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好莱坞的特效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吕布    时间: 2010-8-14 12:45     标题: 好莱坞的特效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

个人感觉96年到01年是好莱坞特效技术发展最为迅捷的阶段,从96年的《独立日》到97年的《星河战队》、《第五元素》、《黑衣人》,再到稍后的《星战前传》、《黑客帝国》、《绝世天劫》,这段时间的电影特效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从游戏机的2D时代进化到3D时代,每一部都能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而01年的《指环王》更是巅峰之作。虽然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特效技术越发完善,但进步的幅度已经远远已经越来越少,而所能带来的视觉震撼也是越来越小。

96年以前也有些像《侏罗纪》、《终结者》在特效方面有里程碑意义的片子,但由于当时技术的不完善和电影界整体特效水准偏低,96年以前的片子单从特效上看和96年以后相比更像是两个时代的东西
作者: 飞天猪    时间: 2010-8-14 12:51

posted by wap

终结者2乃至更早的深渊是计算机特效的萌芽,曙光,可以预见未来3年会有越来越多阿凡达级别电影的出现。
作者: sectionboy    时间: 2010-8-14 13:22

不要小看星战,异型时代模型特效的技术积累。当年的震撼不亚于CG。技术在进步,艺术却是通的。
作者: 碎南瓜    时间: 2010-8-14 13:55

要说现在最新的技术,应该说是表演捕捉,也就是动作捕捉的升级版,最有代表性的应该算是阿凡达吧,120多台摄像机同时捕捉演员的表演,所以你才能看到栩栩如生的CG影像,今后这门技术发展下去,应该算是最终解脱演员表演束缚的工具了
比如以前拍星战,扮演长毛外星人的演员,需要化妆,穿外套可能要几十斤重,非常麻烦;演年老欧比旺的麦克格雷,需要画很麻烦的装在脸上
有了表演捕捉,加上以后CG技术的更加成熟,演员只管穿一身捕捉服,后期电脑加工,50岁的演员能从20岁演到100岁,像《返老还童》一样,拍动画片也直接用人拍就可以了,后期想做什么做什么
作者: 燕山隐士    时间: 2010-8-14 15: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大片就是真实谎言,然后全面关注美国电影
作者: 大宋忠臣黄文炳    时间: 2010-8-14 16:30

近期看电影有专题, lz可以看看模型时代到电脑特效时代的转变

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作者: 液体蜘蛛    时间: 2010-8-14 16:34

小时候觉得T2的液体金属人看着太牛逼了。现在的阿凡达的进化感觉反而是理所应当的
作者: gogogo    时间: 2010-8-14 16:44

进入上世纪90年代,CG技术开始普遍应用就已经很牛B了。而很多片看起来假的原因就是模型的单一使用,虽然T2的液态金属人今天看也不算落伍,但开头的人类VS机器就有很强烈的玩具感。直到数年后特效专家懂得模型+CG两种方式结合才营造出整片都比较逼真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gogogo 于 2010-8-14 16:49 编辑 ]
作者: robbi    时间: 2010-8-14 16:47

独立日好像是看的VCD,震惊的牙都掉了
作者: slaimlin    时间: 2010-8-14 17:13

工业光魔 维塔都很牛逼
作者: nordics    时间: 2010-8-14 18:28

朱罗纪公园1,非常明显的起始。后边才是真实谎言,和天熬。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0-8-14 18:51

我也同意侏罗纪1
作者: solbadguy    时间: 2010-8-14 19:38

同意猪猡1,当年看太TM震撼了。
作者: 小僵尸    时间: 2010-8-14 19:40

侏罗公园1不错

但是还是T2在先啊
作者: qy911    时间: 2010-8-14 22:30

我也觉得是从T2 开始,CG才开始真正的改变电影的特效~~
作者: xuye    时间: 2010-8-14 22:53

猪猡公园1 第一次看相当震撼!
作者: 大宋忠臣黄文炳    时间: 2010-8-14 23:40

引用:
原帖由 robbi 于 2010-8-14 16:47 发表
独立日好像是看的VCD,震惊的牙都掉了
独立日是模型特效最后的辉煌

飞碟峡谷追逐 ,炸白宫什么的都是模型


真实谎言里瑶式战机导弹射击跨海大桥也是模型拍摄

效果比现在一些干巴巴的纯cg要好
作者: zafm0861    时间: 2010-8-14 23:47

侏罗纪+1
这片子都快遗忘了,ls几个一提才想起来
作者: Lucifer6E    时间: 2010-8-15 00:40

要说CG特效嘛~第一部应该是Tron一代~
作者: DarthVadar    时间: 2010-8-15 01:00

明显星战1.  ep4
作者: k62163    时间: 2010-8-15 01:01

92年的T2,93年的猪猡公园,94年的真实谎言.
感觉就这三年里电影就全面进入特效腾飞时期了.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10-8-15 01:33

