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 看了某人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的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wolf74    时间: 2009-10-12 10:39     标题: 看了某人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的疑问

看了某人的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勾起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是小品级游戏,什么又是大品级游戏,这个所谓的“级”是怎么界定的?按照开发费用?还是销量?还是画面的幼稚程度?船长2算什么品呢?
作者: wouwou    时间: 2009-10-12 10:42

引用:
原帖由 wolf74 于 2009-10-12 10:39 发表
看了某人的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勾起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是小品级游戏,什么又是大品级游戏,这个所谓的“级”是怎么界定的?按照开发费用?还是销量?还是画面的幼稚程度?船长2算 ...
360独占叫废品
横跨两机叫小品
PS3独占叫极品
作者: rinlord    时间: 2009-10-12 10:44

当然是销量
作者: 不要看我    时间: 2009-10-12 10: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在ps3上的表现就是个小品级。
当然我也说了他在x360上可能会是个大作。

至于销量,我也不预测了,你们可以按大作来估,怎么一个大作也得50w吧。看看在360上能卖这数吗?
作者: wolf74    时间: 2009-10-12 10:52

我是好好问的,不是捣浆糊,如果按销量来说话,为什么给某人拿来举例的列天使魔女还没发售就给定性为小品呢?
作者: 不要看我    时间: 2009-10-12 10: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玩了demo判断的啊,我原贴里说了理由。
从画面到内容,都有。

大作起码要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过程有趣等等。
ps3的魔女从制作上就直接小品了。在那种画面情况下出现拖慢跳祯。难到是大作素质?
一个粗制滥造的游戏能称大作?
作者: 任黑    时间: 2009-10-12 11: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赞同二楼观点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12 11:15

lz你如果是认真问的那我回答你是根据开发费用及投入的资源

如果低投资换来高销量说明这个作品很成功,但不能改变他仍是个小品级的事实

这样的玩意音乐、影视、游戏里都有

女巫布莱尔就是典型

想要kuso或找战那随便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0-12 11:18 编辑 ]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0-12 11:18

我觉得主要应该从厂商的制作态度和制作难度上来衡量。

俄罗斯方块销量大, 我们恐怕也只能将其归纳为小品级游戏, 因为制作难度不大。
最终幻想9的销量只有最终幻想7的一半, 但显然不是小品级游戏, 因为它的厂商以3A的标准来制作的,全心全意。
wii sport恐怕制作上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 但是厂商尽全力发挥wii的特点, 优点突出, 销量巨大, 让不少人满意, 所以不是小品游戏。
小小星球虽然销量不算高, 但是厂商抱着绝对的诚意去做, 技术表现也是一流, 自然归属为大作。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1:22

按照楼上几位所说,看来大作是指投入大、成本大,而不是产出大、收益大。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0-12 11:33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1:22 发表
按照楼上几位所说,看来大作是指投入大、成本大,而不是产出大、收益大。
主要是指这几个字恐怕又被你过滤了吧。

投入大、成本大往往伴随的是产出大、收益大,但这并不一定。
另一方面,“大作”、“小品”往往指的是人们的预期值,是人们通过信息判断所产生的预期效果。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还没上映,产出多少、收益多少均不知道,大家在没看之前就称其为大作。
今年上映的《第9区》,在没放映之前,好像没有被人称其为大作,但是后来他的产出大,收益高。如果再拍续集,并且多多宣传,恐怕就会成为人们届时期待的大作了。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10-12 11:48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1:22 发表
按照楼上几位所说,看来大作是指投入大、成本大,而不是产出大、收益大。
是的,埃及艳后票房大败,但仍然算是大制作的电影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0-12 12:22

大作基本上就是指的大制作,某种情况下可能也要分平台。
作者: hanzo    时间: 2009-10-12 12:32

烈天使魔女制作很精良啊,我觉得这么细腻的招式设定,调整得很体贴的视角,每个场景都做评价系统,摆明了意欲将DMC挑下马。对游戏的口味可以有差异,但诚意应该很容易看出来,这都算动作小品,我就不得不喷一下对游戏的理解了。

难道楼上几位已经明确知道开发规模了?
作者: zafm0861    时间: 2009-10-12 12:34

引用:
原帖由 wouwou 于 2009-10-12 10:42 发表

360独占叫废品
横跨两机叫小品
PS3独占叫极品
+1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3:46

显然大制作和大作的区别,还没有搞清楚。

电影届,大制作的烂片很多,名导演的个人化片子却成为大作也很多。

大作显然有质地优良的意思。

大制作只是指成本大,而成本大的不一定质地优良。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10-12 14:21

