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一下储存卡,虽然有人很纠结TF和MICRO-SD的定义问题,其实是因为这个市场更新换代太快但是很多情况下只是换了马甲,约定成俗的把MICROSD叫做TF卡我觉得仍然是非常方便合理的说法,如果是按照某些国情的德行的话,可能会把MICROSD叫做TF二代卡,很庆幸国内市场对于这个定义没有出现混乱,继续沿用了TF卡的称呼,至于厂商本身的印制是因为进入了SDHC规范后直接印制的是MICROSD,并不代表TFLASH这个称呼不能使用,如果你购买MICROSD卡的时候又说TF卡不要的话你的偏执症会让你买不到卡或者买到了MINISD卡,毕竟市场上的商家一年能认识的英文词语不多
定义虽然这样会有偏执也和SD卡家族的CLASS速度级别有关系,虽然TF卡打上了SDHC的标识后,走的规范是SDHC的规范,所以确实CLASS规范级别是一样的,但是TF卡即使CLASS级别一样,却因为卡本身很小所以最高速度会比带SDHC标识的大卡慢,SDHC普及的时候大卡的CLASS10基本上都能到20M/S,而TF卡可能就到11M/S,这是因为SDHC的CLASS规范本身定义太模糊,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而且普通卡只设计到CLASS10,后面的更快速度的起始规范已经是UHS标识了,而且CLASS值的测量方法消费者自己和厂商承认的方法最近也有差异了,这样导致了TF卡和大卡虽然CLASS值相同,但是买到手后消费者自己测试的情况下反而比前期的卡还要慢(网上实用的方法是ATTO测试8K的值,但是后来TF卡即使是标CLASS4,8K的时候也没达到4M/S,而厂家宣称的是100M非随机连续能到4M/S,同样时期购买CLASS4的大卡的话连续甚至能到10M/S以上)
另外SDHC的规范也看过其实这里也有这个规范产生的消费者几乎不知道的规范就是这段话:
Note that the unit of performance [MB/sec] indicates 1000x1000 [Byte/sec] while the unit of data size
[MB] indicates 1024x1024 [Byte]. This is because the maximum SD Bus speed is specified by the
maximum SD clock frequency (25 [MB/sec] = 25000000 [Byte/sec] at 50 MHz) and data size is based
on memory boundary (power of 2).
简直和硬盘U盘厂商制定的储存规范一样,1000进制和1024进制在一起使用标明,测试时只要达到1000进制即可,理由是因为SD的最大时钟频率是1000进制的25MB,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的CLASS4的TF卡测试有3.8也被认定为CLASS4的原因,凡事都得查规范查一堆英文的文档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最后当然会抱怨硬盘到手后变小(商家也不愿意被无知消费者鄙视,只不过被鄙视N年了麻木了)、刻录盘买来是坏盘(抱怨说太小刻不进去然后抨击厂家次品率)、自己配电脑门槛太高太容易出事(随后就去买笔记本或品牌机去了,两个商家一前一后赚了很多)、刚买的储存卡写入速度不够快(然后去商家退卡,白菜的储存卡因为来回两次路费贵了很多)之类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