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既然想知道SS95加速卡装的是什么东西,那就拆开看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孤高の英雄    时间: 2011-3-4 23:00     标题: 既然想知道SS95加速卡装的是什么东西,那就拆开看看

800*XXX 5P奉上
作者: 朴智妍    时间: 2011-3-4 23:01

金手指太细了,怪不得总插不好虚连
作者: qazwsxqwerq    时间: 2011-3-4 23:15

里面原来就是这样啊..........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4 23:21

狗熊V5

附95加速卡电路图
[attach]28247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SONIC3D 于 2011-3-4 23:28 编辑 ]
作者: tzenix    时间: 2011-3-4 23:26

装有游戏内容的卡带
作者: foyo    时间: 2011-3-4 23:28

第一次看见
作者: westlost    时间: 2011-3-4 23:34

为啥这个当年没出个盗版的?
作者: 梦天海    时间: 2011-3-4 23:46

我擦,这金手指的渣工艺……喷了,我释然了
作者: k62163    时间: 2011-3-5 00:09

做工好精美啊,连屏蔽钢板都有啊.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5 00:37

求英雄用编程器把芯片内容dump下来造福大家,卡带很好diy:D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5 00:38

sonic神啊,在哪个网站找的呢?:D
作者: raiya    时间: 2011-3-5 00:38

SS的卡带插不好,不是金属插脚太细,而是太短,没有长到插口的那个倒角。那个倒角的目的就是为了就算倾斜也能让插脚接触到插槽的。你去看其他的卡带,这个倒角基本上都切到金属插脚的。像SS卡带这样的,就必须完全垂直插入,才能保证接触。


说明要么是这个设计工程师有问题,要么就是工厂加工有问题,这个插脚的尺寸是完全错的。

[ 本帖最后由 raiya 于 2011-3-5 01:54 编辑 ]
作者: yangjuniori    时间: 2011-3-5 00:40

这个芯片多大 有DUMP吗 模拟器应该可以用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5 01:22

引用:
原帖由 zyl501zyl 于 2011-3-5 00:38 发表
sonic神啊,在哪个网站找的呢?:D
关键字MPR-18811-U,第一条

ROM Dump。。。。。Yabuse伺候

[ 本帖最后由 SONIC3D 于 2011-3-5 01:25 编辑 ]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5 09:30

sonic神啊,有没有加速卡的电路图呢?:D
作者: 孤高の英雄    时间: 2011-3-5 09:36

4楼的就是电路图吧。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5 09:39

错了,是后来出的1m。1m。4m 加速卡的电路图:D :D :D
作者: krojb    时间: 2011-3-5 09:46

我记得95的卡里面存有一部游戏内容,好象是场景,所以能减少读取时间。

而后来的1M卡4M卡是增加了主机的RAM量,减少了读取时间。和95的套路不同。


印象最深是恶魔战士3,几乎可以说感觉不到读取。而最烂是龙与地下城黑暗秘影,不单读取时间长而且超级频繁,感觉加速卡就没发挥什么作用。
作者: yangjuniori    时间: 2011-3-5 20:25

也许是一次都都满RAM卡 当然时间长了
KOF是卡内常驻一定的东西  

如果能把不支持加速卡的游戏改成支持 而能减少读盘 就有点意思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5 21:50

引用:
原帖由 krojb 于 2011-3-5 09:46 发表
我记得95的卡里面存有一部游戏内容,好象是场景,所以能减少读取时间。

而后来的1M卡4M卡是增加了主机的RAM量,减少了读取时间。和95的套路不同。


印象最深是恶魔战士3,几乎可以说感觉不到读取。而最烂是龙 ...
关于95卡和一般加速卡区别,还有为什么加速卡对有些游戏可以加速,对有些游戏必须要有却不能加速,解释如下:
光盘游戏的执行过程是这样的:
1.开机
2.BIOS读盘->将程序代码部分读入内存
   程序占用小的一般就常驻这部分内存了,如果程序本身比较大,一般会要求程序分片,比如按512K来分,这样保证常驻内存的是当前场景真正需要用到的程序
3.执行游戏程序->根据游戏程序指令读盘载入这一阶段(比如这一关卡)的必要美术素材,至此这一关卡的程序和美术资源全载入了内存,可以当作卡带游戏来处理了。
4.执行这个"卡带"游戏程序,玩家玩这个关卡
5.如果关卡完毕,跳到第3步,如果按了Reset按钮,跳到第1步。
整个关卡运行过程中是不会一直去读光盘的(1是因为可能要读音轨,光头来不及动,而是因为光头读盘传数据的速度远低于CPU执行程序时要求的速度)