2楼+16楼正解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0-12 14:28

这个东西只能是个模糊的概念,基本是大制作的意思,包含的东西很多,成本,宣传(其实也算是成本),质量,前作口碑(品牌)。大作的称呼也会是随着时间而产生或者消退的,一个作品发售之前,谁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那应该咋称呼?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从开发成本和宣传程度看的。如果后来证明它确实质量不咋地,估计也没几个人会自讨没趣非得再称其为“大作”,那就是个单纯的“大制作”了。另外,制作规模肯定也有关系,说白了还是成本,植物大战僵尸也不错,能叫“大作”吗?它就是个“小游戏”。当他的口碑或者宣传或者成本综合起来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也就进化为“大作”了。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4:34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09-10-12 14:28 发表
这个东西只能是个模糊的概念,基本是大制作的意思,包含的东西很多,成本,宣传(其实也算是成本),质量,前作口碑(品牌)。大作的称呼也会是随着时间而产生或者消退的,一个作品发售之前,谁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 ...
大作是无法预知的,甚至出来后还不被理解承认,但是多年后被人认可。比如希区苛刻和库比利科的电影。

麦克尔贝的电影,没看就知道肯定是大制作,但是不是大作很难说。
作者: kiltzone    时间: 2009-10-12 14:34

我觉得某人就是一只艹蛋
引用:
原帖由 不要看我 于 2009-10-11 12: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玩了一遍删了。
死了3次,一次是第一个boss,不熟悉按键死了。
然后是桥上没看清要按上加x被扔下桥了。最后那个boss死了一次,学会个连招就干掉了。

其他时候就是三角和圆圈卵按就行,不是割草?
引用:
原帖由 jolinheart 于 2009-10-11 23:54 发表
LZ一边赞NGS2,一边贬这游戏,真不知道LZ会不会玩动作游戏
引用:
原帖由 kiltzone 于 2009-10-12 00:13 发表
我没看错吧?魔女 VS 忍龙S2
虽然忍龙S2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了但好歹也是忍龙2的底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楼主腿短,连马都骑不了还夸骆驼?
引用:
原帖由 jolinheart 于 2009-10-12 00:20 发表
他有个贴专门夸NGS2的:D
虽然不知道他玩得如何
引用:
原帖由 kiltzone 于 2009-10-12 00:48 发表
就是这贴?http://club.tgfc.com/thread-6120060-1-1.html
话说360版魔女与PS3版魔女,和360的NG2与PS3的NGS2在此人口中是两个不同的语调:
360版魔女与PS3版魔女同时发售,游戏内容完全相同,360版画面好贴图质量HIGH,PS3版画面烂贴图质量LOW,此人对游戏一通臭喷
360的NG2比PS3的NGS2早一年发售,游戏内容多有修改,360版画面烂贴图质量LOW,PS3版画面好贴图质量HIGH,此人对游戏一通狂夸
够艹蛋的哦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4:38

关于小品,只是一个形式,如果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只能逗人一乐,过去就过去了,就是真正意义的小品。

如果过了很多年,还能被津津乐道,其中的台词,演员的表演,节奏的把握都很经典,屡次被借鉴,那么就只是披着小品外衣的艺术大作了。

多走走脑子,想想点子,照样不是省力的。

反过来,你就把故宫租下来拍一个烂俗的清宫片,也是垃圾,因为没有包含多少艺术价值。
作者: 不要看我    时间: 2009-10-12 14: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称赞了ngs2比ng2画面好就不能说ps3上的魔女渣?
我只不过阐述了两个事实就被某人认为草蛋。
这逻辑是怎么连上来的?能玩转act的高手都需要语无伦次吗?

还有非要玩得好才能评论游戏?
作者: HRF    时间: 2009-10-12 14:41

LZ不敢翻尸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4:47

三上、神谷等制作人,牛在思维异于常人,而且能获得认可,所以他们是有价值的。

金钱有产出,人力照样有产出,都是平等的。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0-12 14:57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4:34 发表


大作是无法预知的,甚至出来后还不被理解承认,但是多年后被人认可。比如希区苛刻和库比利科的电影。

麦克尔贝的电影,没看就知道肯定是大制作,但是不是大作很难说。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说的是一般人的理解,游戏界里约定俗成的用法。当然,约定俗成未必是正确的,当一个用法被称为“约定俗成”时它往往反而是不怎么准确的,而你的解释就有点矫正这种用法的意思。
这样就得看lz的意思是什么了,是想问问大家一般咋理解?还是想为“大作”二字正名求个准确的用法?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09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09-10-12 14:57 发表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说的是一般人的理解,游戏界里约定俗成的用法。当然,约定俗成未必是正确的,当一个用法被称为“约定俗成”时它往往反而是不怎么准确的,而你的解释就有点矫正这种用法的意思。
这样就得看lz的 ...
其实所谓大作之说,就像电软老D当年总说的精品,其实是处理品。

