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Jon Stokes from Ars Technica | Logout 译,Echokou 校,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译文链接。
CES2010 第一天,我来到高通展台试用 ARM 内核的智能本(Smartbook)。我用了会儿联想 Skylight 智能本,然后拿出自己的 Nexus One 作为参照物放在边上拍照。当我看着它们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这两个 Android 产品用的都是 1GHz 的 ARM 架构 Snapdragon 处理器,我扫了一眼周遭展台,一个 ARM 处理器的游戏机正好放在 ARM 处理器的 iRex iliad 电子阅读器边上。不远处还有 PMP(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我意识到智能手机、上网本、电子书阅读器、PMP和游戏机——所有真正需要计算能力的流行消费电子产品都基于 ARM。
准着智能手机、曾希望打进游戏机产品(Intel 曾有专门的团队为此研发 Larrabee GPU,最终失败)、对目前进入爆发式增长且由 ARM 独占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没什么兴趣(不过有一款盲人电子阅读器用了 Intel 芯片,原理是拍照——文字识别——语音输出)。
CES 让我明显感觉到一个事实——Intel VS ARM 其实不是硬件之战或指令集架构(ISA)之战,甚至连一场战争都称不上。这更像是一次从胖客户端(Rich Client)到瘦客户端(Thin Client)的根本回归——是计算的重新分工,这次回归由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越来越便宜的无线模块、App Store 模式的崛起、云架构的完善所带来。
刚好有足够的性能运行 UI
再看看我上面列的 ARM 平台产品列表:智能手机、上网本、电子阅读器、PMP、Zeebo 游戏机。这些都不是内容生产设备。它们全都接入互联网,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或消费内容而服务。这个事实指出了性能和 X86 处理器完全不在一个级别的 ARM 处理器之所以能够在新兴的 App Store 、云端信息、内容发布应用中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感谢摩尔定律,ARM 那些便宜的轻量级 CPU 设计(不单指 Cortex-A8,也包括基于 ARM11 的 Nvidia Tegra)现在也足以驱动“富 UI”。现在设备只要连上网络就能以流量和续航时间换取云端的海量存储和计算能力。 CPU 的性能只要能够运行 UI 就行了。
总的来说,Intel 不会和 ARM 作战,它甚至不会和 ARM 生态圈里的软件公司、晶圆厂、片上系统设计公司、设备制造商作战。它唯一的对手就是瘦客户端模式。Intel 不希望这次转型发生,至少在自己拿出一套能在多变的低成本市场(面向消费者的联网瘦客户端设备)竞争的片上系统之前不希望。说白了,它是在和时间竞争。
鉴于 ARM 当前的优势完全建立在高能效比之上,在休闲游戏领域,少量的指令集架构依赖(ISA lock-in)就可能让天平在长期倾向于 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