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闻] [全球化野心第一步达成?]《最后的剩饭》在欧美卖得比日本更好 [打印本页]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4:04     标题: [全球化野心第一步达成?]《最后的剩饭》在欧美卖得比日本更好

[attach]124946[/attach]

SEX号称“面向全球玩家”的UE3引擎作品《最后的剩饭》The Last Remnant 目前全球销量累计约56万份(数据根据Siliconera,并用VGChartz.com的资料进行修正补充)
其中欧美22万份,日本本土约16万份。可见这款作品在西方更受欢迎。

via Joystiq http://tr.im/lXv1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7:12 编辑 ]
作者: 伪    时间: 2009-5-21 14:06

论装机量,欧美的XO数量远超日本吧。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4:09

引用:
原帖由 于 2009-5-21 14:06 发表
论装机量,欧美的XO数量远超日本吧。
那也要人家认JRPG是不?
作者: 鲜奶杯的马甲    时间: 2009-5-21 14:14

好遊戲~~~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4:15


真是个情报弱者,数据都看不来。
河津泪目,做了一辈子TRPG的变异种,终于有欧米鬼畜会玩了,沙加万岁。


哇,看了这图,SE毫无疑问是决心把欧美好好搞一搞,小日本国内算个毛
作者: liuyicheng    时间: 2009-5-21 14:23

这个22万,是不是还包括了pc版。。。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4:33

引用:
原帖由 liuyicheng 于 2009-5-21 14:23 发表
这个22万,是不是还包括了pc版。。。
同学,看官方图

北美22W,欧洲18W

包括XO和PC

当然,神奇的是,这游戏我玩下来觉得XO和PC简直可以说是两个游戏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1 14:38

VG不统计PC,,56万份是全部在XBOX360上卖出的数字!

[ 本帖最后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4:42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4:40

引用:
原帖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4:38 发表
VG不统计PC
这图可是SE年报官方说明会上的

VG爱好者你好,VG爱好者再见
作者: 蓝色的鱼    时间: 2009-5-21 14:42

为什么说pc和xo版是两个游戏?有何区别?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1 14:4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4:40 发表



这图可是SE年报官方说明会上的

VG爱好者你好,VG爱好者再见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56万份全部是XO上的贡献数字!VG爱好者不是最早就是索饭鼎力支持的网站么、?

[ 本帖最后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4:47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4:48

其实我完全搞不懂LZ想说明什么问题

SE的作品,欧美卖得比日本多的多了去了

欧+美>日的就不算了,单论美>日

KH系列,SO3

这最后的剩饭就算放在沙加系列来看也算是个销量、品质中等偏下的玩意

想说明什么?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1 14:52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4:48 发表
其实我完全搞不懂LZ想说明什么问题

SE的作品,欧美卖得比日本多的多了去了

欧+美>日的就不算了,单论美>日

KH系列,SO3

这最后的剩饭就算放在沙加系列来看也算是个销量、品质中等偏下的玩意

想说明什 ...
想说明SQUARENIX已经铁定抛弃索尼,PS1PS2年代的得力王牌SQUARE公司已经和SONY划清楚界线!所以XO上不断出现SQUARE的好游戏!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4:54

引用:
原帖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4:44 发表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56万份全部是XO上的贡献数字!VG爱好者不是最早就是索饭鼎力支持的网站么、?
你是想SHOW下限还是干吗?



你想说明VG比SE官方发表的数字还要准?

从上往下数第5个就是最后的剩饭,给我看清楚统计平台

日本16W,北美22W,欧洲18W,其他2W,共58W

想战我,你还一百年的早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4:56 编辑 ]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4:5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4:48 发表
其实我完全搞不懂LZ想说明什么问题

SE的作品,欧美卖得比日本多的多了去了

欧+美>日的就不算了,单论美>日

KH系列,SO3

这最后的剩饭就算放在沙加系列来看也算是个销量、品质中等偏下的玩意

想说明什 ...
我没想说明什么。我只是翻译个新闻贴而已。

噢,可能我忘记贴原文标题了,我很赞同:

Report: The Last Remnant sold better in the West, poorly in general
作者: 鲜奶杯的马甲    时间: 2009-5-21 14:56

引用:
原帖由 蓝色的鱼 于 2009-5-21 14:42 发表
为什么说pc和xo版是两个游戏?有何区别?
PC版的系統改進了很多~~~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1 14:57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4:54 发表


你是想SHOW下限还是干吗?



你想说明VG比SE官方发表的数字还要准

从上往下数第5个就是最后的剩饭

日 ...
你想战我早个一百万年吧,,你真以为你有资格让我去战?笑喷了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5:01

引用:
原帖由 蓝色的鱼 于 2009-5-21 14:42 发表
为什么说pc和xo版是两个游戏?有何区别?
战斗系统部分细节一改

造成战斗时打法完全不一样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5:02

引用:
原帖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4:57 发表


你想战我早个一百万年吧,,你真以为你有资格让我去战?笑喷了
除了胡说八道被我揭穿了后耍泼

您还会点什么?
作者: shiningfire    时间: 2009-5-21 15:05

咋还不出PS3版啊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5-21 15:05

图是红叉,上穿吧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5:06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4:54 发表

我没想说明什么。我只是翻译个新闻贴而已。

噢,可能我忘记贴原文标题了,我很赞同:

Report: The Last Remnant sold better in the West, poorly in general
哇,好有见地哦

PF,PF

话说我这几年越发觉得,这欧美的某些游戏撰稿人的水平比DB、罗老师等等差远了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1 15:06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5:02 发表



除了胡说八道被我揭穿了后耍泼

您还会点什么?
除了四个神话传说ID,,风骚的签名,早你N年混TG的经历,,无数XHW常客,,你凭毛跟我战? 小朋友回家吃棒棒糖吧,想战的话找你们的恩师天师,点神来战,,你?说到战的话,我根本连看都看不上眼啊!我混TG的乐趣就是战,,你算毛啊??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5:11

引用:
原帖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5:06 发表



除了四个神话传说ID,,风骚的签名,早你N年混TG的经历,,无数XHW常客,,你凭毛跟我战? 小朋友回家吃棒棒糖吧,想战的话找你们的恩师天师,点神来战,,你?说到战的话,我根本连看都看不上眼啊!我混TG的乐 ...
从这段话来看

您的年龄不见得有我的游龄长

你又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混TG?就凭我这个ID的注册日期?

快找天师、三点搞基去吧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1 15:16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5:11 发表


从这段话来看

您的年龄不见得有我的游龄长

你又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混TG?就凭我这个ID的注册日期?