在电玩游戏长期缺乏的情况下,望梅止渴的玩家就对游戏充满期待,对厂商崇拜。

关键是短缺造成的,饿时吃糠甜如蜜。

随着游戏市场像电影市场一样开放,资源丰富,竞争激烈,对大制作的迷信会逐渐降低,人们逐渐各取所需,爱看烂片看烂片,爱看无脑看无脑。

到时魔界村根本没人喷,因为5分钟体验直接扔了。

现在骂魔界村的,都是当年玩了命过不了第一关,然后靠秘技通关的,比如我。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0-12 15:09

还有我觉得你这个“大作”的意思和“优秀的作品”的意思好像有些重复,有些东西够“优”,但不够“大”。。。。。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5:14

制作规模,市场影响,精品率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15 编辑 ]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5:16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09-10-12 15:09 发表
还有我觉得你这个“大作”的意思和“优秀的作品”的意思好像有些重复,有些东西够“优”,但不够“大”。。。。。
一线超大作和口碑佳的好游戏还是有区别的

zelda和大神在正式场合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21

当年玩卡带的时候,因为容量所限,fc里24k就是小制作,256k就是黄金大卡。md里8m算是分界线,40m的16人就是大制作。

这是因为当时的容量,限制了游戏的表达,画面音效跟不上,家用机无法用小成本去模拟街机的大制作。

到了cd/dvd媒介,容量限制不再是约束,一张dvd不够就两张,所以没人认为4张盘的就比1张盘的游戏的制作更好、更精良。

这和电影大作不在于是90分钟还是270分钟,小说巨著不在于是50万字还是200万字是同一个道理。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12 15:22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09 发表


其实所谓大作之说,就像电软老D当年总说的精品,其实是处理品。

在电玩游戏长期缺乏的情况下,望梅止渴的玩家就对游戏充满期待,对厂商崇拜。

关键是短缺造成的,饿时吃糠甜如蜜。

随着游戏市场像电影市 ...
我觉得你必须搞清楚一个概念

B级片里有不少神作

但他本身仍是B级片

优秀的作品和大作是两回事

再搞清一个概念,大作里烂作也不少,但大作的成功率比小品高得多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25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16 发表

一线超大作和口碑佳的好游戏还是有区别的

zelda和大神在正式场合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这两个历史差距太大。

比如米老鼠虽然和walle不能相提并论,但并不能简单认为walle就比mickey mouse差。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0-12 15:26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25 发表


这两个历史差距太大。

比如米老鼠虽然和walle不能相提并论,但并不能简单认为walle就比mickey mouse差。
但米老鼠和walle还是不能相提并论,这就是问题所在。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27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0-12 15:22 发表



我觉得你必须搞清楚一个概念

B级片里有不少神作

但他本身仍是B级片

优秀的作品和大作是两回事

再搞清一个概念,大作里烂作也不少,但大作的成功率比小品高得多
你的最后一句,又把大制作换成大作了。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28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09-10-12 15:26 发表

但米老鼠和walle还是不能相提并论,这就是问题所在。
因为mickey mouse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公平的讲,应该拿某一作而不是全系列来对比。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5:31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28 发表


因为mickey mouse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公平的讲,应该拿某一作而不是全系列来对比。
但是玩家是讲求系列的,你不能抹杀历史啊
由于系列的精品率高,所以人们对新作的期待才更高
所以你所谓的“公平”是不现实的
作者: 任黑    时间: 2009-10-12 15: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ff神…被盗号了?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32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09-10-12 15:26 发表

但米老鼠和walle还是不能相提并论,这就是问题所在。
所以存在一个媳妇熬成婆的过程。

现在对比两者,一个是100年,一个是一两年,差距很大。

过500年,一个是600年,一个是501年,就没这么大差距了。

姜文关于扮演老毛说过,过100年,没人在乎你长得像不像。
作者: waterfirestart    时间: 2009-10-12 15:32

所以我认为系列口碑也是评定是否为“大作”的一个要素,默默无闻一穷二白的原创作品没有缘由叫“大作”的。
不过你说“大作无法预知”,我觉得我们之间前提都不一样,基本没法说,毕竟现在游戏界的环境就是不少作品从出生前就已经被冠以大作的名义。。。。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10-12 15:33

跨平台不如别家的:小品级
独占的:大作级
独占卖的好:神作!!!
独占卖的一般:少数玩家享受的精品
独占卖的渣:被埋没的神作,可惜了。不过我们有,,,系列
别家独占:移植过来其实也就个小品级
别家独占卖的好:5元饭自high了
别家独占卖的一般:和我家XXX比,实在可怜
别家独占卖的渣:这就是XX饭嘴里某平台大作的下场???

