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业评] 深度分析3家体感,实现很简单,关键是精度,微软真扯淡 [打印本页]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5 00:44     标题: 深度分析3家体感,实现很简单,关键是精度,微软真扯淡

首先开始从技术介绍 分析为什么微软出的  Natal 是最垃圾最扯淡的一个东西.

不管什么技术,都是从点开始,  在3D中 把这个点放大 就是一个球体 或 正方体.

先来看看wii 目前的遥控器   空间中 x y z 轴   wii的遥控器是3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是 提供了以自身中心点(这里命名为A点)为中心 分别记录在x y z 轴 三个面的自身旋转信息(转动方向和速度).  第二个部分 遥控器 往任何一个方向移动的加速度信息 即A点在空间移动的加速度(好像不记录移动方向,因为没有参照物)  第三个就是 wii头部的红外指针接收器,需要其他2个红外发射器  给接收器定位用 实现鼠标的作用.  

那么wii遥控器目前 就无法定位 自身在空间的坐标位置,因为 1没有空间参照物,2 没有记录该A点(即遥控器)在空间的坐标位置, 目前只是记录三个方向自转的信息.

加了一个wii plus  相对与 增加了 一个B点的上述和A点的3个部分信息. 这样通过2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移或其他信息 可以更精确定位, 例如2个点的红外接收器 相对2红外发射器 就应该可以定位空间坐标, 不过还是不太确定. 或者遥控器有更多的点来定位. 但由于没有空间参照物,目前只能是红外定位空间坐标, 但对于自身旋转无疑是最准确的.


ps3的 体感绿头棒,  目前看来是最精确的设备,  不仅通过自身x y z 3个面的旋转,还有遥控器的绿头和eyetoy配合定位空间的x y z坐标 ,  要实现任何体感都是在技术范围内的事情,  只要针对不同的游戏内容出 配套出技术相同而外行不同的设备,完全可以做到百分百拟真.  而且作为遥控器 的长方形 如果做到精度最高 只要8个点的 每个点的所有信息 就足够百分百拟真,   如果是方向盘 圆形平面上 取4个点 由于是空间环形  4*4 16个点也就够了,  当然 形状越复杂 点就要更多才能拟真,不过 每个点的技术含量都是一样的.


ms的最烂,  由于没有设备定位形状,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状,而且个体差异   说白了就是采样点 是无数个 还不一定能拟真, 就目前xo的运算速度就算模拟形状都够呛 更不要说运算游戏了,  例如看过很多动作捕捉技术要在人体上弄好多点采样, 只不过也就能模拟出人的骨骼动作, 做个顶顶球的游戏还可以, 要做带球运球,上篮,扣篮,技术上来说完全不可能,因为采样点不够,精度差太多了.  这个东西也就做做平面的虚拟系统还可以, 3D游戏就不要想了, 我看连鼠标的精度都达不到.
而且ms这个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缺陷就是自身旋转信息没有记录.  很简单举一个例子, 平伸直胳膊, 然后握紧拳头,在空间位置不动 把拳头和胳膊转一圈(有的人只能转半圈), ms这个系统可能根本识别不出任何动作,因为实际上就是一个圆柱在自转,空间位移深度都没变化, ms只能考轮廓来判断拳头向下或向下,说不定就判定成大腿了.


所以通过现象看本质, 技术上ps3最NB  wii其实也不差,  MS可能出到11.0还是和eyetoy差不多的垃圾玩意.
作者: 拳人类    时间: 2009-6-5 01: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软狗们作沉默状。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01:34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5 00:44 发表
首先开始从技术介绍 分析为什么微软出的  Natal 是最垃圾最扯淡的一个东西.

不管什么技术,都是从点开始,  在3D中 把这个点放大 就是一个球体 或 正方体.

先来看看wii 目前的遥控器   空间中 x y z 轴   wii的遥 ...
lz,在tg起码看到最少两个第三方专家去确认natal的可行性了~
另外你没看ms发布会那女华人的无双乱舞?连最后致谢的挥手动作都抓到了~

我还是觉得识别反应时间是最大的问题,ms也说识别软件是重中之重~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1:39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5 00:44 发表
首先开始从技术介绍 分析为什么微软出的  Natal 是最垃圾最扯淡的一个东西.

不管什么技术,都是从点开始,  在3D中 把这个点放大 就是一个球体 或 正方体.

先来看看wii 目前的遥控器   空间中 x y z 轴   wii的遥 ...
显然你不知道电脑模拟游戏迷已经使用多年的track ir为何物,推荐youtube搜索之,估计能让汝辈“拍案惊奇”

track ir,计算机利用单摄相头实现三维空间识别的早期技术代表,本质是面部轮廓识别——帮助你理解

以上
作者: THX1    时间: 2009-6-5 01:39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01:34 发表


lz,在tg起码看到最少两个第三方专家去确认natal的可行性了~
另外你没看ms发布会那女华人的无双乱舞?连最后致谢的挥手动作都抓到了~

我还是觉得识别反应时间是最大的问题,ms也说识别软件是重中之重~
胸弟。楼主讲的是精度,你讲的是可行性,鸡和鸭讲。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1:42

引用:
原帖由 THX1 于 2009-6-5 01:39 发表



胸弟。楼主讲的是精度,你讲的是可行性,鸡和鸭讲。
摇杆的精度还比不上鼠标呢,要重新讨论FPS是否应该出现在主机上这个论题么?

什么类型机种,做什么类型游戏

仅此而已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01:46

引用:
原帖由 THX1 于 2009-6-5 01:39 发表



胸弟。楼主讲的是精度,你讲的是可行性,鸡和鸭讲。
其实我也想表达的也是精度,用错字眼了~
反正临场演示里面,关节的变化是抓到了,

但目前的开发度是不足~~直播时记得有个画面是软件识别不了人的正反面,导致人体躯干扭曲~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01:47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01:42 发表


摇杆的精度还比不上鼠标呢,要重新讨论FPS是否应该出现在主机上这个论题么?