快找天师、三点搞基去吧
不好意思,,比ID早太无聊了,本人最早TG  ID过于罪恶,由XBOX诞生的年代开始就在TG比封到现在,当然不能跟你这种黄毛小子相比了!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5:17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5:06 发表
哇,好有见地哦

PF,PF

话说我这几年越发觉得,这欧美的某些游戏撰稿人的水平比DB、罗老师等等差远了
我这帖本来就没要给谁谁谁,XXX见地……你也不看看这篇幅。
感情让您失望了?

说到底,原来是XX老师和他的朋友们系列……

p.s. 我不是什么撰稿人,谢谢……
作者: 索尼    时间: 2009-5-21 15:24

引用:
原帖由 神话传说3 于 2009-5-21 15:06 发表



除了四个神话传说ID,,风骚的签名,早你N年混TG的经历,,无数XHW常客,,你凭毛跟我战? 小朋友回家吃棒棒糖吧,想战的话找你们的恩师天师,点神来战,,你?说到战的话,我根本连看都看不上眼啊!我混TG的乐 ...
第一次看到有人炫耀自己和天师,点神是一个水平的,pfpf

话说这种无下限的id软组织阵营也很嫌弃吧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5:28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5:17 发表

我这帖本来就没要给谁谁谁,XXX见地……你也不看看这篇幅。
感情让您失望了?

说到底,原来是XX老师和他的朋友们系列……

p.s. 我不是什么撰稿人,谢谢……
对不起,不是针对你

而是针对这文本身

最近看这些网站的文,这欧米纱布还真多的感觉越发强烈而已
作者: wanghengc    时间: 2009-5-21 15:36

恭喜第一步达成
作者: HI    时间: 2009-5-21 15:44

惊爆,NPD 最新累计销量不到15万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5:52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5:28 发表
对不起,不是针对你

而是针对这文本身

最近看这些网站的文,这欧米纱布还真多的感觉越发强烈而已
你看的网站太少

而已

话说,好像也有日子没听见谁说对罗老师徐老师深感PF的了。。。PF PF(为什么PF在本帖中出现频率这么高呢?233)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5:53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6:05

引用:
原帖由 HI 于 2009-5-21 15:44 发表
惊爆,NPD 最新累计销量不到15万
NPD通常会少算些些+SE公布的是出货数+15W只是XO版销量=这很正常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16:06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5:52 发表

你看的网站太少

而已

话说,好像也有日子没听见谁说对罗老师徐老师深感PF的了。。。PF PF(为什么PF在本帖中出现频率这么高呢?233)
有些事请不要揣测,谢谢



要谈SE全球化野心不如谈谈其对EIDOS的收购后的进一步举动

进而可以联系NBGI最近收购ATARI欧洲分部来谈谈日本厂商全球化脚步和策略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6:11 编辑 ]
作者: Pires    时间: 2009-5-21 16:13

销量重要么?人家SE早说了要平衡业界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6:30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6:06 发表
有些事请不要揣测,谢谢

很高兴看到这句话 :D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7:08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16:06 发表
要谈SE全球化野心不如谈谈其对EIDOS的收购后的进一步举动

进而可以联系NBGI最近收购ATARI欧洲分部来谈谈日本厂商全球化脚步和策略
是要我谈么?这帖我没准备谈野心来着。那只是标题党。

随便码一点……

日厂全球化的趋势战区早就谈过了。最近一次是去年FF13劈腿的时候。我的观点是日厂都意识到了本土市场的渣化性,老任的毒瘤性,全球化的紧迫性。SEX终于忍不住了。
这两年,日厂的全球化(对日厂来说可以叫 Go West)基本可以分三个集团,Capcom、NGBI可算第一集团。下手快,很早就在欧美有较为稳定的制作和发行实力,熟悉欧美市场口味,更为重要的,手中有已经有在欧美市场获得销量认可的次世代品牌(不管是不是原创)。其实是冒险,但是很走运,冒险成功了。第二集团是一些在日本本土基础还算不错,伺机而动的厂商,典型的就是SEX、光荣。SEX去年拍肩和在360上的lineup已经说明了他们最后做了怎样的选择,对ps3并不是抛弃,而是较为温和的“延迟”、“搁置”。借助360欧美的本土优势(有装机量优势,更为主要的还是文化上的优势)进行快速跟进战略。第三集团是步子最慢的,最乏善可陈的。典型的是Konami,除了MGS4,SH5,WE,至今都没有一款让人看到欣喜变化的、以欧美为重心的原创大作。(kojima next可能是个积极信号)

全球化也有三步走,首先是在北美打开市场,使用的主要是过去各厂手里的成功品牌,在次世代平台上用续作进一步巩固,收益稳定。可惜大家手里能用的牌都不多。而且不好随便乱用,牵涉到敏感的第一方关系,更有可能稍不谨慎就自毁长城,多年经营就此臭掉。基本一线日厂在欧美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好一点还有欧美制作组。但是研发实力和欧美本土studio、地头蛇EA、Activision、Take2之类比起来还差得远。所以趁金融危机,赶紧抄底。能收购现成的,低成本扩张最好。但是吃进来,怎么消化,需要时间。可能本世代都不够。

其次是培育新一代原创作品,尤其是针对老美口味的作品。这方面还是要反反复复提到Capcom的两款百万原创作品。鬼武者从题材上说可以征服亚洲,但是即便加入让雷诺也无法征服欧美。所以干脆让鬼武者去死吧。直接上集美国B级片之大成,自己又顺手的僵尸无双。果然灵验。SEX的最后的剩饭多少有点艳羡、模仿Capcom这条路,“用全新的次世代引擎打造能迎合东西方口味的原创RPG”,只可惜RPG没那么好转型,SEX也不像capcom那么多元化,手上的几条产品线基本还是过去日本市场大繁荣时期留下的遗老遗少,重继承,轻创新。Joystiq那张颇具讽刺意味的图很好说明问题。



Capcom几款次世代作品北美贡献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本土。SEX则还刚刚开始这个阶段,而且第一波还不太成功,最后的剩饭、星海4都没能出现奇迹。不过SEX也没那么浮躁,FF13的劈腿就是最大的决心。如果说FF13都不能出现让SEX满意的结果,那么恐怕整个战略都要进行重大调整了。

