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 全世界制作费用最高的游戏是GT这类赛车游戏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09-9-29 19:00     标题: 全世界制作费用最高的游戏是GT这类赛车游戏吗?

我不懂……只是觉得这类尽量模拟真实的游戏工作量实在太恐怖了,车体建模,驾驶感还远,赛道重现………………光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这类游戏卖500w才能回本吧………………
作者: 江户川柯南    时间: 2009-9-29 19:02

制作费用最高的貌似是GTA4。。谢谢
作者: 莎木迷    时间: 2009-9-29 19:06

花最多的钱估计是给那家伙试驾耗费掉的
作者: 马甲007号    时间: 2009-9-29 19:08

光車廠汽配廠的贊助費就能撈回不少
作者: radiata01    时间: 2009-9-29 19:10

一直认为GT系列开发是不计成本的
作者: dhd    时间: 2009-9-29 19:12

俺们是五星大饭店,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作者: solopain    时间: 2009-9-29 19:37

明明是《征途》
作者: LionHeart    时间: 2009-9-29 19:40

谁贴个开发费排行榜
作者: mitsuna    时间: 2009-9-29 19:55

每作都请很多职业车手测试,车辆数据与赛道卫星图还好说,续作能继续用这些数据。
山内富得流油,赞助选手参赛,还赞助赛事,D1也被赞助了,铃木每次报第几次D1赛之前先要报gt
作者: hanzo    时间: 2009-9-29 19:55

GTA4吧,剧本,城市建模,所有材质贴图都是好几套用来对应日夜和风雨雾等不同气候,车体和车损,无数工时的针对主机性能的特效增删优化,过场演出,声优演出,购买大量唱片版权,DEBUG团队,样样都是大笔银子
作者: 上海狗狗    时间: 2009-9-30 00:15

GTA4记得当时说开发费用1亿吧? GT系列销量按800w算,能赚多少钱? 有历史数据吗?
作者: 级替四    时间: 2009-9-30 00:19

所以thegetaway被取消了,当时看它的宣传就觉得是海量的工作,它那个做法比gta4更累。

gta4我已经觉得很夸张了。
作者: cooliorihq    时间: 2009-9-30 01:35

看看山内的奔驰AMG破处就知道了。。汽车厂商的油水是大把大把的啊
PD貌似还和NISSAN协助开发R35的仪表,

提到开发费用,那个显卡危机不是号称引擎就1亿美金,卖了100多W,引擎又没什么人理,成本怎么回收。。。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9-30 02:25

引用:
原帖由 cooliorihq 于 2009-9-30 01:35 发表
看看山内的奔驰AMG破处就知道了。。汽车厂商的油水是大把大把的啊PD貌似还和NISSAN协助开发R35的仪表,提到开发费用,那个显卡危机不是号称引擎就1亿美金,卖了100多W,引擎又没什么人理,成本怎...
其实。。究竟是奔驰给钱pd还是pd给钱奔驰还真是说不准啊。。我是没看到在这方面的任何资料了。。反而我是倾向后者的。。
[手机3G坛发帖]
作者: xiaoyang    时间: 2009-9-30 02:35

GT4的销量按官方数据刚刚过了1KW
四作GT平均销量也大概是1KW出头吧
另外都有几百万销量的两个序章也可以帮补一下家用的

对于这种模拟游戏来说,将各种真实数据还原到游戏中是最大的工程
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偷懒的余地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9-30 03:09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目前估计 是 三叉星给PD 钱 ~

我们看到的图片肯定只是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整个合同可能包括 PD 帮 三叉星 在游戏展上做宣传,给 三叉星 做一张 DEMO 游戏 ,给 三叉星 做一套包装影片(法拉利的宣传片、 雪铁龙的宣传片、R8 的游戏开头都是这方面的例子)等等。

PD 的利润率估计不是很高,估计和母公司给的目标也有关系(品牌价值营造>收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为啥十多年下来有这么有名的作品而还不是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要换中国网游,不知道上市几回了……
作者: shuipi    时间: 2009-9-30 03:11

貌似前3位是GTA4开发费用$1亿,MGS4 $7000万,Halo3 $4000万
作者: Minstrel_boy    时间: 2009-9-30 08:51

那个4kw美元的螃蟹游戏能排第几?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9-30 08:52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9-30 03:09 发表
目前估计 是 三叉星给PD 钱 ~

我们看到的图片肯定只是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整个合同可能包括 PD 帮 三叉星 在游戏展上做宣传,给 三叉星 做一张 DEMO 游戏 ,给 三叉星 做一套包装影片(法拉利的宣传片、 雪铁龙的 ...
宅男最神奇的地方就认为地球是围绕自己喜欢的事物转的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9-30 08:57

引用:
原帖由 cooliorihq 于 2009-9-30 01:35 发表
看看山内的奔驰AMG破处就知道了。。汽车厂商的油水是大把大把的啊
PD貌似还和NISSAN协助开发R35的仪表,

提到开发费用,那个显卡危机不是号称引擎就1亿美金,卖了100多W,引擎又没什么人理,成本怎么回收。。。
估计车模都是车厂给钱PD塞进去GT的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9-30 09:03

据小道消息,colt和springfield每年都塞一张支票给iw的
作者: 零太郎.    时间: 2009-9-30 09:17

PD工作室的收入来源太多了。母公司sony给钱、和各类汽车厂商合作开发包括空力套件、车内控制界面、整车外型设计等等赚钱。为汽车厂商制作单独车辆的demo赚钱。赞助各类赛车比赛来也是无形收入。

