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请教对计算机硬件比较了解的人,这话说的对不对?(不欢迎FF大婶进来捣乱) [打印本页]

作者: EVAMRX14    时间: 2009-11-27 11:24     标题: 请教对计算机硬件比较了解的人,这话说的对不对?(不欢迎FF大婶进来捣乱)

哲学上说从量变到质变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量的积累,二个就是结构上的变化。
以前的CPU靠提高ALU的位数、时钟频率来获取量变。到达某个程度后, 如今又靠多核这种结构变化来获得量变。
CPU技术日新月异,以当今的水准在晶体管个数、制作工艺、散热等方面肯定是无法达到10年后的标准的。唯独只能在结构上做文章,CELL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虽说结构的大改带来了开发困难的局面,但由于游戏机平台稳定,换代时间比较长,所以用在游戏机上是比较合适的。
相反XO的CPU走的就不是这个路线, 所以性能早就捉襟见肘了。

[ 本帖最后由 EVAMRX14 于 2009-11-27 13:24 编辑 ]
作者: Vulala    时间: 2009-11-27 11:40

CPU想要GPU的功能,GPU想要CPU的功能
于是CELL出来了
作者: aweiwei    时间: 2009-11-27 11:4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Chrome]

不对的。

看现在的游戏表现就知道了。
作者: veryend    时间: 2009-11-27 11:43

单从发展来看,这话还是比较靠铺的
未来的CPU发展肯定是异构核心
就像流水线的效率肯定比单人手工组装高一样
但这个前提是建立在完善的开发环境上的,如果要让程序员考虑老子写这段代码的时候要用哪块核心那就太SBL
作者: Vulala    时间: 2009-11-27 11:45

量质变模型不要乱用,人吃的再多想变成超人在你的模型下实现了
作者: EVAMRX14    时间: 2009-11-27 12:01

引用:
原帖由 Vulala 于 2009-11-27 11:45 发表
量质变模型不要乱用,人吃的再多想变成超人在你的模型下实现了
话不是我说的,猜猜谁说的?
作者: unicornck    时间: 2009-11-27 12:03

头像赞~
作者: 昵称无效    时间: 2009-11-27 12:21

一个单核7g的cpu,效率一定比7核1g的高,但是现有半导体的工艺达不到驾驭单核高频,所以只能用多核心来弥补
cell只是ibm一个实验品
sony被忽悠进做了小白鼠而已
作者: boostloki    时间: 2009-11-27 12:35

一个单核7g的cpu,效率一定比7核1g的高
这句话要成立是需要有条件的。
作者: zafm0861    时间: 2009-11-27 12:49

这头像……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7 12:55

头像是本人?
那我只能233max...了。
作者: EVAMRX14    时间: 2009-11-27 12:56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7 12:55 发表
头像是本人?
那我只能233max...了。
头像是谁你管的着么!我说不欢迎你进来你怎么又进来了,233。。。

[ 本帖最后由 EVAMRX14 于 2009-11-27 13:18 编辑 ]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7 12:57

引用:
原帖由 EVAMRX14 于 2009-11-27 12:56 发表


头像是谁你管的着么!
我管了吗? 我只是233max而已。
作者: ylgtx    时间: 2009-11-27 13:59

我觉得在相同晶体管数目下改变架构提高的性能是极其有限的,芯片设计有其固定的套路,而且是经过这么多年实践检验的,即使不是最优,也不会太差。靠异构也许能大幅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但其余性能肯定下降,想完全靠架构的改变全面提高性能是不现实的。
现在cpu,显卡性能的提升无不是靠堆晶体管