不需要亲自玩任何游戏就能套用的万能公式。总结完毕。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10-12 15:34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12 15:34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27 发表


你的最后一句,又把大制作换成大作了。
你怎么定义是你的事

对于娱乐业来说,大制作就是大作,大作就是大制作

AAA级就是投的钱和资源最多的意思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10-12 15:37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0-12 15:34 发表
你怎么定义是你的事

对于娱乐业来说,大制作就是大作,大作就是大制作

AAA级就是投的钱和资源最多的意思
你这样定义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应该更精确点,不然也没参考价值

比如,现在大作的投入在多少钱以上,才算AAA,一千万美元?

另外很多游戏公司包装宣传上花的力气很大,吹嘘自己是大作,实际投资很少,比如GeoW这种渣作,这个不结合销量看,只论动机?动机只能从投资判断?如何摸清某款作品的具体投资额?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39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0-12 15:34 发表



你怎么定义是你的事

对于娱乐业来说,大制作就是大作,大作就是大制作

AAA级就是投的钱和资源最多的意思
但作为商品,我只知道,要么以收益来评价,比如大俗片也有好票房,要么以品质界定,比如阳春白雪的。

唯独没有以成本来界定的。

如果要做高成本,太容易了,制作人买套房,买辆车,来个全球旅行,成本马上就上去,或者把十个游戏的开发成本做到一个账里。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5:39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32 发表


所以存在一个媳妇熬成婆的过程。

现在对比两者,一个是100年,一个是一两年,差距很大。

过500年,一个是600年,一个是501年,就没这么大差距了。

姜文关于扮演老毛说过,过100年,没人在乎你长得像不像 ...
【在游戏界,不是所有媳妇都能熬成婆的】
历史可不是走过就行了
历史要自己来写
虽说现在大神与tp口碑不相上下
但大神的第二作还得这么神才行,即使有这么神,还能有那么高的投资么?画面系统还会那么新鲜么?玩家口碑还会有那么高么?又会有多高的销量呢?
现实就是:zeldawii血藏6年,有问鼎系列最高的可能性。  大神憋了3年,憋出个ds版外传

现实中,游戏的年龄越久,与王者的实力相差越大。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5:47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39 发表


但作为商品,我只知道,要么以收益来评价,比如大俗片也有好票房,要么以品质界定,比如阳春白雪的。

唯独没有以成本来界定的。

如果要做高成本,太容易了,制作人买套房,买辆车,来个全球旅行,成本马上 ...
成本你得体现到游戏里才行啊。。晕死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49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39 发表

【在游戏界,不是所有媳妇都能熬成婆的】
历史可不是走过就行了
历史要自己来写
虽说现在大神与tp口碑不相上下
但大神的第二作还得这么神才行,即使有这么神,还能有那么高的投资么?画面系统还会那么新鲜么? ...
因为游戏目前还是个消费品,还不像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品。

比如你吃完一个螃蟹,再好吃,吃完就没了,你不可能重复消费同样品质的,以后可能都不如这个。但是电影你可以一部片子看100遍。

谁也不会在乎,我在某年某月吃了一个螃蟹,一辈子难忘,只会说,今天我吃的螃蟹好不好。但是电影会让你一辈子难忘,反复品味。

当然,最关键的,在于消费者的依赖性和传承性,这和球迷群体有相似之处。

有一些球迷支持的球队,过去10年很牛,现在不行了,但球迷不会抛弃,会等他翻身。

一只新兴的有钱的球队,要获得球迷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场上比赛,没落豪门输球再正常不过。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15:53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47 发表

成本你得体现到游戏里才行啊。。晕死
这怎么才能看出来?能2段跳的,比不能的成本高?有惯性的,比没惯性的成本高?

菜单有100个选项的,比10个的成本高?

我最近玩了几个fc外星科技的rpg,说实话,制作应该不亚于诸葛孔明传,但显然是烂作啊。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6:07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49 发表


因为游戏目前还是个消费品,还不像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品。

比如你吃完一个螃蟹,再好吃,吃完就没了,你不可能重复消费同样品质的,以后可能都不如这个。但是电影你可以一部片子看100遍。

谁也不会在乎,我在 ...
游戏照样有一辈子难忘的啊,两者区别在于:电影难忘,可以在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停出拷贝,出dvd,bd,持续创汇
而游戏如果没系列作撑着,这种老游戏翻新基本没人买账。
游戏品牌靠公司经营,有些品牌注定会没落,也就没人追捧了。口碑再好卖不掉有何用?例子不能随便举的==
当然,我是不赞成把列魔女划到为小品级~

前面我说了我对大作的理解:高投入(用心做),市场反映良好,精品率高。
不要总说高成本的垃圾,高成本游戏精品率高的事实,你不能忽略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53 发表


这怎么才能看出来?能2段跳的,比不能的成本高?有惯性的,比没惯性的成本高?