第三步,激活欧洲大陆。习惯上提欧美市场,其实不如叫“英美”和“欧洲大陆”市场(或许可以再加一个澳洲)来得更为精准。英美市场已经是成熟市场;但欧洲大陆市场不好进去,文化上用日式游戏打不进去,用美式游戏也很难直接打进去。(Dead Rising在德国的拒遭评级可以看作一种信号)索尼在欧洲市场的耕耘做的比较好,但是也没有找到真正让人感觉“大门开启”的成功之路。所以第三方目前还比较保守,通过一些兼并收购来慢慢摸市场。要真正撬开欧洲这个金库,本世代完成不了,留给次世代吧。NGBI和SEX收购edios都属于补充欧美本土制作团队和市场渠道的范畴,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诸如“劳拉幻想”之类的hybird。看看SEX在次世代上慎之又慎的作派就知道,有的磨合了。

现在不过是前两年恩怨因果得偿所报的时候。兼并还会继续,欧美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日厂里也会出一两个在欧美败北彻底死掉或混得很惨的反面教材。

唯一采取比较独特战略的是SEGA,走的是发行商的策略,没什么原创新作,老的金字招牌也基本都尘封不动;代理发行欧美作品倒很有一套,下一个重头是异形大战掠夺者。。。还有黑曜石的间谍RPG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7:13 编辑 ]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5-21 17:45

ff系列销量欧美怎么个分布的??
作者: 索尼    时间: 2009-5-21 17:55

我看到一个论调是日本人花在游戏上的钱并没有减少
而是日本掌机市场与家用机融合,造成掌机游戏市场和家用机市场直接冲突
在欧美,掌机还是掌机,家用机还是家用机,用户是区分对待的
不知道这个调调对不对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18:20

引用:
原帖由 索尼 于 2009-5-21 17:55 发表
我看到一个论调是日本人花在游戏上的钱并没有减少
而是日本掌机市场与家用机融合,造成掌机游戏市场和家用机市场直接冲突
在欧美,掌机还是掌机,家用机还是家用机,用户是区分对待的
不知道这个调调对不对
日本市场在各种游戏产值统计(包括了掌机和游戏软件、周边外设)里都在萎缩,怎么得出没少花钱的结论的呢?
作者: GAYBL    时间: 2009-5-21 18:29

开拓海外市场是必须得,不过SE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5-21 18:53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7:08 发表

是要我谈么?这帖我没准备谈野心来着。那只是标题党。

随便码一点……

日厂全球化的趋势战区早就谈过了。最近一次是去年FF13劈腿的时候。我的观点是日厂都意识到了本土市场的渣化性,老任的毒瘤性,全 ...
除此以外,se还寄托希望于任天堂帮忙推广的地球9
作者: jinwei8108    时间: 2009-5-21 19:00

trl确实是个好游戏,不过jrpg欧美卖的比日本好在lo身上早就验证过了,jrpg的未来在欧美-_-
作者: GAYBL    时间: 2009-5-21 19:03

引用:
原帖由 jinwei8108 于 2009-5-21 19:00 发表
trl确实是个好游戏,不过jrpg欧美卖的比日本好在lo身上早就验证过了,jrpg的未来在欧美-_-
现在欧美已经不太能够接受日式RPG了。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20:26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17:08 发表

是要我谈么?这帖我没准备谈野心来着。那只是标题党。

随便码一点……

日厂全球化的趋势战区早就谈过了。最近一次是去年FF13劈腿的时候。我的观点是日厂都意识到了本土市场的渣化性,老任的毒瘤性,全 ...
您这分析实在让我情何以堪

先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在刚刚发布的日厂2009财年年报显示,去年在游戏业务营收状况最佳的日本第三方正是您所谓无所作为的Konami。家用机业务销售总额就比您一直推崇的Capcom的家用游戏业务总额高50%左右。而且,看一下Konami最近5年的年报,基本上是稳中有升。
此外,Konami简直可以说是日厂开拓欧美市场的急先锋,当然,Konami的主力市场是欧洲,已经好多年欧洲销量比例第一了。PES/WE系列从03财年的435万到08财年的943万,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其中日本销量比率从50%多一路跌到15%左右,目前70%以上的销量来自欧洲。这几年PES比WE要早发售多久?MGS系列也一样,哪作MGS的销量日本能超过欧美了?当其他的日厂还在日本国内乱战一团的时候,Konami早就在欧、美的渠道、市场方面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到您嘴里,倒成反面教材了。

NGBI,还TMD算日厂全球化第一批,真搞笑,发个XO独占的AC6就算了?我想告诉您的是,NGBI目前游戏的销量日本国内:国外大致为1:1,其中日本销量大致是北美的2倍,不信去看NGBI自己的统计数据。NGBI之前在欧洲的渠道能力是非常差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大量PS系的NGBI的游戏前两年都是由SCEE代理发行的。这也是最近NGBI收购ATARI欧洲分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为了增强在欧洲的发行渠道能力。NGBI的欧美知名IP,SC,TK,AC,还有几个漫画改编游戏,还有啥?这几年在欧美还可以倒是有一半功劳要记在Wii滑雪之类的玩意上。

再来谈谈Capcom。没错LP和DR是试水欧美之作,都得到了成功。但放在当年可不可以也算是有点点敷衍的意思?我相信当时如果MS就能拿到DMC之类的IP,肯定会更满意。再者说了,Capcom本身的风格就相对和欧美更合一点。生化1当中说实话就没啥典型日式游戏的味道,当年Capcom就准备攻欧美了?在开发上,的确Capcom做的比其他日厂早一点,得益于PS2时期就开始对PC版的研究。没错,我认为DMC4的销量对SE、NGBI之类的拍肩决定的做出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不过吗,Capcom提供的营销经验教训可不止这一条。LP的PS3版销量(相对,也可以参考下Bioshock的PS3版销量)这个教训也可以说明,对自己比较重要的IP,自己有销量自信的IP,多版本同步发售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法。我相信NGBI和SE那几个XO独占和限时独占的RPG销量也让他们挠头不已。我敢预言,包括日厂在内的全世界各大厂,对于自己最重要的IP,限时独占会越来越少,多平台同时发售会越来越多。当然,在PS3跨过日本国内300万装机量这条传统意义上的生死线后,象如龙这样的完全日本向的游戏在没有MS给够支票的前提下,放弃XO/PC版是最佳选择。不信请看侍道3的PS3版和XO版销量。

再说SE,最近和田的举动很明显,和NGBI类似,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欧美渠道能力,并扩张在欧美本土的开发能力。SE本来对PS3的开发本来就是以FF13的开发过程来获得KNOW HOW,FF13和FFV13进行联合企划来降低成本。这里说下,如龙见参、如龙3就是联合企划,现在开发一作在14个月就可以完成。FF13完成后以此吃老本,SE绝对会以此为基础再做N个PS3的IP来。当然,受限于PS3的开发难度和PS3的销售不如预期,就一直拖到现在。SE在开拓欧美市场,我都觉得FF7时代就可以看,FF系列已经从那个时候变成世界的FF。KH系列更是明显。最后的遗迹这种玩意,明显是PS3版开发不顺,又不是非常有影响的IP(连沙加的名字都没套上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我TMD就不明白了加强全球化=欧美向游戏让XO独占?这种绝妙的观点从哪里来的?

