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业评] 游戏厂商对玩家的严酷剥削 [打印本页]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19:40     标题: 游戏厂商对玩家的严酷剥削

和离游戏最近的娱乐产业:电影比较一下就知道,看一场电影只需要几美元,电影的DVD,BD也不过就是几美元-20美元。而成本上亿甚至数亿的大片比比皆是。
相比来讲,游戏的成本要低得多,号称成本最高的GTA4也只不过花了一亿美元,这放在电影里简直就是泯然众人。但是游戏价格却普遍在60美元甚至更高,这种近乎于抢钱的定价策略就是游戏厂商剥削玩家的铁证。

自游戏业诞生起,这种暴利就已经出现了,从雅达利到任天堂,大卖的乒乓球,马里奥,无一不是一本万利。罪恶的游戏厂商利用年轻玩家的粘性心理,无耻的维持着游戏的高价。

一部投资2亿美元的电影,或许可以收回10亿美元的票房,我不将其称之为暴利(仅仅是和游戏相比来讲)。而一款投资仅仅百万,与电影相比成本几乎不用计算的任天堂游戏,却一样可以卖出千万,收回数亿的利润。
投资回报比是电影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讲,这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
游戏中的高投资大作也许比任天堂强一些,但也不过是50步笑百步罢了,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游戏(相对于电影)的高价也许和游戏(相对于电影)受众较小有关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到底是先有低价格吸引高受众,还是受众高了之后产品降价,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降价之后大卖的ps3 slim或许可以给厂商一点启示。
但是罪恶的厂商们很难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即使他们知道降价的软件可能会带来销量上的提升,他们也不敢冒险尝试。宁愿维持原有用户,以剥削损害原有用户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稳定利润。
另一方面,因为有法律或是不成文的行规存在,没有厂商敢降低游戏价格打响价格战,他们必须维持“统一定价”来保护巨头们的利益。这也是资本主义走狗互相勾结的一个老方式了,人人都熟悉。

游戏业一直号称着要挑战好莱坞,但是如果无良游戏厂商继续这样靠剥削“少数派”玩家获利,那他们恐怕永远也只配给好莱坞提鞋。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19:41

以上为一个正版玩家的哀号,请大家多多支持盗版,让这些无良厂商都倒闭了才好。
作者: TG废材    时间: 2009-11-9 19:50

那楼主你看电影去吧。。

没人逼你玩游戏啊。。。
作者: Vulala    时间: 2009-11-9 19:52

不玩游戏不就行了吗,看看电影多好,即享受又没被剥削。
2L的叫嚣看来还是舍不得放不下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11-9 19:58

楼主怎么不说电视啊,即使是付费的也更便宜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1-9 20:10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1-9 19:41 发表
以上为一个正版玩家的哀号,请大家多多支持盗版,让这些无良厂商都倒闭了才好。
啊?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1-9 20:26

扯淡

游戏的本质是HOME ENTAINMENT,而电影的收入来源有公映和HOME ENTAINMENT两个部分,这怎么比?

你看一部电影几个小时,玩一个游戏几个小时?
作者: 量产QUBELEY    时间: 2009-11-9 20:32

有一定道理啊
要是玩游戏人群是现在的5倍,游戏软件肯定能降很多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20:38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1-9 20:26 发表
扯淡

游戏的本质是HOME ENTAINMENT,而电影的收入来源有公映和HOME ENTAINMENT两个部分,这怎么比?

你看一部电影几个小时,玩一个游戏几个小时?
事实是8-10盘正版DVD的价格和一个游戏的价格相当。
去电影院甚至更便宜。
提供的娱乐时间基本扯平了,而且很多游戏还是靠刷刷刷积累的时间,别提有多无聊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游戏定价过高了,这个观点没错吧?
作者: quigon_knight    时间: 2009-11-9 20:44

IT业本来就是个暴利行业。

说到底还是产业发展时间太短,没有充分进行残酷竞争所导致。

来个几场经济危机就一切都太平了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11-9 20:49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1-9 20:38 发表

事实是8-10盘正版DVD的价格和一个游戏的价格相当。
去电影院甚至更便宜。
提供的娱乐时间基本扯平了,而且很多游戏还是靠刷刷刷积累的时间,别提有多无聊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游戏定价过高了,这个观 ...
看电影一次付一次钱,玩游戏只能收一次,所以网游用另外的方法赚钱
作者: aaafffei    时间: 2009-11-9 20:55

还没人说阿,那我来说:

爱玩玩,不玩滚。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1-9 21:02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1-9 20:38 发表

事实是8-10盘正版DVD的价格和一个游戏的价格相当。
去电影院甚至更便宜。
提供的娱乐时间基本扯平了,而且很多游戏还是靠刷刷刷积累的时间,别提有多无聊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游戏定价过高了,这个观 ...
哥们,8~10盘Z版DVD是什么概念你明白吗?