但是其中涉及几个问题:
1.如果主机内存不够,导致不足以满足第3步载入美术资源的要求,怎么办。
2.游戏有几个常用的场景,如果能不卸载内存中相关的场景美术数据,那场景切换的Loading就可以减少,但如果不卸载,新场景的数据就塞不下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加速卡,加速卡分为ROM和RAM,土星对待插入的ROM和RAM卡里的数据就和对待从光盘载入主机内存的数据一样,所以起到了扩充"卡带"游戏空间的作用。ROM就是固化的数据,出厂就写好的数据,比如KOF95,出厂前就把人物动作贞等写入了,这样游戏过程中读盘时,这些数据不必要再读,程序运行时直接用加速卡里的土星就可以了,可以说ROM加速卡加速了loading过程。
  但是如果每个会遇到场景资源容量不够的游戏都做一盘ROM加速卡,那游戏成本太高,CDROM的优势就不能体现,所以通配型的RAM成为开发厂商的首选,对于游戏本身,美术数据依然都在光盘里,只是载入的时候,因为有了RAM加速卡,主机的内存扩大了,有了更多空间。这个时候你其实可以把土星理解为一台加过内存条的SFC博士磁碟机,本来不能玩的大容量游戏现在就可以加载了。此时,RAM加速卡实际上起到的不是"加速"作用,而是必备。比如龙与地下城,一个场景中可能怪物种类多,需要的2D Sprite很多,如果没有加速卡,容量不够就不能运行。
  而另有些游戏,可能他本来是可以不用加速卡的,但它的一些固有场景如果有了RAM加速卡,就可以保留在扩大的内存空间中,减少频繁读盘。比如格斗游戏的选人画面,每VS一下就要读一次盘回选人画面,选好人又要loading一次进格斗场景,肯定让人烦,理想状态是选人画面常驻内存,而在选人时预加载下一场格斗的背景数据到内存。有了RAM扩充卡,就能做到这点。这个时候RAM扩充卡才起到了加速作用。

当然最理想的加速卡当然是700兆的加速卡,一次性把整个光盘载入了:D
作者: HyperIris    时间: 2011-3-5 22:18

引用:
原帖由 SONIC3D 于 2011-3-5 21:50 发表


当然最理想的加速卡当然是700兆的加速卡,一次性把整个光盘载入了
这个后来的街机都是这么设计的,比如街机的GDROM,开机的时候一次读入到ram,我记得是两条72DIMM,然后GDDrive就不工作了,这个设计能延长光驱寿命

印象中,CPS3和使用GDRom的Naomi1/2,TriForce之类的都是这么设计
作者: hzl    时间: 2011-3-5 22: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英雄V5
作者: krojb    时间: 2011-3-5 22:33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11-3-5 22:18 发表


这个后来的街机都是这么设计的,比如街机的GDROM,开机的时候一次读入到ram,我记得是两条72DIMM,然后GDDrive就不工作了,这个设计能延长光驱寿命

印象中,CPS3和使用GDRom的Naomi1/2,TriForce之类的都是这 ...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光盘?不全做成卡带形式?
作者: yangjuniori    时间: 2011-3-5 22:38

我们为何不能设计一个FLASH卡带 然后让他运行起来
作者: alfredo    时间: 2011-3-5 23:24

引用:
原帖由 krojb 于 2011-3-5 22:33 发表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光盘?不全做成卡带形式?
明显是成本问题,量产ram很容易。但是如果针对每个游戏做不同的rom就很费钱了。同样的基板,换张光盘就是不一样的游戏了
作者: gggg9999    时间: 2011-3-5 23:36

引用:
原帖由 krojb 于 2011-3-5 22:33 发表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光盘?不全做成卡带形式?
价格贵咯,例如GDrom记得是98年推出,那时候128M RAM价格是2K rmb
GDrom 1G容量,改用ram的话,光硬件价格就超过2W rmb了
作者: gggg9999    时间: 2011-3-5 23:42

引用:
原帖由 yangjuniori 于 2011-3-5 22:38 发表
我们为何不能设计一个FLASH卡带 然后让他运行起来
FLASH速度比RAM慢。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5 23:43

HyperIris 说得不对,98年的内存价格非常昂贵,Naomi1不可能用700MB内存

查了下资料。Naomi1内存32m,显存16m,都比dc大一倍,Naomi1用得rom版容量为168m,

到后来硬盘贱了,街机普遍用硬盘了,才解决容量问题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5 23:52