什么类型机种,做什么类型游戏

仅此而已
我想请你指教下~
http://club.tgfc.com/thread-6084179-1-1.html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1:48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01:46 发表


其实我也想表达的也是精度,用错字眼了~
反正临场演示里面,关节的变化是抓到了,

但目前的开发度是不足~~直播时记得有个画面是软件识别不了人的正反面,导致人体躯干扭曲~
因为识别的是人类轮廓咯,正反能有什么区别(这是推测,个人感觉89不离10了)

不过正常玩家应该不会背对电视玩游戏的
作者: THX1    时间: 2009-6-5 01:54

其实只要看刚开始做体感搞怪的哪家伙拿着龟头到动来动去,虚拟环境哪个龟头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和位移,注意不是单独的哪个龟头,而是整个阴茎和实物1:1完全动作一致,我估计这条阴茎的具体尺寸已经输入到DEMO中了吧,楼主是不是这样?但是已经证明了SONY体感的高精度了。MS是拍电影show给人看,用讲的,一个是100%现场show ,做给人看。但是在D版国度,一切都选择性失明了。

[ 本帖最后由 THX1 于 2009-6-5 01:57 编辑 ]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6-5 01:54



Track IR 跟踪范围的局限性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你坐在一米外晃头看看 …… 根本就没啥精度可言了 …… 而 MS 却要让人站在两米外手舞足蹈 ……

LZ 有个手旋转的比喻是很好的 …… 举例来说就是,现场演示的女玩家“玩躲避球”游戏应该没问题。但是想要靠脚部动作踢出带旋转的球就几乎不可能了 ……

作为赛车游戏饭,我绝对不相信 MS 这个玩意检测我的双脚来模拟油门刹车踏板 ……
作者: THX1    时间: 2009-6-5 02:03

对于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行为动作,就算再精确的体感我也觉得是屎一堆,这体感让人四肢的感知能力慢慢退化,让人忘记了保龄球有多重,乒乓球有多轻,拉弓需要多大的力气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2:04

natal应用实例中,玩家距离摄相头更远,但是玩家身体轮廓也比五官轮廓更大,所以也没什么问题

track ir依靠30万相素摄像头实现影像采集和识别,谁知道natal用的多少万摄像头呢,解析度大,采集数据就更精确,何况据说那是红外摄像头,还自带个图象分析的芯片,技术不太一样的

确实,这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踩方向盘的动作幅度太微小,能否识别,那得看微软研究院的妖怪做到什么程度了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9-6-5 02:05 编辑 ]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2:04

引用:
原帖由 THX1 于 2009-6-5 02:03 发表
对于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行为动作,就算再精确的体感我也觉得是屎一堆,这体感让人四肢的感知能力慢慢退化,让人忘记了保龄球有多重,乒乓球有多轻,拉弓需要多大的力气
这又是人文话题了,那什么……是琼珧婆婆最关心的
作者: 不知所谓无所谓    时间: 2009-6-5 02:05

还是lz用大脑补完的技术精度最高。。。。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02:08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01:48 发表


因为识别的是人类轮廓咯,正反能有什么区别(这是推测,个人感觉89不离10了)

不过正常玩家应该不会背对电视玩游戏的
我还是坚持软件开发度引致的问题~

因为只要强化好脸部识别就已经很好地解决正反面了,毕竟人是盯着屏幕的,基本是不会扭头的~
无论如何转身,头还是望着屏幕的~
作者: 恨水无痕    时间: 2009-6-5 02:08

喷了那么长的一段话,最终楼主的本意就是想表达锁你的变色龟头棒技术最高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6-5 02:09

引用:
谁知道natal用的多少万摄像头呢,解析度大,采集数据就更精确
于此同时,性能的消耗也会以几何倍数上升。用于处理游戏其他部分的计算能力被严重侵占 ……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6-5 02:11

索饭看到微软领先这么多的体感技术已经开始扭曲了
作者: Oishi    时间: 2009-6-5 02:12

sony抄任天堂太明显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02:19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6-5 02:09 发表


于此同时,性能的消耗也会以几何倍数上升。用于处理游戏其他部分的计算能力被严重侵占 ……
我看这个数据不是cpu处理的,太浪费了~~cpu应该还是主要处理识别和转换好的数据~

搞这个应该就是ms所说自带的定制dsp,成本还低,估计是类似于canon的digic系列~(这点我可以有信心定下来,到时挖坟就是)
毕竟这层面的东西不是太需要可编程的灵活性,几乎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这东西做专用运算的话,cpu是没法比的,想想1ds的高像素连拍,就算拿市面上最强的cpu去实时处理都要跪下。。。

[ 本帖最后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02:24 编辑 ]
作者: WhinStone    时间: 2009-6-5 02:28

真绝了,到了微软这儿,突然就要完整的动作捕捉,还要还原带球突破,我拜托你索尼的那根龟头棒难道就能捕捉?你动动脚我看看~

[ 本帖最后由 WhinStone 于 2009-6-5 02:31 编辑 ]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2:33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6-5 02:09 发表


于此同时,性能的消耗也会以几何倍数上升。用于处理游戏其他部分的计算能力被严重侵占 ……
那是,不过natal设备刚好是集成芯片的,肯定就是干这活来了,最后处理玩,对于主机而言只是单纯的input信号了,呵呵,对于主机来说和手柄、方向盘都没区别,绑定、映射游戏按键就好了,所以也能兼容老游戏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9-6-5 02:35 编辑 ]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6-5 02:53

其实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很想在natal上实验

譬如说,我要是把手臂紧贴身体,然后慢慢抬到胸前,系统会怎么反应 ~ 或许折腾这个系统就是最好玩的地方 ~

主要不太服气的地方是 —— 别的两家的系统,都只是追踪一些特定目标的 …… 譬如手上的棍棒状物体。一个刚体在空间中只有 6个 DOF ~ 六轴加速度计配合一套测量基准,红外光点,PS3的 EYE,从几何上来说,是准确可能的。

但是在空间中追踪一个人 …… 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要把“人”从空间里挑出来 …… 这个恐怕就不太容易。靠模式识别的话 …… 玩家是不是要先摆个 T 字或者“维特鲁约人”动作?(MOCAP至今还需要)

然后参考一个人的大致比例尺,检测这个空间目标的形态变化 …… 用来猜测这个人的一些关键坐标位置 …… 譬如头,胸,腰,跨,肘,膝,腕,踝 …… 然后把这些预测结果映射到现有角色的骨骼动画上去 ……

那么,会有一些很有趣的问题,譬如,这个空间目标的特征要是消失了怎么办 …… 譬如我们双手握在一起,再分开,腕跟踪会不会有什么奇怪的结果 ?