当然,PD花钱也肯定是大手大脚。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9-30 09:27

pd要能独立成一个自主公司多好哇。。有可能吗?
从访谈看得出sony对它的制抓太多了啊。。
作者: Tiberium    时间: 2009-9-30 09:38

引用:
原帖由 dogsoldier 于 2009-9-30 09:03 发表
据小道消息,colt和springfield每年都塞一张支票给iw的
据说HK因为没塞钱给IW所以IW没给MW2做HK416?
作者: 石无环    时间: 2009-9-30 10:05

包括电脑游戏的话,显然是wow咯,人家这几年光维护费用据说就3亿刀了,当然赚的钱也多,可持续性收入嘛,不是电视游戏可比的。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9-30 10:23

引用:
宅男最神奇的地方就认为地球是围绕自己喜欢的事物转的
呵呵~赛车游戏这种东西,谁做过谁知道

车厂其实很难从这种东西身上赚到钱,至少中国任何的汽车相关多媒体产品都是车厂出钱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9-30 10:43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9-30 09:27 发表
pd要能独立成一个自主公司多好哇。。有可能吗?
从访谈看得出sony对它的制抓太多了啊。。
我想一个了解PD是怎样一路走来的是不会说这种话的

SCE对GT系列的干涉比MGS对HALO系列的干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9-30 10:47

引用:
原帖由 shuipi 于 2009-9-30 03:11 发表
貌似前3位是GTA4开发费用$1亿,MGS4 $7000万,Halo3 $4000万
这种所谓的开发费用都是骗骗公众的

这里的费用大多是指投入的费用总和,其中很大部分是新采购设备等类似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投入

但实际做成本的时候是按折旧来算又不是一次计入的
作者: 羞辱性扣篮    时间: 2009-9-30 10:51

GT要P个钱。垃圾物理,那些数据几代通用。根本无成本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9-30 10:53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9-30 10:43 发表



我想一个了解PD是怎样一路走来的是不会说这种话的

SCE对GT系列的干涉比MGS对HALO系列的干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偶一点也不了解pd~
我只玩丫的游戏。。

山内明说发售日取决于sony~
作者: 羞辱性扣篮    时间: 2009-9-30 10:56

之所以做的这么慢,因为小日本垃圾,这么个破游戏要搞这么久,一辆车一辆车的建摸搞,真是吃抱了撑的,物理么还是那么垃圾。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9-30 11:26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9-30 10:53 发表


偶一点也不了解pd~
我只玩丫的游戏。。

山内明说发售日取决于sony~
发售日期由发行商决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PD找其他发行商也是一样

刚做GT的时候,山内和他的小组是SCE内部的一个开发组

因为GT的成功,山内感觉自己的工作不能受SCE内部流程管理所束缚,而且他认可的企业文化和SONY有大量共通之处又有所差异

在和当时负责日本开发部分主管的吉田修平沟通后由酒多良木健拍板在1998年由SCE出资成立了PD,使其独立于SCE内部管理之外,保持开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被同化

后来吉田到了SCEA也是同样的做法

所以上次某人吹什么MGS是为了保持BUNGIE的独立性创造性云云让其离开,我当时看得就想笑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9-30 17:17 编辑 ]
作者: 零太郎.    时间: 2009-9-30 11:34

引用:
原帖由 羞辱性扣篮 于 2009-9-30 10:51 发表
GT要P个钱。垃圾物理,那些数据几代通用。根本无成本
国庆了连精神病院也放长假的吗?
作者: 踩姑娘的小蘑菇    时间: 2009-9-30 13:15

MS模拟飞行花了多少?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9-9-30 14:25

引用:
原帖由 零太郎. 於 2009-9-30 09:17 發表
PD工作室的收入來源太多了。母公司sony給錢、和各類汽車廠商合作開發包括空力套件、車內控制界面、整車外型設計等等賺錢。為汽車廠商製作單獨車輛的demo賺錢。贊助各類賽車比賽來也是無形收入。

當然,PD花錢也肯 ...
SONY給錢算收入來源?原來老爸給錢也算收入來源了,二世祖嘛...
贊助賽車賺什麼錢?在廠車上貼GT標誌車隊還要付錢給PD?
空力套件哪幾套?車內控制介面目前就GTR一輛
整車外型設計也是雪鐵籠概念車一台
要做汽車設計我相信車廠會用自己的設計團隊或是其他專業工作室,這都遠勝一個賽車遊戲工作室
對於PD的意見早就說過了是多一些參考,汽車設計不是那麼容易的
至於單獨車輛的DEMO我目前沒看過實例,可否舉例一下?反而是NFS13的製作組確實有做過
作者: liuyicheng    时间: 2009-9-30 14:33

授权费是各大车厂用来捞钱的东西,怎么某些人给解释成车厂掏钱给被授权单位的了?
作者: liuyicheng    时间: 2009-9-30 14:45

引用:
原帖由 马甲007号 于 2009-9-29 19:08 发表
光車廠汽配廠的贊助費就能撈回不少
我觉得咱们应该搞清楚“谁给谁钱”这个问题。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9-30 14:49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9-30 10:23 发表


呵呵~赛车游戏这种东西,谁做过谁知道

车厂其实很难从这种东西身上赚到钱,至少中国任何的汽车相关多媒体产品都是车厂出钱
您做过的赛车游戏,车厂给了多少钱

知道你喜欢GT,但说话还是理智些比较好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09-9-30 15:00

车厂给游戏公司钱

这是常识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9-30 15:01

爱游戏变得如此如痴确实值得深思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9-30 15:09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09-9-30 15:00 发表
车厂给游戏公司钱