一般DVD刚上世,单碟版的一般14.99美刀,双碟或多碟版要20美刀以上

蓝光一般单碟版19.99美刀

你难道用的是国内的那些所谓Z版价格?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21:03

我爱玩啊,我是忠实的游戏玩家,这么着急把我打成阶级敌人干什么,你不希望游戏降价吗
作者: 量产QUBELEY    时间: 2009-11-9 21:05

lz说得其实不无道理啊
作者: 任黑    时间: 2009-11-9 21: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任天堂太坏了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1-9 21:08

如果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在1亿美刀,宣传成本5000万美刀

公映全球票房在3亿,那么发行方的实际收入大至与成本相近

而之后的DVD/BD的发行才是真正的收入来源,而其成本已经很低

一个成本2000万美元的游戏,如果卖100万份的话,那单份成本20美元,还要考虑零售商的利润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21:09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1-9 21:02 发表



哥们,8~10盘Z版DVD是什么概念你明白吗?

一般DVD刚上世,单碟版的一般14.99美刀,双碟或多碟版要20美刀以上

蓝光一般单碟版19.99美刀

你难道用的是国内的那些所谓Z版价格?
你说的这是刚上市的原价,事实上进到店里没有不打折的,买一送一都多得是。一般的DVD(非送这送那的限定版)5-10刀是肯定能买下的。
蓝光贵一些,但和游戏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游戏可没这折扣待遇,一般定价多少就是多少。

那电影比只是他和游戏比较近,不要纠结细节,游戏定价贵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是吗?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21:1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1-9 21:08 发表
如果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在1亿美刀,宣传成本5000万美刀

公映全球票房在3亿,那么发行方的实际收入大至与成本相近

而之后的DVD/BD的发行才是真正的收入来源,而其成本已经很低

一个成本2000万美元的游戏,如 ...
又回到原点了,卖100万份还是太少了,100万人次的观影者拿到电影上来讲那就是超超超超暴死了。。
还是受众面的问题。这里只有千万级的游戏才有讨论意义。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1-9 21:21

电影受众面广好像也不单单是因为电影票便宜吧。
作者: wuqu    时间: 2009-11-9 21:22

1部电影看2小时,票价6美元左右,看过就没有了。看电影是一次性消费

一个游戏玩30个小时,初次通关计算吧。保守估计吧。售价59.99美元,
这还不算网络对战,或者和家人朋友共享的,一个好游戏的娱乐时间可以达到上百乃至数百小时。
而且游戏盘,你真的玩腻了,还能二手卖掉。

这么算,价格挺合理。。。消费者都不是傻子。。市场形成的价格体系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 本帖最后由 wuqu 于 2009-11-9 21:25 编辑 ]
作者: Treize    时间: 2009-11-9 21:25

这是天朝的论坛吗,还是说这里的人群都已经移民海外了
作者: aaafffei    时间: 2009-11-9 21:30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1-9 21:03 发表
我爱玩啊,我是忠实的游戏玩家,这么着急把我打成阶级敌人干什么,你不希望游戏降价吗
不是游戏价格贵,而是收入太低。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1-9 21:34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1-9 21:09 发表

你说的这是刚上市的原价,事实上进到店里没有不打折的,买一送一都多得是。一般的DVD(非送这送那的限定版)5-10刀是肯定能买下的。
蓝光贵一些,但和游戏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游戏可没这折扣待遇,一般定价多少 ...
得了吧

我说的已经是打了折的价格

游戏发行一段时间不也有廉价版,也有买一送一,买二送一什么的,不一样吗?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1-9 21:44

引用:
原帖由 Treize 于 2009-11-9 21:25 发表
这是天朝的论坛吗,还是说这里的人群都已经移民海外了
人家对比的是老外的电影和老外的游戏价格,天朝国情盗版有理论在这里行不通。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22:02