再说下,日本游戏就要有自己特色,和EA、TAKE-TWO、UBI之类在欧美拼同质化游戏永远没出路。SE等现在不过是用资本运作,在欧美用的是欧美本土的制作力量来做欧美向游戏,就那么回事。

至于EA、TAKE-TWO等等,最近日子也不好过,这个以后再谈。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5:13 编辑 ]
作者: DeathNote    时间: 2009-5-21 20:30


作者: 金碧辉煌    时间: 2009-5-21 21:26

剩饭超过50W啊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21:31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20:26 发表
先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在刚刚发布的日厂2009财年年报显示,去年在游戏业务营收状况最佳的日本第三方正是您所谓无所作为的Konami。光家用机业务销售总额就比您一直推崇的Capcom的游戏业务总额高50%左右。而且,看一下Konami最近5年的年报,基本上是稳中有升。

此外,Konami简直可以说是日厂开拓欧美市场的急先锋,当然,Konami的主力市场是欧洲,已经好多年欧洲销量比例第一了。PES/WE系列从03 财年的435万到08财年的943万,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其中日本销量比率从50%多一路跌到15%左右,目前70%以上的销量来自欧洲。这几年PES比 WE要早发售多久?MGS系列也一样,哪作MGS的销量日本能超过欧美了?当其他的日厂还在日本国内乱战一团的时候,Konami早就在欧、美的渠道、市场方面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到您嘴里,倒成反面教材了。

NGBI,还TMD算日厂全球化第一批,真搞笑,发个XO独占的AC6就算了?我想告诉您的是,NGBI目前游戏的销量日本国内:国外大致为1:1,其中日本销量大致是北美的2倍,不信去看NGBI自己的统计数据。NGBI之前在欧洲的渠道能力是非常差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大量PS系的NGBI的游戏前两年都是由SCEE代理发行的。这也是最近NGBI收购ATARI欧洲分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为了增强在欧洲的发行渠道能力。NGBI的欧美知名 IP,SC,TK,AC,还有几个漫画改编游戏,还有啥?这几年在欧美还可以倒是有一半功劳要记在Wii滑雪之类的玩意上。

再来谈谈Capcom。没错LP和DR是试水欧美之作,都得到了成功。但放在当年可不可以也算是有点点敷衍的意思?我相信当时如果MS就能拿到DMC之类的IP,肯定会更满意。再者说了,Capcom本身的风格就相对和欧美更合一点。生化1当中说实话就没啥典型日式游戏的味道,当年Capcom就准备攻欧美了?在开发上,的确Capcom做的比其他日厂早一点,得益于PS2时期就开始对PC版的研究。没错,我认为DMC4的销量对SE、NGBI之类的拍肩决定的做出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不过吗,Capcom提供的营销经验教训可不止这一条。LP的PS3版销量(相对,也可以参考下Bioshock的PS3 版销量)这个教训也可以说明,对自己比较重要的IP,自己有销量自信的IP,多版本同步发售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法。我相信NGBI和SE那几个XO独占和限时独占的RPG销量也让他们挠头不已。我敢预言,包括日厂在内的全世界各大厂,对于自己最重要的IP,限时独占会越来越少,多平台同时发售会越来越多。当然,在PS3跨过日本国内300万装机量这条传统意义上的生死线后,象如龙这样的完全日本向的游戏在没有MS给够支票的前提下,放弃XO/PC版是最佳选择。不信请看侍道3的PS3版和XO版销量。

再说SE,最近和田的举动很明显,和NGBI类似,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欧美渠道能力,并扩张在欧美本土的开发能力。SE本来对PS3的开发本来就是以 FF13的开发过程来获得KNOW HOW,FF13和FFV13进行联合企划来降低成本。这里说下,如龙见参、如龙3就是联合企划,现在开发一作在14个月就可以完成。FF13完成后以此吃老本,SE绝对会以此为基础再做N个PS3的IP来。当然,受限于PS3的开发难度和PS3的销售不如预期,就一直拖到现在。SE在开拓欧美市场,我都觉得FF7时代就可以看,FF系列已经从那个时候变成世界的FF。KH系列更是明显。最后的遗迹这种玩意,明显是PS3版开发不顺,又不是非常有影响的 IP(连沙加的名字都没套上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我TMD就不明白了加强全球化=欧美向游戏让XO独占?这种绝妙的观点从哪里来的?
财报我是没看过,受教了,感谢分享。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1 21:47

对于日厂全球化的问题

我觉得无论是SCE还是任天堂

这两个第一方的全球化之路可为楷模

其他日厂只需循着其中之一的足迹,稍做改动即可

哪那么复杂
作者: lurist    时间: 2009-5-21 21:47

说明啥?
欧美爱吃剩饭?

作者: 逢赌必输    时间: 2009-5-21 22:33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20:26 发表


您这分析实在让我情何以堪

先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在刚刚发布的日厂2009财年年报显示,去年在游戏业务营收状况最佳的日本第三方正是您所谓无所作为的Konami。光家用机业务销售总额就比您一直推崇的Capcom的游戏 ...
很久没在TG上看过那么精彩的评论了,两位的思想交锋真的让人眼界大开。
作者: 逢赌必输    时间: 2009-5-21 22:35

不过期待K兄再把EA和TAKE TWO等欧美厂商的情况说一说。
作者: mclovin    时间: 2009-5-21 22:52

这游戏还不错.
作者: momosama    时间: 2009-5-21 23:02

我有种预感,会有更多的欧美厂商会被日厂兼并,感觉日厂都蛮有钱的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5-21 23:07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20:26 发表


您这分析实在让我情何以堪

先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在刚刚发布的日厂2009财年年报显示,去年在游戏业务营收状况最佳的日本第三方正是您所谓无所作为的Konami。光家用机业务销售总额就比您一直推崇的Capcom的游戏 ...
2009财年Capcom出了什么游戏?Konami出了什么游戏?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23:32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20:26 发表
先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在刚刚发布的日厂2009财年年报显示,去年在游戏业务营收状况最佳的日本第三方正是您所谓无所作为的Konami。光家用机业务销售总额就比您一直推崇的Capcom的游戏业务总额高50%左右。而且,看一下Konami最近5年的年报,基本上是稳中有升。