这是常识
谢谢教导~

我们的常识不足,希望各位对业内谦虚些。。
作者: 明着贪可难    时间: 2009-9-30 15:20

怎么记得当年岩田聪说tp的成本也是100亿日元?
作者: 马甲007号    时间: 2009-9-30 15:24

引用:
原帖由 liuyicheng 于 2009-9-30 14:45 发表

我觉得咱们应该搞清楚“谁给谁钱”这个问题。
最近雪鐵龍和奔馳就塞錢給PD了,你沒看新聞么
這么說吧,沒號召力的遊戲都是塞錢給車廠買授權增加號召力的,例如EA和現在那誰,而GT這類千萬級的市場份額是等廠商塞錢來做廣告宣傳的
作者: liuyicheng    时间: 2009-9-30 15:27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09-9-30 15:00 发表
车厂给游戏公司钱

这是常识
如果是帮助宣传概念车等等推广之类,车厂的确有可能按合同付给游戏制作公司一定得赞助费。

但是这点赞助费和游戏制作公司要付给车厂那庞大的授权费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作者: liuyicheng    时间: 2009-9-30 15:43

引用:
原帖由 马甲007号 于 2009-9-30 15:24 发表


最近雪鐵龍和奔馳就塞錢給PD了,你沒看新聞么
這么說吧,沒號召力的遊戲都是塞錢給車廠買授權增加號召力的,例如EA和現在那誰,而GT這類千萬級的市場份額是等廠商塞錢來做廣告宣傳的
对于大企业而言,这些东西一笔是一笔,不会糊里糊涂的“就当掏钱用作千万级游戏玩家市场的宣传费”了。

车厂都是很谨慎的,不是你掏的起这比巨额的授权费就同意给你授权的,也不会因为你有了千万级游戏玩家这个市场而轻易主动掏钱赞助你。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09-9-30 15:45

引用:
原帖由 liuyicheng 于 2009-9-30 15:27 发表
但是这点赞助费和游戏制作公司要付给车厂那庞大的授权费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你做赛车游戏么?

车厂根本不在乎从游戏可能赚到的那点零头。
如果一个游戏里面有真车,那就是车厂拿着钱拿着数据让你把车做到游戏里面去。

情况1:你是个不知名没有市场保证的unknow游戏
不管你出多少钱(在正常的范围内),你根本拿不到授权

情况2:你是一个热门受关注的知名游戏
车厂出开发费出数据告诉你该把什么车做进去做成什么样子。

典型的例子连国内都有。
作者: 马甲007号    时间: 2009-9-30 15:54

引用:
原帖由 liuyicheng 于 2009-9-30 15:43 发表

对于大企业而言,这些东西一笔是一笔,不会糊里糊涂的“就当掏钱用作千万级游戏玩家市场的宣传费”了。

车厂都是很谨慎的,不是你掏的起这比巨额的授权费就同意给你授权的,也不会因为你有了千万级游戏玩家这个 ...
巨額授權費?233MAX
偶覺得你要先搞清楚車是商品而不是什麽寶貝玩意,車廠是要打廣告賣車而不是賣授權拍照費的

[ 本帖最后由 马甲007号 于 2009-9-30 15:55 编辑 ]
作者: c13043    时间: 2009-9-30 16:13

这也有的吵,全部都是道听途说加脑内补完,休息一下吧
作者: ggex3    时间: 2009-9-30 16:38

车厂会塞钱的。。。
作者: 羞辱性扣篮    时间: 2009-9-30 16:48

微软模拟飞行不是天文数字了
作者: tdk01    时间: 2009-9-30 16:49

[posted by wap]

以前没有法拉利和兰宝基尼就是没有得到授权
作者: LTFYH    时间: 2009-9-30 16:49

这个还是听业内的靠谱些吧,既然业内都说了车厂出钱,那多半就是车厂出钱了。
作者: 小JJ和大MM    时间: 2009-9-30 21:46

引用:
原帖由 allensakura 于 2009-9-30 14:25 发表

SONY給錢算收入來源?原來老爸給錢也算收入來源了,二世祖嘛...
贊助賽車賺什麼錢?在廠車上貼GT標誌車隊還要付錢給PD?
空力套件哪幾套?車內控制介面目前就GTR一輛
整車外型設計也是雪鐵籠概念車一台
要做汽 ...
單獨車輛的DEMO,制作GT4的时候,PD就为多家车厂制作单独的DEMO了,宝马,丰田,富士。。。。。等
作者: 零太郎.    时间: 2009-9-30 22:03

引用:
原帖由 allensakura 于 2009-9-30 14:25 发表

SONY給錢算收入來源?原來老爸給錢也算收入來源了,二世祖嘛...
贊助賽車賺什麼錢?在廠車上貼GT標誌車隊還要付錢給PD?
空力套件哪幾套?車內控制介面目前就GTR一輛
整車外型設計也是雪鐵籠概念車一台
要做汽 ...
母公司的钱就不是钱?就不能用不能拿了?就算是二世祖,那也是知恩图报的二世祖,人家老爸愿意给钱,你管得着么?233

赞助赛车比赛我已经说过了是无形收入!说白了就是全世界打广告,然后广告产生连带效应来赚钱。

空力套件以前PD的官网上有一个页面的,前两天还刷的出,今天打开死活刷不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你可以看看。http://www.gran-turismo.com/jp/products/collaboration/
就我记得的,amuse s2000 gt1整车空力套件就是PD开发,另外ZELE的G37空力套件也是PD所设计。还有几款概念车等,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
虽然车内控制界面目前是只有R35,但是你感保证以后没有了吗?