从这些问题考虑 …… natal 是可以作为一个 “启发性” 的游戏输入工具的。就像 Endwar …… 命令都是预置的,语音只是激活 …… 匹配有限的命令比语言识别要容易的多 ……

当检测到玩家在下蹲(大致怀疑是下蹲)时就自动的靠周围的掩体,站起来就是正常移动 …… 这样的东西倒是很可行来着 …… 扩展出去,做做滑板之类的体育游戏可能也不错

可是,这样会不会有点无聊呢 …… 用户通常不会在户外玩游戏,室内基本上也不可能大范围走动离开屏幕……

  于是这个系统的意义就很不明确了。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做这样的东西有点划不来

总觉得从一个设计师角度来说,给这个东西度身定做游戏真的相当痛苦
作者: FXCarl    时间: 2009-6-5 02:55

说起 natal 系统的输出信息 …… 估计和 Mocap 数据差不多吧 ……

一套 XML,自描述的,每个点包含自己的 6DOF 信息和名称 …… 然后游戏自己估摸着拿这套3D点集动画去做点什么事情。
作者: WhinStone    时间: 2009-6-5 03:09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6-5 02:53 发表
其实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很想在natal上实验

譬如说,我要是把手臂紧贴身体,然后慢慢抬到胸前,系统会怎么反应 ~ 或许折腾这个系统就是最好玩的地方 ~

主要不太服气的地方是 —— 别的两家的系统,都只 ...
放心,做这些试验,索尼那根最好的棒子,连点反应都不会有~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6-5 03:26

这个貌似都是推论吧
如果摄像头的采集点遍布整个手臂,那么它应该可以捕捉自转的。
但是这样一来就又有点神,仿佛快赶上动作捕捉设备了。(那可是一套大设备)
MS发言人说重点在软件,所以我想捕捉的信息如果是既定的,那么估计算法比较牛逼。

在一切信息不明晰前暂时不发表其它言论。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6-5 03:29 编辑 ]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04:03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6-5 02:53 发表
其实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很想在natal上实验

譬如说,我要是把手臂紧贴身体,然后慢慢抬到胸前,系统会怎么反应 ~ 或许折腾这个系统就是最好玩的地方 ~

主要不太服气的地方是 —— 别的两家的系统,都只 ...
我认为有点钻牛角尖了~
最终的成品游戏会制约你哪个动作能做,哪个是不能的~
当然,不能做的动作不会是明示的~~也没必要~

例如,他会通过各种形式有所暗示你的准备动作该如何摆,如何弄~就像sega沙锤你也得拿起沙锤才能玩吧,根本不需要明示~
最起码会制约你不做出你所提及的动作,因为一般人没受到有必要的命令下,可不会刻意做这些动作,而软件更会避重就轻~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8:07

LZ最后一段对NP的传感缺陷的分析很有道理。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8:16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02:04 发表
natal应用实例中,玩家距离摄相头更远,但是玩家身体轮廓也比五官轮廓更大,所以也没什么问题

track ir依靠30万相素摄像头实现影像采集和识别,谁知道natal用的多少万摄像头呢,解析度大,采集数据就更精确,何况 ...
请你解释下如何利用你那track ir或PN技术解决LZ所说的输入死角的问题。
作者: 责任编辑    时间: 2009-6-5 08:27

技术上ps3最NB  ?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8:28

引用:
原帖由 FXCarl 于 2009-6-5 02:53 发表
其实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很想在natal上实验

譬如说,我要是把手臂紧贴身体,然后慢慢抬到胸前,系统会怎么反应 ~ 或许折腾这个系统就是最好玩的地方 ~

主要不太服气的地方是 —— 别的两家的系统,都只 ...
有些人始终就围绕着几个三角函数在打转转。 我的看法和你一样, MS的这个技术(如同它的展示效果一样)关键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识别人体重要的几个点。然后由这几个点推到出动作。这几乎决定了PN的精度。 假设空间中有若干标准信号点, 我相信有很多技术可以非常精确的测得点在空间中的坐标来。 但是,换成高矮胖瘦比例不同的人、穿着打扮不同的人, 想确定关节的旋转中心在空间中的准确位置却很困难。在2米开外,你对标准信号点测量的误差可能只有几毫米, 但是图像识别软件对关节的识别却可能有几厘米。这也不是光靠增加摄像头的分辨率能解决的。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8:31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04:03 发表


我认为有点钻牛角尖了~
最终的成品游戏会制约你哪个动作能做,哪个是不能的~
当然,不能做的动作不会是明示的~~也没必要~

例如,他会通过各种形式有所暗示你的准备动作该如何摆,如何弄~就像sega沙锤你也得 ...
那么意义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你希望机器看你表演, 到了你表演给机器看。
作者: lijgame    时间: 2009-6-5 08:46

我记得当初tg有人发过那个被微软收购公司的一些视频的
里面有个镜头我记得是 玩空战游戏,玩家握拳弯曲了下大拇指,计算机就能正确识别并发射导弹

还有你的比较真是无语,其他两家都是靠拿着东西来识别,可到了微软却要求全身都要识别,还要识别带球突破。。。。请问你主题里对微软的要求其他两家哪家能做到? 如果都不能做到,你是如何得出微软最烂的结论的?
逻辑也太混乱了吧?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9:04

引用:
原帖由 lijgame 于 2009-6-5 08:46 发表
我记得当初tg有人发过那个被微软收购公司的一些视频的
里面有个镜头我记得是 玩空战游戏,玩家握拳弯曲了下大拇指,计算机就能正确识别并发射导弹

还有你的比较真是无语,其他两家都是靠拿着东西来识别,可到了微 ...
微软最烂是LZ得出的结论, LZ是从精度、以及死角这些角度出发的。
作者: 小色    时间: 2009-6-5 09:19

引用:
原帖由 恨水无痕 于 2009-6-5 02:08 发表
喷了那么长的一段话,最终楼主的本意就是想表达锁你的变色龟头棒技术最高
你终于醒悟过来了~~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9:19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09:04 发表


微软最烂是LZ得出的结论, LZ是从精度、以及死角这些角度出发的。
你就不要拾人牙慧了,每天捡几个新词出来,从来都是把人家的话拿来重复一遍,好象就变成你的真知灼见,有意思么

精度、死角的问题,首先如果我能解决,我用得着在这里和你磨牙吗,我已经在3dv或者微软研究院了

其次,作为内行的你都没见过3dv公司的视频?眼见为实,那是最直观的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9:26