90年代初期,内存不是一般的贵,主流配置的容量比主机里的cpu都贵,2,300元很正常

同时代的家用机和街机最大的去别就是主板上集成的存储器容量的大小:D
作者: yangjuniori    时间: 2011-3-6 00:07

引用:
原帖由 gggg9999 于 2011-3-5 23:42 发表

FLASH速度比RAM慢。
SD卡加SDRAM直接在卡上跑游戏
作者: raiya    时间: 2011-3-6 00:29

引用:
原帖由 krojb 于 2011-3-5 22:33 发表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光盘?不全做成卡带形式?
FLASHROM是算主机硬件,那么出游戏只要出光盘就可以了。你要换游戏就重新安装,不换游戏就不用重新安装。
作者: raiya    时间: 2011-3-6 00:32

另外么,NAOMI的大部分用固态ROM的,而且ROM不大,一两百MB。到了NAOMI2的时候,才开始基本完全用FLASH和GDROM的方式。VF4需要256MB,FT要512MB,SEGA还会推出用来刷BIOS的GDROM。GD ROM这个东西一开始是用来给DC用的,而街机的GD ROM硬件和DC完全互换。VF4推出的时候,已经宣布DC停产。

CPS3用的FLASH ROM,每根8或者16MB,写入程序以后,断电不丢失,但是位置不能互换,就跟以前的老基板的ROM块一样。比如说原本放在程序位置的,里面就是程序,原本放在素材位置的里面就是素材。推出新的大容量游戏时,会附带薪的大容量的FLASH ROM用来替换。

[ 本帖最后由 raiya 于 2011-3-6 00:44 编辑 ]
作者: 时间猫    时间: 2011-3-6 01:08

土星一定开始准备做成md+cd整机的升级版,才搞成卡带机一样的接口。
可惜因为成本问题,都是出cd游戏。
我不禁YY它下:要是出些纯卡带游戏,这机器一定最有个性的。大概2D会比Neo Geo卡带机强,要是snk移植土星游戏都用卡带就好了。n64的读取速度优势也没了。那样的话,现在就有一堆非常让人有收藏欲的土星游戏卡。
作者: 飞龙将军    时间: 2011-3-6 01:37

世嘉的硬件设计还是很有特色的。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7 00:23

世家的硬件没啥可吹的,全靠钱堆

最佩服老任,在完全没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前提下,推出性能好,又廉价,还不赔钱的机种

真是神一样的公司:D :D :D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7 01:17

引用:
原帖由 zyl501zyl 于 2011-3-7 00:23 发表
世家的硬件没啥可吹的,全靠钱堆

最佩服老任,在完全没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前提下,推出性能好,又廉价,还不赔钱的机种

真是神一样的公司:D :D :D
老任是坑爹公司,从来没推出过性能好的机器。。。。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7 01:19

引用:
原帖由 时间猫 于 2011-3-6 01:08 发表
土星一定开始准备做成md+cd整机的升级版,才搞成卡带机一样的接口。
可惜因为成本问题,都是出cd游戏。
我不禁YY它下:要是出些纯卡带游戏,这机器一定最有个性的。大概2D会比Neo Geo卡带机强,要是snk移植土星游戏 ...
土星BIOS限制只能从光盘载入程序部分,所以不可能有官方开发包开发的纯卡带版游戏软件存在,当然实际上那个扩展槽给的硬件权利比较大,可以做手脚,然后就冒出了全区卡,金手指卡。。。。。
作者: ioman    时间: 2011-3-7 01:33

引用:
原帖由 yangjuniori 于 2011-3-6 00:07 发表

SD卡加SDRAM直接在卡上跑游戏
有实力你可以的
作者: yangjuniori    时间: 2011-3-7 01:38

饿  程序的概念是啥  金手指卡插上也有SEGA授权出现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7 23:12

老任不错的。每次推出的主机都比对手的性能好,便宜,还不让自己赔本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8 01:26

引用:
原帖由 zyl501zyl 于 2011-3-7 23:12 发表
老任不错的。每次推出的主机都比对手的性能好,便宜,还不让自己赔本
便宜这点我同意,技术性能的话:
FC强过SMS?
SFC强过MD?
N64强过PS?
NGC强过XBOX1?
Wii强过XBOX1?
:D