菜单有100个选项的,比10个的成本高?

我最近玩了几个fc外星科技的rpg,说实话,制作应该不亚于诸葛孔明传,但显然是烂作啊。 ...
外星科技。。。
拿3d游戏说,画面,细节,贴图质量都能看出成本。
同一个洞窟,普通游戏贴点材质就完了,zelda也许要再贴很多花纹和体现文明的壁画。
游戏流程长的内容多的相应成本就高。10个关卡8小时通关的游戏和架设一个世界让你随意游玩成本能一样么。
02年的ww,看到的必去的到,高处一跳就到低处(大神生化等都有贴图边沿,有跑动动作就是掉不下去),门可以砍,可以烧,敌人武器可以任意捡拾,扔出去咣当三响,吊桥绳子可以砍断可以烧掉(你砍哪根哪根有反应,你要是站在桥上桥会随着你的运动倾斜,绳子被砍的差不多了桥承受不住你的重量会掉下去),风向会影响你的飞行,影响你扔出去的种子的滚动方向,拿个瓶子你可以舀水,可以浇树,有根绳钩你可以荡等等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互动在7年后的今天3D游戏有几个做到了?
这些细节没有大成本支撑着能行么?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15 编辑 ]
作者: 平野綾    时间: 2009-10-12 16:12

不是大作就是小品,二元化了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10-12 16:15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3:46 发表
显然大制作和大作的区别,还没有搞清楚。

电影届,大制作的烂片很多,名导演的个人化片子却成为大作也很多。

大作显然有质地优良的意思。

大制作只是指成本大,而成本大的不一定质地优良。
这只能说明你中文学得差,或者思维另类了。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电影还没上映, 谁都还没看, 销量、收入如何更是未知, 媒体就将其定义为“大作”, 为什么? 就是凭收集到的信息,比如投入啊,演员啊,前集的水准啊等等。
而某些电影,比如今年的《第九区》,之前并不被大众广泛期待,自然也就没人称其为“大作”,那不管你上映后反响如何,销量如何,那都是后话。
“大作”最后销量不好,反响不好,我们称其为“叫好不叫座”。
非“大作”最后销量好,反响好,我们称其为“黑马”。
你连基本的词汇都不会用,还有讨论的意义吗?别跟我说你的定义,你的想法定义毫无意义。


[ 本帖最后由 ffcactus 于 2009-10-12 16:20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12 16:20

游戏的成本相对其他项目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一大块是人力,可以以工时计算

一大块是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损耗

还有就是各种授权等等费用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6:30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3:46 发表
显然大制作和大作的区别,还没有搞清楚。

电影届,大制作的烂片很多,名导演的个人化片子却成为大作也很多。

大作显然有质地优良的意思。

大制作只是指成本大,而成本大的不一定质地优良。
你的意思是大作必须有【成品精良】这项,这个用事实就可以反驳你了。

我之所以把大作分解为:高成本(用心之作),市场反应良好(期待值),精品率
其中精品率一项就是游戏给人的感觉,系列作品的质量,厂商的用心程度,制作人的选用和人才投入量都和精品率有关。
而大作在未发售前就会给人一种品质可以保证的感觉。
而无论官方还是媒体,很多游戏还未上市就被冠以大作之名,这都是约定俗成的。
不要告诉我等成品上市才能被定义为大作啊,那岂不是让宣传人员倍感头痛?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32 编辑 ]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16:35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0-12 16:15 发表


这只能说明你中文学得差,或者思维另类了。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电影还没上映, 谁都还没看, 销量、收入如何更是未知, 媒体就将其定义为“大作”, 为什么? 就是凭收集到的信息,比如 ...
更正一下,“叫好不叫座”一般是指观众口碑与舆论评价较高但没取得预期收益,如FC。
而未来水世界那种失败,似乎媒体也没人叫好啊:D
游戏和电影同理。如大神
作者: 幽谷空寒    时间: 2009-10-12 17:49

PS的生化危机1算不算大作?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1:33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07 发表

游戏照样有一辈子难忘的啊,两者区别在于:电影难忘,可以在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停出拷贝,出dvd,bd,持续创汇
而游戏如果没系列作撑着,这种老游戏翻新基本没人买账。
游戏品牌靠公司经营,有些品牌注 ...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个清华高材生,做出一道奥数题,所花精力和时间,显然要远远小于我。显然,我的成本大,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强,恰恰是因为我的水平低、能力差。

