的理解和你不同而已。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6 10:1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10:16 发表
不接受第二个故事就叫没看懂,高度打了折扣。指出不合理就是“死抠一些没必要的细节”。其实对你来说吧,啃吃尸体才是达到了高度,符合你的现实世界观,这样产生了魅力,我也觉得没啥不对。继续掰持确实没意义。只不 ...
啃尸体不合理反而是食人岛花苞里长牙齿合理...


老虎的名字取自海难中被水手吃掉的小孩,其他不多说了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0:20

引用:
原帖由 狗版锦江 于 2012-12-6 10:1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掩盖罪行喷了...明明是全片的高潮,作者和导演花笔墨要突出的重点,被你解读成没有意义的,只是说给海难调查组听的一个谎言,这片子还说自己看懂了,无视故事的主题抱着一些细枝末 ...
请你正面回答不合理性,既然主角决心讲出事实,从电影的表现看只用了几分钟,那他编第一个漫长的故事目的是啥?其中还涉及到海上救生、动物训练这些繁琐的细节。已经编了这么多这么详细,为啥几分钟内就决定放弃这些讲出真相?主角讲到老虎离去的时候为啥要流泪,演戏给作者看么?

无视故事的主题抱着一些细枝末节自己脑补然后说别人过度解读……原话奉还。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0:22

引用:
原帖由 狗版锦江 于 2012-12-6 10: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啃尸体不合理反而是食人岛花苞里长牙齿合理...


老虎的名字取自海难中被水手吃掉的小孩,其他不多说了
你回帖都不看帖的,我什么时候说过“食人岛花苞里长牙齿合理”?反而多次说这个不合理,都被你无视了。

不要只有你以为你知道理查德帕克是谁,我多次提到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又被你无视了?你不知道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是啥?

我还是那句话,你相信啥,你找到的暗示就是啥。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6 11:33

LZ你这就有些抬杠了,如果你说第二个故事充满矛盾,那么第一个故事的矛盾更多,更不现实,这你怎么解释?
电影就是通过美丽的画面讲述了一个残酷的故事
我再次借用PI的原话:”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句话在我看来是非常玄妙的,不问”相信“而问”喜欢“这就是故意而为之的,如果你非以为这是PI随便问的,那我无话可说
至于你说PI编造一个谎言来让自己掩盖罪行,我就只能无语了,就算你直接说在船上把人杀了把人吃了,在公海,有什么罪?谁能定罪?
说道这个份上,只能说你根本就没看懂电影想表达什么,而是在钻牛角尖了

[ 本帖最后由 下雨了 于 2012-12-6 11:38 编辑 ]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6 11:38

楼主其实这故事不能这么严格的、一条一条的拿来讨论哪个故事才是真实的……
毕竟这也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不然的话,你和想要说服你的人,完全走的就是同一路线啊……
后几页讨论貌似就是传教士和无神论对谈了,这能有对错么……

求同存异其实挺靠谱的……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1:40

楼上说的有理,那么说到此为止了,我的看法已经表达清楚,愿意选择哪个就相信哪个了。
作者: stoneocean    时间: 2012-12-6 12:01

是的,愿意自戕自抽也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美德吧!!!!!!!!!!

抽筋蹬腿到死~~~~~~~~~~~~~~~~
作者: SHAN    时间: 2012-12-6 12:14

四页看下来,LZ这种人真是一头黑走到底的典型~~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6 12:22

这个……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2:23

引用:
原帖由 stoneocean 于 2012-12-6 12:01 发表
是的,愿意自戕自抽也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美德吧!!!!!!!!!!