单独汽车DEMO就有很多了,几乎日本几大品牌都有做过。刚才我说的那个刷不出的网页里应该也有。你自己看吧。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9-30 22:34

引用:
原帖由 羞辱性扣篮 于 2009-9-30 16:48 发表
微软模拟飞行不是天文数字了
飞机厂会给钱的
作者: zhuliang    时间: 2009-9-30 22:35

某些人的逻辑我还真没看明白,标题不是制作费最高的游戏吗?
既然某些人坚持是车厂给游戏公司钱,那些看似花钱的项目还能赚钱,那某些人最终又想证明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zhuliang 于 2009-9-30 22:37 编辑 ]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9-30 22:37

引用:
原帖由 LTFYH 于 2009-9-30 16:49 发表
这个还是听业内的靠谱些吧,既然业内都说了车厂出钱,那多半就是车厂出钱了。
听业内的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9-30 23:18

一般来说,车厂并不排斥和游戏的合作。他们担心两个问题

1. 公司的各种标识是否有正确的展示,包括厂商的 Logo 字体什么的都必须按照规范来,当然车身的造型表现也会有要求
2. 对于车辆本身的形象是否有负面影响,车厂通常希望自己的车辆看起来更快、更容易驾驶、更安全

然后至于为什么会由车厂掏钱的问题

其实车厂每年的各种市场预算数额很大,想要全部合理支配掉也不容易。就算是和 PD 合作,花的钱充其量也就是在上海人民广场找个楼顶做个大户外广告……

我们看的很多汽车广告镜头其实都是CG合成的。德国公司 RTT 专门做这个生意 http://www.rtt.ag/

这家公司的业务包括 维持车辆设计中的可预览状态(设计的过程中直接围绕一个虚拟车展开)、车辆的视频包装宣传 两个部分。生意好的不得了。PD 目前拥有这么好的车辆表现引擎,做做车厂的车辆包装宣传不是很正常么。目前其实 PD 也慢慢想介入汽车工业之中的意志在 GT4 中就很显眼啦。

[ 本帖最后由 FXCarl 于 2009-9-30 23:22 编辑 ]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9-30 23:51

PD会做空气套件?PD这样的游戏公司有风洞实验室吗,这也太下限了吧
TG上有汽车设计人员不,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吗?PD这样的公司搞软件我佩服,比如那个GTR的显示,参与车辆整体设计还是歇歇吧。有人提到雪铁龙概念车的事,我只想说车厂的概念车分2种,一种是2,3年内可能量产的概念车,这种概念车设计是相对严谨的,除了不会进行大量的台架和道路测试,其他是基本走完一套设计流程,另一种纯粹是作为车厂教远期的方向性预测,这种概念车的外形可以相当科幻,但基本没有动力系统的全套完整设计,要是PD能设计的话也只能是后者。
作者: 零太郎.    时间: 2009-10-1 00:05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9-30 23:51 发表
PD会做空气套件?PD这样的游戏公司有风洞实验室吗,这也太下限了吧
TG上有汽车设计人员不,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吗?PD这样的公司搞软件我佩服,比如那个GTR的显示,参与车辆整体设计还是歇歇吧。有人提到雪铁龙 ...
风洞自己没有可以出钱借。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PD就是设计了,而且还是大排的改装厂委托他设计。说着说着又想到一家,日产的运动部门nismo也委托PD设计了两次350Z S tune的空力套件。事实摆在眼前,你不得不信。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10-1 00:08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9-30 23:51 发表
PD会做空气套件?PD这样的游戏公司有风洞实验室吗,这也太下限了吧
TG上有汽车设计人员不,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吗?PD这样的公司搞软件我佩服,比如那个GTR的显示,参与车辆整体设计还是歇歇吧。有人提到雪铁龙 ...
我也一直都觉得这个血龙gt是完全架空的,就图个前卫和帮公司做形象~
甚至连走也走不动,概念车走不动的例子司空见惯了~很早前在车区都这么说。。
非马后炮。。

但后来了解过,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
http://video.sznews.com/content/2009-05/22/content_3787033.htm
而且还有boost按钮,足够梦幻。。虽然不知道原理是不是n2o~

最佩服的还是mazda的风籁~
外形足够概念~
但居然下场比赛~
下场比赛是啥意思啥概念??

我贴过视频,那声线。。。。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10-1 00:46

设计空气动力学零件不一定要风洞 ~ 不然如今这么多年开发 CFD 计算流体动力学 干嘛 …… 可以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就犯不着动那么大手笔。顺带说,一般的跑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也并不是那么的高难度,首先弄套包围,然后前面稍稍突出一个前唇片,尾部做一个斜开口——这就是一个简易扩散器啊……根本不需要风洞也知道有用的

而且风洞可以提供的数据并不是那么有助于分析。现在 F1 设计中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计算机里模拟的。剩下的时间是制造模型,小比例风洞。只有最终接近成品时才会使用 1:1 风洞。风洞很难得到精确的气流流动数据,只能得到一个最终的下压力和阻力结果。
作者: ZENITHknight    时间: 2009-10-1 00:48

引用:
原帖由 liuyicheng 于 2009-9-30 15:43 发表

对于大企业而言,这些东西一笔是一笔,不会糊里糊涂的“就当掏钱用作千万级游戏玩家市场的宣传费”了。

车厂都是很谨慎的,不是你掏的起这比巨额的授权费就同意给你授权的,也不会因为你有了千万级游戏玩家这个 ...
还真不是,汽车大厂每季度都有广告预算,这些预算对于负责宣传的部门来说是必须要花出去的,不管宣传部门做地面广告、网络广告还是媒体广告,这些钱必需要花出去。