都说了不要纠结细节了。。我不自觉的就拿了老电影DVD的价格和新游戏价格相比了,这是我偏颇了。但是
为什么一部烂电影随随便便就可以有上百万观影人次而游戏则不行?我觉得价格即使不是唯一因素,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作者: 量产QUBELEY    时间: 2009-11-9 22:07

游戏毕竟要手去动,脑也得动
电影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看吧
但你让一个6,70岁的老人去玩游戏。。。。。。我觉得玩到40岁就很不容易了
作者: LILIT    时间: 2009-11-9 22:15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1-9 22:02 发表
都说了不要纠结细节了。。我不自觉的就拿了老电影DVD的价格和新游戏价格相比了,这是我偏颇了。但是
为什么一部烂电影随随便便就可以有上百万观影人次而游戏则不行?我觉得价格即使不是唯一因素,也是一个 ...
因為遊戯机的普及量遠遠達不到電影院 電視机 dvd的普及量
作者: ylgtx    时间: 2009-11-9 22:27

价格下降,销量上升这是真理,但是总收入是销量*价格,现在这样的售价也许就使总收入达到了最大值也说不定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1-9 22:39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 回复 28# 的帖子

说的没错,这问题还是只有提升受众量普及量才能解决。
这么说来,任天堂开拓新市场还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咯?
作者: 首斩破沙罗    时间: 2009-11-9 22:52

但是任天堂开拓的新市场新的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高啊!
作者: 业内消息    时间: 2009-11-9 23:17

iPhone/iPod Touch的游戏价格大多数都只要几美元,有的才1美元。
作者: wuqu    时间: 2009-11-9 23:31

引用:
原帖由 业内消息 于 2009-11-9 23:17 发表
iPhone/iPod Touch的游戏价格大多数都只要几美元,有的才1美元。
制作成本,和娱乐感受,怎么和现在ps3,xo上的游戏相比?
作者: 北野天翼    时间: 2009-11-9 23:41

LZ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是你要知道
全世界60亿人
玩游戏的肯定没看电影的多

给PS3 XO WII PSP NDS开发游戏的游戏公司全世界数得着的就那么十几个,而且都是不过日本,美国,欧洲这三地方的,南美,非洲,亚洲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像样的游戏公司。

电影制作公司基本上世界上哪个国家都有,但是这世界上95%的国家没有专门开发TV游戏的公司。这就说明问题了。

TV游戏就是给特定地域(北美,日本,欧洲,在加上一小部分发达地区香港,台湾,南非,澳洲和第三世界里有点钱的玩家)受众准备的一种高级娱乐享受,中国沾了盗X版的光,也跟着享受了,电影属于更大众化的娱乐方式。

电影和TV游戏对比,电影就好比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酒吧迪厅,而TV游戏就相当于私人俱乐部会所,虽然参与的人没电影的多,但消费能力更强,产值更大。


你想象的那种一张游戏跟DVD一个价的情况,绝不可能:D

如果善于发散思维,你还可以把这问题问引申到高尔夫球和足球


作者: 业内消息    时间: 2009-11-9 23:42

引用:
原帖由 wuqu 于 2009-11-9 23:31 发表


制作成本,和娱乐感受,怎么和现在ps3,xo上的游戏相比?
什么货卖什么价,Wii游戏不是也比360和PS3的游戏便宜吗。
作者: 地狱女武神    时间: 2009-11-10 00:20

引用:
原帖由 北野天翼 于 2009-11-9 23:41 发表
LZ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是你要知道
全世界60亿人
玩游戏的肯定没看电影的多

给PS3 XO WII PSP NDS开发游戏的游戏公司全世界数得着的就那么十几个,而且都是不过日本,美国,欧洲这三地方的,南美,非洲,亚洲其 ...
说的太有道理了
还有不要没事就黑老任,没有他,现在的游戏产业蛋糕哪有这么大啊
作者: jump    时间: 2009-11-10 00:47