[ 本帖最后由 ylgtx 于 2009-11-27 14:02 编辑 ]
作者: henvelleng    时间: 2009-11-27 14:06

多核架构对访存带宽需求大增,本世代x360和ps3都是死在访存带宽上的,要看多核表现,等次世代吧
作者: 变色龙    时间: 2009-11-27 14:10

这话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7 18:24

引用:
原帖由 ylgtx 于 2009-11-27 13:59 发表
我觉得在相同晶体管数目下改变架构提高的性能是极其有限的,芯片设计有其固定的套路,而且是经过这么多年实践检验的,即使不是最优,也不会太差。靠异构也许能大幅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但其余性能肯定下降,想完全靠 ...
结构一定到条件下, 你怎么堆晶体管? 堆起来做发热片吗?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7 18:26

这LZ就是有病, 把我的贴子转过来, 还说什么不欢迎我来捣乱。

你以为你谁啊, 我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 你管的着吗。

作者: 糖滕蛋    时间: 2009-11-27 18:28

双核比单核增加60%的性能
这个当然是官方的数据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09-11-27 19:10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7 18:24 发表

结构一定到条件下, 你怎么堆晶体管? 堆起来做发热片吗?
已经快可以堆成立体的,而且芯片内散热也有长足进步了
作者: reg-neo    时间: 2009-11-27 19:28

XO的 Xenon 3核6线程,算是不错了,综合性能比单核7辅处理单元强
作者: sniperm82    时间: 2009-11-27 19:52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7 18:24 发表

结构一定到条件下, 你怎么堆晶体管? 堆起来做发热片吗?
你先了解下这两年CPU,GPU的晶体管数量变化吧,虚拟内存大婶
作者: lili2k2    时间: 2009-11-27 19:53

该段文字的作者智力比较令人质疑。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7 21:26

引用:
原帖由 sniperm82 于 2009-11-27 19:52 发表

你先了解下这两年CPU,GPU的晶体管数量变化吧,虚拟内存大婶
数量变化那是因为功能单元的增多。
一个逻辑门所需晶体管的数目是一定的,不增加功能靠堆晶体管能起什么作用? 脑残。
作者: EVAMRX6    时间: 2009-11-27 22:10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7 18:26 发表
这LZ就是有病, 把我的贴子转过来, 还说什么不欢迎我来捣乱。

你以为你谁啊, 我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 你管的着吗。
随便你,反正别人都看着呢

我突然想起九品芝麻官里的某情节了

[ 本帖最后由 EVAMRX6 于 2009-11-27 22:17 编辑 ]
作者: 鲜奶杯的马甲    时间: 2009-11-27 22:13

戰神雷帝之後的又一對基友~~~
作者: EVAMRX6    时间: 2009-11-27 22:16

能从什么哲学上说从量变到质变有两种方式扯到“XO性能早就捉襟见肘

这脑后要不插几根内存的话的确是很难说出这样的话。。。。。
作者: EVAMRX6    时间: 2009-11-27 22:19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7 21:26 发表

数量变化那是因为功能单元的增多。
一个逻辑门所需晶体管的数目是一定的,不增加功能靠堆晶体管能起什么作用? 脑残。
英特尔泪流满面,不叫你去设计CPU真是太失败了。。。
作者: Minstrelboy    时间: 2009-11-27 22:49

天师没有进来??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7 23:00

引用:
原帖由 EVAMRX6 于 2009-11-27 22:19 发表

英特尔泪流满面,不叫你去设计CPU真是太失败了。。。
哪像你, 既没文化, 又没见识, 整天把无知当个性, 每天被我搞到高潮。

作者: EVAMRX6    时间: 2009-11-27 23:32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7 23:00 发表

哪像你, 既没文化, 又没见识, 整天把无知当个性, 每天被我搞到高潮。
大婶又朝吹了。。。。

版主可看好了,这帖到底是谁来捣乱的!

前面都讨论的挺好,某大婶一进来就脑残,高潮的乱叫

[ 本帖最后由 EVAMRX6 于 2009-11-27 23:33 编辑 ]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9-11-27 23:43

如果说画面,肯定不靠谱,这话!