此外,Konami简直可以说是日厂开拓欧美市场的急先锋,当然,Konami的主力市场是欧洲,已经好多年欧洲销量比例第一了。PES/WE系列从03 财年的435万到08财年的943万,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其中日本销量比率从50%多一路跌到15%左右,目前70%以上的销量来自欧洲。这几年PES比 WE要早发售多久?MGS系列也一样,哪作MGS的销量日本能超过欧美了?当其他的日厂还在日本国内乱战一团的时候,Konami早就在欧、美的渠道、市场方面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到您嘴里,倒成反面教材了。

NGBI,还TMD算日厂全球化第一批,真搞笑,发个XO独占的AC6就算了?我想告诉您的是,NGBI目前游戏的销量日本国内:国外大致为1:1,其中日本销量大致是北美的2倍,不信去看NGBI自己的统计数据。NGBI之前在欧洲的渠道能力是非常差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大量PS系的NGBI的游戏前两年都是由SCEE代理发行的。这也是最近NGBI收购ATARI欧洲分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为了增强在欧洲的发行渠道能力。NGBI的欧美知名 IP,SC,TK,AC,还有几个漫画改编游戏,还有啥?这几年在欧美还可以倒是有一半功劳要记在Wii滑雪之类的玩意上。

再来谈谈Capcom。没错LP和DR是试水欧美之作,都得到了成功。但放在当年可不可以也算是有点点敷衍的意思?我相信当时如果MS就能拿到DMC之类的IP,肯定会更满意。再者说了,Capcom本身的风格就相对和欧美更合一点。生化1当中说实话就没啥典型日式游戏的味道,当年Capcom就准备攻欧美了?在开发上,的确Capcom做的比其他日厂早一点,得益于PS2时期就开始对PC版的研究。没错,我认为DMC4的销量对SE、NGBI之类的拍肩决定的做出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不过吗,Capcom提供的营销经验教训可不止这一条。LP的PS3版销量(相对,也可以参考下Bioshock的PS3 版销量)这个教训也可以说明,对自己比较重要的IP,自己有销量自信的IP,多版本同步发售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法。我相信NGBI和SE那几个XO独占和限时独占的RPG销量也让他们挠头不已。我敢预言,包括日厂在内的全世界各大厂,对于自己最重要的IP,限时独占会越来越少,多平台同时发售会越来越多。当然,在PS3跨过日本国内300万装机量这条传统意义上的生死线后,象如龙这样的完全日本向的游戏在没有MS给够支票的前提下,放弃XO/PC版是最佳选择。不信请看侍道3的PS3版和XO版销量。

再说SE,最近和田的举动很明显,和NGBI类似,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欧美渠道能力,并扩张在欧美本土的开发能力。SE本来对PS3的开发本来就是以 FF13的开发过程来获得KNOW HOW,FF13和FFV13进行联合企划来降低成本。这里说下,如龙见参、如龙3就是联合企划,现在开发一作在14个月就可以完成。FF13完成后以此吃老本,SE绝对会以此为基础再做N个PS3的IP来。当然,受限于PS3的开发难度和PS3的销售不如预期,就一直拖到现在。SE在开拓欧美市场,我都觉得FF7时代就可以看,FF系列已经从那个时候变成世界的FF。KH系列更是明显。最后的遗迹这种玩意,明显是PS3版开发不顺,又不是非常有影响的 IP(连沙加的名字都没套上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我TMD就不明白了加强全球化=欧美向游戏让XO独占?这种绝妙的观点从哪里来的?
正好各厂FY09的财报上个月基本都出来了,刚才仔细看了一下,您的阐述好像和事实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很多观点我还是不敢苟同。

整理一下,再发个贴子好好和你聊。
作者: 马甲007号    时间: 2009-5-21 23:41

等看今年e3第二次拍肩啊
作者: wuqu    时间: 2009-5-21 23:4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1 20:26 发表


您这分析实在让我情何以堪

先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在刚刚发布的日厂2009财年年报显示,去年在游戏业务营收状况最佳的日本第三方正是您所谓无所作为的Konami。光家用机业务销售总额就比您一直推崇的Capcom的游戏 ...
tg这个口水坛子里居然还有这样的论述。。真难得。。。。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1 23:48

引用:
原帖由 west2046 于 2009-5-21 23:07 发表
2009财年Capcom出了什么游戏?Konami出了什么游戏?
我就说一点,所谓的“Konami五年中稳中有进”,何在?我只看到五年来Konami家用机业务停滞不前,上下徘徊;

[attach]125018[/attach]


对比Capcom的五年财务,那才叫长进

[attach]125019[/attach]

另外,各厂除了财报,在财报的讲解PPT中也公布了各自采取的不同策略。可以看到Konami依然是保守型的,绝非所谓的“急先锋”。
分析战略不是只看财务上的盈亏,不看战略;更不能只看过去的成绩,不看未来的预期;不能只看财报的数据,而不看lineup和玩家的感受。
konami很久没出原创新作,这是关注游戏的玩家都能感受到的,这种创新力的贫弱,不是财报数字不飘红就能安枕无忧,一笔带过的。

具体的我整理一下开新帖讨论。

再次感谢Killmesoftly。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23:49 编辑 ]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5-21 23:53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23:48 发表

我就说一点,所谓的“Konami五年中稳中有进”,何在?我只看到五年来Konami家用机业务停滞不前,上下徘徊;

125018


对比Capcom的五年财务,那才叫长进

125019

另外,各厂除了财报,在财报的讲解PPT中 ...
K索饭不看游戏只看财报,所以我才插入问句
作者: 北野天翼    时间: 2009-5-22 00:34

一个日式RPG类游戏在欧美卖的比日本好的以前就有。星海就是如此啊。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5-22 01:15

引用:
原帖由 北野天翼 于 2009-5-22 00:34 发表
一个日式RPG类游戏在欧美卖的比日本好的以前就有。星海就是如此啊。
哪只星海~记忆是从ps开始~
sq就n多游戏销量欧美》日本
至于sfc就不晓得了~

所以拿剩饭的业绩来讨论全球化野心达成不达成,扯谈了。。。

不过有点以前战区的感觉了,好看!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07:00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1 23:48 发表

我就说一点,所谓的“Konami五年中稳中有进”,何在?我只看到五年来Konami家用机业务停滞不前,上下徘徊;

125018


对比Capcom的五年财务,那才叫长进

125019

另外,各厂除了财报,在财报的讲解PPT中 ...
叉包同学

你发的那个是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整个部门的财务状况

这个业务部门分为以下事业部:家用游戏软件、街机、卡片游戏、线上游戏、其他

就刚结束的2009财年而言,各事业部分配如下

家用游戏软件:968亿日元
街机:368亿日元
卡片游戏:278亿日元
线上游戏:277亿日元
其他:-15亿日元

再引下最近几年的软件出货状况

2005财年:2470万
2006财年:2440万
2007财年:2221万
2008财年:2250万
2009财年:2333万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07:02

引用:
原帖由 west2046 于 2009-5-21 23:07 发表

2009财年Capcom出了什么游戏?Konami出了什么游戏?
你在装X还是那啥?