当然涉及车厂品牌的事情必须要和车厂的公关部门协商,但像PD这种有背景的公司这类事根本不用多说,给车厂用游戏做宣传,他们倒巴不得呢,更何况是GT这种上千万级,又是完全针对的客户群、潜在客户群,推广到达率极高的产品。

[ 本帖最后由 ZENITHknight 于 2009-10-1 00:55 编辑 ]
作者: 小JJ和大MM    时间: 2009-10-1 01:20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9-30 23:51 发表
PD会做空气套件?PD这样的游戏公司有风洞实验室吗,这也太下限了吧
TG上有汽车设计人员不,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吗?PD这样的公司搞软件我佩服,比如那个GTR的显示,参与车辆整体设计还是歇歇吧。有人提到雪铁龙 ...
PD为雪铁龙设计的那辆概念车可以买,搭载V8引擎,好像只生产20辆。

[ 本帖最后由 小JJ和大MM 于 2009-10-1 01:21 编辑 ]
作者: shyb000    时间: 2009-10-2 05:0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F458和SLS AMG的够买者跟GT fans真的有什么交集么?到是说GT通过宣传自己收录了还没上市的超跑来吸引玩家够买游戏才更说得通吧。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10-2 09:12

引用:
原帖由 shyb000 于 2009-10-2 05:0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F458和SLS AMG的够买者跟GT fans真的有什么交集么?到是说GT通过宣传自己收录了还没上市的超跑来吸引玩家够买游戏才更说得通吧。
说不通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10-2 10:52

米国很多小改装店和DIY的强人都做过超炫的空气学套件和各种各样的大包围,但实际在赛道的表现到底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酷炫的外观效果肯定够了。
至于不借助风洞只靠计算机模拟来搞空气动力学的相关设计,我想这位筒子肯定没在车厂干过,现在的汽车设计先不说高端乘用车,就是低端的家用车的地盘调教严谨的车厂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台架试验,主要考虑随机振动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影响,继而调整四轮的定位参数,弹簧和减震器的合理配合,这个工作的计算机模型已经比流体模型要相对简单但都无法只以计算机模拟来替代。要设计真正有效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只靠做CG模型的家伙。。。。。。
至于法国车,比较赞同TOPGEAR的观点,还是留给法国人自己自娱自乐吧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10-2 12:20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10-2 10:52 发表
米国很多小改装店和DIY的强人都做过超炫的空气学套件和各种各样的大包围,但实际在赛道的表现到底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酷炫的外观效果肯定够了。
至于不借助风洞只靠计算机模拟来搞空气动力学的相关设计,我想这 ...
topgear的不能都同意啊,会有后果地。。。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10-2 12:51

用“三个代表”的话说,德国和日本的思路应该是代表了汽车发展的正确方向:D
个人观点,等着挨砖。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10-2 13:36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10-2 12:51 发表
用“三个代表”的话说,德国和日本的思路应该是代表了汽车发展的正确方向:D
个人观点,等着挨砖。
你所认同的topgear啊。。


看。。立马化渣了都。。
http://club.tgfc.com/viewthread. ... p;extra=&page=1

所以啊,topgear的东西啊,还是看看算了,要真信,先不说东西真假权威不权威~
就已经被喷死了。。

[ 本帖最后由 倍舒爽 于 2009-10-2 13:38 编辑 ]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10-2 14:49

认同TOPGEAR对法国车的观点,不等于认同所有TOPGEAR的观点,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至于狂热的成为一汽车节目的FANS,高举红宝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TOPGEAR的风格蛮轻松的,看着比较舒服,相比之下国内的清风车影之类的渣滓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10-2 14:57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10-2 14:49 发表
认同TOPGEAR对法国车的观点,不等于认同所有TOPGEAR的观点,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至于狂热的成为一汽车节目的FANS,高举红宝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TOPGEAR的风格蛮轻松的,看着比较舒服,相比之下国内的清风车影之类 ...
哦~原来是这样啊。。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10-2 16:38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10-2 14:49 发表
认同TOPGEAR对法国车的观点,不等于认同所有TOPGEAR的观点,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至于狂热的成为一汽车节目的FANS,高举红宝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TOPGEAR的风格蛮轻松的,看着比较舒服,相比之下国内的清风车影之类 ...
十分认同,现在不少人就是把人和东西捧得太高了,上神台了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10-2 18:42

引用:
至于不借助风洞只靠计算机模拟来搞空气动力学的相关设计,我想这位筒子肯定没在车厂干过,现在的汽车设计先不说高端乘用车,就是低端的家用车的地盘调教严谨的车厂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台架试验,主要考虑随机振动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影响,继而调整四轮的定位参数,弹簧和减震器的合理配合,这个工作的计算机模型已经比流体模型要相对简单但都无法只以计算机模拟来替代。要设计真正有效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只靠做CG模型的家伙。。。。。。
主观评测和校调的需求任何时候都存在,计算机模拟只是可以帮助在第一次实际制造的时候就可以获得一个逼近的结果。把降低反复实验的次数理解为完全替代,我很想知道这种思维方式是谁教会的

前两天还在 A9 上和太郎讨论车辆校调数据的来源,参考各种已有数据以降低反复次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对于新设计,与其靠经验,不如靠计算机模拟