让计算机专业那么内行的您去上youtube,还要自己搜索正确的关键词,太为难你了,我认栽,视频我随便找一个,08年初的

http://www.sneakme.net/browse.ph ... HVyZT1mdnN0&b=5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9:34

找到这个视频了,3dv被收购前网上最出名的一个

http://www.sneakme.net/browse.ph ... NdkFGekE%3D&b=5

又长见识了,隔天计算机内行又有谈资了lol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9:40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09:26 发表
让计算机专业那么内行的您去上youtube,还要自己搜索正确的关键词,太为难你了,我认栽,视频我随便找一个,08年初的

http://www.sneakme.net/browse.ph ... P3Y9OF95V1pGY2dQUGs ...
看你这样子既不像是龙哥那样搞学术的, 也不像是BD那样搞应用的。你最多就只是在哪里玩弄点三角函数。拜托我们对这种高中数学没有兴趣。这又不是技术的核心难点。当然要你谈谈图像识别算法或肢体动作表述的算法呢, 估计你也是毛都说不上来。
但我估计这几个问题你还是可以回答的。
微软的输入方式是不是有死角?
精度是不是主要由图像识别软件决定, 而不是传感器的精度?
这种对着空气做太空动作有意思吗?
微软演示中最“神奇”的部分,语音识别以及人工智能, 现在的技术真的能达到吗?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09:47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09:40 发表

看你这样子既不像是龙哥那样搞学术的, 也不像是BD那样搞应用的。你最多就只是在哪里玩弄点三角函数。拜托我们对这种高中数学没有兴趣。这又不是技术的核心难点。当然要你谈谈图像识别算法或肢体动作表述的算法呢, 估计你也是毛都说不上来。
但我估计这几个问题你还是可以回答的。
微软的输入方式是不是有死角?
精度是不是主要由图像识别软件决定, 而不是传感器的精度?
这种对着空气做太空动作有意思吗?
微软演示中最“神奇”的部分,语音识别以及人工智能, 现在的技术真的能达到吗?
你这小孩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在哪里吗,就是爱自扇嘴巴——昨天帖子自称“内行”,被众人调戏,毛都没说得出来,今天把被别人羞辱的话都要捡来用

你知道自己嘴大的优点在哪里吗,就是脸皮厚——昨天被当众拔了内裤弹JJ,今天阳光乍现,你又来劲儿了,好象当没事一样

每天晚上都放荡,太阳出来又是处女

“三角函数”,大家看看,昨天今天的帖子翻来看看,除了这傻孩子以外,谁(特别是我)提到过这个词?

我说你脑子怎么就那么秀豆呢

我提醒过你了,你说得越多,错得越多,这都2009年了,质疑我已经给出视频的技术就算了,居然连“语音识别”都持怀疑态度,你是哪个山寨计算机学院毕业的?

你这点智力我觉得还真不如natal的ai,估计也就是神机模拟出来的,那什么,4岁奶娃嘛,我看差不多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09:59

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原形毕露了吧。
我只是说我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可没说过自己是内行。
我还补充到, 不一定非要是内行才能识别某些外行冲内行的现象。
反正至今你也没说出任何有点实际意义的东西。我也没兴趣在这个帖子里和你参合。
不过我也犯了个错, 微软展示的不是语音识别, 而是高得多的人机对话。
作者: seablue    时间: 2009-6-5 10:06

对比另外一贴,这帖子简直是个笑话
作者: carnon    时间: 2009-6-5 10:07

偶觉得微软这套系统是3家系统里面鲁棒性最差的,最容易受干扰,动态捕捉慢导致容易跟丢出错,至今看的视频都是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下面做的演示;语音识别不说非英语国家,就算英语国家的各种口音发音能否正确识别都成问题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0:07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09:59 发表
不过我也犯了个错, 微软展示的不是语音识别, 而是高得多的人机对话
娃呀,我好歹给了点视频,给了点技术假设,你这两天除了做一本小学版“十万个为什么”,你还起了什么作用?

这不懂,那不懂,问这个问哪个,好象别人答不出来,就代表你是专家了?你这伎俩也忒底幼了

我都说你说得多错得多了,你错在几点:

1、2001年,你错在太奶幼,估计还在玩那流星花园游戏版RPG,没看过《AI》这部电影,因此不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有简单的人机文本对话了(我再重复一便,当时电影推广网站上集成了人机英文文本聊天机器人,叫alice还是什么,头天和她聊,第二天她还晓得你的名字,不过大部分尖刻的问题是敷衍回答,那AI在这一点上和FF相当类似)

2、2008年,你错在太宅,不知道简单人机文本对话已经普及到了国内最大的山寨厂之一,腾讯,QQ里面有个聊天机器人叫“小Q”什么的,就是干这个的

3、2009年,你错在眼神不好,以上两点我昨天已经给你说过了,你今天又拿出来说,你要我说你啥好咧?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0:09

引用:
原帖由 carnon 于 2009-6-5 10:07 发表
偶觉得微软这套系统是3家系统里面鲁棒性最差的,最容易受干扰,动态捕捉慢导致容易跟丢出错,至今看的视频都是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下面做的演示;语音识别不说非英语国家,就算英语国家的各种口音发音能否正确识别都成问 ...
我以为FF是那什么家族的个案,看来是普遍现象

您知道win95时代就有语音输入文本的技术了吗,您知道有中文版吗,您知道使用前都要矫正、适应每个人的发音习惯吗

也难怪,所谓物以类聚,是这个理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10:15

你给了什么技术假设? 假设很精确? 假设能对话? 这要你假设有什么用。
你那可笑的QQ聊天机器人就更是搞笑了。
它会主动和你聊天? 完全就是你问他答,或者不知道答。这也叫聊天?这叫审问吧。
你能和QQ机器人交流感情吗, 你能和他讨论问题吗, 你能和他讨论时事吗? 狗屁都不能。就是你审他答, 原来这就是你们所说的高级技术。


[ 本帖最后由 ffcactus 于 2009-6-5 10:20 编辑 ]
作者: solopain    时间: 2009-6-5 10:17

现在的触摸和体感就好比ss和ps时代的3d画面,初级阶段而已,玩nds,iphone的时候经常触摸不到,玩wii和eye的时候经常反应不灵敏或者错误...要真的实现触摸和体感完美,最少还要10年吧....至少3d从ps和ss时代到现在就多少年了?
作者: Virtue    时间: 2009-6-5 10:21