2009年3月31日前销售的BIO5和SF4都是算入2009财年的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5-22 07:35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07:02 发表



你在装X还是那啥?

2009年3月31日前销售的BIO5和SF4都是算入2009财年的
你在装X还是那啥?

Konami没了MGS4今年还有什么?每年例牌炒饭吗?
作者: tgfc董事会    时间: 2009-5-22 08:4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07:00 发表


叉包同学

你发的那个是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整个部门的财务状况

这个业务部门分为以下事业部:家用游戏软件、街机、卡片游戏、线上游戏、其他

就刚结束的2009财年而言,各事业部分配如下

家用游戏软件:968亿日元
街机:368亿日元
卡片游戏:278亿日元
线上游戏:277亿日元
其他:-15亿日元

再引下最近几年的软件出货状况

2005财年:2470万
2006财年:2440万
2007财年:2221万
2008财年:2250万
2009财年:2333万
这个数据还不是稳中有降,和之前那个有区别么
作者: BlackGod    时间: 2009-5-22 09:17

一款大投资的次世代JRPG在2个平台上全世界总出货才50w 我看不出有什么好骄傲
看看PS2时代,一线和有名气的二线JRPG  日本实际销量都在20~70w
莫非现在XO的开发费比PS2还便宜了??
再对比白骑士和LR
论名气 level5远逊于SE
论评分 LR fami白金 白骑士29
结果白骑士光在日本实售销量就超过30w(非SE的出货)
另外LR从未在NPD前10里出现 居然也默默地在北美出货了20w套(虽然有含PC版)……很好很强大 零售商库存积压不要太多啊
本世代的第三方JRPG在MS的支票政策下都在XO上安家落户,欢喜了国内囊中羞涩的玩家,欢喜了极端RF,日商和MS就尴尬了。
在日本销量注定沉没的情况下,日商本期望依靠XO的人气在欧美大展宏图。结果全部暴死。TOV最终不过10来w,SO4首月连NPD前20都没进(当月第10名销量10w左右)。
再说MS,在软件方面对PS3和Wii有如此大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只是比Xbox多了50w销量(这多出来的50w是在多少JRPG暴死的基础上攒下来的?),还敢说下一步是360w?泉水敬敢立军令状么……在TOV劈腿后还有多少日本玩家会上限时独占的当了?再放远点 MS的下一代该如何展开?把日本买下来吗
作者: tgfc董事会    时间: 2009-5-22 09:22

引用:
原帖由 BlackGod 于 2009-5-22 09:17 发表
一款大投资的次世代JRPG在2个平台上全世界总出货才50w 我看不出有什么好骄傲
看看PS2时代,一线和有名气的二线JRPG  日本实际销量都在20~70w
莫非现在XO的开发费比PS2还便宜了??
再对比白骑士和LR
论名气 lev ...
果然jrpg没前途了,日饭真可怜
作者: 索尼    时间: 2009-5-22 09:24

引用:
原帖由 BlackGod 于 2009-5-22 09:17 发表
一款大投资的次世代JRPG在2个平台上全世界总出货才50w 我看不出有什么好骄傲
看看PS2时代,一线和有名气的二线JRPG  日本实际销量都在20~70w
莫非现在XO的开发费比PS2还便宜了??
再对比白骑士和LR
论名气 lev ...
tov的移植对日本玩家心理影响确实不小
各种论坛,blog上的埋怨都很多,此外,日本xo游戏值崩很快,日本玩家也很不满,比如同捆bio5的xo已经放上花车卖29800日元,ac6因为比较老游戏,花车上卖1280日元,xo版tov依然很贵,高达3780日元,以上是新品,非中古
作者: 神话传说3    时间: 2009-5-22 09:35

现在最不满的是索饭,,,SE为啥不给PS3制作点RPG啊??  来来去去就一个宣传了四年的FF13
作者: 教师随笔    时间: 2009-5-22 09:59

日社也就卡婊子每年有惊喜看,每年几个过百万的,也不乏原创。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5-22 10:00

再引下最近几年的软件出货状况

2005财年:2470万
2006财年:2440万
2007财年:2221万
2008财年:2250万
2009财年:2333万

这能看出稳中有进咩,09财年有个开发了3年+的MGS4,软件出货也才比08多了不到100万

说穿了,konami的家用机就靠一款PES撑着,而且这个足球游戏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反应到销量上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Silent Hill也算是个不错的品牌,外包+小成本处理,我真怀疑konami是不是还有心思做家用机游戏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1:46

随便查了下,原来所谓全球化的急先锋Capcom的最大家用机游戏销售还来自于日本

单位:万本

                   日本        北美        欧洲        其他
2005财年        410        560        355        25
2006财年        540        470        312        18
2007财年        520        430        240        30
2008财年        710        470        345        35
2009财年        630        600        450        50


原来日本国内销售比例最大的Capcom是国际化急先锋
日本国内国内销售比例最低的Konami是国际化拖后腿的反面典型

太赞了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4:53 编辑 ]
作者: tgfc董事会    时间: 2009-5-22 11:50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1:46 发表
随便查了下,原来所谓全球化的急先锋Capcom的主要家用机游戏销售还来自于日本

单位:万本

                   日本        北美        欧洲        其他
2005财年        410        560        355         ...
这不是稳中有升么,对比konami的稳中有降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9-5-22 11:54

引用:
原帖由 tgfc董事会 于 2009-5-22 11:50 发表


这不是稳中有升么,对比konami的稳中有降
这才是稳中有升

2005财年:2470万
2006财年:2440万
2007财年:2221万
2008财年:2250万
2009财年:2333万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2:43

引用:
原帖由 dogsoldier 于 2009-5-22 10:00 发表
再引下最近几年的软件出货状况

2005财年:2470万
2006财年:2440万
2007财年:2221万
2008财年:2250万
2009财年:2333万

这能看出稳中有进咩,09财年有个开发了3年+的MGS4,软件出货也才比08多了不到100万 ...
前面两年换代的阵痛期,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去查查这些年全世界各游戏厂的销售记录,这Konami不是稳定的可怕?