其次,如果你假设 PD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依然和你想象的那样只是一堆 CG 艺术家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可笑的就是你自己了。没有人可以证明 PD 没有聘请一些具有车辆设计背景的员工。 且不以 PD 举例,装甲核心的机体设计师实际上为 Honda 设计了 Asimo,是个货真价实的机器人设计大师,合金装备系列与毛利元贞之间的关系也是众人皆知。仅从 PD 可以完成 R35 的 UI 这个最广为人知的事实来看,就可以说 PD 一定有汽车工业背景的人员存在。 Nissan 又不是纱布 ~

反过来说,车辆改装厂就一定规模很大很专业么 …… 一些日本的改装车厂充其量也只能叫“作坊”。这些车厂都有风洞?你们知道风洞的运营成本有多少么?连雪铁龙的WRC部门都要去租风洞,临赛时对最后版本赛车才用一用 ……

可以搜搜新闻,国内今年9月17号才建成第一个汽车风洞实验室,同济承建的。之前的国产车都怎么做出来的?难道不用先模拟,全部都到国外吹?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 ... 2691622385564023838

[ 本帖最后由 FXCarl 于 2009-10-2 18:55 编辑 ]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10-2 20:25

LS的兄弟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是汽车业的从业人员,注意下目前国内车厂有造高端乘用车的吗? 中低端乘用车是基本不会特别关注空气动力学的,汽车造型设计保持个流线就够了。国内没有汽车风洞很正常,一汽二汽之流没这个需求,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公司才起步而且其没有真正需要做风洞试验的车型。前面我说了,很多作坊出的大包围其外观装酷的因素更多一些,这类“空气学套件”和真正能有效提高汽车在高速状态下表现的空气学套件有本质的区别。
PD做赛车游戏需要汽车从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我是同意的,但因为有这些汽车专业的顾问就认为PD可以搞汽车设计了,这个逻辑我是想不通的。好比PD请乔治亚罗提供一个新车的技术参数以便于将其用于游戏中,然后就声称具有乔治亚罗般的整车设计实力,这通吗?
PD的主体应该还是计算机程序相关人员,这些人应该没系统的学过理力,材力,机原,机设,随机振动,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所以我认为PD不具备严谨的汽车设计能力,毕竟他不是汽车公司。
其实作为汽车圈内从业人员我不好意思提国产汽车的设计流程,但奇瑞等车厂的设计流程已经逐渐接近国外的设计思路了。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10-2 20:29

引用:
原帖由 六研 于 2009-10-2 20:25 发表
LS的兄弟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是汽车业的从业人员,注意下目前国内车厂有造高端乘用车的吗? 中低端乘用车是基本不会特别关注空气动力学的,汽车造型设计保持个流线就够了。国内没有汽车风洞很正常,一汽二汽之流没 ...
我朋友就是做汽车设计的,也就是普通工业设计毕业的,也没有学过其它的专业科目,主要给国内汽车企业提供设计,上次还跟我提起某国营企业的一款轿车,基本就是敲定一个外观啊,另一个在车厂工作的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10-2 20:40

另外,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少有新车完全是从空白图纸从零开始全新设计一辆整车,设计时间周期根本不允许,参数太多,车辆的设计往往是动一个参数整体都要相应变化,这个工作量太大,一般都是参考现有车型(自己的或者竞争对手的),在此基础上设计。
别的不说,我自己曾经出差专为某一载重车改制,发动机定位在原基础上提高30MM,其中涉及相关零部件就非常庞杂,虽然实现计算机做好了全套的图纸,但实际改制中仍需要大量的调整,这个是根本少不了的.
"FXCARL"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那个“CODE FXCARL”,但从你的发言我知道你肯定没涉及过真正的整车设计,喜欢PD很正常,但不要神化PD的能力,它是游戏公司,做软件可以,但搞机械设计,呵呵,有些事情只能说是炒作。
跑题太远了。。。。。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0-2 20:44

GT的成本不高的.现在一般的"超大作"成本在2000W美元左右,GT赛车也就在这些"超大作"里泯然众人罢了.
GTA4的制作成本一亿美元远超其他所有游戏,
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就是
普通游戏<<<大作<<<超大作<<<<<<<<<<<<<<<<<<<<<<<<<<<<<<<<<<<<<<<<<<<<<<<<<<<<<<<<<<<<<<<<<GTA4
作者: lokinie    时间: 2009-10-2 20:53

蛋疼查了一下史上成本最高的游戏,赛车游戏显然排不进去.
1. Grand Theft Auto IV, $100,000,000: Only just recently obtaining the No. 1 spot – knocking Shenmue from its lofty perch – by being released at the end of April earlier this year, GTAIV is now officially the game that has been the most expensive to make, not to mention being the game to make people have a sudden urge to compare the market for RAC breakdown or green flag breakdown cover…you know…just in case. And in this current climate you will probably need your credit card to buy it. This controversial crime sandbox took 1000 people over three and a half years to complete!

2. Shenmue, $70,000,000: Released on the Dreamcast back in ‘99/’00, this game most definitely made a dent in the savings and has been the most expensive game ever for the past 8 years. It must have seemed pure insanity to attempt to make a game with a budget like this! Not only that, but it took 7 years to make! Disappointingly, it undersold vastly, only selling 1.2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Despite being one of the few Dreamcast titles to sell more than a million copies, gaming website IGN states that every single Dreamcast owner would have needed to buy two copies of the game in order for creators Sega to have even thought of turning a profit!

3. Too Human, $80-$100,000,000: While the budget of this tale of genetically enhanced humans trying to thwart a machine menace is only rumored, developers Silicon Knights have had to scrap plans to use Epic Games’ Unreal 3 Engine and have had to build their own game engine from the ground up, further adding to the cost of creating the game.