否则PS3何必去找NVIDIA呢?单看CPU的性能,LZ这话说得有点似是而非的,实际上CELL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火星科技,他的架构是不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性能依然受到过去种种我们熟悉的“名词”们的制约,比如说带宽、频率、核心数量(多核心CELL就是这个道理)等等等等,所以虽然说架构不一样,但是同样脱离不了这个时代科技大的框架!

架构变化带来质变的不少啊,但是架构变化是相对的,平稳的,而不是常态性的,比如CORE系列相对过去架构的变化,也的确能带来性能的质变,更低的频率更好的性能,但是INTEL也不可能一年就换一个处理器架构,而即使换成了CORE架构,依然也受到频率、缓存、核心数量这些要素的影响嘛~~总的来看,性能方面最常态的依然是依靠量变到达提升。事实上,我也不觉得PS3的CELL性能有多强,它的开发环境恶劣不能成为其辩解的理由,为什么微软的开发环境就这么好,PS3就要差一些?此外,即使是PS3目前画面最好的游戏,也没有说超越了XO的最好画面。能顺利挖掘性能达到好的画面,并使其平台上制作的游戏画面水平相对均衡,难道不是一个好事情?而且厂商本身的开发实力,包括资金和技术,也应该从游戏画面中体现出来!XO是这样,PS3也同样是这样!
作者: EVAMRX6    时间: 2009-11-28 00:00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9-11-27 23:43 发表
如果说画面,肯定不靠谱,这话!

否则PS3何必去找NVIDIA呢?单看CPU的性能,LZ这话说得有点似是而非的,实际上CELL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火星科技,他的架构是不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性能依然受到 ...
说的好,不过顶楼的话可不是我说的
作者: superfight    时间: 2009-11-28 00:20

这10年的主流应该就是多核了~

等多核堆到工艺堆不下的时候~  估计就不用电了~ 变成光啊~ 基因啊什么计算机之类的~ -_,-

而对于服务内容来说~ 下一代游戏机过了之后就应该到云了~ 像GOOGLE呢个操作系统一样~

电视连接根网线~ 然后买个SONY的手柄回家~ 在线玩xxxxxxP的高清游戏~ 游戏机也不要你买了~ 花钱买游戏就OK了~
作者: Minstrelboy    时间: 2009-11-28 10:48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9-11-27 23:43 发表
如果说画面,肯定不靠谱,这话!

否则PS3何必去找NVIDIA呢?单看CPU的性能,LZ这话说得有点似是而非的,实际上CELL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火星科技,他的架构是不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性能依然受到 ...
请大家参考游戏人上即将连载的IBM工程师研发芯片揭秘!
作者: Tiberium    时间: 2009-11-28 12:19

[posted by wap]

在ff大婶眼里嫂你就是那金手指 如同人形党眼里的人形机器人,只要嫂你标签一打,无论IBM是地球公司还是火星公司,立马buff增加1000%速度
作者: sceic    时间: 2009-11-28 12: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我觉得多核成为主流完全是制程提高产能过剩造成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9-11-28 12:49

引用:
原帖由 sceic 于 2009-11-28 12: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我觉得多核成为主流完全是制程提高产能过剩造成
我个人倒觉得多核是因为在一个时期内制程以及频率无法提升到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状态而诞生的产物!
作者: sonic910623    时间: 2009-11-28 14:0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WEB]

我觉得多核是在因为现有工艺已经能使得微电路受到量子隧穿效应影响而不得不考虑电子漏失的情况下,过去单纯靠提高制程精度和运行频率来提高处理器性能的策略已经难以为继,所以才产生的一种妥协性质的产物…(仅限pc机、家用机等低端计算机,别拿小型机及更高级的机器说事…)
作者: henvelleng    时间: 2009-11-28 15:44

