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诺兰真是业界最后的良心,坚持不用3D。。。 [打印本页]

作者: 超叔    时间: 2012-4-15 19:29     标题: 诺兰真是业界最后的良心,坚持不用3D。。。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时光网讯 他将普普通通的商业片系列灌注进人性的深度,他用扎扎实实的原创剧本力挫大牌厂商的围追堵截,他在制片公司的重重施压之下坚持不用3D——逆潮而动,风起云涌,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数字时代的另类英雄。在“蝙蝠侠前传三部曲”完结篇即将拨云见日之时,诺兰终于开口谈起他对电影新技术的个人看法。

对胶片心怀依恋 数字电影只为赚钱

众所周知诺兰是胶片电影的积极拥护者,对此他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停用胶片而改用数字拍摄。胶片成本低廉、影像迷人,一百多年来一直与电影人为伴,十分值得信赖。我真觉得一定是金钱利益才使得制片厂商和整个行业对数字技术趋之若鹜,而放弃维持现状。”

对IMAX情有独钟 称其最佳电影制式

随着胶片工业渐渐消亡,诺兰决定另辟蹊径:“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没有对此发表过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这很不错。圣诞节前我召集了一些电影同行,包括埃德加·赖特乔·丹特迈克尔·贝布莱恩·辛格等,向他们展示了试映版的IMAX《黑暗骑士崛起》,然后是原始底片和洗印后的版本,让他们看看IMAX的潜力。我认为IMAX是目前最好的电影制式,是使其他任何技术都相形见绌的黄金法则。我想说,没人会阻止你用数字摄影机,但如果我们还想保留胶片,如果有钱有势的大制片厂还坚持使用胶片,那么就不该选用数字。我觉得如果我不站出来呼吁,人们也渐渐弃用了胶片,那将是一种羞耻。每当我看到用数字技术拍摄和放映出来的画面时,那种影像效果都要比胶片或者IMAX逊色很多。

下一页
为什么《盗梦》不用IMAX而《黑暗骑士崛起》用IMAX拍摄?
电脑特效只为合理不为奇观 诺兰拒绝听从片方建议使用3D拍摄

《盗梦空间》没有使用笨重的IMAX摄像机拍摄,是因为诺兰有复杂的拍摄设计

《盗梦空间》不用IMAX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盗梦空间》没有采用IMAX,因为我们想将梦境营造得更加真实,而不是突显它的非凡。所以我们采取手持摄影,这样看起来更加自然。而《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不同,因为它们的歌剧品质更适合在IMAX巨幕上观看,所以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于一部大投资的商业片来说,有义务通过合适的途径向观众提供最好的画质。”

关于电脑特效:只为合理不为奇观

《盗梦空间》呈现出许多难以置信的视觉效果,而在实现过程中,后期制作与前期拍摄同等重要。对此诺兰说道:“计算机合成图像确实是打造视觉效果的一件利器,但后期制作和前期拍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无论计算机合成的图像有多么复杂,如果一点实景都不拍,就会感觉像是做一部动画。电脑图像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天衣无缝地在视觉上骗过观众,也就是我正试图去做的,另一个就是纯粹地砸钱制造奇观,对这我是没什么兴趣的。


《黑暗骑士崛起》片场,诺兰与IMAX摄像机

对3D拍摄方式不感冒 拒绝听从片方建议

对于为《黑暗骑士崛起》投资2.5亿美元的华纳兄弟公司来说,如果诺兰向他们拍摄3D的建议“妥协”,那绝对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无奈诺兰执拗得很,在他的坚持之下,《黑暗骑士崛起》终究没用3D拍摄而成。对此诺兰解释道:“如果我用3D拍的话,公司会很高兴,但我想让三部曲在形式上保持统一,并用IMAX建立高品质的画面。立体成像的尺寸太小了,在效果上很受限制,而“3D”这个词也有一定误导性,因为3D的意义在于它在摄影上是三维立体的,每一个观众也会有一个独立的视角。它更适合电子游戏或者其它使人产生代入感的技术,但对于电影观众来说立体的东西很难有亲近力。我还是更喜欢大银幕,抬头看着一块巨大的屏幕,会觉得影像比生命还宏大。而3D影像看起来就要小很多,就好像面前的一扇小窗户。”

此外,目前3D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诺兰就曾坦言,“3D技术现在发展得还不够完善,屏幕微暗、必须戴眼镜等问题都是很大的制约。我们曾在《盗梦空间》中尝试了后期转制的方式,虽然很有效,但仍然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标准。”