抽筋蹬腿到死~~~~~~~~~~~~~~~~
而是我实在没法跟你讲道理,因为你的论点本身非常混乱,论据比较不在一个层次上,请问面对这种做法,还有什么理由和你进行讨论呢?咱们讨论的出发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说来也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觉得回你的帖子没意义了。不过既然你来回我的帖子,那我也就回一次表示下吧。

"最重要的是你不是套用影片内容来推理和说服,是依靠你自己从其他资料里的脑补来说明和解释",我觉得吧,我说的最重要那三个推断都来自内容,吃母亲尸体上的蛆才是真正的脑补,但你认为这不是脑补,所以我也无话可说了。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12:29

引用:
原帖由 狗版锦江 于 2012-12-6 10: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没有办法和一个没看懂的人继续掰扯下去了,你没有抓到影片的中心,这片子的高度就打了个大折扣,为了说服你自己还去死抠一些没有必要的细节,这片子的魅力对你来说早就失去了,所 ...
跟根本没看懂却自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的人没啥好说的了,懒得再说了~~~

[ 本帖最后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2:33 编辑 ]
作者: stoneocean    时间: 2012-12-6 12: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那为啥大伙都反对你的观点,认为你没看明白呢?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2:34

引用:
原帖由 stoneocean 于 2012-12-6 12:3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那为啥大伙都反对你的观点,认为你没看明白呢?
1.你的意思是跟着”大伙儿“走就是正确的?
2.认同我的观点的也不止一个。在TG我觉得相信第二个故事的占多数,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本来有不同的理解就是正常,估计导演和作者也希望看到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局面。
3.但是认为自己的理解高人一等,别人的理解就是”智商“”没看懂“之类的,那我确实没啥可多说的。
作者: stoneocean    时间: 2012-12-6 12: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这样吧!你去开个投票帖吧,看看本坛里对两个故事真实性理解的人是怎么分布的,我对这个挺好奇,因为我看到大多数认为一假二真,部分认为信者为真,唯独你是一真二假,你发投票看看吧!到底有多少人和你看法一致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6 13:17

楼主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占全文1/3篇幅的宗教和信仰的铺垫,究竟目的何在;如果只是一个少年与虎漂流记,信仰和宗教的力量在何处体现?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6 13:32

其实,在这个故事虚构的世界观里,故事一被认为是正史啊……
官方报告就是这样的……
作者: 藕是张力    时间: 2012-12-6 13:45

电影也没有说明哪个故事是真的,愿意相信哪个取决于观众自己,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14:05

引用:
原帖由 Guycc 于 2012-12-6 13:32 发表
其实,在这个故事虚构的世界观里,故事一被认为是正史啊……
官方报告就是这样的……
官方报告,官方报告,官方报告,正史,正史,正史,这电影哪来的虚构的世界观?只有这个电影里主角虚构的故事~~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6 14:17

您能再读读我那句话么……
这个故事虚构的世界观里……

这故事里的世界,如果不是虚构的,难道整个故事还是由纯真人真事改编的不成……

在这个世界里,最后日本沉船方提出的官方报告,以及π本人的评估,最后记录的就是孟加拉虎啊……
所以说在故事的世界里,被记录承认的不就是第一个故事么……
作者: realsquall    时间: 2012-12-6 14:21

我晕,这有什么好争的,特立独行也要看对象啊。我就问楼主一句话,如果故事一是真的,那他说故事二意义何在,前面搞了一个小时的主角宗教背景介绍意义何在?直接放当中段海中奇遇好了。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14:23

引用:
原帖由 Guycc 于 2012-12-6 14:17 发表
您能再读读我那句话么……
这个故事虚构的世界观里……

这故事里的世界,如果不是虚构的,难道整个故事还是由纯真人真事改编的不成……

在这个世界里,最后日本沉船方提出的官方报告,以及π本人的评估,最后 ...
世界观是世界观,电影故事是电影故事,故事等于世界观,我败了~~~~
电影里的官方报告采用第一个故事跟结尾那个作家说还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的道理一样,相对于残酷的现实,选择了相对来说奇幻的稍微美好点的故事而已,而不是说第一个故事是真实,你还用了正史这个词,真是觉得有点无语,电影到底想表达个啥都没看懂,还正史正史,看电影都看啥了?!