多核当然是因为工艺限制而诞生的
作者: 心中无码    时间: 2009-11-28 15:52

这是哪个电脑盲说的?:D
作者: 性博士    时间: 2009-11-28 16:09

一直不觉得360的cpu比cell弱,3核6线程3个SIMD单元。
作者: 238    时间: 2009-11-28 16:30

引用:
原帖由 性博士 于 2009-11-28 16:09 发表
一直不觉得360的cpu比cell弱,3核6线程3个SIMD单元。
不是360的CPU弱,而是CELL被酒多吹得太神,神到了一个不可超越的等级
作者: 卖哥    时间: 2009-11-28 16:53

360的CPU就是Cell的PPE小改。
都是一家人,比什么高低……
作者: 踩姑娘的小蘑菇    时间: 2009-11-29 01:02

1.完全不明白虚拟内存大神在胡扯啥……
2.基于硅的半导体制程模式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漏电流控制问题,这是当前材料制作及机加工技术局限,从成本上考虑多核是必然,要革命就彻底换材料吧……
3.如果扯到计算结果及效率结合问题,单纯只说硬件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运算机制的设计是否优秀才是现在的关键,说白了就是软部分在现阶段比硬件更重要,当然这两者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构架问题,说白了就是对目的的解决方案,只要能达到,且成本上可接受,那就不存在谁优谁劣。异构的东西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让人熟悉,不过额外的风险就是可能永远都无法达到目的。作为专用计算机开发平台,不论工业还是民用产品,往往会选择最成熟的技术来做相应调整以实现需求,极端的选择一种看似高指标的东西,失败的几率会非常大。当然,也可以说去赌上一把,不过又有几家去干这事捏?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9-11-29 01:11

引用:
原帖由 henvelleng 於 2009-11-27 14:06 發表
多核架構對訪存帶寬需求大增,本世代x360和ps3都是死在訪存帶寬上的,要看多核表現,等次世代吧
平行運算和遊戲運算這種接近流水線只進不出的形式完全不同,不要混為一談
顯存帶寬不會成為瓶頸,記憶體大小和ROP頻寬才是瓶頸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9-11-29 01:19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於 2009-11-27 21:26 發表

數量變化那是因為功能單元的增多。
一個邏輯門所需晶體管的數目是一定的,不增加功能靠堆晶體管能起什麼作用? 腦殘。
誰跟你講一個邏輯單元所要得電晶體數目是一定的?
誰又跟你說增加功能不用堆電晶體的?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9 02:15

引用:
原帖由 allensakura 于 2009-11-29 01:19 发表

誰跟你講一個邏輯單元所要得電晶體數目是一定的?
誰又跟你說增加功能不用堆電晶體的?
“一個邏輯單元所要得電晶體數目是一定的” 虽说不是固定数目, 但相差无几, 尤其是用与集成电路上的。你若是比教科书还权威, 倒可以举些例子以服众口。
谁说增加功能不用堆晶体管的? 打几个繁体字莫非连汉语都听不懂了?


[ 本帖最后由 ffcactus 于 2009-11-29 02:16 编辑 ]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9 02:19

引用:
原帖由 踩姑娘的小蘑菇 于 2009-11-29 01:02 发表
1.完全不明白虚拟内存大神在胡扯啥……
2.基于硅的半导体制程模式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漏电流控制问题,这是当前材料制作及机加工技术局限,从成本上考虑多核是必然,要革命就彻底换材料吧……
3.如果扯到计算结果及 ...
你是在扯谈吗?
作者: 村上春樹    时间: 2009-11-29 02:27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9 02:15 发表

“一個邏輯單元所要得電晶體數目是一定的” 虽说不是固定数目, 但相差无几, 尤其是用与集成电路上的。你若是比教科书还权威, 倒可以举些例子以服众口。
谁说增加功能不用堆晶体管的? 打几个繁体字莫非连汉语都 ...
閣下一個月前才在這裡表現一場好戲,那股談起ISA與指令集之荒唐,現在又有這個臉皮上來跟人談教科書的重要?