《黑暗骑士崛起》由克里斯蒂安·贝尔摩根·弗里曼迈克尔·凯恩等明星联袂主演,是前传三部曲的完结篇。影片定于今年7月20日在北美上映。



【相关阅读】《黑暗骑士崛起》片花首映 全片近一小时IMAX镜头



一直以胶片电影风格出众闻名的科恩兄弟御用摄影师罗杰·狄金斯



关于胶片与数字,还是电影导演最有发言权,让我们来看看,支持胶片派和支持数字派的言论吧。

胶片派:

我最爱的“从想象到画面的跨越”是:一长条的光化学品,它可以用手捧起来,扭曲,折叠;可以用肉眼细察,也可以投放于某个表面供别人观赏;它散发着香味,并不完美。如今,人们已开始给它的寿命倒计时。但我会一直忠于这种“模拟”的(非数字的)艺术形式,直到最后一个实验室关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在《丁丁历险记》之前一直坚持胶片拍摄)

有时候,我不得不用一些非实景拍摄的手段来制作电影。我告诉特效人员我想要什么,然后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出来的结果和我的设想总是有不少出入。但是我有个大致的标准,就是所有镜头都要先实景拍摄一遍,即使是CG动画的镜头也是如此,好让这些镜头看起来不是太数字化,还有那么一点真实的印记在其中。这是我的一种美学观念:事物总是不完美的,充满了确定的不确定性。——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是一种对孩时第一次看电影的体验复制——大银幕的好奇和震颤。这种体验很难在日后重现。所以,我需要一块最大的银幕。我小时候常看到《热天午后》里的抢劫银行的场景,《法国贩毒网》《真假警察》里的那些警匪不分的故事也屡见不鲜。我把这些东西拍在了IMAX上,以前只有生态纪录片的作者喜欢用这种格式拍片,优美的日落、跳跃的羚羊、宏大的鸟瞰镜头……可是我用这种格式拍摄暴力,还有希斯·莱杰人生里最后的几个镜头。——克里斯托弗·诺兰

数字(3D)派:

我们的目标是要消除所有认识上和实际上阻止制作人、电影公司、网站拥抱3D未来的壁垒。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提供高品质的3D技术,横跨各种平台,从电影到电视剧。我们将改变现有对3D技术的理解。——詹姆斯·卡梅隆

上次我参加ShoWest时,我是极力推荐数字化革命的。我没有推荐3D,因为当时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3D是什么。但是卡梅隆和泽米吉斯这两位可是3D的大师,我们一起讨论了3D的未来。我觉得现在正是时候推行3D和数字化放映,因为两者关系密切,没有数字化就不可能推行3D。——乔治·卢卡斯

卡梅隆给我打电话,说你一定要试试3D,我说那你来证明给我看。在他的示范下我突然觉得哇!好酷!我改变了看法,甚至有点迷上了这个技术。——迈克尔·贝

最近几个月,我们一直花很多时间看以48帧拍摄的《霍比特人》素材。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看着3D图像却并不觉得眼睛疲劳。那画面看起来真棒,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此了,到这地步,再看其他电影,感觉就很原始粗糙。周日的时候我在影院看了部新片,结果一直被抖动的镜头和模糊的画面所困扰。我们被48帧惯坏了!——彼得·杰克逊

我将再也不会在没有3D的情况下拍片,即使是小小的对话场景。我爱这样的进步,3D打开了整个宇宙。——雷德利·斯科特

当年我拍《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的时候,要是有像现在这么先进的3D技术,这些电影会更加完美。——马丁·斯科塞斯

我们的电影拍摄技术在不断提升。虽然我是一名胶片电影导演,但胶片早晚会被数码技术取代。胶片和数码到底哪个好,我暂且不能下定论,也许我在明年筹拍的电影,将会是人类最后一部胶片电影。——山田洋次



《拯救大兵瑞恩》是典型的胶片风格电影,菲林感极强



在如今的数字电影大潮之下,还有哪些导演坚守阵地,不放弃胶片拍摄?他们会不会在下一部作品时“变节投降”去用数字摄影机?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意无意坚持胶片的电影人吧。

克里斯托弗·诺兰(变节指数 0)

最坚决的胶片爱好者,除了对IMAX情有独钟外,对3D、数字都不感兴趣。坚守着自己那份纯正的电影趣味和热情。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变节指数 5)