LZ真搞笑.啥都不懂还来分析.
你知道WII原始的双棍和MOTION PLUS什么区别不?  还来谈什么精度.
不太了解的东西, 就不要出来乱说话.
作者: youngwilly    时间: 2009-6-5 10:24

LZ头象究竟露点没?我看了几次居然没看出来
作者: carnon    时间: 2009-6-5 10:27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10:09 发表


我以为FF是那什么家族的个案,看来是普遍现象

您知道win95时代就有语音输入文本的技术了吗,您知道有中文版吗,您知道使用前都要矫正、适应每个人的发音习惯吗

也难怪,所谓物以类聚,是这个理
这个偶也知道,对用户发音采样的越多越精确,但是这样就不够casual了,对用户也有严格限制,就跟动作捕捉对环境也有限制一样。而且你拿这个跟语音识别文本比是有点偏离方向的,跟语音识别文本不同,这套东西是应用于游戏的,是实时系统,对即时指令识别准确度要求很高的。

[ 本帖最后由 carnon 于 2009-6-5 10:32 编辑 ]
作者: 逆寒冰冷雨    时间: 2009-6-5 10:32

大门这个技术啥时候能出都还是个问题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0:37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10:15 发表
你给了什么技术假设? 假设很精确? 假设能对话? 这要你假设有什么用。
你那可笑的QQ聊天机器人就更是搞笑了。
它会主动和你聊天? 完全就是你问他答,或者不知道答。这也叫聊天?这叫审问吧。
你能和QQ机器人交 ...
死小孩又自high了,是我告诉你要“交流感情”还是MS告诉你要“交流感情”了?

你自己一会“三角函数”一会“感情交流”,还要硬扣在别人身上,是不是脑子被激素占领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10:38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08:31 发表


那么意义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你希望机器看你表演, 到了你表演给机器看。
意义哪里有变化了?
本来就是这样,肯定是在相对制约下去施行的,而这点制约也称不上什么大的局限~

例如你明明要在电视机面前完成的动作你总不能真的跑到茅房里干吧。。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10:39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10:15 发表
你给了什么技术假设? 假设很精确? 假设能对话? 这要你假设有什么用。
你那可笑的QQ聊天机器人就更是搞笑了。
它会主动和你聊天? 完全就是你问他答,或者不知道答。这也叫聊天?这叫审问吧。
你能和QQ机器人交 ...
qq机器人会主动跟你聊好不好,你以为是网友主动加那些练功机器人的么?
还不是人被动加的?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0:40

引用:
原帖由 carnon 于 2009-6-5 10:27 发表


这个偶也知道,对用户发音采样的越多越精确,但是这样就不够casual了,对用户也有严格限制,就跟动作捕捉对环境也有限制一样。而且你拿这个跟语音识别文本比是有点偏离方向的,跟语音识别文本不同,这套东西是应 ...
因为不是用的常见光摄像头,因此降低了对环境光线的苛刻要求,我在上一页贴了3dv视频,演示环境是几乎一片漆黑

其实这个所谓“ai”也就是你说的那么简单,语音识别成文本,文本才触发脚本,脚本教虚拟角色回答,就这么简单,关键要好玩、新颖、别人没做过,还有一点,不要让ff看出来门道来lol

当然,我今天说破了,他铁定明天又要嚷嚷,“啧啧,不就一个QQ聊天机器人吗,MS真没技术”,诸如此类,那孩子特爱拾人牙慧
作者: carnon    时间: 2009-6-5 10:47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10:40 发表


因为不是用的常见光摄像头,因此降低了对环境光线的苛刻要求,我在上一页贴了3dv视频,演示环境是几乎一片漆黑

其实这个所谓“ai”也就是你说的那么简单,语音识别成文本,文本才触发脚本,脚本教虚拟角色回答 ...
你没看懂我的意思?
我是说这套语音识别是用在游戏这类实时系统的,跟文本识别不同,文本识别错了可以更改,在多数实时游戏里面系统识别错你一句话或者是你发音有错误是无法更改的,致使建立起用户发音数据库也不能完全保证准确度,所以我才说这东西应用于游戏时鲁棒性差,或者只能受限于应用在专门为这套系统设计的,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游戏。

[ 本帖最后由 carnon 于 2009-6-5 10:54 编辑 ]
作者: 神之右手    时间: 2009-6-5 10:50

白开水贴也感号称 深度分析...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10:50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10:38 发表


意义哪里有变化了?
本来就是这样,肯定是在相对制约下去施行的,而这点制约也称不上什么大的局限~

例如你明明要在电视机面前完成的动作你总不能真的跑到茅房里干吧。。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你在电视面前很随意的, 计算机系统观察你, 然后做出反应。如同和小男孩对话那段。
如果限制太多, 就成了。 我想让计算机干什么, 然后回忆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它才能识别, 然后你再做动作指示给计算机。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9-6-5 10:53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10:39 发表



qq机器人会主动跟你聊好不好,你以为是网友主动加那些练功机器人的么?
还不是人被动加的?
当然, 程序可以设定让他偶尔也主动和你聊几句。 这没什么难度。
但是没有逻辑性。比如:
它不会主动和你说“喂, 你有没有听说北京有一例H1N1了?”
然后你说“知道”
然后聊天机器人无法顺应你们聊天的逻辑继续下去。
说白了, 现在的技术还是你问他答, 最多偶尔随机问你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0:58

引用:
原帖由 carnon 于 2009-6-5 10:47 发表


你没看懂我的意思?
我是说这套语音识别是用在游戏这类实时系统的,跟文本识别不同,文本识别错了可以更改,在多数实时游戏里面系统识别错你一句话或者是你发音有错误是无法更改的,致使建立起用户发 ...
知道endwar吧

雏形

以上
作者: 教师随笔量产型    时间: 2009-6-5 11:03

WIIMOTE和PN比?废话不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PN里面有点球的片段,我想问问,WII怎么玩法?WII认得出上下肢?
作者: 猫猫的小叔叔    时间: 2009-6-5 11:04

[posted by wap]

所以lz的意思就是用索尼的体感设备可以无视死角精度满分?还是你已经对微软恨到这个程度了?双重标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11:07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6-5 10:50 发表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你在电视面前很随意的, 计算机系统观察你, 然后做出反应。如同和小男孩对话那段。
如果限制太多, 就成了。 我想让计算机干什么, 然后回忆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它才能识别, 然后你再做动 ...
我之前在一个帖子里面说到~