[ 本帖最后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4:29 编辑 ]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12-12-6 14:26

guycc作为数据帝,这次的回复让人大跌眼镜啊。。。。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6 14:32

我回复的意思,只是说一句在故事里的世界,最后日本人也把第一个故事当成官方记录了……
第二个故事如果π多年来不废话的话,那就只是存在于π两次讲述里……

其实和本帖讨论的主题,真没啥关系……
算跑题……

这帖子气氛太热烈了……配合我一贯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我就被喷了……
作者: Guycc    时间: 2012-12-6 14:34

引用:
原帖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4:23 发表

世界观是世界观,电影故事是电影故事,故事等于世界观,我败了~~~~
电影里的官方报告采用第一个故事跟结尾那个作家说还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的道理一样,相对于残酷的现实,选择了相对来说奇幻的稍微美好点的 ...
那我把“观”字去了,您看还行了么……

您是觉得我说了上面那句话,代表,我在说第一个故事是真的么……
我只是想说日本人是这么记录的而已……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6 14:47

我觉得LZ根本就没把握到电影的重点,电影的涵义就不是让你讨论两个故事哪个是真实的问题
我再次借用PI的问话:“你喜欢哪个故事?”
作者: xuhuamao    时间: 2012-12-6 15:23

狐獴就是主角妈妈身上的蛆。。。直到吃到牙齿,清醒了一些。。。
作者: lithium    时间: 2012-12-6 15:27

非得有个定论吗?永远不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看完了觉得很牛逼很震撼。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5:54

引用:
原帖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4:23 发表

世界观是世界观,电影故事是电影故事,故事等于世界观,我败了~~~~
电影里的官方报告采用第一个故事跟结尾那个作家说还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的道理一样,相对于残酷的现实,选择了相对来说奇幻的稍微美好点的 ...
那我为啥不能说“官方报告采用第一个故事跟结尾那个作家说还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的道理一样,相对于残酷的现实,选择了相对来说奇幻的稍微美好点的”这个是脑补呢?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5:56

引用:
原帖由 狗版锦江 于 2012-12-6 14:26 发表
guycc作为数据帝,这次的回复让人大跌眼镜啊。。。。
把对事的讨论转移到对人身的讨论上去其实是一种比较幼稚的行为……尤其是这种针对电影剧情的讨论,又不是分阵营互喷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6:02

引用:
原帖由 realsquall 于 2012-12-6 14:21 发表
我晕,这有什么好争的,特立独行也要看对象啊。我就问楼主一句话,如果故事一是真的,那他说故事二意义何在,前面搞了一个小时的主角宗教背景介绍意义何在?直接放当中段海中奇遇好了。
…………你们回帖前看看帖行么……我每个人都去解释一遍,字都重复打一遍,且不说我累的问题,占用论坛资源啊……

我认为说故事二就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的口味。举个例来说,美剧666大楼里的一个桥段,警察对女主说,你不能说你见到了鬼,大众不会接受这个,你要说一个大众能接受的说法。那么,故事二就是给大众一个能接受的说法而已。宗教的意义,你认为是什么意义呢?

另外,我也问你一句话,如果第二个故事是真的,主角编第一个故事的意义在哪里?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16:23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16:02 发表



…………你们回帖前看看帖行么……我每个人都去解释一遍,字都重复打一遍,且不说我累的问题,占用论坛资源啊……

我认为说故事二就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的口味。举个例来说,美剧666大楼里的一个桥段,警察对女 ...
看不懂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别人再怎么说你也是理解不了的,你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
突然想起来大学同宿舍一个信基督的家伙天天向我们宣传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哈哈,宗教,哈哈~~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16:27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15:54 发表



那我为啥不能说“官方报告采用第一个故事跟结尾那个作家说还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的道理一样,相对于残酷的现实,选择了相对来说奇幻的稍微美好点的”这个是脑补呢?
就这点而言,你没看主角最后问了作家一句话,你相信哪个?作家回答相信有老虎的故事,主角说:你跟随了上帝。而上帝存在吗?不,上帝并不存在。如果你要跟我讨论宗教信仰,恕不奉陪,无神论者和迷信者实在是没啥好交流的~~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6:28

引用:
原帖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6:23 发表

看不懂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别人再怎么说你也是理解不了的,你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
突然想起来大学同宿舍一个信基督的家伙天天向我们宣传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哈哈,宗教,哈哈~~
看不懂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别人再怎么说你也是理解不了的,你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