一个新的游戏平台,第一作因为要适应系统和环境,团队需要磨合,所以经常出错和返工,成本很大。

到了第二作,轻车熟路,更少的成本作出更好的效果。

我说的你明白吗?当然,我不是业内。我所指出的,只是表明,你的前提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成本越大越好。

而事实上,很多成本大,恰恰是因为低效率和低水平造成的。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1:41

游戏业我不清楚,但电影界的高成本,很多是源于失控,预算一步步提高,最后难以控制。

titanic后,导演卡梅隆一直没有戏拍,恰恰是因为,他的成本控制太差,而他的成功又难以复制。

所以,没有一家厂商不希望小成本赚大钱。

大成本还又坐怀不乱,稳操胜券的制作人,全世界也不多。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10-12 21:56

希望小成本赚大钱,就和希望中彩一样,不影响老老实实高投入的常态
作者: isis    时间: 2009-10-12 21:59

XO版算大作, PS3版小品.

[ 本帖最后由 isis 于 2009-10-12 22:05 编辑 ]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09

引用:
原帖由 tdk01 于 2009-10-12 21:56 发表
希望小成本赚大钱,就和希望中彩一样,不影响老老实实高投入的常态
同样的收益,成本越低越好;同样的成本,收益越高越好。

企业看的比利润额更重要的,是利润率。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17

经济学上讲,不是成本决定收益,恰恰是收益决定成本。

由于前作和系列的成功,使得制作人对未来收益充满信心,才敢于增加投入。

就和现在的房价推高地价一样。

所以,不是地价高了,房价就必然高,没人买,你高不起来。

恰恰是房价高了,造成开发商敢于高价拿地,因为有利可图。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2:21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1:33 发表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 ...
你说的这点对。
只是我不认为大部分高成本游戏的成本高是因为制作组水准平庸:D 即使有不也是少数么?
暴雪做游戏是慢的出奇,但是暴雪的人才能力没人会去质疑。因为最终的结果摆在那儿了,换些人给你,用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去做都不一定出的来那个效果。
如果真像你说的大成本是因为制作人员水准平庸的话,成品质量肯定也就岌岌可危了
那越大的企业越养庸才,业界早就完蛋了
难道你是一个喜欢给庸才开高工资的人吗?显然你也不是。
实际情况则是,越牛b的人才,越给他们更多的资金,以期做出更好的游戏,正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
越不行的人,越获得不了太多的投资,于是做出些低劣的游戏来填充市场(你以为那些垃圾游戏怎么来的,高成本垃圾吗),偶尔有好想法可能会咸鱼翻身。

而你说的这种最终品质不怎么样产生的费用又很高的游戏,比例很小:D
虽然那些口碑上佳的一线作品都花了很多钱,但是真的换个团队(换一批人)来做,有时可能花更多钱,没准质量还不如原来。看鬼泣,生化~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31 编辑 ]
作者: kiltzone    时间: 2009-10-12 22:23

引用:
原帖由 isis 于 2009-10-12 21:59 发表
XO版算大作, PS3版小品.
360版是黄金,RF感动得去扯面巾
PS3版是狗屎,SF盖上面一张厕纸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37

但是,一个系列电影或者游戏走向衰落,难道是后来的作品降低成本了吗?

不是,成本是根据前一作的收益决定的。

而本作的低收益,造成下一作的开发计划直接取消。

或是改成小制作,投石问路,看看品牌的效应还有没有延续。

如果还是不行,这个系列就结束了。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2:38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1:33 发表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个清华高材生,做出一道奥数题,所花精力和时间,显然要远远小于我。显然,我的成本大,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强,恰恰是因为我的水平低、能力差。

一个新的游戏平台,第一作因为要适应系统和环境,团队需要磨合,所以经常出错和返工,成本很大。

到了第二作,轻车熟路,更少的成本作出更好的效果。

我说的你明白吗?当然,我不是业内。我所指出的,只是表明,你的前提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成本越大越好。

而事实上,很多成本大,恰恰是因为低效率和低水平造成的。
红字这点你无法证明咧

如果你能举例说明哪个游戏团队是高材生,哪个是你,我很乐意听:D
我的前提的确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因为大作一般都有固定团队,续作的话更是驾轻就熟,越牛的作品越是网聚开发商最优秀的人才,无论技术经验都是最佳的,对任天堂来说,zelda,mario等绝对是业界顶尖的人才在做。生化,mh对于capcom也一样。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2:42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37 发表
但是,一个系列电影或者游戏走向衰落,难道是后来的作品降低成本了吗?