Konami的游戏产品构成,足球、合金、音乐、棒球、动画改编什么的是大头,寂静岭其实就是个求名不求利的玩意,恶魔城什么的更轮不上

再废话下,这年头,游戏厂要求长盛不衰的,体育和音乐游戏要抓牢,这两玩意的用户群稳定。单项体育游戏以一年为周期发卖绝对没问题,照样用户会买单。音乐游戏则后续资源几乎是无限的。

所以,我觉得,GH对ACTIVISION来说是根本,ROCKBAND、麦登、FIFA对EA来说是根本

Konami也一样,不会一年头一年脚变的厉害

COD年年出用户有可能会腻,FIFA年年出用户觉得很应该

Capcom的产品线也是有问题的。以以往老卡的表现,我绝对相信他会把新炒红的IP在短期内出各种版本直到你吐。当然,SE的产品线问题更大。
作者: qsl20022001q    时间: 2009-5-22 12:45

第一步?楼主选择性失明吗?把最终幻想摆出来就行了~~
FF7   日本3.93  美国3.09  欧洲2.70  总9.72

FF8   日本3.64  美国2.34  欧洲1.88  总7.86

FF9   日本2.80  美国1.66  欧洲0.84  总5.30

FF10   日本2.96  美国2.68  欧洲2.11  总7.75

FF10-2  日本2.41 美国1.82  欧洲0.98 总5.21

FF12   日本2.42  美国1.84  欧洲0.84  总5.10

FF3DS    日本1.07  美国0.77  欧洲0.42  总2.26  

FF4DS    日本0.63  美国0.43  欧洲0.00  总1.06

[ 本帖最后由 qsl20022001q 于 2009-5-22 12:48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2:46

引用:
原帖由 west2046 于 2009-5-22 11:54 发表

这才是稳中有升

2005财年:2470万
2006财年:2440万
2007财年:2221万
2008财年:2250万
2009财年:2333万
真可怜

我要是只贴最近三年的,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我觉得这样不好而已
作者: tgfc董事会    时间: 2009-5-22 12:46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2:43 发表


前面两年换代的阵痛期,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去查查这些年全世界各游戏厂的销售记录,这Konami不是稳定的可怕?

Konami的游戏产品构成,足球、合金、音乐、棒球、动画改编什么的是大头,寂静岭其实就是个求名 ...
由稳中有升变成稳定的可怕了?
作者: 屠狗者    时间: 2009-5-22 12:58

我还真想不出konami这几年干了什么. 除了合金被炒到吐其他完全没印象.

拿财务报表压人. 滚你妈的吧!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3:01

引用:
原帖由 dogsoldier 于 2009-5-22 10:00 发表
外包+小成本处理,我真怀疑konami是不是还有心思做家用机游戏
我TMD真受不了你了

你想黑Capcom趁早说一声

以目前的开发体制而言,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Capcom根本不在此列。

小岛组和实况组在Konami内部的雷打不动的固定配制,人员流动很小,Konami大量外包的是动画改编游戏和一些非核心游戏。

哪比得上我们尊敬的老卡,战略级大项目都一个个外包,SF4,那什么DR2也是外包。现在Capcom要全部用公司内部资源的话,BIO5这样等级的开一个最多了,同时顶多开发些Wii、PSP、DS游戏。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5-22 13:0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01 发表



我TMD真受不了你了

你想黑Capcom趁早说一声

以目前的开发体制而言,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Capcom根本不在此列。

小岛组和实况组在Konami内部的雷打不动的 ...
我说capcom没问题了咩:D
作者: 屠狗者    时间: 2009-5-22 13:07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01 发表



我TMD真受不了你了

你想黑Capcom趁早说一声

以目前的开发体制而言,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Capcom根本不在此列。

小岛组和实况组在Konami内部的雷打不动的 ...
我操. 鬼泣 怪物猎人 失落的星球你全无视啊.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这是谁说的?屁别乱放. SE80%的游戏资源是外包.Konami除了小岛组还有谁?说的上名字的团队还有哪些? 偏见不是这么偏的

[ 本帖最后由 屠狗者 于 2009-5-22 13:15 编辑 ]
作者: momosama    时间: 2009-5-22 13:11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01 发表



我TMD真受不了你了

你想黑Capcom趁早说一声

以目前的开发体制而言,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Capcom根本不在此列。

小岛组和实况组在Konami内部的雷打不动的 ...
dr2啥时候成战略级大作了啊,本来就是纯美式游戏,交给美国工作室外包正合适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3:17

引用:
原帖由 屠狗者 于 2009-5-22 13:07 发表

我操. 鬼泣 怪物猎人 失落的星球你全无视啊. 偏见不是这么偏的
太好了

以上你提的这些玩意中大部分的开发工作是外包的,Capcom出的人可不算多哦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3:20

引用:
原帖由 momosama 于 2009-5-22 13:11 发表

dr2啥时候成战略级大作了啊,本来就是纯美式游戏,交给美国工作室外包正合适
外包DR2的blue castle是家加拿大公司

谢谢
作者: 屠狗者    时间: 2009-5-22 13:21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17 发表



太好了

以上你提的这些玩意中大部分的开发工作是外包的,Capcom出的人可不算多哦
没关系啊, 首先你说的这个是不是屁话先不管. 这些游戏是不是有各自的团队?有没有各自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是不是CAPCOM的?这些负责人的名字你应该很熟悉吧.这就够了.

[ 本帖最后由 屠狗者 于 2009-5-22 13:28 编辑 ]
作者: shiningfire    时间: 2009-5-22 13:23

外包都能出这么多精品啊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9-5-22 13:32

这倒也是

这世代capcom外包最下限应该是grin做的bionic commando,但就这个,都比silent hill要好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3:32

引用:
原帖由 屠狗者 于 2009-5-22 13:07 发表

我操. 鬼泣 怪物猎人 失落的星球你全无视啊.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这是谁说的?屁别乱放. SE80%的游戏资源是外包.Konami除了小岛组还有谁?说的上名字的团队还有哪些? 偏见 ...
偏见?