一直以来都跟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合作,作品涵盖动作、科幻、战争、剧情各个领域。无论是表现何种场面,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是有着强烈“胶片感”的典型。最新作品是年底上映的《战马》。但在《丁丁历险记》中已经开始使用数字摄影机拍摄——尽管这可能是PJ的主意。

昆汀·塔伦蒂诺(变节指数 1)

《低俗小说》到后来的《杀死比尔》,直到最近的《无耻混蛋》,塔伦蒂诺始终贯注着胶片上的暴力美学。除了特殊情况的《罪恶之城》。再看跟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两人拼盘的《Grindhouse》,塔伦蒂诺把自己那部分也拍成了胶片,而罗德里格兹那部分就是用的数字,可见两人偏好之差。

扎克·施奈德(变节指数 4)

《300》《守望者》《美少女特攻队》,施奈德的作品题材都跟漫画、电子游戏相关,但居然一直没有采用数字摄影技术。他的电影画面都有种独特的,令人感觉不在真实世界的色调,有点像油画。不过,那可都是实打实拿胶片拍出来的。

保罗·格林格拉斯(变节指数 3)

代表作有谍影重重2、3,后又跟马特·达蒙继续合作了《绿色地带》。经常以一种手提式摄影的镜头风格,来配合陷入重围的主人公慌忙、不确定的心理状态。画面的晃动很大,但导演并不会真的用轻便的数码摄像机来拍,他不肯舍弃胶片的。

托尼·斯科特(变节指数 3)

拍过许多经典的警匪、反恐题材惊悚片,最新的《地铁惊魂》《危情时速》都跟疾驰的列车有缘。目前还稳定地用着胶片,看不到求变的迹象。

汤姆·提克威(变节指数 3)

这个德国导演从来采用纯胶片摄影,御用摄影师是Frank Griebe,自《罗拉快跑》开始合作,一直到后来的商业大片《香水》《跨国银行》,画面多有种阴郁的暗色调。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刚开机的《云图》,是跟沃卓斯基姐弟联合执导的科幻巨制——那姐弟俩我们都认得,然而提克威会否在本片中变节?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两拨导演将分别成立两个团队,以各自的方式拍摄不同的段落。

马丁·斯科塞斯(变节指数 4)

最擅长犯罪、黑帮和人物传记题材,且经常把故事横跨几十年。这是一个很怀旧的人。《飞行者》《无间行者》,到去年的《禁闭岛》仍采用全胶片拍摄(一些闪回场景甚至用了65mm胶片来营造更强的复古感)。不过,他的最新作,马上要在北美上映的《雨果》,将首次尝试儿童幻想题材,而且是他首次尝试——3D。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电影里,也渗透着斯科塞斯对旧时代、对老电影的致敬。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并且片中会出现关键人物乔治·梅里爱,是曾拍出《月球旅行记》等历史上第一批科幻片的电影特效先驱。

李安(变节指数 4)

上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色戒》已经是4年前的事了,之后的《制造伍德斯托克》则反响平平。李安接的新片是3D的儿童幻想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他曾经表示,限于这部影片的成本(以及他本人的认识问题),曾经想要放弃3D,不过最终,李安还是接受了这个新的形势。

科恩兄弟(变节指数 0)

迟缓中透着幽默,沉闷地出乎意料。科恩兄弟的用镜初看并不引人入胜,细品却韵味深远。兄弟俩高举独立制片大旗多年,也是胶片党。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变节指数 1)

老牌硬汉,当导演的成就完全不亚于幕前,是奥斯卡的常客。老爷子似乎也对“新技术”没什么兴趣。最新作是马上要上映的《胡佛传》,同样以胶片摄制。

伍迪·艾伦(变节指数 1)

77岁高龄的伍迪·艾伦已经作品等身。这个睿智的小老头,对电影的画面一直都追求一种精致感。《午夜巴黎》的菲林感非常浓厚。他是典型的“非技术派”,前几部电影居然都还只有2.0声道的音轨!