老任过人之处其实也就体现在用缩水硬件+优秀创意和高品质软件打得一身金装的对手满地找牙

[ 本帖最后由 SONIC3D 于 2011-3-8 01:27 编辑 ]
作者: krojb    时间: 2011-3-8 01:37

引用:
原帖由 gggg9999 于 2011-3-5 23:36 发表

价格贵咯,例如GDrom记得是98年推出,那时候128M RAM价格是2K rmb
GDrom 1G容量,改用ram的话,光硬件价格就超过2W rmb了
可不能这么比啊。

去看看naomi的rom才多大啊?一般也就几十M,哪有什么1G.
作者: krojb    时间: 2011-3-8 01:38

引用:
原帖由 SONIC3D 于 2011-3-8 01:26 发表


便宜这点我同意,技术性能的话:
FC强过SMS?
SFC强过MD?
N64强过PS?
NGC强过XBOX1?
Wii强过XBOX1?
:D

老任过人之处其实也就体现在用缩水硬件+优秀创意和高品质软件打得一身金装的对手满地找牙
sfc没有强过MD?

N64没有强过ps?

我想问问你,你玩过sfc和N64没有?
作者: krojb    时间: 2011-3-8 01:42

引用:
原帖由 SONIC3D 于 2011-3-7 01:17 发表


老任是坑爹公司,从来没推出过性能好的机器。。。。
这不是放p么?你以为你装萌我就不喷你了?

就说GC,难道不是在成本控制优秀和节能体积小巧的前提下做到不错的机能。虽然不如XBOX,但顶级画面表现也不会差很多,比ps2又明显强。售价也是三者里面最低的。
这难道不是性能好?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8 02:30

引用:
原帖由 krojb 于 2011-3-8 01:38 发表

sfc没有强过MD?

N64没有强过ps?

我想问问你,你玩过sfc和N64没有?
成功挑起战争:D
关于玩没玩过就不回答了,不过把我打为任黑我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SFC之于MD,FC之于SMS都没有显著的超越,2组都属于各有千秋,所以我问的是"强过?!"
N64之于PS,也比较雷同的情况,老任看上去走在了SS和PS前面变成全硬件3D构架,魄力可嘉,但孱弱的贴图和有限的卡带容量最终是不敌。
NGC时代,是我唯一赞同N氏技术上强悍了一把的时期,技术上把PS2远远甩在后面了,但和XBOX1的差距搞图形实时渲染的都会笑而不语。
Wii,就是强化点的NGC,硬件构架上可以理解为没有改进,依然属于静态渲染管线系,所以和XBOX1比依然酸。
引用:
原帖由 krojb 于 2011-3-8 01:42 发表

这不是放p么?你以为你装萌我就不喷你了?

就说GC,难道不是在成本控制优秀和节能体积小巧的前提下做到不错的机能。虽然不如XBOX,但顶级画面表现也不会差很多,比ps2又明显强。售价也是三者里面最低的。
这难 ...
1.我没撞门 我没拒喷,喷是一切怀旧话题的根源,不可拒绝。
2.性能不是性价比:D

[ 本帖最后由 SONIC3D 于 2011-3-8 02:33 编辑 ]
作者: Toyger    时间: 2011-3-8 10:46

后面怎么发展成战帖了。
作者: 孤高の英雄    时间: 2011-3-8 12:13

又打起来了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8 22:18

又成功的引发了战争

sonic神是搞技术的,在sonic神那和他讲技术简直是班门弄斧啊

但sonic神也是少数派,大多无知的庸民比如我,一看到sfc上旋转,放大,缩小,马赛克。半透明被老任用得夸张的神乎其神的时候,立刻就被老任俘虏了,sfc真乃神机也!!!

只想说一句,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的嘴里!!!!!!!!
作者: SONIC3D    时间: 2011-3-9 15:26

引用:
原帖由 zyl501zyl 于 2011-3-8 22:18 发表
又成功的引发了战争

sonic神是搞技术的,在sonic神那和他讲技术简直是班门弄斧啊

但sonic神也是少数派,大多无知的庸民比如我,一看到sfc上旋转,放大,缩小,马赛克。半透明被老任用得夸张的神乎其神的时候, ...
我是任黑,看我的评价也需注意这点:D 但老任的偷工减料也的确是程序界公认的,以至于Crytek,Unreal,GameBryo之类的现世代引擎厂商都觉得很蛋疼,纷纷表示无助。我很担心继3DS之后,老任的新主机技术上能否比得上360,游戏品质上我知道是不用担心的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1-3-9 22:49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日版sfc手柄的连线实在太TM的短了,巨不爽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