4. Metal Gear Solid 4, $50-$70,000,000: No exact figure has been found, but anything between $50 and $70 million has been thrown about. When bundled with the PS3 on its debut, the game helped increased the sales of PS3 units from around 10,000 to up to 77,000! As of August, this tactical espionage action game has shifted almost 4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5. Halo 3, $60,000,000: This highly anticipated installment of the famous first-person shooter franchise reputedly cost just over $30 million, but due to the epic scale of the marketing/advertizing (real-time cinematics, pre-rendered CGI, even a live-action film were all made purely to advertize the game), this added a further $30 million onto the production costs. Luckily, first-day sales in the US reached astounding figures of around $170 million!

6. APB MMO, $50,000,000: This is an upcoming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game for Windows that will feature two opposing playable sides: Enforcement and Criminals, both competing head-to-head to complete various objectives. Set to be released some time in 2009, but a beta-test is said to be “very close” with some registrations already having taken place.

7. Tom Clancy MMO, $50,000,000: Pretty much anything with “Tom Clancy” in front of it is destined to be a big seller, and I imagine the developers of this $50 million online game are hoping the same. Not much else is known besides it being a Clancy MMO with a large budget, as that is all the CEO of developers Ubisoft, Yves Guillemot, had to say when he announced the game was in development.

8. Killzone 2, $40,000,000: Set for a Feb 2009 release, this is the third in the franchise, believe it or not, having been preceded by Killzone: Liberation on the PSP and with the original Killzone on the PS2 before that. Originally announced at 2005’s E3 with a trailer, fans are eager to experience the HD features of Killzone 2, which will be locked at a reasonable 30 frames per second at 720p.

9. Final Fantasy XII, $40,000,000: The eagerly anticipated latest installment in arguably Japan’s most popular gaming franchise managed to sell over 1.7 million copies in its first week in Japan alone. The game also sold over 1.5 million units in its first week of release in the US, and with 5 years of development time, it seems the wait was worth it, making it the tenth best-selling game on the PS2.

10. Final Fantasy IX, $40,000,000: Released in ‘00/’01 for the PS1, FF9 has since become Japanese gaming magazine Famitsu’s 4th fastest-selling game of all time, going on to sell over 5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with around 2.8 million of those copies being sold in Japan alone. With the pre-sales of the game topping record highs even before it had been released, the immense budget and the hype were seemingly justified!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10-2 21:44

引用:
原帖由 lokinie 于 2009-10-2 20:53 发表
蛋疼查了一下史上成本最高的游戏,赛车游戏显然排不进去.
1. Grand Theft Auto IV, $100,000,000: Only just recently obtaining the No. 1 spot – knocking Shenmue from its lofty perch – by being released at ...
这份瞎JB扯淡榜就别拿出来

写这玩意的人根本对成本核算没有基础的常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10-2 21:45

fx怎么个吹捧法呢?绝大部分都是有引证的呢。。
反而老心理不平衡却冷眼旁观爱叫口号的是另有其人啊,难道说与汽车工业,赛事交集最多的赛车游戏开发小组不正是pd么?

[手机3G坛发帖]
作者: ddaaii    时间: 2009-10-2 21:54

这贴说的是游戏开发的成本,  怎么跑到pd有没有汽车设计能力来了?
作者: 追帆少年    时间: 2009-10-2 22:30

GT5序章都卖了300多万{还不计psn下载}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10-2 23:24

引用:
另外,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少有新车完全是从空白图纸从零开始全新设计一辆整车,设计时间周期根本不允许,参数太多,车辆的设计往往是动一个参数整体都要相应变化,这个工作量太大,一般都是参考现有车型(自己的或者竞争对手的),在此基础上设计。
别的不说,我自己曾经出差专为某一载重车改制,发动机定位在原基础上提高30MM,其中涉及相关零部件就非常庞杂,虽然实现计算机做好了全套的图纸,但实际改制中仍需要大量的调整,这个是根本少不了的.
"FXCARL"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那个“CODE FXCARL”,但从你的发言我知道你肯定没涉及过真正的整车设计,喜欢PD很正常,但不要神化PD的能力,它是游戏公司,做软件可以,但搞机械设计,呵呵,有些事情只能说是炒作。
跑题太远了。。。。。
我觉得有些东西没有必要护短 ~ 毕竟咱不是战饭。我的确就是 CodeFXCarl 的作者。实际上我也的确不了解车辆的整体设计工作。所以能有这方面的前辈交流的机会还是要好好珍惜。

我想和你说一下我的一些工作细节,可以对你理解 PD 有一个帮助。我现在供职的公司可能很多朋友都能有了解,Joyzone,天纵。一个运营着根本不入主流竞速游戏玩家法眼的游戏公司,好在专注竞速游戏,我也可以在里面做的很投入,也很有干劲。在担任游戏后续开发的任务中,一方面主要是满足公司经营层面的需求,一方面还要为将来的游戏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其实很多玩家都会以为在游戏中还原或者模拟一辆汽车的运动很容易。但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 想要做好竞速游戏,基本的大学物理数学什么的理工科基础课我们就不说了(我原先是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然后仍然需要掌握大量的汽车动力学知识和理论。如何让一个盒子在虚拟世界里动起来像个汽车而不像个盒子,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 静力学方面决定了车辆停止时的姿态,动力学方面决定了车辆的动态,唯独可以偷懒的是振动和材料以及机械细节——或许没准以后有了车损这些也少不了了。至于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东西,游戏其实计算起来很毛糙,但是是下一代竞速游戏的焦点内容(这个方面其实各家公司都已经有研发投入了,感谢如今的GPU计算能力所赐)。