其实我也这么想,互相说服不了,你爱怎么理解都行,没必要继续争论。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6:30

引用:
原帖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6:27 发表

就这点而言,你没看主角最后问了作家一句话,你相信哪个?作家回答相信有老虎的故事,主角说:你跟随了上帝。而上帝存在吗?不,上帝并不存在。如果你要跟我讨论宗教信仰,恕不奉陪,无神论者和迷信者实在是没啥好 ...
那是你认为上帝不存在,又不是剧中的角色这么认为。你怎么认为和电影里角色的世界观没有关系,你拿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电影角色的世界观我认为比较荒谬……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6 16:31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16:28 发表


看不懂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别人再怎么说你也是理解不了的,你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

其实我也这么想,互相说服不了,你爱怎么理解都行,没必要继续争论。
问题是恰恰是你没看懂电影的所表达的主题,不是来反驳你的其他人,是,爱信哪个故事是个人自由,但是两个故事的真实性只有一个定论,第一个是假的,第二个相对来说是真实的,虽然可能还有所隐瞒真实的细节~~~而你却是认为第一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完全误解了导演所表达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多解释你都无法理解,一路走到黑,我看我还是省省吧,爱咋咋地~~~从上面这句关于上帝的观点恰恰证明了你完全没看懂这部电影!OVER!无视这个帖子了~~

[ 本帖最后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6:33 编辑 ]
作者: Neoxronin    时间: 2012-12-6 16:37

看了楼主的观点我认为很拙计。。。。

难不成你要看了李安的专访才会认为自己错了?还是你要主张导演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要拍的是什么?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6:39

引用:
原帖由 ablution 于 2012-12-6 16:31 发表

问题是恰恰是你没看懂电影的所表达的主题,不是来反驳你的其他人,是,爱信哪个故事是个人自由,但是两个故事的真实性只有一个定论,第一个是假的,第二个相对来说是真实的,虽然可能还有所隐瞒真实的细节~~~而 ...
你所谓的“真实性”、“定论”,说来说去也就是“你没看懂”“你不懂”。宗教和电影里宗教表达的意义,我也觉得你不懂……不如就如你所说,不争了。
作者: 流川枫    时间: 2012-12-6 16:52

引用:
原帖由 Neoxronin 于 2012-12-6 16:37 发表
看了楼主的观点我认为很拙计。。。。

难不成你要看了李安的专访才会认为自己错了?还是你要主张导演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要拍的是什么?
如果真有李安明确说出第二个故事是真的那种专访,你早就贴出来了。
作者: stoneocean    时间: 2012-12-6 18: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流川枫同学,你咋还不发投票帖呢
作者: couger    时间: 2012-12-7 01:20

引用: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2-12-6 16:52 发表



如果真有李安明确说出第二个故事是真的那种专访,你早就贴出来了。
李安肯定不会说两个故事哪个是真的,因为他根本不在乎这个。

李安在乎的是:“观众们,你们更愿意相信哪个是真的?”
作者: breadabo    时间: 2012-12-7 10:09

如果单纯讨论哪个故事更接近海难的事实真相,那肯定是第二个故事。
首先第一个故事中间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多,就算不管食人岛的部分,故事中的很多细节也不能完全用巧合来解释。
另外如果第二个故事真的只是派为了应付调查人员而编出来的,那从派的角度来说,他根本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妈妈也作为这个残酷故事中的受害者之一。
而且假设派的经历真如第一个故事所言,那他在上岸之前是根本不会知道自己是否能获救的,更不会知道会有调查人员来询问自己。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可能提前编好第二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只能是在被调查人员逼问到无话可说的情况下即兴发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把自己至亲的人作为故事角色之一,并且编得声泪俱下,这简直比第一个故事还要奇幻。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假设第二个故事更接近事实真相,那第一个故事就好解释得多。派在经过了兽性爆发的残酷求生经历之后,在长时间的海上孤独旅程中一直受到内心的折磨。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痛苦的回忆,结合他的宗教信仰,让他逐渐在内心中想象出一个能够让自己能够接收并且活下去的故事版本。故事中当然也包含了大量他在海上求生的真实经历,所以不完全是虚构的,但是总体而言,这个版本是经过派的内心加工过的。