“现在大家都基本了解到natal的一些宏观概念,它能做什么。。

但至于能做到怎样,或者不能做什么的资料似乎很不足~~舆论导向也对这点似乎避重就轻~
当然,作为概念演示肯定有宣传成分,视频开端也有字幕说明演示和成品可能会有所差异~”

这个宏观概念是基于硬件的设计原理基本概念上的~基本是表达了what~

但至于how,这就是ms的聪明之处,概念视频上根本没说白~根本没操作上的detail~
这个how就是要看最重要最关键的软件开发表现了,而且基于经验和时间的积累,资金的回流~脉络的疏广~
只会把这个how越做越好,我相信刚推出时,抱怨的声音肯定不少,但你不能认定他将来不能做得更好,甚至比宣传视频上的更神~
且还是在同样的硬件上~
我们现在知道的还有,这是世界上最top最烧钱的开发团队~~
所以可以说,奶头是跟这方面的科技前沿并进的。。。。。



这和e305 sony放卫星其实没本质区别,他们的目的都是想把预想的成为现实。(其实是舆论上的制高点)

[ 本帖最后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11:10 编辑 ]
作者: 教师随笔量产型    时间: 2009-6-5 11:09

“这和e305 sony放卫星其实没本质区别,他们的目的都是想把预想的成为现实。”

果真?问题是有人SDK都派发完了,另外一个知道主机上市KERNAL还是09版,ALPHA KIT直接没法工作。双重标准真赞!而且貌似演示都在DEBUGKIT上完成的,E3 05有人可是用PC在装13

[ 本帖最后由 教师随笔量产型 于 2009-6-5 11:10 编辑 ]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11:10

引用:
原帖由 教师随笔量产型 于 2009-6-5 11:09 发表
“这和e305 sony放卫星其实没本质区别,他们的目的都是想把预想的成为现实。”

果真?问题是有人SDK都派发完了,另外一个知道主机上市KERNAL还是09版,ALPHA KIT直接没法工作。双重标准真赞!
你没看懂。。。先屏弃你的种族和宗教情结再认真看不迟。。。
作者: carnon    时间: 2009-6-5 11:14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5 10:58 发表


知道endwar吧

雏形

以上
这不扯淡么?endwar这类简单语音识别现在很多游戏引擎都能做,为啥要另花钱用natal?如何向用户证明natal是有价值的值得掏钱的,natal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你是TG专家你来给个方案吧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1:26

引用:
原帖由 carnon 于 2009-6-5 11:14 发表


这不扯淡么?endwar这类简单语音识别现在很多游戏引擎都能做,为啥要另花钱用natal?如何向用户证明natal是有价值的值得掏钱的,natal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你是TG专家你来给个方案吧
你怎么和ff一样,捞着半截话,兴奋个毛,是你自己在问语音应用问题,我就回答语音应用问题,我告诉过你“natal计划一只麦克风”了?

兴奋个啥

懒得重新和你们嚼舌头,贴昨天说过的话:
引用:
* Natal的技术,包括wiimote的技术,都有人做事后诸葛亮,说是老技术,不过总得有商业机构或者军事机构来将这些技术请出研究院,怎么整合、怎么应用才是关键

* Natal的精彩之处,至少一半在于其“网络社交”层面的应用,影象识别只是Natal大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而Natal的其他部分也赋予影象识别技术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仅仅靠游戏应用来推广和普及——以当今所谓CU玩家狭隘的包容能力和游戏制作厂商的胆量来看,是不太现实的
大家都看到natal有哪些features了,我就不多说了,语音也好、影象识别也好,都是大计划之中的独个元素而已
作者: carnon    时间: 2009-6-5 11:34

专家都这样,整天画饼,却总是回避正面问题。。

不说了玩够了,吃饭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5 12:16

引用:
原帖由 carnon 于 2009-6-5 11:34 发表
专家都这样,整天画饼,却总是回避正面问题。。

不说了玩够了,吃饭
你这点也和FF一样,语塞了吧,还是要硬生生回个贴,把话题视线转移了,把面子绷起来

物以类聚,物以类聚
作者: nordics    时间: 2009-6-5 12:35

进来看专业人士,同时等天师乱入。
作者: zenodante    时间: 2009-6-5 12:40

楼主连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都分不清就敢上来发话了。。。内牛满面!!!!
好歹回去查查wii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motion plus的datasheet再上来喷不迟!
作者: gopcboy    时间: 2009-6-5 15:22

虽然说的夸张了点
不过我也看好sony的那个体感

毕竟我们其实在大多数游戏中不太需要主机去感应全身的运动
我当时把任天堂的RED STEEL想象成了自己从小就幻想的那种游戏类型
结果发现上当了
索尼这个正是我要的效果
就是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啊现在看起来太原始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6-5 18:41

引用:
原帖由 gopcboy 于 2009-6-5 15:22 发表
虽然说的夸张了点
不过我也看好sony的那个体感

毕竟我们其实在大多数游戏中不太需要主机去感应全身的运动
我当时把任天堂的RED STEEL想象成了自己从小就幻想的那种游戏类型
结果发现上当了
索尼这个正是我要的 ...
sony那东西单纯论精确和同步度是最高的~
可惜现场演示中的效果貌似一般,连里面一个网球都要花很大功夫才打得中~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6:14

引用:
原帖由 WhinStone 于 2009-6-5 02:28 发表
真绝了,到了微软这儿,突然就要完整的动作捕捉,还要还原带球突破,我拜托你索尼的那根龟头棒难道就能捕捉?你动动脚我看看~
引用:
原帖由 lijgame 于 2009-6-5 08:46 发表
我记得当初tg有人发过那个被微软收购公司的一些视频的
里面有个镜头我记得是 玩空战游戏,玩家握拳弯曲了下大拇指,计算机就能正确识别并发射导弹

还有你的比较真是无语,其他两家都是靠拿着东西来识别,可到了微 ...
谁让MS是用识别人体这么火星技术来识别的呢?  体感有很多方式实现,MS挑了一个最SB的最难的方法实现,  

PS3 WII 要实现身体其他部位 只要把遥控器放到或绑到任何部位就可以识别,  最差点 身体绑上10个遥控器 也比MS这个靠谱多了.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6:22