记得以前在cctv6看过一个叫做电影魔术的系列片,很过瘾。
作者: 还珠楼主    时间: 2010-8-15 02:20

没有特别的感觉~
从美国的电影开端一直到现在,他的这个技术一直都在发展一直都在进步,并没有突然进步的感觉~
最早没有CG的时候纯粹靠道具和化妆也达到了非常惊人的地步~可以说美国的技术不停的在更新不停的在精益求精~
楼主说的游戏从2D到3D的震撼我倒没有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感受到~
作者: 级替四    时间: 2010-8-15 05:05

引用:
原帖由 sectionboy 于 2010-8-14 13:22 发表
不要小看星战,异型时代模型特效的技术积累。当年的震撼不亚于CG。技术在进步,艺术却是通的。
不错。
作者: 斯文李    时间: 2010-8-15 09:09

95年,美国大片给我最震撼的时候,真实的谎言,最后结尾看得我牙都快掉了,现在还时不时要拿出来看看,至今再没看过这么好的动作片,现在偏向写实,但我认为没CG的片子看得就是没感觉,值得永久看的还是那些加上大量CG的,

[ 本帖最后由 斯文李 于 2010-8-15 09:11 编辑 ]
作者: 腚眼冒热气    时间: 2010-8-15 10:35

真实的谎言没用多少cg   天煞也没有

到侏罗纪公园3   模型也占了很大比例
作者: leedsun    时间: 2010-8-15 11:13

竟然没有人说 泰坦尼克
我觉得它所赢得的高票房刺激了电影市场对CG的大范围应用
另外,ls几位说到模型应用的也很有道理
CG是电子计算机建模,算是好莱坞多年真实模型布景积累的进化版
作者: catxing    时间: 2010-8-15 11:15

侏罗纪公园+1
作者: 小霸王其乐无穷    时间: 2010-8-15 13:14

引用:
原帖由 robbi 于 2010-8-14 16:47 发表
独立日好像是看的VCD,震惊的牙都掉了
同,初中看的。。
看完人都震傻了
作者: jiaolu    时间: 2010-8-15 14:22

当然是1977年的星战-新希望。有了星战。才有了工业光魔。。t2不清楚。但是侏罗纪是工业光魔做的。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牛逼到爆炸的工作室。
作者: HKE    时间: 2010-8-15 15: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请记住一个革命者的名字,詹姆斯,卡梅隆
作者: 红叶    时间: 2010-8-15 15:14

Matrix算開創全CG的先河,之前的主要還是模型加CG,比如侏羅紀、獨立日之類的。
作者: 幽灵胖胖    时间: 2010-8-15 19: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我看着各位的评论。震惊的牙都掉了……
作者: anubis829    时间: 2010-8-15 21:33

黑客帝国的特效有些是德国人做的...
作者: cgbox2006    时间: 2010-8-16 13:09

明显是星战奠基吧
作者: iamring    时间: 2010-8-16 13:40

当时第一印象是侏罗纪公园吧
作者: k62163    时间: 2010-8-16 15:06

Matrix没惊艳的感觉啊,就是个子弹时间而已.
还是92年~94年那段日子CG特效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作者: planar    时间: 2010-8-16 16:23

CG特效应该得益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吧!
当然老美在CG的基础理论上的研究也是这一切的根本!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特效中常用的AO技术就工业光魔搞出来的!

Ambient Occlusion,以下简称AO,中文译名不太好定,有叫“环境光散射”、“环境光吸收”的,如Maya中的Bake AO似乎就一直是译成“烘焙环境吸收贴图”。现今书籍和网络上一般称作“环境光遮蔽”。
  AO是来描绘物体和物体相交或靠近的时候遮挡周围漫反射光线的效果,可以解决或改善漏光、飘和阴影不实等问题,解决或改善场景中缝隙、褶皱与墙角、角线以及细小物体等的表现不清晰问题,综合改善细节尤其是暗部阴影,增强空间的层次感、真实感,同时加强和改善画面明暗对比,增强画面的艺术性。
  AO这项技术最早是在Siggraph 2002年会上由ILM(工业光魔)的技术主管Hayden Landis所展示,当时就被叫做Ambient Occlusion。象RenderMan系列渲染器中的PRMan、BMat以及Maya、Blender等软件引入AO技术较早,Softimage|XSI与Cinema 4D是在Siggraph 2005上发布的版本中增加AO的。
作者: Tiberium    时间: 2010-8-16 16: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63)

星战,当然是星战。
星战的里程碑意义不仅仅是开创了工业光魔,而在于让好莱坞明白,高投入的大特效电影可以挣大钱。后来好莱坞才一窝蜂的上大制作科幻片,之前的特效作品基本上都是B级片,不入流的玩意。
作者: 今夜阴到小雨    时间: 2010-8-16 18: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为什么感觉tron2会天雷
作者: frostboy126    时间: 2010-8-17 01:19

侏罗纪公园1大概是最早使人感到震撼CGI技术电影了,当时看的时候一度怀疑,是不是美国人已经将恐龙复活了?T2的CG虽然比猪猡早,但做的是人型CG,人类对平常很常见的事物是最敏感的,所以能明显的感觉到生硬,但没人见过活恐龙是啥样,也没人知道恐龙应该怎样运动,所以猪猡的震撼更大。
作者: MK4    时间: 2010-8-17 11:58

1933年《金刚》  1968年《太空漫游2001》都是里程碑啊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