就电影本身来说,哪个故事更接近事实真相根本不重要。对派本人来说,海上求生的恐怖经历没有摧垮他的意志,没有让他被心中的猛虎所吞噬,反而让他的内心更为强大,或者说获得了新生,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者: linkyw    时间: 2012-12-7 16:55

引用:
原帖由 残忍小红帽 于 2012-12-5 09: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1,我倾向于主角选择性的忘记了,看电影情节,前面他可以把派背到小数点后几千位,说明记忆力超群,但是和那个跳舞女孩分别的时候的情景他就说忘记了,说明主角有选择性忘记痛苦回 ...
海龟汤?
作者: nopaina    时间: 2012-12-7 17:35

第二个是真的 楼主去看李安的专访吧 这片子讲的是心灵

李安:
没有安全和社会性保护的时候,面对的是上帝到底是什么,这是虚的东西,面对玄而又玄的感性的东西,这时候在自然里怎么存活,那是物理的东西。心灵上最后怎么不发疯,怎么不绝望,怎么不沮丧,怎么熬过这个,我觉得不只是海上漂流存活的故事,更是对人生的隐喻。这个旅程是比较抽象的东西。结尾有一个反转,有一个思索,一个讨论,这个东西才是片子的主题。我一直不觉得片子或者是书的主题在宗教,而是在心灵上的追求。

[ 本帖最后由 nopaina 于 2012-12-7 17:36 编辑 ]
作者: Lucifer6E    时间: 2012-12-7 17:57

转帖:

  《少年派》的最后五分钟,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但由于李安前面一百多分钟的童话造得太美,所以不少观众直接选择相信童话而非现实。

  可李安这个大叔,这个表面温文尔雅的大叔,是个多么现实与残酷的家伙啊。如果这个故事只有第一个童话,他才不可能选择拍呢。他要拍的,就是第二个故事的真相与童话的反差感。他选择相信的,也是第二个故事。

  李安的重口味,从《色戒》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王力宏杀人那场戏已经够残忍了,可最变态的是,他把梁朝伟整个给逼疯了。自从拍过《色戒》之后,再看梁朝伟,绝逼老了十岁的感觉。虽然拍王家卫的戏也很苦,但那是“磨”人,消耗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可拍李安的戏,是“逼”人,消耗的是灵魂,是特么与魔鬼做交易——谁让你给他这个机会呢?拒绝不了这种诱惑吧。

  是的,李安是艺术创作里的魔鬼,平常再是老好人,你进到他的电影里,运气好的脱一层皮,运气不好,嘿嘿嘿。

  有人问我怎么知道的,从作品里看出来的,镜头不会撒谎,导演的本性全在电影里。

  当然李安也有温文、浪漫、节制的一面,但保不齐他在八年时间里包饺子的时候,练就了什么心态。他首先对自己狠,然后才对别人狠。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有复杂的面,所以才能掌握那么多不同题材的电影。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电影并没有那么残酷,甚至还过于温情。好了这是表像,有题材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狠给你看的。

  《老无所依》也很写实、残酷的电影,但科恩兄弟是那种“给你讲故事”的旁述者感觉,残酷的只是这个世界与现实。

  而《少年派》,是用残酷打破前面想当然的做梦场景,而且是很阴险的方式,让你还报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梦幻还可能是真实的。这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把话题性与故事性开放。但有很多细节明明都证实了那已经发生的现实,本质并没改变。越是这样,就越是阴暗。大多数残酷的电影是残酷在面上,这个是残酷在里子。

  像我们朴赞郁的电影,看上去又暴力又血腥,可从片子里就看得出,这家伙本质上,就是个纯真浪漫的家伙。

  李安和老朴,都有着温文的外表,可如果这两个人狭路相逢,生死相搏只能活一个的时候,活下来的那个肯定是李安。

  而且他还会把老朴给吃了。
作者: nopaina    时间: 2012-12-7 18:28

引用:
原帖由 Lucifer6E 于 2012-12-7 17:57 发表
转帖:

  《少年派》的最后五分钟,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但由于李安前面一百多分钟的童话造得太美,所以不少观众直接选择相信童话而非现实。

  可李安这个大叔,这个表面温文尔雅的大叔,是个多么现 ...
少年派的主题其实是温柔的,虽然那次经历是很痛苦的,但最终少年还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
作者: 爬行动物    时间: 2012-12-7 21:58

引用:
原帖由 Guycc 于 2012-12-5 12:19 发表
我依然不是很理解,原著也不是那种超神奇事件、然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才写出来的,就是一个纯虚构的故事吧……
为啥到了电影这里,讨论事件真相本身发生了什么,反倒成了这么大的一个热点……
本区里依然就这么一位明白人系列
作者: ablution    时间: 2012-12-7 22:1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爬行动物  于 2012-12-7 21:58 发表
本区里依然就这么一位明白人系列
应为他没搞明白为啥这贴会争论这么多所以成了明白人?

本帖最后由 ablution 于 2012-12-7 22:13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农药瓶    时间: 2012-12-8 00:04

故事1影射故事2,就是一个故事的不同说法
作者: stoneocean    时间: 2012-12-8 08:0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爬行动物  于 2012-12-7 21:58 发表
本区里依然就这么一位明白人系列
这么说你也不是明白人,既然你也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就他一个明白人?

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无知论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12-12-8 09:27

这肯定是一个关于吃人的故事

我google了下Richard Parker这个名字

以下内容来自wiki
Richard Parker is the name of several people in real life and fiction who became shipwrecked, with some of them subsequently being cannibalised by their fellow seamen:

In Edgar Allan Poe's only novel 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 published in 1838, Richard Parker is a mutinous sailor on the whaling ship Grampus. After the ship capsizes in a storm, he and three other survivors draw lots upon Parker's suggestion to kill one of them to sustain the others. Parker then gets cannibalized.
In 1846, the Francis Spaight foundered at sea. Apprentice Richard Parker was among the twenty-one drowning victims of that incident, though there were no cases of cannibalism.[1][2]
In 1884, the yacht Mignonette sank. Four people survived and drifted in a life boat before one of them, the cabin boy Richard Parker, was killed by the others for food. This led to the R v Dudley and Stephens criminal case.[3][4]
Another Richard Parker was involved in the Spithead and Nore mutinies in 1797 and subsequently hanged, but not eaten.[5]

Writer Yann Martel in his 2001 novel Life of Pi picked up on these occurrences, surmising "So many Richard Parkers had to mean something",[6] and included a shipwrecked Bengal tiger by the name of "Richard Parker" in the book.[7]

Playwright Owen Thomas wrote a play called "Richard Parker". The play was a dark comedy exploring the notion of coincidence.

"Mr Parker's Bones, or The Strange, Lamentable, Bloody, and mostly true History of Parker of Pear Tree Green and of his Captain, the Dastardly Cannibal Tom" was a site specific play produced by the Nuffield Theatre in the Old Magistrates Courts in Southampton. The play was an interactive reconstruction in a gothic style of the events and trial surrounding the fate of Richard Parker. The play was written by Russ Tunney and directed by Fran Morley.
作者: 泄娜    时间: 2012-12-9 13: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XiaoMi (MI-ONE Plus)

喷了,自己愿意相信哪个就相信哪个,非要死气掰咧说一通大道理让别人也相信是什么情况?
作者: lin6410    时间: 2012-12-9 13:52

很简单,就是两个故事,一真一假,真的是事实,但李安选择假的,而对观众则提问“你有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你选择怎么做,选择相信什么;有信仰的你选择怎么做,选择相信什么”
作者: 下雨了    时间: 2012-12-9 13:59

看了这么多页,发现真的都没人注意
我觉得电影里变非常重要的一句台词就是最后两个故事讲完,PI问另外一个人:“你喜欢哪个故事?”
这个“喜欢”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讨论了七页该相信哪个故事实在是太SB了,这就是你喜欢哪个故事的问题,和相信无关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