不是,成本是根据前一作的收益决定的。

而本作的低收益,造成下一作的开发计划直接取消。

或是改成小制作,投石问路,看看品牌的效应 ...
一个游戏走向衰落?大的方向只有两种可能
1 游戏类型已经无法引领市场,比如当年盛极一时的FTG,横板过关,之后素质再高市场也无法回升
2 游戏在没有达成坚定的品牌效应时遭遇了滑铁卢,比如鬼泣2的换班子,鬼武者3的开发费不足。。

不过不知道你举这个为乐说明什么呢?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43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21 发表

你说的这点对。
只是我不认为大部分高成本游戏的成本高是因为制作组水准平庸:D 即使有不也是少数么?
暴雪做游戏是慢的出奇,但是暴雪的人才能力没人会去质疑。因为最终的结果摆在那儿了,换些人给你,用更多的钱 ...
不仅有水平问题,还有思路问题。

比如最终幻想电影的大投入,既不是低水准,也不是低效率,而是没摸到电影市场的路子,电影行业经验缺乏。

所以,你的辛苦投入,不一定消费者买帐。

大制作没错,但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从来不少。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46

我所说的,永远紧扣“成本高不等于收益高”这一概念,其余的我不懂。

电影方面,我稍微懂一点。:D

电影行业,资金巨大,历史悠久,人才竞争激烈,市场开放,尚且有很多看走眼的时候。

你关于游戏业的理性前提假设,我认为应该只是假设。:D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51

因为我们都不是业内,谁也得不到内幕,谁也看不到账目明晰,所以只能依靠逻辑来推理。

我拿电影业来做参照物,同样是娱乐业,同样是快速发展,同样经历过低谷,还有交叉,所以很有可比性。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2:51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43 发表


不仅有水平问题,还有思路问题。

比如最终幻想电影的大投入,既不是低水准,也不是低效率,而是没摸到电影市场的路子,电影行业经验缺乏。

所以,你的辛苦投入,不一定消费者买帐。

大制作没错,但好心 ...
这么多年游戏业参与电影不也就最终幻想这么一个笑话吗
生化危机和ff7ac不都赚的盆钵满载吗?
虽然你句句不离:大制作——低收益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少啊,难道你要否认?:D

大制作——低收益的比率,比小制作——低收益的比率低。
你否认不了这一点,何必对“大制作”那么表现敌意呢?
何况小制作可以拍的出saw,但拍的出本杰明巴顿吗?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53

与狼共舞的成功,造成后来的未来水世界成本暴增,人员阵容没换,但是票房口碑狂跌。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2:54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3 发表
与狼共舞的成功,造成后来的未来水世界成本暴增,人员阵容没换,但是票房口碑狂跌。
水世界我前面就提过了,15年前的事儿今儿拿来说,还不是说明此种失败的“少见”么
一部电影不能影响业界格局,只能警戒世人:高投资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已。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1 发表
因为我们都不是业内,谁也得不到内幕,谁也看不到账目明晰,所以只能依靠逻辑来推理。

我拿电影业来做参照物,同样是娱乐业,同样是快速发展,同样经历过低谷,还有交叉,所以很有可比性。
电影投资可是比较透明的,
同时代:
2qw美元以下的成本,100部里有几个好片?
8qw美元+的成本,100部里面有几个好片?

好片定义姑且用:IMBD7.5+,票房不错来论

还搞不懂高成本的用途么:D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56 编辑 ]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2:56

我对大制作没有敌意,恰恰是另一贴对所谓的“小制作”有敌意。:D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2:59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6 发表
我对大制作没有敌意,恰恰是另一贴对所谓的“小制作”有敌意。:D
这个俺到没注意,新作也好,有想法没资金的新人也好,只能通过小制作来投石问路,只要用心之作,咱都鼓励~:D
我只厌恶粗制滥造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2 23:00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54 发表

水世界我前面就提过了,15年前的事儿今儿拿来说,还不是说明此种失败的“少见”么
一部电影不能影响业界格局,只能警戒世人:高投资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已。

电影投资可是比较透明的,
同时代:
2qw美元以下的 ...
算了,不和你讨论了,有机会建议你去水区股票贴玩一玩。

看看你手握1万资金,和手握100万资金,在投资的心态和投资的标的上有什么区别,慢慢体会。

钱这个东西,看别人玩,或者拿别人的钱玩,和自己拿自己的钱玩,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

希望你都是大手笔。:D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10-12 23:15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3:00 发表


算了,不和你讨论了,有机会建议你去水区股票贴玩一玩。

看看你手握1万资金,和手握100万资金,在投资的心态和投资的标的上有什么区别,慢慢体会。

钱这个东西,看别人玩,或者拿别人的钱玩,和自己拿自己 ...
1 我有股票,对虚拟的没兴趣
2 咱当然是站在玩家立场上说这些事儿
3 名作续篇没有大成本也行不通啊,画面,系统革新,细节调整都是吃钱的。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3 01:54