目前而言

Konami的小岛组和实况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动画改编类游戏和一些非核心游戏是外包的

NGBI的传说组和铁拳组相对固定,原属于BANDAI棋下的那些动画改编游戏基本都是外包的

SE的第一开发部目前最稳定,大部分DS/PSP游戏是外包的


Capcom是没有为单个项目设一个常设的组,一般只指定个头,开发人员打成一锅粥,哪要要人顶哪里。这年头,老卡项目不管大小,大量外包,本部就出几个核心人物。否则你以为以老卡现在的人力能同时开发这么多IP?这可是非常先进的开发资源管理模式,我是说真的。
作者: 屠狗者    时间: 2009-5-22 13:35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17 发表



太好了

以上你提的这些玩意中大部分的开发工作是外包的,Capcom出的人可不算多哦
不过我也很欣慰,我为Konami全员总动员做出来的MGS4在画面动作流程上完败给了外包的DMC4感到高兴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3:37

引用:
原帖由 dogsoldier 于 2009-5-22 13:32 发表
这倒也是

这世代capcom外包最下限应该是grin做的bionic commando,但就这个,都比silent hill要好
哇,老卡给bionic commando订的销售指标是150万份哦

Konami对SH可没这么大追求哦
作者: 屠狗者    时间: 2009-5-22 13:40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32 发表


偏见?

目前而言

Konami的小岛组和实况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动画改编类游戏和一些非核心游戏是外包的

NGBI的传说组和铁拳组相对固定,原属于BANDAI棋下的那些动画改编游戏基本都是外包的

SE的第一开 ...
这又谈到公司制度上去了,固定就一定好吗?一锅粥就不好?问题完全不在于你说的什么团队项目制.这主要是要看游戏第一项目负责人的把控能力以及底下的执行能力. 外包又怎么样.上头脑袋清晰一些完全没区别.

[ 本帖最后由 屠狗者 于 2009-5-22 13:42 编辑 ]
作者: 逆寒冰冷雨    时间: 2009-5-22 14:09

顶X包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2 14:18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07:00 发表
叉包同学

你发的那个是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整个部门的财务状况

这个业务部门分为以下事业部:家用游戏软件、街机、卡片游戏、线上游戏、其他

就刚结束的2009财年而言,各事业部分配如下

家 ...
别急么,桌面上截的图太多,贴错了,财报里都有,不会漏掉的

[attach]125108[/attach]

大加褒奖的PES/WE人家根本没当作highlights处理,一口一个MGS
游戏王的卡片也卖的很火。还是小孩子的钱好骗
这帖你先战着,各家的数据我整理着呢。用财报说话,这主意真好。

欢乐第一。战区的感觉又回来了。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2 14:24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37 发表
Konami对SH可没这么大追求哦
Konami对SH没追求???

财报的预期可不是这么说的噢。看看2010财季的产品阵容,还是MGS和SH两个当家花旦领衔。其他什么货色,也不用我介绍了,大家欣赏: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9-5-22 14:38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32 发表
Konami的小岛组和实况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动画改编类游戏和一些非核心游戏是外包的

NGBI的传说组和铁拳组相对固定,原属于BANDAI棋下的那些动画改编游戏基本都是外包的

SE的第一开发部目前最稳定,大部分DS/PSP游戏是外包的

Capcom是没有为单个项目设一个常设的组,一般只指定个头,开发人员打成一锅粥,哪要要人顶哪里。这年头,老卡项目不管大小,大量外包,本部就出几个核心人物。否则你以为以老卡现在的人力能同时开发这么多IP?这可是非常先进的开发资源管理模式,我是说真的。
这一段很好地说明了Capcom作为开拓欧美市场的急先锋,不仅仅是在产品线的创新上,更是在管理模式和制作方式上积极向先进的欧美模式靠拢。

欧美大厂都在out-sourcing,不然魔都这么多游戏公司怎么繁荣起来,不然还开什么China GDC啊。日本厂商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而且想外包也困难。技术上,老卡在日厂里第一个掌握了自家的通用引擎,SEX现在也开始跟风买了UE3,自家的水晶Tools什么素质,FF13的demo大家看到了,我就不落井下石了。管理上,大量采取外包战术,尤其是美术外包,培养新一代的明星制作人(竹内润虽然被Bio死忠骂的惨,但是知名度出来了,窜红轨迹和Cliff B因为GeoW出名何其相似),战略以轻拨重,妙招迭出。Capcom当然是开拓欧美市场的急先锋,不但财报能说明这点,身为玩家更能切身感受到这点。

Konami的海外业务有你渲染的这么强大么?

[attach]125111[/attach]

另外,你以为SH5 homecoming 不是外包的么?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2 14:39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4:43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2 14:24 发表

Konami对SH没追求???

财报的预期可不是这么说的噢。看看2010财季的产品阵容,还是MGS和SH两个当家花旦领衔。其他什么货色,也不用我介绍了,大家欣赏:
前年Capcom年报上对上个财年主要游戏的介绍如下:

RE5
Bionic Commando
Monster Hunter Freedom 2G
Lost Planet Colonies

SF4可不在这榜单上,那看来SF4对Capcom的重要性来说不如Lost Planet Colonies喽?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9-5-22 14:45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3:01 发表



我TMD真受不了你了

你想黑Capcom趁早说一声

以目前的开发体制而言,日厂中保持稳定的大型开发团队的就只有Konami、NGBI、SE等少数几个,Capcom根本不在此列。

小岛组和实况组在Konami内部的雷打不动的 ... 哪比得上我们尊敬的老卡,战略级大项目都一个个外包,SF4,那什么DR2也是外包。现在Capcom要全部用公司内部资源的话,BIO5这样等级的开一个最多了,同时顶多开发些Wii、PSP、DS游戏。
战略级大项目美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4:46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2 14:38 发表

Konami的海外业务有你渲染的这么强大么?
人比人,气死人

您找的参照物实在太那个啥了……

随便查了下,原来所谓全球化的急先锋Capcom的最大家用机游戏销售还来自于日本

单位:万本

                     日本        北美        欧洲      其他
2005财年        410        560        355        25
2006财年        540        470        312        18
2007财年        520        430        240        30
2008财年        710        470        345        35
2009财年        630        600        450        50


原来日本国内销售比例最大的Capcom是国际化急先锋
日本国内国内销售比例最低的Konami是国际化拖后腿的反面典型

太赞了

[ 本帖最后由 killmesoftly 于 2009-5-22 14:52 编辑 ]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9-5-22 14:50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5-22 14:38 发表

另外,你以为SH5 homecoming 不是外包的么?
我把Konami要外包的项目说的很清楚啊?

我也一直强调只有小岛组和实况组是常设的

即使MGS和PES内部也有点工作是外包的,不过那和Capcom比实在不成比例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