引用:
原帖由 教师随笔量产型 于 2009-6-5 11:03 发表
WIIMOTE和PN比?废话不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PN里面有点球的片段,我想问问,WII怎么玩法?WII认得出上下肢?
这就是实现方式不同, MS非要识别出形状, 而PS3  wii 在脚上绑几个控制器就可以了, 或者出一个鞋状的外设就可以了. ps3 wii 不用也根本没必要识别 人体.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6:32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6:14 发表






谁让MS是用识别人体这么火星技术来识别的呢?  体感有很多方式实现,MS挑了一个最SB的最难的方法实现,  

PS3 WII 要实现身体其他部位 只要把遥控器放到或绑到任何部位就可以识别,  最差点 身体绑上10个 ...
我很高兴MS和其他任何一家都没有想过用这种方案………………………………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6:37

引用:
原帖由 zenodante 于 2009-6-5 12:40 发表
楼主连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都分不清就敢上来发话了。。。内牛满面!!!!
好歹回去查查wii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motion plus的datasheet再上来喷不迟!
对于遥控器 http://onakasuita.org/wii/ 这个软件已经很容易分析出来 而且网上资料基本和我一致,  遥控器目前就是空间位置无法定位所以 空间定位都是前面的IR 来实现空间的位移, 例如 DesktopVR 如果不用IR 就无法定位了.  而IR定位就是空间一个点而不是一个体.   这点PS3就不同.  

至于wii motion plus 还没出 我只能是猜的,只有出了 用过才能用软件分析出来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6:45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6 16:32 发表


我很高兴MS和其他任何一家都没有想过用这种方案………………………………
而这种方案理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方案,因为人体作为不规则图形要采样有无数个点, 理论上只能接近, 就例如现在CG技术人面部都无法做到看起来和真人一样.  MS用了一种最难的技术来实现体感


例如这个视频 http://www.sneakme.net/browse.ph ... NdkFGekE%3D&b=5
你拿一个圆珠笔 对着摄像头 转 系统根本识别不出来是什么东西而且是否在转. 因为圆柱体转动时,对于系统就是一个平面圆根本没动.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6:47

不管算法多么高超 原理都是一样的

建议先看看这篇基础文章
http://hi.baidu.com/superql/blog ... 538af38c0cad4622557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04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6:45 发表


而这种方案理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方案,因为人体作为不规则图形要采样有无数个点, 理论上只能接近, 就例如现在CG技术人面部都无法做到看起来和真人一样.  MS用了一种最难的技术来实现体感


例如这个视频 http: ...
推荐你了解一下track ir,你还停留在凡track必固定点的基础上,现在影象分析和识别的技术已经超过你的想象了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04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6:47 发表
不管算法多么高超 原理都是一样的

建议先看看这篇基础文章
http://hi.baidu.com/superql/blog ... 538af38c0cad4622557
wiimote定位主要靠红外,其实也就是leaser track,不足为奇了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07

刚好就在你这贴里我还贴了视频,怎么不看呢
引用:
找到这个视频了,3dv被收购前网上最出名的一个

http://www.sneakme.net/browse.ph ... NdkFGekE%3D&b=5

作者: darkgame    时间: 2009-6-6 17:22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18:41 发表


sony那东西单纯论精确和同步度是最高的~
可惜现场演示中的效果貌似一般,连里面一个网球都要花很大功夫才打得中~
做一个没有人物动作辅助的网球游戏,即使让你用精确定位的手柄控制,你一样会打不中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7:29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6 17:07 发表
刚好就在你这贴里我还贴了视频,怎么不看呢
这个系统的缺陷就在  当一个物体 相对于z轴 不动, 而对于在x y 轴做自身中心旋转运动时, 从z轴看就是 形状和和位移都没有变化, 那么系统就是认为是静止的,  这种物体就是圆柱体或近似圆柱体的东西,例如胳膊,等等.  系统从形状上很难识别.


2个例子
很简单举一个例子, 平伸直胳膊, 然后握紧拳头,在空间位置不动 把拳头和胳膊转一圈(有的人只能转半圈), ms这个系统可能根本识别不出任何动作,因为实际上就是一个圆柱在自转,空间位移深度都没变化, ms只能考轮廓来判断拳头向下或向下,说不定就判定成大腿了.


你拿一个圆珠笔 对着摄像头 转 系统根本识别不出来是什么东西而且是否在转. 因为圆柱体转动时,对于系统就是一个平面圆根本没动.


说简单点就是 这两个动作,深度都没变, 形状对于正面的摄像头来说也没变,  如果没有东西绑到胳膊上监测旋转,根本没有其他方法监测到.
作者: csitd    时间: 2009-6-6 17:31

你拿那个sony棒子不也一样么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32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7:29 发表

这个系统的缺陷就在  当一个物体 相对于z轴 不动, 而对于在x y 轴做自身中心旋转运动时, 从z轴看就是 形状和和位移都没有变化, 那么系统就是认为是静止的,  这种物体就是圆柱体或近似圆柱体的东西,例如胳膊,等等.  ...
没错,sony和nintendo的也是如此

关键不在于他们也如此,而在于厂商没必要做这种应用模式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7:32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6-5 18:41 发表


sony那东西单纯论精确和同步度是最高的~
可惜现场演示中的效果貌似一般,连里面一个网球都要花很大功夫才打得中~
我认为打不着球恰恰是精度高的最好表现,  在真实的网球场上能打上3个回合以上都比较厉害了, 往往发球都接不着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7:34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6 17:32 发表


没错,sony和nintendo的也是如此

关键不在于他们也如此,而在于厂商没必要做这种应用模式
wii remote 很容就能做到啊, 因为wii remote 不需要监测形状.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36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7:32 发表


我认为打不着球恰恰是精度高的最好表现,  在真实的网球场上能打上3个回合以上都比较厉害了, 往往发球都接不着
我再推及楼主去了解一个叫camspace的软件,就这个软件的原理而言,ms要实现比较准确的空间点识别也不难

www.camspace.com

通过普通30万相素的webcam既可实现空间中特定形状的色块追踪,因为色块形状固定、颜色突出,行变和大小变化都很好被捕捉和识别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37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7:34 发表



wii remote 很容就能做到啊, 因为wii remote 不需要监测形状.
想了一下,nintendo这个确实可以,因为接受器其实是wiimote本身,关键倒不是形状识别之类的

多问一句,这种比较蹊跷的运动方式确实有游戏在使用吗?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9-6-6 17:38 编辑 ]
作者: sleepboy    时间: 2009-6-6 17:45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6:45 发表