您的cisc適合XXXXX,還欠著大家一份解釋呢.

沒看過計算機組織聖經本也能上來大談計算機架構,與您上回也是在這裡口爆「沒玩過gt也比你玩過的認識水平強」,果然得是同一個大腦才能驅使的滑稽言行哪。

[ 本帖最后由 村上春樹 于 2009-11-29 02:40 编辑 ]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9 02:30

台妹, 有本事你就上证据。
靠嘴巴是没有用的。
作者: henvelleng    时间: 2009-11-29 02:33

引用:
原帖由 allensakura 于 2009-11-29 01:11 发表

平行運算和遊戲運算這種接近流水線只進不出的形式完全不同,不要混為一談
顯存帶寬不會成為瓶頸,記憶體大小和ROP頻寬才是瓶頸
这帖子里扯显卡的,你貌似是第一位,扯太远了吧
作者: 村上春樹    时间: 2009-11-29 02:35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9 02:30 发表
台妹, 有本事你就上证据。
靠嘴巴是没有用的。
有本事就上證據,那麼您到現在仍沒有提出CISC與RISC分別適合哪種環境的證據來支持你的CISC高論,是您自認沒本事的告解嗎?

高論立此存照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9-23 22:03 发表
CISC指令适合复杂广泛的软件环境,游戏机并非如此。
[ 本帖最后由 村上春樹 于 2009-11-29 02:38 编辑 ]
作者: sceic    时间: 2009-11-29 03:0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另外看现在的i3,i5,不是整合北桥就是内嵌显示核心,绝对是tm intel产能过高了淤生出来,正巧单核也瓶颈,就好比64位系统的内存寻址能力一样。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9-11-29 03:25

引用:
原帖由 henvelleng 於 2009-11-29 02:33 發表

這帖子裡扯顯卡的,你貌似是第一位,扯太遠了吧
誰跟你扯顯卡
我在說對於現在遊戲機來說多核心CPU的顯存頻寬不是問題,因為他們運算的東西跟超級計算機上的根本不一樣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9 03:25

台妹还是没有证据, 只能东拉西扯了吗?
算了, 我还是睡觉, 反正知道你肚子里也没货。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9-11-29 03:30

引用:
原帖由 sceic 於 2009-11-29 03:07 發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另外看現在的i3,i5,不是整合北橋就是內嵌顯示核心,絕對是tm intel產能過高了淤生出來,正巧單核也瓶頸,就好比64位系統的內存尋址能力一樣。
產能過高是什麼鬼理由
整合北橋、GPU是為了簡化結構、降低整機成本
作者: 村上春樹    时间: 2009-11-29 04:06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9 03:25 发表
台妹还是没有证据, 只能东拉西扯了吗?
算了, 我还是睡觉, 反正知道你肚子里也没货。
您拿不出證據支持您的cisc高論,您自身的言行記錄就是鐵證了

這是您自己為大家上證據,不是我拿的。
作者: 木卫四    时间: 2009-11-29 07:32

大戏上演:群英战SB
差点就错过了
扣分的也是SB

[ 本帖最后由 木卫四 于 2009-11-29 18:50 编辑 ]
作者: EVAMRX14    时间: 2009-11-29 12:02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1-29 03:25 发表
台妹还是没有证据, 只能东拉西扯了吗?
算了, 我还是睡觉, 反正知道你肚子里也没货。
大婶也拿点证据出来,我从头到尾你的神论都没人支持的么。。。。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1-29 12:22



基本门电路如上, 请各位大婶列举用更多晶体管堆砌的。
作者: Vulala    时间: 2009-11-29 13:28

LS应该可以用你列举的门电路拼一个简单加法器吧
作者: darkgame    时间: 2009-11-29 13:30

引用:
原帖由 木卫四 于 2009-11-29 07:32 发表
大戏上演:群英战SB
差点就错过了
你错了,是群SB战英,FF大神是英。。。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