关于电影成本,我再说两句。

投资一部小制作,失败了,你不会破产,甚至失败三五次,你还有机会翻身。

而投资大制作,你失败一次,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这是电影业大制作为什么成功率较高的原因。

不是因为成本高,才能成功,相反是因为成功可能性高,才能吸引到大资金投入。

证券市场上,不是因为私募的钱多,他投资的成功率才比你高,而是因为他的成功率高,才能吸引到这么多资金。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的水平比他高,你能获得的资金会更多。

最后聊一句我不太懂的游戏业,sega当年的大手笔大制作不少,可是市场认可度不高,算不算是反例呢?sega应该是自由资金,所以才有机会屡战屡败,如果是外来资金,相信不会有第二次失败的机会。:D
作者: 20150000    时间: 2009-10-13 02:07

这游戏也敢没正式出之前放DEMO  同一楼的小日本已经没一个愿意买了 其中一个前些天还极力向我推荐这玩意 现在他自己都吐的快不行了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10-13 08:10

[posted by wap]

谁说企业看重利润额率甚于利润额?
作者: NintendoVii    时间: 2009-10-13 08:24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54 发表

水世界我前面就提过了,15年前的事儿今儿拿来说,还不是说明此种失败的“少见”么
一部电影不能影响业界格局,只能警戒世人:高投资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已。

电影投资可是比较透明的,
同时代:
2qw美元以下的 ...
IMDB 7.5评分太高了,6.5分差不多
作者: lyt777    时间: 2009-10-13 08:46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49 发表


因为游戏目前还是个消费品,还不像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品。

比如你吃完一个螃蟹,再好吃,吃完就没了,你不可能重复消费同样品质的,以后可能都不如这个。但是电影你可以一部片子看100遍。

谁也不会在乎,我在 ...
LS,不带你这么在战区也如此赤裸裸的攻击我米的……
作者: 1945III    时间: 2009-10-13 09:26

利润率让企业在拿到贷款后,决定是从事生产,还是炒房炒股。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10-13 09:43

[posted by wap]

原来不是因为利润额高啊……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10-13 09:48

[posted by wap]

按你的说法,怎么能贷款呢,要利息降低利润率的,应该缩小投资规模主打利润率啊……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13 10:05

首先,水平高的人,工资相对就高,这个虽然不绝对,但以事实统计论,高级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比低水平的要高,这个没什么异议吧?

的确,一个清华的博士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比你花的时间要少很多,但同样的,他的工资是你的3倍以上,这个不过分吧?工时的计算是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工资,不是单纯的工作时间。

当然,在TEAM WORK的时候,有高手解决问题快,对于上下游的衔接乃至整体工程进度都会有推动,这样会降低整体人工成本,这是后话。

其次,对于目前的好莱坞来说,成本失控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会发生。发生成本失控的,必然是强势而头牌的导演,现在还有的2个,一个卡梅隆,一个彼德·杰克逊。但你难道没发现这2人现在都几乎没电影可拍了吗?这种量级的冒险,好莱坞也不敢经常做,可以形容为至少五年一遇,《金刚》之后,你就慢慢等下一部吧。

第三,没人忽视小制作。电影公司、游戏公司又不是印钞票的,每年无论电影还是游戏的AAA级制作,一双手可以数得过来。作为一家成熟的电影或游戏公司,每年产品线中必然充斥着各种投资力度不等的作品。但小制作只能当奇兵,成功了公司很高兴,失败了也不太悲伤。大作不一样的。

第四,再重申一遍,大作就是大投资作品,这和是不是精品没有必然的关系。当然也要视平台、时期、地域的不同而定。Wii上的大作平均成本肯定比神机和三红机的大作低,10年前的大作和现在的大作投资力度也不一样。在中国,英雄和十面埋伏就是大作。用销量或票房就客观吗?有的作品当时的销量不理想,过了几年又被人吹成神作,怎么算?

最后,魔女就是个中等投资的作品,大作称不上。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10-13 10:09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13 10:08

销售额高的东西,利润率低,到最后利润额未必低

销售额低的东西,利润率高,到最后利润额未必高
作者: nninni    时间: 2009-10-14 09:12

[posted by wap]

大作不是大成本制作是啥?难到是小成本大制作?这贴看着蛋疼.
某些人以为自己色盲就可以闯红灯了?麻烦请参照客观事实.
大作明显是针对小作来说的,没有小也无所谓大了.
植物大战僵尸我说是个大作,请跟本公司的游戏比.
经常有人说,某某公司大作某某,rpg大作某某,先界定群体再谈大小.
就猎天使而言,xo上比他大作的多了,不能称大作,而ps3上相比少一些,就同款游戏的平台相比,xo是小品,ps3是大作.
xsk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