游戏有娱乐门槛
电影没有娱乐门槛

降低游戏的娱乐门槛是现在业界所有厂商的共同努力方向和目标

长远来看,游戏零售价相对现在的水平降低应该是个必然
作者: jump    时间: 2009-11-10 00:49

引用:
原帖由 地狱女武神 于 2009-11-10 00:20 发表

说的太有道理了
还有不要没事就黑老任,没有他,现在的游戏产业蛋糕哪有这么大啊
现在任青自己都不提蓝海了

wii开拓的蓝海在哪里?
作者: yak    时间: 2009-11-10 02:31

引用:
原帖由 jump 于 2009-11-10 00:49 发表

现在任青自己都不提蓝海了
wii开拓的蓝海在哪里?
在商业营销的案例里,
在Wii fit的销量里,
在没能成为你心目中“任青”的玩家的常识里。

=======================================

另,楼主的说法虽然似是而非,不过要说清楚其中的道理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于是我选择取巧的回答——游戏不是必需品,它卖得贵不能称之为“剥削”,
                          正如你不能跑到古董店里面骂里面的瓶瓶罐罐卖得贵,对大众造成了剥削一般。
作者: psi    时间: 2009-11-10 07:45

LZ你的问题是没算广告费,光算了开发费,电影的成本都是包括广告费的。

任天堂的那些千万游戏广告费可不止几千万甚至一个亿这么简单,综合起来看成本也不低。
作者: 地狱女武神    时间: 2009-11-10 09:05

引用:
原帖由 psi 于 2009-11-10 07:45 发表
LZ你的问题是没算广告费,光算了开发费,电影的成本都是包括广告费的。

任天堂的那些千万游戏广告费可不止几千万甚至一个亿这么简单,综合起来看成本也不低。
老师这次我顶您
作者: 地狱女武神    时间: 2009-11-10 09:11

引用:
原帖由 jump 于 2009-11-10 00:49 发表

现在任青自己都不提蓝海了

wii开拓的蓝海在哪里?
没有老任革命性的将体感操作带入游戏领域,业界的规模哪有这么快速的增长啊
还有连微软和骚你都推出了体感外设了,这不是证明了蓝海的存在吗
别告诉我那外设是给核心玩家和宅男准备的
作者: maidofhonor    时间: 2009-11-10 09: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SONY要出的半截小黄瓜还有MS的体感外设就是任天堂的蓝海贡献。
作者: MK2    时间: 2009-11-10 09:54

游戏的本质是通过赢得挑战获得愉悦的感官体验,这要求受众必须有一定的竞技能力,能力越强的受众面越小,能够接受的游戏类型也越多,这就是所谓的CU。至于LU,由于竞技能力有限,因此挑战的简单化很容易造成游戏的同质化,多样性的复杂挑战又超出了LU的能力,所以三坟是蓝海必然会面对的问题。除非有一天游戏也能够发展到仅靠观赏性和有限的互动性也能够为LU所接受,不过这也就和电影没什么大区别了。
作者: DKNYZK    时间: 2009-11-10 11: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市场是个问题,可玩性也不同,游戏可以重复玩,电影看5遍就想吐了
作者: zero3rd    时间: 2009-11-11 10:21

引用:
原帖由 maidofhonor 于 2009-11-10 09:2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SONY要出的半截小黄瓜还有MS的体感外设就是任天堂的蓝海贡献。
EYETOY,跳舞毯,往前追溯可以一直追到FC时代的光枪,
任天堂的所谓蓝海贡献实际上只是体现在营销手段而已
作者: linorex    时间: 2009-11-11 10:5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丫,市场本身就是行规。
厂商有暴利的,也有因为对游戏平台的选择失误而大暴死的
作者: maidofhonor    时间: 2009-11-11 11:19

EYETOY,跳舞毯,光枪,
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平台系统的"标准外设"

以这样的标准来看,SONY与MS将推出的体感装置,
才是所谓的营销手段。

这些外设本来就不包含在平台原始概念中,
是在具体营业利益考量之下才推出的。
既然这两家厂商有意推出与任天堂现有平台同质性的商品,
也表示这两家厂商,认为任天堂的体感模式有利可图,
可以加以模仿。

话说,这所谓的营销手段一词说得也很含糊;
哪家厂商发行产品,没有所谓的营销手段?广告就是了。

任天堂有没有具体提出、实践蓝海策略,
在业界已经有了共识。这种没有悬念的东西,讨论是多余的。
作者: 古兰佐    时间: 2009-11-11 11:56

前些时候看了KNOWING,全价票60块.两个小时电影.一小时30块.

TOV,250个小时.400块.一小时1块6毛.

哪个便宜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