游戏行业比起真实设计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游戏的输入条件很复杂。因此其实如何让竞速游戏理解玩家的数字输入设备,明白玩家的意图也是一个特别难的技术方向,不过因为和车辆设计无关,我先跳过了。

很多人很难想象一个游戏策划会需要随手准备一本 Bosch 的汽车工程手册(中文版稍稍落后版本,但是读起来更方便) …… 特别是它还不是一款拟真竞速游戏,至少现在还不是,将来也不会太严肃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028555

这本书也是现在是我列给策划的必读列表之一

对于 PD 来说,我从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和所达到的程度来说。我很难想象 PD 目前所有的成就我还有多少知识体系的差距。于是我推测了 PD 应该有的设计能力和跨行业协作能力。

另外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稍微积累了一些做 Aftermarket 市场的朋友,非法改装生意,跑跑业余赛事。以我看来,其实并不是都能达到我觉得理想的竞速游戏策划的要求 …… 所以我也由此作为另外一个侧面推测了 PD 的实际设计研发能力,应该不会比一般的改装小厂更差 …… 这个逻辑推论应该是有漏洞的,但是却是合情的

顺带我也想说,我这个文章算是一种泄密,也算是一种挑战。因为我知道国内还有一款叫做自在飞车的在研竞速游戏项目。我想给对方制造一些压力。大家共同进步最理想,中国没有自产的竞速游戏本身是很可耻的。

[ 本帖最后由 FXCarl 于 2009-10-2 23:39 编辑 ]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10-2 23:33

最后说,我们对 PD 的设计有个曲解

所有的 PD 参与设计的,标注都是 Styled by PD ~ 这个 Styled 用法还是很灵活的

TechArt 改装 Porsche 也用了 Styled By 这个说法,尺度很模糊 ~
作者: 六研    时间: 2009-10-3 11:36

如果说PD是STYLED而不是DESIGNED,这个说法就行的通了。
我是搞底盘悬架设计的,至于楼上有筒子说朋友搞工业设计就是敲定一个外观,这个事是目前很多车厂的实情,很多车型实际上就是逆向工程COPY的,这个需要个过程,日本韩国汽车刚起步也是以抄袭起家的,实际上国内有些车厂已经在逐步正规化了。搞工业设计的只能做外观,他们根本不会参与底盘设计,底盘和发动机部门的设计需要迁就外观设计,但外观设计的修改更要迁就底盘,这是个双方互动不断修改的过程,所以结果就是最初的外观效果图与最后的整车公告时的样子会有不少的变化。
学机械相关专业的筒子们应该都会有个减速器的课程设计,这只是2个轴和相对应齿轮的简单设计,可计算量已经很可以了(初始参数设定不当,校核后达不到设计要求要推倒从来),但在整车里这点工作量太微不足道了。。。。。。。
我喜欢SIM类的赛车游戏,我并不懂这个游戏是如何实现接近现实物理的模拟,但同样很多汽车爱好者也并不会关心汽车的具体设计过程,也许当你拿到一个工业零件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并不复杂啊,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个尺寸以及相应的制造工艺的确定这都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定和功能要求的,这个和艺术化外观设计真的是两回事,一个依靠的是灵感(粗俗的说是拍脑袋:D ),一个依靠的是大量繁琐的工程计算。

[ 本帖最后由 六研 于 2009-10-3 11:38 编辑 ]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10-3 12:05

其实中间应该是有个断层的 ……

我觉得这个断层是这样 ~

假设有个目标,在Sim游戏中,只要精确的直到需要的目标数值,就可以去实现。而现实中有更多的条件限制。譬如说游戏中可以设计出任意密尺比的变速箱而现实中齿轮的强度可能不够……通常我们计算,需要阻尼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连续变化,那么游戏中可以直接通过数值实现而现实中则很难达到。

不过也有个区别,在于现实中的汽车研发有大量的数据积累和经验积累可以参考,而游戏设计这边往往很痛苦的需要去从头摸索一些东西。譬如说前后轮的刹车制动比会是怎样随着踏板的行程而细微变化的,这个东西是刹车系统的机械参数,但是模拟起来却相当不易。很多时候游戏会采用一种线性增加的制动力,制动比恒定……

应该说,想要精确的模拟一些东西,也同样需要对原始的现实有精确的了解。否则是很难做的好的

最后是游戏设计本身并不是一件拍脑袋的工作,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面向大众的商业产品是可以凭创意制作的了。最少也有从产品处获得调查数据,分析已有产品的问题和细节,针对问题进行改进,更新后重新面对市场的过程……不是容易活计

[ 本帖最后由 FXCarl 于 2009-10-3 12:10 编辑 ]
作者: AndMe    时间: 2009-10-4 03: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Dopod/LG]

特地看完上来感谢二位!
作者: bobykid    时间: 2009-10-4 04:10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 于 2009-9-30 15:00 发表
车厂给游戏公司钱

这是常识
保时捷给EA 钱,让EA独占保时捷品牌10年,其他公司不得使用
作者: dzeko    时间: 2009-10-4 20:21

引用:
原帖由 shyb000 于 2009-10-2 05:0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F458和SLS AMG的够买者跟GT fans真的有什么交集么?到是说GT通过宣传自己收录了还没上市的超跑来吸引玩家够买游戏才更说得通吧。
sls amg,也就20万欧左右,有爱有米的GTFANS还是很多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