托德·菲利普斯(变节指数 4)

白烂喜剧也许是对画面效果相对而言不敏感的一种类型。曾拍过《单身男子俱乐部》等多部贱仔电影的菲利普斯,直到今天的《宿醉》系列还用着胶片。

罗恩·弗里克(变节指数 1)

一位执着的纪录片导演,之前最著名的作品是《天地玄黄》,是部包罗万象的史诗。最近他终于完成了新作《轮回》,同样奢侈地以全70mm胶片摄制,继续关注“人性与永恒”这个天地间最大的问题。


作者: 我不懂    时间: 2012-4-15 21:28

IMAX2D真是王道...
作者: zichuanle    时间: 2012-4-15 21:47

3D完全是妨碍电影观赏的东西
作者: I_m_PK    时间: 2012-4-15 22:13

伍迪艾伦所有的片子都是2.0立体声的,这是他个人的爱好问题
作者: majian1    时间: 2012-4-15 22: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V880)

我也完全不喜欢3D,有巨幕就很爽了。
作者: evamrx∞    时间: 2012-4-15 22:46

lifestyle而已,卡梅隆大神就是个新技术控,诺兰则是个内涵控。
作者: Tifa★月    时间: 2012-4-15 23:23

超叔的帖子好花眼睛。。。。
作者: Raven    时间: 2012-4-15 23:43

支持

现在大部分3D纯粹噱头罢了
作者: 上海小朋友    时间: 2012-4-15 23:43

除了部分电影画面太暗,我还是非常支持3D的,看3D还是很爽的。
作者: wuqu    时间: 2012-4-16 09:27

诺兰不是排斥3d,而是现在的3d技术还达不到他的要求而已。
作者: ppz2001    时间: 2012-4-16 09:45

诺兰为啥说胶片成本低?

其实就像诺兰自己说的,还是得分题材, 不同的片用不同的拍法。战争历史片用胶片好,科幻片数字好。当然大片用IMAX那是最好的。
3D目前还是个暗的问题。这个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完全就怪商家灯泡开得暗?

[ 本帖最后由 ppz2001 于 2012-4-16 09:54 编辑 ]
作者: 狮子歌歌    时间: 2012-4-16 09:53

这排版颜色看的好蛋疼啊
诺兰v5
作者: Viviwill    时间: 2012-4-16 10:07

他将普普通通的商业片系列灌注进人性的深度

看了这句就想吐
作者: edwang    时间: 2012-4-16 10:53

3D习惯了感觉很爽啊
作者: cloud_198    时间: 2012-4-16 11:51

诺兰好样的,下一部影片全程IMAX吧
作者: 国产宝宝    时间: 2012-4-16 14:33

诺兰也是各技术控,只是他喜欢控胶片和化学显影液而已。
作者: Xcross    时间: 2012-4-16 15:15

今年暑期档也可以一战啊
作者: 多蒙    时间: 2012-4-16 15:30

希望电影院的眼镜能想电视眼镜靠拢,轻便第一
作者: AzureZH    时间: 2012-4-16 18:30

IMAX的片基为柯达的ESTAR,如果柯达真的倒闭,想拿IMAX胶片拍都拍不了了
作者: gamefoxer    时间: 2012-4-16 18:32

iMax 3d还是不错的
影院为了省钱是的观众对3d的体验很有意见,这是个问题
作者: SRWX    时间: 2012-4-16 20:04

诺兰并不是排斥3D吧·只是还不到时候·
以后裸眼3D的时候就没有眼睛和光线的问题了·
作者: yak    时间: 2012-4-16 23:02

3D是一种技术而已,就技术而言,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运用程度的深与浅。

A导演用技术X,能拍出绝世经典,
并不能证明,导演B用技术Y鼓捣不来绝世经典。

这最多能说,导演A对技术X的驾驭能力,高于他对技术Y的,而已。
作者: oversleep    时间: 2012-4-17 06:26

说现在3D不成熟确实没错,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3D表现上真正做的好的片子不多,看看那么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都能搞出3D就知道了,全是假的。
作者: leyoung    时间: 2012-4-17 11:13

真心希望大师们能坚持把胶片用下去,我会力所能及的去电影院看他们的片子
作者: Pires    时间: 2012-4-17 15:06

3d瞎狗眼
作者: NintendoVii    时间: 2012-4-17 21:35

原生IMAX 3D才是王道,可惜现在没有一部正片电影是这样,估计成本实在太高
作者: elia    时间: 2012-4-18 13:28

3D不是不好,而是技术不成熟
作者: DoloresI    时间: 2012-4-18 14:31

3D很好很强大,不过我不适合他
作者: foxandfox    时间: 2012-4-18 15:31

阿凡达还是3D震撼啊。。。
作者: LuciferQ    时间: 2012-4-18 16:02

3D必须控制好片子走向啊 好多3D纯粹为了秀景深用的 脱离了主旨的3d不是好电影
作者: waller    时间: 2012-4-18 20: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ote)

2dimax最高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