而这种方案理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方案,因为人体作为不规则图形要采样有无数个点, 理论上只能接近, 就例如现在CG技术人面部都无法做到看起来和真人一样.  MS用了一种最难的技术来实现体感


例如这个视频 http: ...
首先,为什么需要识别出这样的旋转?有任何意义呃?论不能实现的,PS3的和Wii的不能实现的更多,假如一个游戏需要转身,靠光学定位的一被遮挡就丢信号了。识别旋转只是要看采样采到多精确了,游戏应用,像微软那样的,只要识别关键点能贴骨架就可以了。PS3如果不用陀螺仪,像你说的这种旋转,只要匀速以发光点为中心旋转就没办法准确识别。但在实际应用上,你永远不用用到这样的东西。一个毫无价值的识别值得拿出来说伐?何况人体不是圆珠笔,要想识别拳头的旋转或者手指的旋转,压根就不是你说的那种绝对情况那样难。完全就是莫名其妙。SONY的这个体感能做到的MS的只要算法出色全都能做到。相反MS能做到的SONY的不一定能做到。这就是差距,光说MS做不到的东西有P用?
作者: zenodante    时间: 2009-6-6 17:49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6:37 发表



对于遥控器 http://onakasuita.org/wii/ 这个软件已经很容易分析出来 而且网上资料基本和我一致,  遥控器目前就是空间位置无法定位所以 空间定位都是前面的IR 来实现空间的位移, 例如 DesktopVR 如果不用IR 就 ...
您的资讯还真闭塞 到现在连plus内的二轴陀螺仪芯片是啥型号都不知道,你还谈什么精度?:D wiki下都能知道的东西阿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7:50

引用:
原帖由 sleepboy 于 2009-6-6 17:45 发表

首先,为什么需要识别出这样的旋转?有任何意义呃?论不能实现的,PS3的和Wii的不能实现的更多,假如一个游戏需要转身,靠光学定位的一被遮挡就丢信号了。识别旋转只是要看采样采到多精确了,游戏应用,像微软那样 ...
刚才我考虑可能nintendo的wiimote可以做到,因为wiimote本身是红外追踪装置,wiimote旋转,相对而言是电视机上的两个红外发射点在旋转,也许这种旋转是可以识别的
作者: sleepboy    时间: 2009-6-6 17:54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7:34 发表



wii remote 很容就能做到啊, 因为wii remote 不需要监测形状.
Wii remote做到的原理跟要不要监测形状压根无关。g-sensor输出几个轴向的加速度变化,没有红外的话连位移都算不准,需要红外来进行校正。匀速旋转的情况下G-sensor输出的数据你根本没法知道准确的旋转信息。了不起就是根据红外接收器的数据来推测,那还要看红外接收器输出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可是PS3的那个光源在手柄上,只能通过陀螺仪去判断旋转而已。
作者: sleepboy    时间: 2009-6-6 18:08

引用:
原帖由 superjay 于 2009-6-6 17:50 发表


刚才我考虑可能nintendo的wiimote可以做到,因为wiimote本身是红外追踪装置,wiimote旋转,相对而言是电视机上的两个红外发射点在旋转,也许这种旋转是可以识别的
Wii和PS3的体感的通病是可以理解为整个空间只有1-2个采样点,所有的数据都是从这个采样点输出的。因此要得到所有传感器的采样数据,手柄的角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MS是对应空间有多个采样点,即便其中某个采样点的数据消失,比如你把手背到身后了,你还是可以从其它的采样点获得数据。比如设计一个小游戏,要让人手背在后面,然后用脑袋去砸前面的汽水瓶。既要手背在后面,又要脑袋砸瓶子是Wii和PS3都无法做到的。而MS可以做到。只是应该不会出这么无聊的游戏就是了。其实应用的泛用性和方便性肯定是MS的好了。只是光有技术是无意义的。技术实在是无趣,只有配合的游戏有趣才行。把人的操作限制到按按键这种方式上都可以做出无数让人欲罢不能的好游戏。现在只是给了更光多的空间去制作游戏而已。将来是不是真正好玩还是另外一回事。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8:17

引用:
原帖由 sleepboy 于 2009-6-6 18:08 发表

Wii和PS3的体感的通病是可以理解为整个空间只有1-2个采样点,所有的数据都是从这个采样点输出的。因此要得到所有传感器的采样数据,手柄的角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MS是对应空间有多个采样点,即便其中某个采样点的数 ...
你可能没看我1楼所讲的,   ps3 与wii 不同就在于 ps3的系统是结合 wii和ms的  不仅有手柄自身的监测旋转和加速度,也有和ms一样的摄像头监测空间的定位.  因为空间的定位必须有一个参照系,就是必须有一个外物作为监测, ps3和ms都是用摄像头,而wii 是用红外,红外就只能定位一个面.没有z轴信息.   

wii motion plus 现在没有拿到手不知道怎么样.
作者: jinwyp    时间: 2009-6-6 18:20

引用:
原帖由 sleepboy 于 2009-6-6 17:45 发表

首先,为什么需要识别出这样的旋转?有任何意义呃?论不能实现的,PS3的和Wii的不能实现的更多,假如一个游戏需要转身,靠光学定位的一被遮挡就丢信号了。识别旋转只是要看采样采到多精确了,游戏应用,像微软那样 ...
这样的动作太多了, 例如你用铅笔刀 消铅笔,  在拳击出拳时的各种形状等等. 太多了. ms这套系统就是有缺陷的系统,
而ps3的目前看来是没有任何缺陷的,  wii plus 看来也没有缺陷毕竟没有太多深入了解.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8:24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8:17 发表



你可能没看我1楼所讲的,   ps3 与wii 不同就在于 ps3的系统是结合 wii和ms的  不仅有手柄自身的监测旋转和加速度,也有和ms一样的摄像头监测空间的定位.  因为空间的定位必须有一个参照系,就是必须有一个外物作 ...
你说的圆珠笔转PS3的设备一样不行
作者: superjay    时间: 2009-6-6 18:26

引用:
原帖由 jinwyp 于 2009-6-6 18:20 发表



这样的动作太多了, 例如你用铅笔刀 消铅笔,  在拳击出拳时的各种形状等等. 太多了. ms这套系统就是有缺陷的系统,
而ps3的目前看来是没有任何缺陷的,  wii plus 看来也没有缺陷毕竟没有太多深入了解.
拳击出拳时的各种形状这个ps3的设备也可以解决??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